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單氏始祖由來據清朝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版《嶺南單氏十修族譜》記載:“吾族始祖通真公籍東魯,生大唐會昌五年。越鹹通。甫二十餘歲,登泰山,遇異人得修煉之術,思其祖道開公,修真羅浮化身石室,慨然欲從之,因南遊結廬其間,觀道開公香火祠像,戀戀不忍歸去,遂於增之石灘裡而居之,東面羅浮望峰頭而仰止,取號羅峰。” 由此可見嶺南單氏始祖單通真,號羅峰,原籍山東,生於大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朝鹹通(公元864年),20歲時,登泰山遇異人。教會修煉之術,且知道他的遠祖單道開(晉朝人),在廣東省羅浮山修煉得道高深,便從山東來廣東尋找,誰知單道開已羽化石室。他就在單道開的香火祠附近搭起草廬居住,不願回老家,後來在廣東增城石灘崗貝村安居,由於地理位置靠近增江河,東面可以仰望到羅浮山山脈,自己取號為羅峰,終年九十三歲(公元938年)。 自此,單氏後人歷經八代傳承,才開枝散葉,先由石灘崗貝村、元洲村、塘面村、高門村、土江村、石頭單屋村、嶽埔浦蘆氹、仙村沙頭村、新塘東洲村。三十代人後,繁衍至“番禺、寶安、龍門、從化、惠州博羅、連州、海豐、粵西、俱宗石灘”。 嶺南單氏在宋、元、明、清時期曾有過參知政事、進士、鄉舉等不少人才。如五世祖單永祥,字吉甫,為宋參知政事,諫議大夫。九世祖,單崔明,字德新。宋賜進士,朝請大夫,知惠州府兼理軍事。單有明,宋進士。單興詩,清道光乙未進士欽點戶部主事。鄉舉有十七人,翰林1人,其餘官職不枚勝舉。[7]
嶺南單氏始祖由來據清朝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版《嶺南單氏十修族譜》記載:“吾族始祖通真公籍東魯,生大唐會昌五年。越鹹通。甫二十餘歲,登泰山,遇異人得修煉之術,思其祖道開公,修真羅浮化身石室,慨然欲從之,因南遊結廬其間,觀道開公香火祠像,戀戀不忍歸去,遂於增之石灘裡而居之,東面羅浮望峰頭而仰止,取號羅峰。” 由此可見嶺南單氏始祖單通真,號羅峰,原籍山東,生於大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朝鹹通(公元864年),20歲時,登泰山遇異人。教會修煉之術,且知道他的遠祖單道開(晉朝人),在廣東省羅浮山修煉得道高深,便從山東來廣東尋找,誰知單道開已羽化石室。他就在單道開的香火祠附近搭起草廬居住,不願回老家,後來在廣東增城石灘崗貝村安居,由於地理位置靠近增江河,東面可以仰望到羅浮山山脈,自己取號為羅峰,終年九十三歲(公元938年)。 自此,單氏後人歷經八代傳承,才開枝散葉,先由石灘崗貝村、元洲村、塘面村、高門村、土江村、石頭單屋村、嶽埔浦蘆氹、仙村沙頭村、新塘東洲村。三十代人後,繁衍至“番禺、寶安、龍門、從化、惠州博羅、連州、海豐、粵西、俱宗石灘”。 嶺南單氏在宋、元、明、清時期曾有過參知政事、進士、鄉舉等不少人才。如五世祖單永祥,字吉甫,為宋參知政事,諫議大夫。九世祖,單崔明,字德新。宋賜進士,朝請大夫,知惠州府兼理軍事。單有明,宋進士。單興詩,清道光乙未進士欽點戶部主事。鄉舉有十七人,翰林1人,其餘官職不枚勝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