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風視窗
-
2 # 星空世界之宙
應該得到的,是指付出了,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其實很多事不一定是付出了,就有很好的回報,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好。
-
3 # 東方神韻2018
得到或者叫獲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期望和感受。
首先,人們覺得應得而沒有得到的感覺,屬於正常的生活形態。我們對“應得”的期望值要有一個度的自我調節,善於從自身所處環境和條件出發,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所有獲得都降臨而來。由於期望值太高而導致與真實的獲得感產生了差異,這就很容易從心理上產生一種低落感。
其次,應得和未得都是相對而同時並存的。如果你用一把尺子來衡量應得與未得是脫離國情和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者表現。比如我們現階段絕大多數的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而身處在邊遠山區的孩子卻很難有此獲得,甚至有的連學都上不了或不能上。前者是應得的結果,可後果那,難道他們就理應如此,就不該得到同等的獲得嗎?相反的是他們並沒有怨天尤人。
再比如,生活在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人們,從環境到生活質量,再從就業到收入報酬等諸多方面遠遠超過老少邊遠地區的現狀,他們還沒有達到全部擺脫貧困,現時的差距必然會導致對獲得感知的不同。不僅他們沒有報怨,而更加激勵他們加快脫貧致富目標的決定和歩伐。
最後,人們對獲得感必須要站在國家層面上加以認知和解讀。
國富才能民安,國強才能民富。個人的獲得感必須要站在國家不斷髮展強大的基礎上,而國家的發展速度也取決於我們每一個公民辛勤耕耘和無私的奉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個通向全面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精神指引和力量源泉。只要全華人民齊心協力共謀發展,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會越來越高,一個安寧穩定和繁榮昌盛美麗的現代化強國必然會展現在全世介面前。這才是全華人民所不懈追求的最大獲得!
-
4 # 請叫我陽小陽1
人們所謂的應得的東西,應該就是一個預期吧。具體說,就是一個最低預期,我為一件事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心力,我不求能得到百分之百的回報,可我最起碼應該得到百分之三十吧,這個百分之三十就是你的最低預期,可是如果你最後得到的不夠百分之三十,就是沒有達到你的最低預期,那麼你就會覺得你沒有拿到應該得到的。我想應該是這樣。
其實仔細想想,哪有什麼是該得的呢,我們去付出是自願的,因為我們想要得到一些東西,可是從來都沒有誰說付出了就一定會得到什麼的。我們只是期望得到,並不是理應得到。我看到有人說我付出了卻什麼都沒得到,連一點起碼的尊重都沒有,是的,可能只是想得到一點尊重真的是把期望放到最低了,也是符合情理的,可是親愛的,所有人的價值觀都是不一樣的,所有的標準和方式也是不一樣的,你想得到需要別人給的東西也是需要別人去給的,所以你看,你的期望只是你的期望,你認為你該得的也只是你認為,最後能不能得到是要看那個給予者。
以上是那種沒有辦法衡量,判斷標準模糊的情況,還有一種就是簡單多了,我們工作,付出了勞動力,就應該獲得等價的勞動力報酬,這的確是該得的,因為這是市場運作的規律,而且我們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所以在這種有法可依的情況下,我們該得的東西都是明確且透明的,如果得不到,我們就可以大膽追回。
總體來說,受到法律保護的我們的權利所帶來的利潤就是我們該得的,但是有些事情是在法律之外但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比如之前我說得那個尊重的問題,說到底就是看個人修養,無所謂該不該得。最後一個就是放低自己的期待吧,抱最小的希望,做最大的努力,希望大家都能如願以償。
-
5 # 姚華興
應該得到基本上巳得到,如生命權、生活權、自由權、工作權、家庭親情權,……但有許多權利是相對,自己爭取、理解,如自由權,你遵守法則、規律就認為自由、不遵守了就覺得自由;工作權你積極爭取參與、努力工作就是工作權,不想參加工作也是一種權,雙向選擇嘛。自己覺得應得未得的大多是眼界高,要求太大,離開了客觀現實,含目前沒有條件、機會實現,如不播種想有收穫,不付出想得到收益,還有一部分是私慾過大、膨脹,永遠得不到滿足。應得與未得應根據個人條件來論,高個取一定高度的東西不費勁,矮個踮起腳尖也夠不著,要量身裁衣,適合自己永遠是最好,不要異想天開,想不切合實際的事情。應得和未得與自己能力、身份、地位、環境等諸多因素有關。議。謝謝。
-
6 # 寧靜致遠s
天道酬勤,何為天道就是順其自然,而順其自然就是得到與失去,都要去順應它,得到證明你努力了,但是失去,未必也不是沒有努力。
因為我認為人的一生都是處於一種矛盾的狀態之中,而這種狀態,就是需要你去做抉擇,其實你選擇的就是你可以得到,但不是必然得到的。
為了某件事,某個人,去爭取得到,這個是沒有錯的,但是不管你得到或得不到的時候,順其自然。
-
7 # 落桐2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有得就有失,沒有應該不應該之說。所以心態很重要。當然,你會說,這都是空口白話,和沒說一樣,其實,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生!
-
8 # 水鏡流雲
應得的什麼呢?我覺得要看個人想要的。比如我為家庭付出了很多,可最後呢,家人把我該得的送給他人,還沒人搭交情。誰也不平衡是吧!什麼工人憑薪資待遇,還有獎金多少,很多。但要看到不是很多都是個人想的,要力求瞭解,還要知足。才能常樂!
-
9 # 繁華陌路終是客
那些有著“本該得到”和“應該得到”想法的人,不過是慾望超越了心智而已。得到的和付出的,永遠都是正比,在埋怨沒有得到之前,應該問問自己,自己努力了多少。
-
10 # 農村老冒晚6—8
我覺得的應該得到的就是自己付出後應得的回報,因為每個人都希望付出了多少就該得到相應的回報,然而這個世界沒有百分之百的公平,你付出的不一定就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到不付出是一定沒有回報的。還有的人覺得自己跟別人幹一樣的活,別人得到的自己也應該得到,可是不知道你是否和別人一樣努力,一樣優秀,是否也同樣受到領導的器重。
-
11 # 每日新鮮時
什麼是應得的?要有一顆天使的心吧,付出就要求回報嗎?努力就一定要有收穫嗎?萬事沒有沒有絕對
應該得到卻沒有得到,那說明你的努力或者方法不對,即使屬於你的也會你的疏失而失之交臂,所以,沒有什麼是應得而得不到的,可能那得不到的,就是一塹吧,下次長智了,就理所當然的得到了。
應得得不到說明還可以挽留啊,再嘗試一下可能又屬於你了呢!但大多數時候,你只有一次機會,所以,要把握好啊,不讓自己留下遺憾。
-
12 # 悠然直言
應該得到的,在我看來就是自己付出辛苦該有的回報。好比如,我們上了班,老闆該發工資,工資就是“應該得到的”。還有一種是,有些人覺得父母的財產是自己應得到的,其實這就是想啃老。一般來講,覺得應得到多帶著想當然的主觀情緒。
回覆列表
什麼是自己應該得到的?就是付出了,最起碼得尊重就是自己該得到的。
為什麼這麼說了?還是給大家說一件我的往事吧!前年我找了一份建築材料銷售的工作,做過這個行業的大家都明白,這個行業基本是走關係的居多。而我了,沒有資源關係,只能憑自己的努力去奮鬥了。記得當時跟的一個事業單位的地產專案,人際關係複雜。初去拜訪,單位的人愛理不理,沒人願意真正能和你坐下來,談一下材料的問題。當時自己就心灰意冷,後來想了想,業務嘛,就這樣,勤快就會有成果。就這樣,自己常去拜訪,慢慢的熟悉了人際關係。後來想著,只要各方面到位,這筆單子就沒問題。
天有不測風雲,到後期,負責材料的主管換了,當我和同事領導談起新換的這個主管時,同事說這個人是他的親戚。後面的故事,我想大家應該能想到,第二天,這位同事跑去簽了這筆單子。而我當時心裡就很不是滋味,更讓人可氣的是我們的領導一句鼓勵的話也沒有,這筆單子不聲不響地就這樣,同事即拿了業績又拿了提成。
那時的我,心裡總想,我付出了那麼多,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做為領導,即使讓同事去做這件事,也應該考慮我的付出吧!付出那麼多,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
連一點尊重都不願重視的團隊,再幹下去,還有什麼意思了?之後,我選擇了離職。時到今日,想起此事,除了氣憤,我沒有一絲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