回覆列表
  • 1 # 小方說歷史1990

    【名著評析】《紅玫瑰與白玫瑰》——沒有女主角的人性故事即便從沒有看過《紅玫瑰與白玫瑰》的讀者,也一定聽過頗有王家衛風格的一段描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中的一顆硃砂痣。”我們本以為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講述的不過是心猿意馬、不知衷情為何物的情場浪子周旋於妻子與情婦之間的故事,拜讀之後才發現紅玫瑰與白玫瑰,不過是迷迷蕩蕩的男主人公振保渾渾噩噩的人生中不鹹不淡的兩個過客罷了。她們正如屬於振保桃花扇上的墨色底子,只不過比最初那個巴黎妓女和玫瑰姑娘顏色更鮮明些。相對於白玫瑰孟煙鸝的寡淡無味,紅玫瑰王嬌蕊倒是濃墨重彩。巴黎妓女和玫瑰姑娘,在振保的人生中確實是“不要緊的女人”。一個是花錢買來的魚水之歡,轉瞬過去各奔東西。一個是初嘗人生青澀的愛情,還來不及品嚐失戀的苦味,玫瑰姑娘就被振保打發了去,因為振保是個只考慮自己的自私男人。他與玫瑰未成苟且不是因為他有什麼崇高的情操或者是坐懷不亂的柳下惠,而是因為振保知道玫瑰是良家女子自己又不願娶她,所以不敢留下什麼首尾把柄,只求斷得乾淨。我們原以為王嬌蕊和孟煙鸝一個是紅,一個是白;其實她們自始至終和紅玫瑰與白玫瑰沒什麼大關係。真正的王嬌蕊是辛辣,而孟煙鸝寡淡。都是振保消受不起的女人。王嬌蕊的第一次出場就牽動了振保的心,她是振保喜歡的那種熱烈放浪、娶不得的女人。堆在頭上的泡沫飄到了振保手上,幹了以後就像小嘴兒吸著他的面板,足夠情色與曖昧,令人遍體升溫。從此連地上散落的頭髮在振保看都是王嬌蕊的影子,她無拘無束的做派更是令振保怦然心動。這並不代表振保愛上這紅玫瑰。王嬌蕊給人印象深刻的出場沒穿過紅,反而是辛辣潮溼的曳地綠。再加上她的稚氣嬌媚,一個辣手玫瑰的形象躍然紙上。王嬌蕊沒什麼心機算計,正是因為她精神上的發育未完全,才讓振保覺得可愛。同時也正因為如此,王嬌蕊和所有有前車之鑑的痴情女一樣想離了婚投奔熱戀的男人,結果自然是被所謂“正經人”的振保斷然拒絕。渴望與王嬌蕊苟且的時候,振保能給自己找出各種理由。但他意識到再進一步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後,振保一走了之,猶如當年拋棄玫瑰。他把自己當作風流紅玫瑰的中轉站,魚水之歡的時候他來湊熱鬧,但負責任的時候卻躲得遠遠的。《紅玫瑰與白玫瑰》講述的是一個理智而自私的男人的故事。 白玫瑰孟煙鸝剛出場的時候也不是白,而是灰底橙紅條子的綢衫,但是她卻給了人白的印象。孟煙鸝就是個不諳世事的女學生,因為白紙一張,促使振保願意接受這樣沒有色彩沾染的女孩為妻。但是世上終究沒有兩全其美之事,孟煙鸝的寡淡註定了她對男女之事興趣不大,久而久之,振保對其興趣也沒剩多少了。孟煙鸝產後發了每個產婦都有的脾氣,振保就覺得她不柔順了,被她騙了。想來這樣一個在婚姻中只知道索取的冷漠男人,與他過日子鐵定是沒什麼意思的。從此誰也看誰不順眼。孟煙鸝不知道丈夫在外嫖,她也不曉得操心。直到振保發現妻子與裁縫有了外遇,才意識到這個沒意思的女人對自己也沒有什麼意思。孟煙鸝對丈夫的花邊事情十分冷漠,除非振保不拿錢回家來才知道要鬧上一鬧。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白玫瑰與振保誰也沒想過離婚,他們就這樣寡淡地過著,各玩各的。本以為《紅玫瑰與白玫瑰》是一場宮鬥,結果這兩個女人不但沒有見過面甚至還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她們沒有為男主角爭得頭破血流,反而各奔東西追尋各自的快樂去了。張愛玲筆下的王嬌蕊和孟煙鸝,展現了民國時期女性的兩種活法。振保初識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時候,把她們幻想成硃砂痣和白月光,如是而已。時光飛逝幾年,她們都是蚊子血和飯粘子,正如與這兩種俗物相配的、對妻子不忠誠的男人一樣,在人生的磨礪中漸漸由珍珠變成魚眼睛。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 2 # 中國明星

    1、 真愛觀

    張愛玲說:“振保的生命裡有兩個女人,一個是白玫瑰,一個是他的紅玫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中的一顆硃砂痣。”因為《紅玫瑰與白玫瑰》這句話成了膾炙人口的名言。而這也是愛情與婚姻的演變。愛情是在理想中生存、變幻的,而婚姻卻離不開瑣屑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這可能也就是為什麼人們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吧。

    但是恰恰張愛玲追求的是就一種脫離現實的純粹愛情。在無涯的時空裡,在浩渺的人海中,一種不問緣由,不問經歷的永恆的真愛。她內心所追求的是那種超凡脫俗的愛情。她也曾說過:“有些女人本來是以愛為職業的。”但是在這部作品中每個人物靈魂深處都瀰漫著特有的孤獨與荒涼。張愛玲她能用犀利的筆觸,不露痕跡地挑開了掩飾生活本質的層層疊疊的面紗,讓人震撼和醒悟,這是我最愛的原因。

    一篇文章中分析到“沒有附加任何條件的愛,發自內心深處的思念與渴望才是真愛,與肉慾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試問哪種愛是沒有附加條件的呢?他們之間的愛大多數的成分仍然是肉慾。嬌蕊說過:“我真想知道對街那排公寓房子裡,都發生了什麼,在陰天裡,它顯得寂靜,落寞,像沒人住的樣子。”這體現她自己內心的寂寞。只有當讓人寂寞時,需要人陪伴時才會想找一個人,才會渴望愛情。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論。她是想實現自己底層的價值罷了,如果王世洪可以每天陪在他身邊,我認為她並不會出軌,所以這是有附加條件的愛,也並不純粹的愛。

    還有人認為因為嬌蕊也曾遇過其他男人,振保在嬌蕊之前也遭遇過兩個女人,但那不是愛,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認為只有他們之間拋開了世俗的所謂的名分、經歷、地位的干擾,完全投入愛河的才是所謂的真愛。然而我卻想質疑:他們有拋開世俗的名分嗎?愛上嬌蕊時佟振保並沒有娶妻,他們地位也沒有相差太懸殊,不存在拋開的問題。

    至於後來大家會說嬌蕊真的愛上了振保,她願意犧牲自己的奢華生活,安穩的婚姻帶給她的一切。我的確不否認這是愛,但這份愛太缺乏思考,太過於衝動,犧牲自我是不是就是真愛的評判標準呢?而且這份愛也有一定的偶然性,換句話說他們自己決定不了什麼,有種隨機分配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振保會說:“有一種異樣的,命中註定的感覺。”

    況且在嬌蕊說的:“那你有本事,把我拆了重蓋。”這句話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位在情場百戰不敗的女子希望得到挑戰,她等待著一個男人讓她心甘情願的改變,因為之前是她玩弄其他男人,她沒有認真過,在有優越感的同時她又希望被一個男人征服。而同時這會讓振保覺得是誘惑,激發男性的征服欲。

    2、 男人的社會,悲劇性毫無疑問,這篇文章揭示了男女在社會中的傳統與現代融合很難擺脫悲慘生活。男女權利,地位不平等問題一直是張愛玲所關注的話題,她對那個時代下的女性地位能否真正改變,一直是持一種遲疑和悲觀的態度的,因此她筆下描寫的普通女性往往是對真愛嚮往的同時,卻依舊要面對現實生活的不安與無奈。她們永遠只能在不安穩中求安穩,在不滿足中求滿足,在不能忍受中繼續忍受。

    這是一部男人的戲,從頭來尾,女人的一切都是男人給的,無論是為了嫁一個好人家而讀大學的身家清白的煙鸝,還是成為一個交際花卻依舊天真浪漫的嬌蕊,她們存在的目的都是為了男人。說的誇張一點,這部戲中女性是不存在的,就如題目“紅玫瑰與白玫瑰”也不過是完全站在男人的立場上給出的定義。這是何等的恐怖,卻又殘忍的現實,起碼在那個年代,張愛玲急切想發問:“女人的出路在哪裡?”

    而如今這個現實社會呢?是否依舊還是由千千萬萬個佟振保構成?那句經典的臺詞:“當你想佔有一個女人身體的時候,你會對自己說,愛上的是她的靈魂。可是你別忘了,要想得到她的靈魂,就得先得到她的身體。愛情和慾望是分不開的。”寥寥幾句,青年時代的張愛玲就把困繞了人們許久的謎題簡單卻深刻地揭示了出來。迴歸最原始,當人們開始把人區分成男和女時,權利的關係就開始建構,我們所能不斷努力的也不過是在規定好的權利關係中爭取有限的獨立。

    對於類似佟振保這樣的男人來說,愛情在他面前可能不值得一提,他只不過是一個為了愛情而追求愛情的人,“佟振保不是一個沒有愛情的人,我有愛情。”看出他只是希望自己是個有愛情的人,當一切風調雨順後,他便又懷念起愛情,覺得自己還差一份愛情,在被和煙鸝婚姻的現實打壓後還希望自己有些純真簡單熱烈的東西,而嬌蕊正是具備這些,他才又開始懷念起她來,如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女主人公娜拉說:“你愛的不是我,你只是享受愛我的感覺!”

    所以當又有更大的威脅來臨時,在事業,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面子面前他就覺得“單純的肉的誘惑簡直不算什麼了”,愛情在他心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而悲劇的發生就在此時。女主人公將愛情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這份勇氣和堅定是振保永遠不會懂的。相反煙鸝是把婚姻放在第一的位置,而振保更看重的也不過是一份外表看上去符合社會認知標準,世人價值判斷,冠冕堂皇的,拿得出手的婚姻。因此他選擇了白玫瑰,不敢說這個選擇是否正確,但是不跟隨內心的選擇,看似正確,理性的選擇同樣給兩個人都帶來了悲劇。

    最後,一顆敏感、孤寂的心及那獨特的筆法,和充滿宿命的基調也許正是張愛玲得以征服讀者的最終魅力吧~

  • 3 # 躺在書裡的喵

    導讀:遠看男女情愛,近看男女情愛,旁看別樣生花。

    我們在評價一部文學作品的時候,不免要考慮其作者本人的生活環境、創作環境、以及創作背景。張愛玲先生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寫於1944年二戰期間,20世紀三四十年代,女性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一方面由於時代變化,女性也出走家門、走出過國門,尋求自我發展,另一方面男性對女性的要求複雜化,不像舊社會時期那麼簡單、刻板。

    該書出場的背景就是男主振寶留洋回國,振寶是個中西思想混合結合下的一個人,他既擁有傳統的道德觀,希望自己的女人乾淨、純潔,又因受了新思想的薰陶,暗地裡渴望那些火辣辣的“紅玫瑰”,這兩種女人便是書中經典的“紅玫瑰與白玫瑰”。

    張先生筆力極好,三言兩語間就向我們闡述了一個客觀看法,也是現在大多數人都深以為然的看法“不論娶了‘紅玫瑰’還是‘白玫瑰’最後都會後悔,白月光會變成噁心的飯黏子,硃砂痣也 會變成蚊子血。”

    從愛情的角度來看該書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個愛情無完美、婚姻無完美的世俗觀點。

    但如果僅從愛情觀來看,就看低這部作品了。

    我們不妨深入瞭解一下這書中的三大角色:佟振保、王嬌蕊、孟煙酈。

    佟振保是個熱心腸的虛偽的正經人,用書中的原話來說——

    “侍奉母親,誰都沒有他那麼周到;提拔兄弟,誰都沒有他那麼經心;辦公,誰都沒有他 那麼火爆認真;待朋友,誰都沒有他那麼熱心,那麼義氣,克己。”

    這是他的熱心腸,而虛偽來自於他的不敢自我正視,不敢自我接納,書中有言振寶是喜歡熱一點的、浪一點的、娶不得的女人,這一點來看他應當是真的喜愛上了王嬌蕊,然而他超高的道德標準,不容許被玷汙的“正經人”身份,不允許他娶這樣一個女人,所以他放棄。

    佟振保是從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人,所以他極其愛惜自己的羽毛,愛惜到可以犧牲情感需求的地步。

    也正因如此,他娶了看上去配得上他的“白玫瑰”,可是他沒想到,這個正經的白玫瑰也會出軌,出軌的物件還是他瞧不起的裁縫,他向來堅持的“正經”此時就像一個笑話,一切都掙脫了他的原有的控制,直到他再次遇上“王嬌蕊”他覺得自己才是最可憐的那一個。那是什麼導致了這樣一個後果?——他的選擇!

    我們都說這個人的性格、整個的價值趨向會決定一個人的選擇與行為,而行為與選擇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這個人後續的價值趨,在振寶這裡是最合適不過的。他太渴望活成理想中的樣子,反倒忽視了真正的自我的內心的一種訴求,當然我們並不是說他當初娶了王嬌蕊就好了,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他長期的自我抑制的情感需求才導致了他會喜歡王嬌蕊這種不被大眾所接受的“熱、浪、不能娶回家的女人。”

    說道這裡應該就明白了,佟振保的悲劇其實是帶有一種宿命式的迴圈,起碼對於當時的他來說他無法意識到問題出在了哪裡,他高估了自己對世界的掌控力。

    再說王嬌蕊,王嬌蕊前期就是個追求理想愛情的熱浪女人,她自己也說了在振寶之後她終於學會了愛,而且還是要再繼續愛下去的,王嬌蕊和現在很多活在理想中的女性一樣,想透過愛情來證明自己我存在價值,可惜愛情通常是最難用來證明自我的,因為愛情本身沒有太強的邏輯性,沒有既成的公式套路來供你使用。但我要說的是王嬌蕊成功了!她在愛情中失去了自我,同時又尋找到了自我,儘管帶著悲涼的性質。

    遇上佟振保是王嬌蕊走向成熟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在振寶之前她是幼稚的,在振寶之後,她開始走向成熟,代著自己的那份愛。王嬌蕊的悲劇在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她像個受不了誘惑的小孩,被佟振保的吸引再也出不來,但她是不後悔的,不像振寶計較得失,所以在最後她雖然活成了豔俗的婦人,卻也給人一種也還好的感覺。

    孟煙酈和王嬌蕊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女人,孟煙酈本質上與佟振保是同一種人,壓抑!我們總說過猶不及,王嬌蕊是太過了,佟振保與孟煙酈則是太不過了,壓抑到一定程度就必然會扭曲,振寶去白玫瑰沒有愛,白玫瑰嫁振寶沒有愛,他們連 經營婚姻的心力都沒有,只是認為對方適合、配得上。

    孟煙酈的出軌很明顯為了滿足自我內心的情感需求,那為什麼是一個小裁縫?這裡私自揣度可能是看厭了佟振保那類的虛偽嘴臉。

    張先生讓這三人帶著兒女情長來著書裡走一遭,不盡然是為了寫男女之愛,更多的是人的一種訴求、人性的訴求。當然這是從價值層面來講。

    (該書的文風、文筆方面這裡不做累述,感興趣的,可以去書中體驗一番。)

    從個人的情感角度出發,我看到的是三個缺愛、缺乏自我認知、缺乏滿足自我勇氣的三個成年人的悲劇,這樣悲劇如何避免?自然是個人有個人的看法。這部小說首先肯定是值得肯定的,但建議不過 18歲不要輕易閱讀,因為年齡、閱歷的緣故,很多青少年容易把自己看糊塗。當然這個就是個人看法了。

  • 4 # 朱墨寫意

    應該是那個年代的言情小說吧?!半雅半俗間,更有深度。與沈從文筆下相類,風景都描得不錯,象舒展開了一幅濃淡總相宜的水墨畫。這似乎只是一個關於愛恨情愁的故事。然而讀到最後有了疑惑和惶然。是人定勝天的決絕,還是天定勝人的宿命?或者學者自己也是在探究的?玫瑰是迷人的,讓你愛、讓你恨,也讓你找不著北。

    喜歡紅玫瑰,她的真實,她的敢愛敢恨,她的勇於為自己博取和適時放棄的精神。骨子裡,她是善良、執著的女子,是任性又決絕的野丫頭。

    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愛恨情愁的故事,在當時那代社會風雲變幻的歷史風貌裡,發生得更耐人尋味。

  • 5 # 知秋莫名

    記得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裡寫道,振保在公共汽車上遇見再嫁的王嬌蕊。他見她雖然不比當年豔美,看來過得也不差,幾句話寒暄下來,他覺得她離開了他變得懂事,生活比原先充實,而他離了她變得空虛,生活的不知所謂。

    她生了個可愛的孩子,帶著孩子去看牙醫,連她的操勞,她的老,他也嫉妒,那是她經歷了生活的明證,最關鍵的是她懂得了什麼是愛,如何去生活。而他這七八年,雖然成了家,無時不在演戲。失去了當年的溫柔激切,他心裡空蕩如一江水。

    人生是不斷學習放棄的過程,不算是主動還是被動,不斷摔倒再爬起的過程就是成長。由一段腐朽敗壞的感情中,萌發新生的力量,如陰霾之後煥然的天空,都是輪迴涅槃,就像王嬌蕊對振保說的,“自你之後,我學會了如何去愛,認真的……”愛到底是好的,雖然吃了苦以後還是要愛的,所以她不怨他,他的輕浮,終敗給了她的認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鈷鉻”這兩個字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