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字五行屬土。
唯[wéi]
詳細註解
唯 [象]
(1) (形聲。字從口,從隹(zhuī),隹亦聲。“隹”指“(鳥頭)尖銳”。“口”指應答聲。“口”與“隹”聯合起來表示“聲調高八度的應答聲”。本義:高聲應答)
同本義 【yes】
唯,諾也。從口,隹聲。——《說文》
唯者,應之速而無疑也。——《助字辨略》朱注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論語·里仁》
秦王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範睢曰:“唯,唯。”——《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2) 又如:唯阿(唯、阿同為應對 語詞。比喻差別不大);唯俞(應答辭);唯唯(恭遜的應辭);唯諾(應答;連 聲應諾而不表異議)
詞性變化
唯 [副]
(1) 只有,只是 【only;alone】
唯聖人為能和。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唯餘其一。——吳均《與朱元思書》
唯巨石巋然。——《呂氏春秋·慎行論》
(2) 又如:唯心(佛教語,謂一切諸法(指萬事萬物),唯有內心。無心外之法。也稱“唯識”);唯謹(唯有謹慎)
(3) 以,因為 【because】
唯無德也。——《國語·晉語》
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左傳》
(4) 表示希望、祈使 【wish】
唯大王與群臣熟計議之。——《史記》
(5) 表示聽任、任隨 【allow;let】。常和“所”搭配
唯所納之,無不如志。——《左傳》
唯 [連]
雖然,縱使 【though】——表示讓步關係
【公孫】弘、【張】湯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說也。——《史記》
唯 [助]
(1) 表示肯定 【be】
如地如天,何私何親;如月如日,唯君之節。——《管子》
(2) 用於句首,無實義
唯求則非邦。——《論語·先進》
唯天子,受命於天。——《禮記·表記》
今乃立六國後,唯無復立者。——《漢書》
唯進修是急。——清·劉開《問說》
唯師心自用。
唯道之所成。
唯字五行屬土。
唯[wéi]
詳細註解
唯 [象]
(1) (形聲。字從口,從隹(zhuī),隹亦聲。“隹”指“(鳥頭)尖銳”。“口”指應答聲。“口”與“隹”聯合起來表示“聲調高八度的應答聲”。本義:高聲應答)
同本義 【yes】
唯,諾也。從口,隹聲。——《說文》
唯者,應之速而無疑也。——《助字辨略》朱注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論語·里仁》
秦王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範睢曰:“唯,唯。”——《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2) 又如:唯阿(唯、阿同為應對 語詞。比喻差別不大);唯俞(應答辭);唯唯(恭遜的應辭);唯諾(應答;連 聲應諾而不表異議)
詞性變化
唯 [副]
(1) 只有,只是 【only;alone】
唯聖人為能和。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唯餘其一。——吳均《與朱元思書》
唯巨石巋然。——《呂氏春秋·慎行論》
(2) 又如:唯心(佛教語,謂一切諸法(指萬事萬物),唯有內心。無心外之法。也稱“唯識”);唯謹(唯有謹慎)
(3) 以,因為 【because】
唯無德也。——《國語·晉語》
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左傳》
(4) 表示希望、祈使 【wish】
唯大王與群臣熟計議之。——《史記》
(5) 表示聽任、任隨 【allow;let】。常和“所”搭配
唯所納之,無不如志。——《左傳》
唯 [連]
雖然,縱使 【though】——表示讓步關係
【公孫】弘、【張】湯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說也。——《史記》
唯 [助]
(1) 表示肯定 【be】
如地如天,何私何親;如月如日,唯君之節。——《管子》
(2) 用於句首,無實義
唯求則非邦。——《論語·先進》
唯天子,受命於天。——《禮記·表記》
今乃立六國後,唯無復立者。——《漢書》
唯進修是急。——清·劉開《問說》
唯師心自用。
唯道之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