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亮的小麋鹿
-
2 # 寶山0
開放初期工人比較辛苦,今天大部分廠己經進入機械化,自動化工人沒有那麼辛苦,工業會進入更先進生產自動與智慧化。
-
3 # aircraftone
關於製造業工人有多麼辛苦?這個問題無法形容它。因為世界上沒有幾個公司老闆分析過那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如果說是用製造業工人們的血和汗水製造出來的。那些老闆似乎不認可。特別是全世界所有的製造業工人們。從來就沒有一個作家為製造業工人們曲譜。如果說高爾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長篇小說就是曲譜了。那是遠遠不夠的。從一年到頭的各類企業的工傷和死亡事件上看。人數之多。可見製造業工人的工作環境是多麼的差。人們經常說,商場如戰場。怎麼就沒有人說,製造業如戰場的成語呢?
-
4 # 裁縫方師傅
製造業的工人群體肯定是辛苦的代名詞,但所有的辛苦都是比較其他人群而言的。其實每一代人、每個不同的群體都有不同的辛苦程度。
在我們服裝工廠這一塊,可能最苦的就是縫紉工吧,他們工作時間非常長,坐的時間久,頸椎、腰椎、屁股都有不同程度的職業病。
不過想起當年自己做縫紉工的日子,曾經受過那份苦和累跟現在的縫紉工來說真就不算苦了!
記得那是在93年的時候,當時在上海楊浦一傢俬人工廠做縫紉工,每天是早上六點開始睡覺,到中午11點多起床,其他時間都是在踩縫紉機。就那樣通宵達旦的幹了兩年時間吧,過著每星期上7天班的日子,幾個月沒有跨出過廠門一步。有一次想趁著中午吃好飯去買點牙膏卻被老闆攔著,他說需要什麼生活用品他會買回來給我們。當年外面發生什麼事情都不知道,每個月利用中午吃飯的一點時間給家裡寫一封信聯絡家人。那個年代沒有手機,陪伴我們除了一幫同事,就是工廠裡唯一的那臺噪音很大的收音機。
在那裡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卻是我們要離開工廠的那一刻。當時因為一批襯衫加工費老闆給工人的價格只有8毛錢,都嫌這個工價太低,要求老闆加點工費,後來老闆就加到8毛5分。不過離我們的心裡價位還是有點遠,我當時就帶了幾個人,走到老闆面前,提出最少要1元才能做,不然累死累活一天20元都沒有,感覺真有點划不來。但那天可能老闆心情也不好,就直接衝著我說不做可以結賬走人,工價沒有辦法再加。年少氣盛的我當時聽到這句話也直接就跟老闆衝了起來:走就走吧,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當時就叫老闆結賬。實際那個時候我真不知道下一步該往何處去,但說出去的話又收不回來,只能捲鋪蓋走人,當晚在楊浦蘭州路那個橋洞邊睡了一晚。幸好當時有幾個講義氣的同事跟隨我一起,更幸運的是第二天又找到了下家,繼續著辛苦的縫紉工作。
我把這段經歷說給我一個同事的孩子聽,本來以為他能感動的,沒想到這位在網際網路企業上班的95後白領卻對我嘆苦經:他現在在那家公司,說的是朝九晚五工作時間,實際遠遠超過996的工作時長,每天對著電腦,早就感覺頸椎有問題了,關鍵公司一旦有重要任務,接連幹幾個通宵是正常的事情。一點沒有什麼白領的感覺,好像比我們做縫紉工的還辛苦。
回覆列表
髒,累,差;伸手出來,手指甲感覺永遠都洗不乾淨的感覺,衣服經常沾著機油;每天都在加班中,晚上九點下班都算早了,十一二點是常事……慢慢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