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枳實一

    所以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就是:要麼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要麼談一次轟轟烈烈的戀愛。

    …………

    你看著人家寫得一手好字,於是自己買了一本字帖,幾天後卻找不到字帖在哪兒了;

    你羨慕人家的馬甲線,於是興沖沖的買好瑜伽墊跟著影片做操,卻又覺得太累了,自我安慰自己也不是很胖,不一定非要練出馬甲線,於是你又繼續躺在床上追劇吃零食了;

    路上你遇到一個外華人向別人問路,別人很輕鬆的答出來了,你覺得你也有必要聯絡英語,於是背各種單詞,記各種語法,堅持了幾天,你突然覺得學不學無所謂,反正沒什麼機會交流,於是放棄了。

    你總是三分鐘熱度,指責自己堅持不下來

    …………

    為什麼會對生活和未來失去樂趣?因為你總是把目標定的太高,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你一直在奔跑,然而連一顆糖都沒有,你開始心累了。你的身體還在動著,精神卻已經癱瘓了。

    我們習慣什麼問題都去尋求一個答案:該活成什麼樣子才算是成功。你不知道,所以這種看不到結果的問題彷彿使你的生活充滿了焦慮。

    繼而造成自己對生活失去樂趣,對未來感到迷茫。想要這種現狀,我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問自己,我該活成什麼樣?我怎樣才不會讓自己後悔並且為之而付諸行動且長久的堅持下去!

  • 2 # 馬哥有財氣

    你要明白人為什麼活著?

    人為什麼活著?這是一個比千年蟲還古老的問題。 很多人都曾經思索過——樂觀者找到了很多答案,嚴謹者決定暫不去想,豁達者認為不需要想,自信者斷定自己找到了答案……但是迷茫者卻找不到一種可以安撫心靈的理論,事實上關於這個問題,似乎也的確沒有任何一個為大多數人普遍接受的答案。

    人類迷失了自己,於是我們開始逃避或者仇視這個問題。煽情到此為止:)我不能說我就掌握了答案,那樣的話我就去申請專利而不是在這發貼子了。我也困惑,有些想法可以拿出來交流。

    首先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很簡單的語法上的歧義:人為什麼要活著和人為什麼而活著。也可以說一個是意義,一個是目的。

    所謂意義,應該是客觀的,自然的。我要說的是人類,而並非某一個人,那麼所謂的奉獻論就是談不通的,對於博大而永恆的宇宙來說,人類連個垃圾都算不上,人類只是為了自己而活,我們說保護環境也只是保護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科學的發達以及進化論的突破,使人類越來越清楚自己的位置—自然的產物。你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你自己決定的,甚至你離開這個世界時也不是。人類是渺小的,充其量不過是宇宙新陳代謝過程中微不足道的一環。芝麻大的意義和飯粒大的意義有區別 嗎?這不是悲觀,事實本來如此。但是反過來想,世界的其他組成部分也同樣平凡,況且人還是萬物之靈,說你“豬狗不如”你一定不愛聽,這也是足以令人類自豪 的事情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至少在地球上,人類是呼風喚雨的霸主。

    單獨的一個人,宏觀來看更沒什麼意義。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把一個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看著他生非己有,看著他的眼淚一年一年變少,心腸一年一年變冷變硬——漸漸化為鐵石。然後看著他面對親人離去時的悲蒼,最後看著他無聲的離去。人也只是時間(或者歷史)的一種形式。什麼能證明我們存在過?只有——不死的精神!一旦考慮到時間及其無限性,個人的東西就不再以同樣的方式影響我們了。悲哀、苦 難,所有生命中有限的東西都以截然不同的面目出現了。

    我們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儘管沒意義,但生存是我們的權利,至少還沒人有權利剝奪我們的這個權力。如果說有意義,應該是指相對的意義,是創造意義而不是尋找意義。小的範圍來說我們報答了父母,養育了子女,愉悅了他人;大的範圍,我們可能幫助過一些人,為社會做出貢獻,為人類發展做出貢獻,從而載入史冊。這也是社會的主流意識。不過我想強調的是人本來並沒有任何義務,你可以選擇什麼都不做,如果你能夠生存下去的話。我們之所以,希望做得出色一點,無非是為了活得更好,活得更精彩。而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人生就是人的生存,一切為了生存(達爾文語),更好的生存。人最根本的本性不是善與惡,而是追求快樂,迴避痛苦。這是自然選擇,似乎沒有生物會是例外。 回頭再看這個問題,你就不會驚訝人們煞有介事的活著,卻回答不出來“人為什麼要活著”這個問題。因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誰活著的時候不是在向幸福靠攏呢? 記得“神探亨特”(美國老片)的口頭禪就是“上帝安排的”,我想這也是一個不錯的美國幽默式的回答。當然人類的上帝就是自然。

    這裡我再強調一個詞就是“正義”,所謂正義就是對的,符合自然法則的;無私奉獻和自私自利都不是自然的人生觀。為什麼?因為人的認識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人的感受和感覺是真真切切的,誰願意奉獻得一無所有而活得生不如死?反之作為有群體意識的人類是欣賞真善美的,損人利己的行為終要受到抵制。所以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安天下”的論點是現實和智慧的。按照幸福最大化原則,能給更多的人帶來幸福你也會更加幸福,但前提是你必須先有這個能力。眾樂樂與獨樂樂,孰樂?也許一個人越發成熟客觀,他的判斷就越發接近正義。

    人生大抵就是這樣,而人們的人生觀或許千差萬別,這和人們自己的經歷品性有關。剩下的事情,就是應該如何去做。我們的先人幾乎把所有智慧都用在做人的研究 上面,這裡我就不多費口舌了。

    有一些小小的建議:

    第一要現實,不要任性,不要在真空中思考虛設的問題,你們目前面臨的最迫切問題是就業和生存,學好本領才是硬道理,這需要踏踏實實的下功夫。第二,要自制。小孩子吃不到糖果會哭鬧,你們是得不到愛情就苦惱。這有什麼區別?偉大在哪裡?如果你象挑剔你的情人一樣挑剔自己的行為,那麼你的情人要比現在的好很多。第三,對一部分自卑的人,應該勇敢一些!正如我前面所言,人們生而平等,你不要顧忌別人(有好人也有壞人)的臉色而委屈了自己,無論你是多麼想把事情處理好。給自己過多的壓力並不是好事,這並不能解決問題,要冷靜沉著,可以循序漸進但不能自暴自棄。第四,惰性是與生俱來的習慣,但絕不是好習慣。改變習慣要從行動開始。第五,不要遇難而退,要知道為之則難者亦易矣,這不僅應用於大目標,而更實際的意義是能助你走出解決眼前的困境,並走得更遠。很多時候你都會發現河水不象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象松鼠說的那樣深。第六,不要問別人幸福是什麼,你的快樂和痛苦自己清楚。第七,從做好眼前的事情開始。不要以為思想壓倒一切,多懂一些道理固然好,但是人的精力有限,行動其實更重要。不需要懂的道理就不用去懂,這也是一個道理。第八,要懂得知足者常樂,你我皆凡人,肯定又很多事情不會盡如人意,人生不如意者十八九,要常思一二,以平常心對待。要懂得不懈的追求,也要懂得珍惜的對待。

    著名學者陳之藩在青年時,胡適先生給了他一張四百美元的支票,資助他到美國留學。陳之藩後來有了錢馬上就還給胡先生,還寫了一封信致謝。胡適接到信後給陳之 藩寫了回信:“之藩兄:謝謝你的來信和支票,其實你不應該這樣急於還此四百元。我借出的錢,從來不盼望收回,因為我知道我借出的錢總是‘一本萬利’,永遠 有利息在人間的。”

    “永遠有利息在人間”,說得多麼好啊!一個人在世上能把私利看淡到如此境界,確實是不易的。陳之藩在後來說:“我每讀這封信時,並不落 淚,而是自已想洗個澡。我感覺自已汙濁,因為我從來沒有過這樣澄明的見解與這樣廣闊的心胸。”恩惠在人間必會在人間得到豐厚的“利息”。 “永遠有利息在人間”,人活在世上,有這樣一種澄明的心胸,才能昭如日月,平淡坦然,人生才算上大自在!

  • 3 # 情懷中原

    謝謝邀請。非常感謝!馬雲曾經說過:很多人是因為看見才相信,而只有少數人是因為相信而看見。堅持自己相信的事情去做,你才能對自己的過去做一個深刻的總結,你才能對未來重拾信心。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各有不同,走過的經歷過的或敗或痛,那都是人生寶貴財富!學著看看書,看看外邊的世界,多接觸積極向上的人,靜下心來沉澱自己,不糾結於過往,學著微笑,哪怕是裝出來的,慢慢的就習慣了微笑,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愉悅。讓快樂伴隨著你。你就慢慢的找到了人生方向…共勉

  • 4 # 小一陽光y

    吃好吃的,看美麗的風景,聽音樂,跑步,運動,交朋友,有1-2個知已,總之要走出去,讓自己忙起來,和人交流,找到三觀一致的人,就OK了

  • 5 # 光谷之藍

    以前我也有過這種狀態,我認為對生活和未來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是:個人定位不清晰、找不到目標、找不到路徑。

    1、如何找定位——我是誰?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不瞭解,很難樹立正確的三觀。很容易被外界的干擾影響心情,也就是“以物喜,以已悲”,缺乏對事情的認識和決策。因此,外界或者別人對您的的印象不深刻,活著就像“透明人”。因此,你需要做的是認清自己,找到自己的“社群”或“圈子”。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誰?

    這麼簡單的問題,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回答!但我告訴你,這是三大哲學問題之一,你就不覺得羞愧了!要弄清這個問題,請你回想一下以前你做過什麼事情得到大家肯定呢?你具備什麼樣的優勢呢?你喜歡什麼呢......等等,把這些標籤中積極的東西往自己身上去貼,你會發現自己閃光點還是蠻多的。接下來,把這些閃光點進行發揚,你會越來越認清有自己。

    2、瞭解自己,但沒有目標?

    最怕的不是重頭再來,而是遊離不定!科學表明,每個人在某個領域花10000小時,一定會成為該領域的專家。那麼首先得確立目標,進而深挖一口井。

    目標的來源還是基於自己的定位,比如你喜歡文學並且覺得自己有這方面天賦,那麼你可以據此設定短中長期目標,定期監控自己。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融入相應的社群,從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與同道中人切磋,樹立榜樣!目標也是夢想,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呢,所以,請認準一個領域,做長、做精!相信一定能找到成就感!

    3、山上風景美,我怎麼上山?

    晚上想想千條路,大早起來磨豆腐!沒有具體實現路徑,我們可能會陷入慣性的行為。也就是,光有目標有戰略是不夠的,要有具體“上山”的路徑,戰略到執行,否則一切空談。

    那麼,怎麼找路徑?這個細化的話很一次性講清楚,需要結合具體情況來分析。簡略的說,首先,可以在沿途設定里程碑,每走一步,明確自己到哪兒了;遇到問題了,怎麼去糾偏,Smart化路徑,步步為營!其次,多與同道人分享,互相指正,減少失誤;最後,多總結,紀錄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方案,提升經驗值!

    以上從比較理性的思路進行分析,理性的人逃避內心,而感性的人往往逃避現實。如果這樣的話,不用看過多的說教,請卸下包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許,就在不經意間,你的思緒豁然開朗,一切的迷茫便煙消雲散!

    願您心靈桎梏早日解除,重拾對生活的樂趣和未來的信心!

  • 6 # 請376

    對於怎麼辦,因人而異,不同的人有不同得方法,這個沒有絕對。

    大部分人對生活和未來失去興趣,是因為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了重大挫折,覺得前途迷茫,人生沒有奮鬥目標。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個人認為這時候應該自己冷靜下來,不能繼續低沉下去。這時候可以去尋找知心朋友或者家人,尋求友情和家庭的溫暖,向親朋好友傾訴,傾訴自己的不易和所遇到的困難。有時候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旁觀者可能會比當局者看的更清楚明白,他們可能會給出最理性客觀的看自己法,有助於當事者進行正確的判斷分析,扭轉不利的近況。當然,這時候不能逢人就傾訴,要選擇合適的物件,不然就會成為別人口中的祥林嫂。

    這時候也可以選擇去遠處旅遊,到一個自己陌生的地方,暫時遠離現有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放鬆自我,重整自己心情。

    另外,當人覺得對人生沒有希望時,自己是會很低落,甚至可能會做出輕生的行為,這時候和摯友家人進行交談,可以尋找到親情和友情的溫暖,讓人儘快平復心情,走出霧霾,擁抱太陽。

  • 7 # 孤獨漂流客居人

    這樣的情況,我也曾經有過。

    2011年,我辦理了正式退休手續後,單位返聘,就又工作了幾年。

    掙的錢,除了還房貸,剩下的錢貼補家用。那時感覺很充實,認為自己還是個有點用的人。

    2015年,因自己年齡大,單位停聘了。

    這下子,不用起早貪黑了,不必擠公交趕火車啦。

    按理說,我應該感覺輕鬆快樂才對。

    可是我卻有很重的失落感,覺得自己成了無用之人,幹什麼也提不起精神來。

    心裡空落落的,也不知幹什麼好,於是徜徉在馬路邊,觀看南來北往的車輛。

    再不就是擠入人堆裡,圍觀象棋。整天在亂哄哄的氣氛中度過。

    每天都很充實,既有樂趣,又能從網友們的文章中,學習知識,更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

    這就是我所找到新的活動方向,與你共同分享。

  • 8 # 大敏說教育

    在每個人的青春期裡,可能都會有這樣一段時間。這大概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吧。如果你是中學生,出現這種心理,不必慌張,一定要多與人交流。一般是情況下,如果人在遭遇失敗和挫折的時候,也會出現這種現象。當然,也有比較嚴重的,那就是抑鬱症的症狀。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調整:

    第一,多想想父母的養育之恩

    有時候,當我們對未來失去興趣時,要多想想自己的父母,他們辛辛苦苦地生你養你,為的是你開開心心地活在人世間,而不是一副頹廢的樣子。為了對得起他們,你要振作起來,爭取成為他們的驕傲,而不是成為他們的一塊心病。

    第二,改變一下目前的生活狀態。

    如果現在太忙,那就放鬆一下,或者約三五好友一起話家常,或者背起揹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許一段時間過後,你的狀態就改變了。

    第三,找到生活的目標。

    人有時候在沒有目標的時候也容易頹廢,當你對未來失去興趣的時候,找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做。比如像我一樣來做自媒體,在自娛自樂的同時,說不定還能給別人帶去幫助。當你的人生有了目標的時候,你就不會對未來失去興趣了。

  • 9 # 子勤悅讀

    對生活和未來失去興趣怎麼辦?

    尼采說過一句話: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你要搞懂自己

    對生活和未來失去興趣,是一時情緒問題,還是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

    如果只是情緒波動,處於低谷期。那麼不需要問怎麼辦?情緒不分好壞,是人就會有情緒波動,這就如潮漲潮落。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你可以看一部喜歡的電影,吃一份喜歡的甜品,甚至獨自發呆,看窗外的雲捲雲舒。

    如果,你對生活和未來失去興趣,是因為找不到活著的意義,既感覺不到痛,也體會不到愛。那想想是不是你活得太容易了,生活缺乏G點。給你以下三點建議:

    一、主動走出舒適區作家瑞卡斯說:我們總是喜歡拿“順其自然”來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荊棘坎坷,卻很少成人,真正的順其自然,其實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

    還記得那對一起全世界冒險,到南極結婚,走紅網路的夫妻嗎?

    張昕宇和梁紅,本來他們只是北京一對普通的小夫妻,前半生努力賺錢,成為億萬富翁。

    後來卻感到,每天睜開眼睛只剩下賺錢的事,毫無意思,難道生活就只能買房子換大房子,買了車換豪車的夢想嗎?

    在經歷了2008年汶川地震後,看到那些從廢墟中挖出的屍體,那些失去兒女老人絕望的眼神,張昕宇內心被撞擊了,生命怎麼說沒就沒了呢?

    於是,從2008年開始,張昕宇和梁紅開始了冒險之旅,花光積蓄走遍全球近200個國家。

    他們不是花前月下的豪華旅行,而是開著帆船去到南極,改裝小車穿越中東,開著飛機環繞地球。

    甚至冒著槍林彈雨,穿越那些全球80%的戰亂國家,經歷了戰爭的殘酷,目睹一個個年輕的生命瞬間消失。

    當看盡世間繁華蒼涼,終於懂得:人世間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活著就是慶幸。

    二、主動去愛張小嫻說:“我愛過,所以我活過,而不是我生存過。”

    有愛的心必定不會索然無味,有愛的生活你不會失去興趣。

    在《請回答1988》裡,有一段德善和娃娃魚的對話。

    德善:為什麼沒有人喜歡我?

    娃娃魚:德善啊,你呢?你喜歡什麼型別的?別在乎誰喜歡你,而是你,你喜歡的人是誰?

    與其放任自己對生活失去興趣,不如主動去愛,愛生活。

    三、主動去幫助別人

    格林斯潘博士說過,兒童,通成年一樣,會最終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收益。

    在社會中生活,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讓你感到舒服。

    卡倫.霍妮曾說過,內心的衝突是由人際關係的紊亂引起的。

    而幫助別人,也是現在推崇的利他主義,利他即利己。

    你可以到福利院去給孤兒們送上一點好吃的,可以到老人院陪陪老人聊天,你會感受到你存在的價值。活著有那麼一點意思。

  • 10 # 金草草

    我曾經很長一段時間也是這種狀態,對生活提不起興趣,對未來也沒感覺,那時候,我經常問自己,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剛開始,我也不知道答案,還是渾渾噩噩的度過每一天。

    後來,我開始反思。為什麼我會對生活失去興趣?

    一個字,累。

    快節奏的生活,高強度的工作,房貸車貸信用卡花唄各種外債,帶給我很大的心裡負擔,讓我覺得人活著真累。

    意識到這個問題,我開始嘗試改變,我必須改變,憑什麼我要活的那麼累!

    我開始放慢生活節奏,學著享受生活,感受身邊的美好。

    偶爾泡上一杯咖啡☕,慵懶的躺在沙發上、陽臺上,翻看很久想看卻一直沒時間看的小說,不再為煩人的客戶煩惱,不再為親戚的嘮叨憂慮,也不再為銀行卡里的餘額焦慮,只享受當下,不想明天。

    偶爾約上閨蜜,吃點路邊燒烤,喝點夜啤酒,聊人生,談理想,去TM的家長裡短,柴米油鹽,一地雞毛,只要享受當下就好。

    偶爾早起一天,跑步,讓汗水盡情揮灑,享受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回家洗完澡,慢悠悠做一點很久以前一直想做卻沒時間做的簡單早餐,異常滿足。

    這樣又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身邊處處是美好的事物,隨處有趣新鮮的人兒,只是以前從沒覺得。

    再後來,還是該加班加班,該學習學習,該睡覺睡覺,只是不再焦慮,不再抱怨,生活充滿了Sunny,未來美好與不美好,不試試怎麼知道呢?

    但願你也可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葡萄籽粉碎沖服有祛斑的功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