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珠6939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 2 # 張永科38

    謝邀請簡作答:三秋是孟秋,仲秋,季秋。其景色各有不同。王安石在《桂枝香》中有: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斜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露起,畫圖難足。杜牧在《山行》中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毛主席在巜沁園春、長沙》中有: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在《採桑子,重陽》中有: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 3 # 真甄詩詞

    寫得好的不計其數。要說寫絕啦就很難定義。同一首詩(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發現,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感受。各花入各眼。

  • 4 # 微言大義看世界

    宋詞很多寫秋天的,我覺得歐陽修的《秋聲賦》最妙。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悽悽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

    對於這首詞,我們只要理解表面意思,透過表面感受秋天。對於作者表達的更深層次的思想感情我們可以不去深入探討。這首詞從秋天的四個方面來寫秋天的意境,是秋天的真實寫照。

  • 5 # 嘯軒居士602

    七律 霜降暢吟

    廣寒一夜降銀霜,

    玉露平明何處藏?

    楓葉隨風鼓紅掌,

    菊花無意著金裝。

    長天唳唳鴻漸逝,

    靜水嚶嚶鷗欲翔。

    百米高樓馳望眼,

    清茶當酒酹斜陽。

    請諸詩友指正!

  • 6 # 清水6039

    當然詩豪劉禹錫《秋詞》啊!

    自古逢秋多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青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 7 # 常談老生

    《山行》

    【唐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

  • 8 # 華滄海一粟

    我喜歡王勃《滕王閣序》中的秋色:

    1.“時維九月,序屬三秋”點明深秋時節。

    2.“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盡了秋山秋水秋色。

    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水天一色,孤鶩映落霞,美不勝收。

    4.“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回雁峰的傳說,還有這哀哀雁鳴,更顯深秋的冷寂與淒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眾斯科達的野帝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