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本書、某個公眾號,到頭來才發現這些灌輸給你的思想都是錯的或者並沒有他們說的那麼危言聳聽。
4
回覆列表
  • 1 # Jannina

    育兒書是死的,醫生的話都是針對普遍的孩子,同一個育兒嫂對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方法。

    我曾經把孩子照書養,照一些高階育兒師的說法去做,有一段時間孩子確實像被我規矩的死死的。孩子並不開心。

    後來我個人認為,孩子成長道路上除了學習,開心更加重要。

    不要把孩子的天性都給磨滅了,早熟不應該出現在孩子身上

    每一個優秀的國家運動員,背後總有很多辛酸的故事

  • 2 # 旭麗1982

    謝謝邀請,在育兒路上我一直都是按我的要求來約束孩子,希望他能成為我心目中的那個標準,把孩子原本的天性和思想都剝奪了,孩子痛苦我也痛苦,孩子的痛苦是沒有自我,自身的能力不能發揮出來,一切都按我的要求去做。而我的痛苦是用力去改變孩子,最終卻達不到我要的標準,每天都生活在糾結中。後來我的一位老師推薦我讀了一片《父母規》從中我認識到我的錯誤,孩子並不屬於我們,他們屬於他們自己,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愛好,我們不應該去控制和打壓他們的思想。後來我開始逐漸的改變我的育兒方式,讓孩子活出他們原本的樣子,生活在快樂的世界裡。為此我改變自己的言行舉止,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去打罵孩子。提升自己的素質,用心去跟孩子交流,在生活中我們成為彼此的朋友,這樣孩子遇到事情會主動跟我溝通交流。以前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她都不跟我說,自己一個人承受,原因就是怕我罵他,責怪他,時間久了我們的關係就感覺很疏遠,一點都不親近。總之,我們在育兒的路上要為孩子多著想,不要把我們的理想強制打壓在他們身上。讓他們揹負著別人的理想去努力實現,這樣對他們很不公平,你們覺得呢?

  • 3 # 檻外人薛晴

    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看過很多雜誌,其中最多的就是雜誌,裡面有些內容是關於父母和孩子的事情,從那時候開始我就知道,孩子是單獨的一個人,不是父母的小羅羅,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夢!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到他們身上,所以,我一直給孩子思想上的自由,基本上不會按照某某專家的方法去育兒很多人按照專家的方法去改變孩子,約束孩子,無非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大家是否想過自古流行的一句話: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每個孩子的性格、思想、覺悟都是不一樣的,沒有哪一個萬能的方法能夠把孩子教育成一個有出息的人想要孩子優秀,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言傳身教,少玩手機多看書,在一個好的氛圍裡,哪會有沒出息的孩子!?

  • 4 # 心動的小松鼠

    強制和約束,家長總是習慣性的把自己認為對孩子好的思想強加給孩子,孩子不接受和反彈時,便強制孩子一定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對孩子來說很痛苦。以愛的名義多加干涉孩子的想法,使孩子覺得沒有自由,很壓抑。孩子是個體,他不屬於任何人,她的思想是獨立的,與其強制還不如去引導,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思考問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增加孩子的自由性,同時也緩解了親子關係。

  • 5 # 燕子錄

    生完大兒子,前面7個月是純母乳餵養,身邊有一親戚說嬰兒每天得固定時間固定餐數餵母乳,因是親戚本來就信任她,再加上她說自己是從很權威的育兒書上看來的。一開始我也就按照她說的做,兒子餓了大哭我也堅持到點才喂,為此跟我老公常為此爭吵。

    後來不知在哪本書上看到有一個專家說應該按嬰兒什麼時候想吃就什麼時候給他吃,我想想好像也是這個理,大人之間為人處事都說要人性化一些,更何況這麼小的嬰兒,我覺得按需給養還是比較合理的。所以有句話叫“盡信書不如無書”,以後遇事跟看書我都會自己多多思考了!

  • 6 # 梧桐農姐

    現在網上育兒文章鋪天蓋地,育兒書籍玲琅滿目,讓人感到眼花繚亂,一旦接受某些觀點和理論,就很容易被這些理論觀點“綁架”,有句話叫“一胎照書養,二胎當豬養”,一胎新爸媽是最容易被一些育兒觀點綁架哦!我深深感受過,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什麼“哭聲免疫法”“定量定時餵養法”,“讓3歲小朋友學會分享”等等!

    今天來說說“哭聲免疫法”,哭聲免疫法就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完整睡眠訓練這些方法訓練出一個極少哭泣,讓媽媽省心省力的一個乖寶寶!我兒子(一胎)一歲左右時用過這方法,為了讓他自己自主入睡,我自以為他吃飽拉好了,就要學會自己睡,不能再這麼依賴媽媽了!主要是心裡有哭聲免疫法的理論支撐!孩子哭啊哭,哭到哽咽!我就是不理他,哭到他累了自己吃著手指慢慢睡著了!我當時還慶幸自己成功了!而這幾年來人們對哭聲免疫法的質疑聲越來越大,推薦親密育兒!我也好好的反思了這個問題,我們大人在不開心的時候都想要個擁抱,何況是個孩子,他只是想要他親媽抱抱,我們卻那麼殘忍拒絕,難道小時候不訓練他,長大後的他就真的會不自立?其實是我們多慮了,後來孩子睡著前要求媽媽抱抱,我都答應孩子的要求,看著孩子帶著幸福的笑容在媽媽的懷裡睡著,其實做媽的心裡也是無比幸福的!孩子慢慢的就自己提出要媽媽陪著睡就可以了,不用媽媽抱了!現在的他可以自己一個人在小床睡了!

    我覺得無論是什麼教育法,都不能生搬硬套,父母始終需要把握一個大原則:把你的孩子看做一個生來就有著自己的尊嚴、自己的心理需求的獨立個體去看待。那麼很多事情就不會迷糊!

  • 7 # 獵旗-翟越

    我是理科男,最早我對孩子的教育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理性”規劃。比如,為了不讓他養成隨意哭鬧的習慣,我會觀察並且判斷他,是真的有什麼需求,還是“無理由”哭鬧。如果是後者,我就任由他哭。有一次寶寶哭的連續升檔,都快變成慘叫了,把我給嚇的,趕緊扔給他媽媽了。心裡還想著,你又沒啥理由哭這麼兇幹嘛?

    後來偶爾看到一本書,叫《當我遇見一個人:母嬰關係決定孩子的一切關係》,看完之後態度發生了180°的轉變,原來小孩子所謂的無理由哭鬧,很多時候是他欠缺安全感了。母親這個時候應該出現在他身邊,給他最好的安慰。就像寶寶覺得餓了,要給他吃奶;覺得難受了,要給他換尿布一樣;孩子感覺不安全了,就要給他送去深度的安慰。

    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就覺得寶寶也真是挺可憐的,很容易感到不安全。你想想,本來他好好地蜷縮在媽媽溫暖安靜的子宮裡,忽然間就來到一個冰冷、刺眼,充滿了奇怪嘈雜聲音的地方,使勁伸手伸腳,都再也感覺不到媽媽的子宮了。你說,這種情況下,他能不害怕,能不焦慮嗎?

    所以,對嬰兒來說,給他一個最好的,從子宮到真實世界的一個緩慢過渡,就是給他最走心的禮物了。看了這本書之後,我的眼裡再也沒有那個不講理的小孩了,看他的眼光充滿了柔情,而他也回報給我友善的注視,偶爾還會主動笑。

    回到問題上,我的育兒思想曾經被所謂的“理性”綁架,幸虧醒悟的早。與諸位新科父母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室外的雨水收水井排水管是否做灌水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