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法奮鬥
-
2 # 月下獨酌55379
正史是由統治者組織編寫的,代表朝廷的觀點,一般因為力量雄厚,史料豐富,著作精要,可能比較正確,但也不排除統治者為自己的私利而篡改歷史。
野史是由民間編寫的,當然力量薄弱,史料有限,寫作可能也比較粗糙,代表個人觀點,但受個人因素影響,也不能排除為私利而編造歷史的可能。野史有很多是道途聽說,不一定是史實。
看待正史野史要採取辯證的觀點,取其長,舍其短,認真分析,才能對歷史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
3 # 東籬梧桐雨
野史,一般認為是指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與官修的史書不同的另一種史書,與“正史”相對而言。古代有“稗官野史”說法,稗官者,採錄民俗民情的小官也。所謂“野”,有兩層含義:
第一,從與在朝人士相對立而言,是在野人士(或士大夫的下層人士)所作,未經官方審定,更不是“欽定”的,甚至為官方所禁,不是藏於廟堂官廳,而是流傳於“野”,當然,其中某些書也流傳到官廳,在流傳中經過官方刪改;
第二,從雅與俗,文與野相對立而言。是未經人工過分雕飾的,是原始的史料,雖然顯得粗陋,但具有原始性,真實性。
野史中所寫的人物和事件大多是實有其人,實有其事的。劉鶚《老殘遊記》雲:“野史者,補政史之缺也。名可託諸子虛,事虛證諸實在。”相比較而言,正史的史料更可靠,更權威也更可信,但由於封建的正統觀念及其他種種原因,也刪去了一些本該記入正史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便成了野史。
從另外的角度去觀察歷史,未嘗不能得到新的認知。有的野史書中收錄了幾千年來未曾被正史收錄的野史材料,這也讓讀者可以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歷史外貌。比如今天,評論唐太宗再殺他哥哥和他弟弟的十個孩子的時候,手起刀落,八個月的孩子,格殺勿論。這難道不是一個暴君嗎?到底誰是真實的?
往往有的時候,私人筆記,他自己記載的東西,倒有可能接近於歷史的真實。因為私人筆記,他不是一個專家,一個史家,他依據的是他自己的材料。用他自己的眼光去看自己所經歷,所聞、所見,然後自己記載下來。所以,對於這些所謂的野史。我們不妨仔細稽核、梳理,也會有那麼一點點用處。 用野史來證正史,未見得錯。正史未見得都真實,野史未見得都虛構。具體怎麼處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歷史已經沒有辦法還原了,我們只能無限的接近真相。歷史恰恰因此而精彩。
回覆列表
正史是由當時的統治者所寫書的,必須突出統治者的正面形象。
野史是由被統治者者寫書的,不用讓保證統治者的正面形象。但野史有很多是道途聽說,不一定是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