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兒萬水千山
-
2 # 彭金蘭112654741
站在家長的角度,我認為手機該沒收後讓家長取回。同時要了解該同學的實際情況。對於縣級或者鄉鎮一級的孩子,有些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手機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唯一工具。如果不問青紅皁白一律沒收,勢必引起孩子的叛逆和家長的不滿。老師要充分的運用溝通技巧與家長溝通,也要有能設身處地為孩子想的胸懷。好的語言語氣能有出其不意的溝通效果。
-
3 # 冠群芳0808
可以讓家長取回,強制性的沒收手機,告訴家長拿手機的危害性,教育好孩子,首選家長自身認識的問題也要解決,這樣,孩子們形成一種制度,上課就是不能拿手機。
-
4 # 吳忌88
朋友,你的孩子多大了?若是大學生,他(她)們已經成年,有自制力,不要煩惱這個;若不是大學生,必須堅決無條件收繳手機,沒有為什麼?除非不是親生的!
-
5 # 少兒程式設計資深程式設計師
我的觀點是小學生上課堅決不能帶手機,小學生自制能力太差,模仿能力卻很強,帶手機上課很容易打亂課堂秩序。
小學生玩手機有以下幾點壞處
1、玩手機容易使孩子上癮,養成自閉的性格,形成好吃懶做的習性。
2、玩手機讓孩子討厭學習,造成逃學的後果。
3、玩手機容易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長大後容易不辨是非,沒有社會責任感。
4、玩手機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成長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經常沉溺於手機會造成孩子的營養吸收障礙。
所以小孩堅決不能帶手機,發現一定要沒收,不能由著這種事情發生。
-
6 # 快樂的婷婷老師
我認為應該沒收。
孩子玩手機的行為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可以這麼說,手機就是學習殺手,學生一旦玩手機上癮,這個學生的未來也就玩完了。現在對學生嚴格一點不是壞處。
我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最近課堂上總有那麼幾個同學課堂上犯困,問起原因十有八九都是因為前一晚玩手機熬到很晚才睡。所以說如果不正確引導手機對於學生來說弊大於利。
但是在沒收手機通知家長的過程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強迫”“威嚇”等要求學生交手機,有可能會物極必反。可與學生交談讓其認識到上課拿手機不正確,正確疏導學生心理,讓其樂於學習。
-
7 # 虞海棠
學生上課拿手機該不該讓家長收回?回答是必須收回或者上交!
過去流傳著一句老話: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答案是:對他百依百順!現在又有了另一個新說法:怎樣可以毀了一個孩子?答案是:給他一部手機!看著挺搞笑,其實不無道理啊…現在手機是必需品,幾乎幹什麼都離不開手機,成年人每3分鐘就不由自主的去拿手機看資訊,大街上到處是低著頭看手機的人…想想看這手機的誘惑力有多大,誰能抵擋住手機,成年人都無法抵擋,更何況是學生和未成年人!
-
8 # 晨雨撩花
學生上課拿手機,不客氣,就是沒收,“殺一儆百”,再沒有學生敢拿手機嘚瑟了。
我是文化學校的老師,對學生要求也很嚴格。一次一個學生拿著手機上課顯擺,讓我給沒收了,把他嚇壞了。家長來取,我都沒客氣,疾言厲色的一頓數落,明明白白地告訴孩子和家長,再看到拿手機家長來了都不好使,別想拿回去了,把全班同學都鎮住了。
我這位家長也特別好,特別支援我的工作。所以不同人不同對待吧,總之學生上課拿手機影響不好,你不管住了,全班同學都得亂。
-
9 # 藝藝朵
我也是一名教師,也曾經被學生玩手機問題困擾,跟你分享我的實際經歷和做法!
我的學生是中專學生,學校管理比普通中學寬鬆,學生可以帶手機,只是不能在課上玩手機,具體如何管理就看班主任或者任課老師。我的班級現在是三年級,課上基本沒有玩手機的現象。
做法:
1、講道理。進校時反覆強調如何合理安排課餘時間,如何正確合理使用手機。
2、養習慣。在教室黑板旁準備一個手機袋,上課前上交手機。並將上交手機情況與操行分掛鉤。
3、抓典型。班上總有幾個不愛學習的同學,偶爾會偷偷在課上玩手機。
第一次:發現,提醒,但不當場揭穿。課後旁敲側擊,讓他明白自己不該在課上玩手機。
第二次:沒收手機,請他寫一寫自己上課玩手機的原因,被沒收時的心理活動,這一行為可能引起的後果等。洋洋灑灑一張紙寫完後,能打動我,歸還手機,他會收斂的。
第三次,沒收手機,與學生打成共識:由我代管一週,學生用一週的良好表現(如愛遲到的做到一週每天早到5分鐘,或者一週沒有扣操行分,或者得到老師表揚等等)來換回手機。
我記錄過,一般三次以後就基本不會再出現玩手機的情況了。但還是要告訴他,如果再次課上玩手機,我就會直接把手機交給家長了。
因為班規落實到位,說到做到,我在學生心中還是有威信的,基本就不會再挑戰了。
特別想說:
學生的每一個違紀行為並不是獨立發生的,行為的糾正也是不可能立竿見影的,多給他們一些時間,善於發現隱藏的教育機會,你會看到花開的。
-
10 # Sunshine梅子老師
學生上課拿手機,老師該不該沒收?該不該告訴家長?應該怎麼辦?我想,應該是根據不同的情況,用不同的方法應對吧!
一,他是不是第一次拿手機?如果是第一次的話,沒必要沒收,更沒必要告訴家長。最好不要當著全班同學教訓他,應該淡然處之。不經意地走過去,問他手機是自己收好呢還是老師代保管?下午後單獨找他談,讓他說出帶手機的原因,詢問他能否做到以後不發生類似事件,如果做不到,該怎麼處理。最好讓他寫個保證書(只限老師和他知道),如果他肯寫,那就好辦了。如果不肯寫,也不要逼,姑且相信他,讓他感覺到尊重和信任。
二,如果是第二次在課堂拿手機的話,能沒收就沒收,但最好不要在課堂教育批評,告訴他,如果能做到以後不再帶的話,再找老師來拿,做不到老師就一直替你保管!有的孩子會態度不好,堅決不肯給,這時就不要再逼,避免在課堂上起衝突。下課再找他,問他打算怎麼辦,需不需要叫家長來協調。如果他態度好,保證下次不帶的話,就再給他一次機會!這次最好打電話告知一下家長,但提醒家長先別參與此事。給了孩子充分的尊重,大多數的孩子不會再帶了。
三,如果是第三次又犯了,不用沒收手機,更不用和他講道理。只有請家出面了!(應當在第二次再給他說清楚),讓他們答應什麼時間不帶手機,什麼時間再來學校!每天(或每週)到校時先把手機交給老師,回家時再領回去。
總之,要有耐心,先要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信任,從而不再犯錯。沒收、叫家長,只能是老師和學生溝通失敗後的備選方案!
-
11 # 春夜喜雨先生
我是一名老師,我覺得是一定要沒收的,但是要注意如何沒收,沒收以後怎麼處理的問題。
一定要沒收我覺得上課拿手機一定是所有學校都不允許的行為,而上課的時候是由老師來掌控的,既然是學校不允許的事情,老師就一定要管,否則就是失職。
如何沒收我估計很多人想的都很簡單,讓學生交出來就行了。但是,實際的情況是,有的學生拒不承認,有的學生軟磨硬泡,有的學生拒不上交等各種情況,這個時候就該體現出老師的智慧了。
記住,千萬不要和學生硬碰硬,上手去搶是更加不可取的行為。實在不行可以讓學生去自己的辦公室,或者乾脆交給班主任來處理。我更加傾向於到辦公室解決,不要輕易交給班主任,另外,大多數學生認為辦公室是老師的主場,而教室是學生的主場。
如何處理這要看每個班級的具體情況了,如果有的班級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那就按班級的規定處理,按規則辦,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如果班級沒有明確的規定,那就需要自己把握酌情處理了。
我認為老師可以先和學生聊一聊,瞭解一下拿手機的原因。有的學生可能就是下意識地看錶,或者有電話或簡訊,這種情況就比較好解決,說服教育一下,學生認識到錯誤就可以了。
但如果那個學生在聊天,看電視劇,玩遊戲等,是堅決不能允許的。這時要和學生進行一下深入的聊天,讓他知道玩手機是不對的。可以先和學生拉進一下關係,比如,可以說,我講課你不喜歡聽?以前聽課挺認真的啊,今天是怎麼回事?當學生情緒平復之後,就好辦多了。
另外,儘量不要爆發衝突,儘量不要聯絡家長,因為,教育的初衷就是解決問題,學生如果能認識到錯誤,以後認真聽課,那麼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
12 # 回首悠心
學生上課帶手機,如果他用來上網聊天、看視訊影響自己和別人上課,教師應該收繳他的手機,待課下認識錯誤並保證以後不再有這樣的行為後,交由家長領回。
如果他只是放在課堂沒有使用,就沒有必要沒收了。
學校不提倡學生帶手機進校、進班,一來學生很難控制自己正確利用手機,二來手機屬於較貴重物品,不好管理。且現在家校聯絡方便,沒有手機也可以隨時和家長取得聯絡,帶手機上學不必要。
但實際情況是,中小學生有手機的情況很普遍,這次疫情我們搞線上授課證明學生沒有手機,不會使用手機真的不行。
關鍵是我們和家長怎麼指導管理學生使用手機,比如規定上課沒有統一要求不得私自開機,不得用手機聊天,上網看視訊,不瀏覽不良網站,不能造謠傳謠等,讓手機作為學習的查閱和輔助工具,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才是處理學生帶手機的正確做法。
縱容學生亂用手機和完全禁止學生帶手機都是不現實也是不負責任的。
-
13 # L博見波聞1
如果你是負責任的老師,然後遇到通情達理的家長,為了孩子成績,無可爭議,手機必須沒收!沒有任何緩和餘地!
手機對孩子的危害人盡皆知。帶手機上課嚴重影響危害孩子的注意力。手機遊戲、小視訊、聊天軟體…無一不勾引著孩子貪玩的心理。我們成人有時說拿手機查資料,不知不覺還玩上了,何況沒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孩子?
最近幾年因為國家規定教師不能懲罰孩子,更因為“校鬧”的存在,讓很多老師看到孩子玩手機不敢管,聽之任之,這直接導致了孩子學習成績的下滑。中國是一個應試教育國家,沒有好的學習成績哪來孩子的美好未來?
“校鬧”收手,老師嚴起來,家長通情達理,把手機從孩子手裡“奪”出來,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應該重視的大問題!少年強則國強!孩子的成績上去了,未來會差嗎?一群優秀的孩子,一個國家會軟弱嗎?
把手機從孩子手裡奪出來,狠狠地摔在地上,再踩上幾腳!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回覆列表
讓家長拿回,否則,孩子在學校等於沒有開學。白天睡覺,晚上玩手機。
晚上休息時間老師無法監管。
只有家長配合教育,孩子才有未來。否則,只指望老師,家長不配合,孩子的未來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