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是一個神經症患者,諮詢師告訴我要把生活活好因為這樣注意力才能回來,並且現在不要去想一些東西,多去體驗,做一個有故事的人而不是分析想像出來的一些東西和別人說。怎樣才能走出自己的圈子呢?
1
回覆列表
  • 1 # 青音約

    其實任何的類似於好好活,不要多想的建議,其實都太“蜻蜓點水”,沒有什麼實際的作用。因為你本身也願意不多想,你也想積極正面的生活。之所以沒辦法控制自己是有原因的,無論是長久以來的方式還是由於應激事件的影響,都一步步塑造了你現在的思維方式。所以你現在需要做的,是如何用行動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如何借鑑前人的經驗,把自己的思維轉換成積極健康的思考方式。

    首先說行動,要轉換成積極的思維方式或者健康的心理狀態,肯定是需要用行動來邁出第一步的。比如你要做個自信的人,每天對著鏡子喊要自信肯定沒用,一遇到挫折,就又被打回原型了,什麼口號都沒用。所以要從行動做起,反芻思維。比如要積極,那麼從現在起,就要每天做一件積極的事,比如每天鍛鍊一會,每天做一件幫助別人的事,幫助別人也會改變我們的心理概念,這樣的話就能培育積極的心理和愉悅的心情。

    第二步是轉換積極的思考方式,可以多讀書,多接觸優秀的人。比如很熱門的心理學科普書籍《少有人走的路》,就有很多論述神經症的文章。還有可以看看積極心理學的課程,哈佛大學幸福課,塞利格曼幸福五部曲,都能系統的借鑑別人的思想成果,否則你自己是不知道什麼是正面的思考方式。堅持下去肯定大有裨益。

  • 2 # 不雨

    對於何為神經症,心理學家卡倫霍妮給出了這樣的定義:神經症乃是一種由恐懼,由對抗這些恐懼的防禦措施,由為了緩和內在衝突而尋求妥協解決的種種努力所導致的心理紊亂。從實際的角度考慮,只有當這種心理紊亂偏離了特定文化中共同的模式,我們才應該將它叫做神經症。

    霍妮對神經症的症狀現象並不太感興趣,她的興趣主要集中在性格紊亂上;因為,臨床意義上相同的症狀可能源自不同的病因,甚至分屬於不同的病症,是不確定的、不不穩定的現象,而就神經症而言,人格變態才是其中持續存在、反覆發生的現象。同樣,從文化的角度看,性格也比症狀更重要,因為究其根本,是性格而不是症狀影響著人的行為。因而,不難理解,對症狀的治療並不一定意味著對神經症的治療。對此,霍妮有一個十分形象說法:神經症症狀並不是火山本身,而僅僅是火山的爆發;而導致疾病發生的衝突,正如火山一樣,乃是深藏在個人內心深處而不為其所知的。

    要想擺脫神經症,就需要直面自己內心的衝突,找出解決之道。

  • 3 # 胡文生心理

    無論是青春期還是成人期,只要出現神經症或可疑神經症症狀,講道理,擺事實,給指導,做思想工作是肯定行不通的。

    因為這些個案具有根本不相信間接經驗,對直接經驗也是半信半疑的特點。注意,這“半信”才是諮詢師可利用資源。

    諮詢師利用“半信”資源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比如,一個學生因為長痘而煩惱,怕別人關注他,因而他迴避,遮掩。那麼諮詢師可以讓他在學校,每天爭取找出五個長痘的同學,同時讓他有意去關注這些同學的反應。

    這會出現兩種情況:

    1,有的不在意。

    2,有的在意。

    這其實已經動搖了他的信念,至少他認為還有人不在意。

    讓他每天找,兩週後就會有改觀,因為他會發現大量長痘學生。

    接下來讓他每週找一個長痘的學生互相溝通,這會動搖他潛意識假沒的中間信念。

    然後諮詢工作就比較順利了,他也對自己有了信心,解除煩惱指日可待。

  • 4 # 傍晚暖風

    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例如拖地專注的去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做好生活禪,儘量轉移到當下做的身體上的感覺,聽覺,視覺,觸覺,味覺。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給自己堅強的生活信念。自己要有自己的意志力。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

  • 5 # 劉志安20

    神經病患者大多數都是心性慾望過高,受到傷害和打擊產生的原因。就是身體上的電流磁場受到傷害,藥物、電療、和心裡疏導、針灸等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如果病人放不下心裡包袱很難見效的。所以心理醫生還是小主導地位

  • 6 # 不白遊記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抑鬱過,那段時期很痛苦,一本書把我看好了,推薦給大家名字就叫《我的抑鬱症》,崔永元推薦系列叢書。個人感覺還是很有效果的,書裡面講的就是一個抑鬱患者的自述,看到她的種種就像看到自己的現狀。現在我的抑鬱症已經完全好了。

    這裡給大家提個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⒈就抑鬱症而言首先要敢社交不要自卑身邊的朋友親人多給予鼓勵從而得到周圍的人的認可。

    ⒉其次閱讀跑步聽音樂健身徒步旅行放飛自我,離開現在所處的環境,切身實際去體驗大自然之美會讓人忘掉煩惱。

    ⒊最後就是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哪怕是很小的目標如減肥,戒菸。或者培養一點興趣愛好例如畫畫、釣魚都能讓自己找到健康快樂的自己。

    我都可以告別抑鬱,你們也一定行。

  • 7 # 小石168

    現在越來越不喜歡幻想,也不喜歡虛擬的世界。最近跟諮詢師探討:“ 網路諮詢的效果遠遠不及面對面諮詢的效果。”我覺得這跟自己慢慢喜歡進入真實有關。不喜歡這些沉浸在虛幻世界中的不真實感

    微信朋友圈有三千多人,感覺每個人都挺熟悉,又似只有一面之交,又似完全沒見過面,非常陌生。真正重要的人是“與你共度此時此刻的人”。而很少能夠去關照到身邊的親人朋友,活在那個虛幻之中,讓人很難去碰觸當下的幸福。前天晚上給“來都來了”節目組打了電話,希望有機會能夠去與李松蔚老師面對面交流,看過前幾集的節目,心中會有些感動和觸動。他能夠走到今天,也算是經歷了不少內在的修煉。

    今晚在車上時,說起剛看了出演琅琊榜的王凱做客”說出你的故事“,說了一句話”30年河東,30年河西“這話給了我深刻印象。講訴了自己從高中就出來社會打工,到後來靠自己努力,考上中戲。他說自己內心始終抱著一個”會有不一樣事情發生“這般信念,支撐著他這十年來沒有放棄過演戲,儘管很多他的同學都已經不再演戲了。

    正在做的事哪一種事?

    似乎還在賠錢階段,當然我的很多投資學習,不斷把自己精氣神拉回到肉體當中來。

    我一直堅信著到了一個點,這一切都會”爆炸式“地呈 加速度 的去實現心中所想。

  • 8 # 百科大偉

    謝謝你的邀請,既然邀請我回答說明你已經發現我患有神經症,常見症狀表現腦力勞動率下降,體力衰弱,疲勞感等,伴有煩躁、焦慮、情緒不穩、多慮、多疑、多怒、緊張恐懼、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失眠多夢等。情緒症狀植物神經紊亂是因長期的精神緊張,心理壓力過大,以及生氣和精神受到刺激後所引起植物性神經紊亂。至於怎樣走出我也在迷路了,也沒走出來呢,想買個指南針試一試, 或者看北斗星,後來醫生建議 神經症應以精神心理治療為主,藥物及其物理治療作為輔助治療。應消除病因,增強體質,促進康復。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情緒開朗可以緩解症狀,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煩惱苦悶的情緒會損害健康,導致神經症的發生。培養穩定的心態、防止反應過激。有穩定的心理狀態,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能適應各種環境,鍛鍊堅毅頑強的性格、接受各種應激事件的打擊。歡迎善良的人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走過丙察察的大家來討論一下,沿線精華風景是哪一段,個人認為是察瓦龍到目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