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納什正是一個100%的天才,27歲獲得博士學位,30歲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教授,他的博士論文中提出的平衡論(包括非合作博弈論)廣泛應用於經濟領域,開創了全球貿易的理論基礎,博弈論的基本原理還被應用於化學和生物學領域。不幸的是伴隨著他的成功,一種精神分裂症已經與它如影相隨。他是一個事業的強者,卻是現實生活中的弱者,不善交際,談女朋友時往往出言不遜遭人侮辱與溪落。更嚴重的是思維和感覺出現障礙,身體有被植入異物感,在他的生活中出現了幻覺、幻聽與幻想。當最初看到這些劇情簡介時我沒有信心看下去了。這樣一個劇情固然感人或者煽情,但實話說有點點平淡無奇,類似的電影一抓一大把,比如《汪洋裡的一條船》、《典子》,基本上看到開頭就能猜到結尾,除了感動之外沒什麼感覺。我所猜到的情節是這樣的:由於解密碼工作過於複雜,納什得了精神分裂症,而妻子和朋友們對他不離不棄,幫助他與疾病鬥爭,最終病情好轉,在學校任教還獲了諾獎,大團圓結局。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
納什或許是不幸的但是同時他也是幸運的!盡職盡責的醫生們沒有放棄他,摯愛的妻子沒有放棄他,大學裡的教授和學生沒有放棄他,整個社會沒有放棄他!
愛情上他是幸運的!在他已經患上精神病但不很嚴重時,美麗姑娘艾麗西婭出於美女愛英雄的情愫,接納並愛上了納什。在納什發病並威脅到她的生命安全時,她把孩子送回孃家,自己不棄不離,她理解丈夫不願意去精神病醫院治療的擔心,把丈夫留在身邊,在住家休養中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料,並頂住巨大的精神壓力支撐著一個家庭走過憂患。這又是一曲愛情挽救生命與拯救健康的頌歌,這是美麗心靈最生動的詮釋。為此,飾演妻子的女演員在該片獲得四項奧斯卡大獎中佔有其一:最佳女配角獎。
當納什患病經常被幻覺引導,不自學地到自己所在學校普林斯頓大學講學時,大學同事們給予了一個精神病人相當的包容與理解,配合納什重新找回自我。影片後部,他的同行們在一個茶館紛紛把自己的派克鋼筆擺放在納什的桌前,這是對一個科學科學家最尊貴的敬意,是對一個精神病人最溫馨的撫慰,這也應該是美麗心靈的群芳譜吧。納什生活在一個充滿關愛與理解的家庭與大學校園裡,這是精神病患者運用自己良好心理品質戰勝疾病的客觀條件。
納什患病後,除了產生幻覺讓他分不清生活中的真實與虛假外,慶幸他有一定自知力。在親人的關懷與醫院進行藥物治療、胰島素注射和電休克療法下,他自己始終有一個信念,要以自己的意志戰勝心理或精神疾病。他沒有破罐破摔、自暴自棄,始終配合治療。直到老年,雖然這種分裂症沒有得到根治,但他仍然堅強地治療與生活,直到1994年獲得經濟學諾貝爾獎。應該說,納什不管是事業上的成功,還是與病魔抗爭,最終主要靠他自己。來自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也許是編劇與導演給我們的深層啟示。
影片取名為《美麗心靈》真是恰到好處。納什有著一顆美麗的心靈,他為了承擔家庭的重擔,為了照顧兒子,為了滿足妻子的需要,而停止了吃藥。並在別人的嘲笑與醫生的不贊同下,堅強地活著與心理疾病做鬥爭。他的心是潔淨的,他的堅強意志使他的心靈得到美化。艾麗西婭是個美麗的天使,擁有著美麗的心靈,守護著她的愛人。面對得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丈夫,面臨受傷的威脅,抱著剛出生的兒子,她絲毫沒有退縮,堅強地承擔起了這個在風雨中搖曳的家。納什的朋友阿芬問她:“你還撐得住嗎?”她說:“有的時候我恨納什,恨上帝。但每當看者納什並告訴自己他是我的白馬王子時,我便成了一個愛他的人,雖然這樣的時候不多,但卻足夠了。”多麼偉大的女人,至少也該是個了不起的女人。她是美麗的,她神聖的愛使她擁有一顆美麗的心靈。馬丁-漢森等給予納什幫助和鼓勵及關懷的人都擁有一顆美麗心靈,他們用自己寬廣並溫暖的胸懷接納了一個有著心理疾病的人。納什、艾麗西婭、漢森等人都在用自己的愛架起了一座通往美麗心靈的橋樑。
其次從電影本身欣賞價值來看,《美麗心靈》無論是情節設計和拍攝手法都不落俗套,出乎觀影人的預想。
而羅素的精湛演技也將納什的內心世界演繹的極度逼真,不論從哪個角度看,本片都可以作為電影藝術的教學片。演繹精神病患者和酒鬼是有很大難度的,也是演技派演員的試金石。原因在於,精神病患者和酒鬼不是希特勒那樣的人人公認的混球加壞蛋,他們首先是或者說本質上是無法控制自己的病人,所以,極端地表現他們令人厭惡的表象是無法令人信服的;另一方面,他們的所作所為的確給人們,特別是親人和朋友帶來直接的傷害,所以,過多地以同情的心態表現他們也是不準確的。在這樣一個兩難困境中,《美麗心靈》採用了首先以主觀視角(即納什的幻想、幻聽等)進行描述,使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納什幻想的世界,同時造成觀眾的錯覺,以為那就是真實的情景。然後又重回客觀視角(即納什所處的真實環境),使觀眾恍然大悟,而又深深地同情納什的遭遇。在這一過程中,羅素的領袖氣質和憂鬱神情有力地推動了情節發展和人物塑造。
影片另一獨到之處在於,沒有采用慣常的大量渲染親人和朋友支援的表現手法,將重心放在羅素身上,藉助羅素的個人魅力突出納什面對困境的超凡勇氣、超強意志力和超人智力。換句話說,本片完全可以更名為《堅強心靈》或《超人之精神病患者版》,這時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導演為啥選擇羅素這樣一個硬漢來演繹經濟學家納什。當然這也導致影片的致命硬傷:完美的電影,虛幻的真實,也就是說,影片本身非常成功,但是與真實的納什相距甚遠,準確地說,影片所展現出來的納什是被人為拔高和神話了。
有位名人說,世界上最難戰勝的人是自己。我在無數次的親身體驗之後,不得不佩服這位哲人的先見之明是多麼精準。人可以超越一切,卻無法超越自己。但在看了《美麗心靈》之後,在體驗了約翰?納什博士痛苦而偉大的人生境遇之後,我不得不承認,人的精神和毅力是萬能的!“精誠所致,金石為開”,這位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精神分裂症科學家便戰勝了自己,贏得了世上的最高勝利!他無比堅韌而美麗的心靈,為我們樹立了一座永不動搖的豐碑!
約翰-納什正是一個100%的天才,27歲獲得博士學位,30歲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教授,他的博士論文中提出的平衡論(包括非合作博弈論)廣泛應用於經濟領域,開創了全球貿易的理論基礎,博弈論的基本原理還被應用於化學和生物學領域。不幸的是伴隨著他的成功,一種精神分裂症已經與它如影相隨。他是一個事業的強者,卻是現實生活中的弱者,不善交際,談女朋友時往往出言不遜遭人侮辱與溪落。更嚴重的是思維和感覺出現障礙,身體有被植入異物感,在他的生活中出現了幻覺、幻聽與幻想。當最初看到這些劇情簡介時我沒有信心看下去了。這樣一個劇情固然感人或者煽情,但實話說有點點平淡無奇,類似的電影一抓一大把,比如《汪洋裡的一條船》、《典子》,基本上看到開頭就能猜到結尾,除了感動之外沒什麼感覺。我所猜到的情節是這樣的:由於解密碼工作過於複雜,納什得了精神分裂症,而妻子和朋友們對他不離不棄,幫助他與疾病鬥爭,最終病情好轉,在學校任教還獲了諾獎,大團圓結局。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
納什或許是不幸的但是同時他也是幸運的!盡職盡責的醫生們沒有放棄他,摯愛的妻子沒有放棄他,大學裡的教授和學生沒有放棄他,整個社會沒有放棄他!
愛情上他是幸運的!在他已經患上精神病但不很嚴重時,美麗姑娘艾麗西婭出於美女愛英雄的情愫,接納並愛上了納什。在納什發病並威脅到她的生命安全時,她把孩子送回孃家,自己不棄不離,她理解丈夫不願意去精神病醫院治療的擔心,把丈夫留在身邊,在住家休養中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料,並頂住巨大的精神壓力支撐著一個家庭走過憂患。這又是一曲愛情挽救生命與拯救健康的頌歌,這是美麗心靈最生動的詮釋。為此,飾演妻子的女演員在該片獲得四項奧斯卡大獎中佔有其一:最佳女配角獎。
當納什患病經常被幻覺引導,不自學地到自己所在學校普林斯頓大學講學時,大學同事們給予了一個精神病人相當的包容與理解,配合納什重新找回自我。影片後部,他的同行們在一個茶館紛紛把自己的派克鋼筆擺放在納什的桌前,這是對一個科學科學家最尊貴的敬意,是對一個精神病人最溫馨的撫慰,這也應該是美麗心靈的群芳譜吧。納什生活在一個充滿關愛與理解的家庭與大學校園裡,這是精神病患者運用自己良好心理品質戰勝疾病的客觀條件。
納什患病後,除了產生幻覺讓他分不清生活中的真實與虛假外,慶幸他有一定自知力。在親人的關懷與醫院進行藥物治療、胰島素注射和電休克療法下,他自己始終有一個信念,要以自己的意志戰勝心理或精神疾病。他沒有破罐破摔、自暴自棄,始終配合治療。直到老年,雖然這種分裂症沒有得到根治,但他仍然堅強地治療與生活,直到1994年獲得經濟學諾貝爾獎。應該說,納什不管是事業上的成功,還是與病魔抗爭,最終主要靠他自己。來自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也許是編劇與導演給我們的深層啟示。
影片取名為《美麗心靈》真是恰到好處。納什有著一顆美麗的心靈,他為了承擔家庭的重擔,為了照顧兒子,為了滿足妻子的需要,而停止了吃藥。並在別人的嘲笑與醫生的不贊同下,堅強地活著與心理疾病做鬥爭。他的心是潔淨的,他的堅強意志使他的心靈得到美化。艾麗西婭是個美麗的天使,擁有著美麗的心靈,守護著她的愛人。面對得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丈夫,面臨受傷的威脅,抱著剛出生的兒子,她絲毫沒有退縮,堅強地承擔起了這個在風雨中搖曳的家。納什的朋友阿芬問她:“你還撐得住嗎?”她說:“有的時候我恨納什,恨上帝。但每當看者納什並告訴自己他是我的白馬王子時,我便成了一個愛他的人,雖然這樣的時候不多,但卻足夠了。”多麼偉大的女人,至少也該是個了不起的女人。她是美麗的,她神聖的愛使她擁有一顆美麗的心靈。馬丁-漢森等給予納什幫助和鼓勵及關懷的人都擁有一顆美麗心靈,他們用自己寬廣並溫暖的胸懷接納了一個有著心理疾病的人。納什、艾麗西婭、漢森等人都在用自己的愛架起了一座通往美麗心靈的橋樑。
其次從電影本身欣賞價值來看,《美麗心靈》無論是情節設計和拍攝手法都不落俗套,出乎觀影人的預想。
而羅素的精湛演技也將納什的內心世界演繹的極度逼真,不論從哪個角度看,本片都可以作為電影藝術的教學片。演繹精神病患者和酒鬼是有很大難度的,也是演技派演員的試金石。原因在於,精神病患者和酒鬼不是希特勒那樣的人人公認的混球加壞蛋,他們首先是或者說本質上是無法控制自己的病人,所以,極端地表現他們令人厭惡的表象是無法令人信服的;另一方面,他們的所作所為的確給人們,特別是親人和朋友帶來直接的傷害,所以,過多地以同情的心態表現他們也是不準確的。在這樣一個兩難困境中,《美麗心靈》採用了首先以主觀視角(即納什的幻想、幻聽等)進行描述,使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納什幻想的世界,同時造成觀眾的錯覺,以為那就是真實的情景。然後又重回客觀視角(即納什所處的真實環境),使觀眾恍然大悟,而又深深地同情納什的遭遇。在這一過程中,羅素的領袖氣質和憂鬱神情有力地推動了情節發展和人物塑造。
影片另一獨到之處在於,沒有采用慣常的大量渲染親人和朋友支援的表現手法,將重心放在羅素身上,藉助羅素的個人魅力突出納什面對困境的超凡勇氣、超強意志力和超人智力。換句話說,本片完全可以更名為《堅強心靈》或《超人之精神病患者版》,這時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導演為啥選擇羅素這樣一個硬漢來演繹經濟學家納什。當然這也導致影片的致命硬傷:完美的電影,虛幻的真實,也就是說,影片本身非常成功,但是與真實的納什相距甚遠,準確地說,影片所展現出來的納什是被人為拔高和神話了。
有位名人說,世界上最難戰勝的人是自己。我在無數次的親身體驗之後,不得不佩服這位哲人的先見之明是多麼精準。人可以超越一切,卻無法超越自己。但在看了《美麗心靈》之後,在體驗了約翰?納什博士痛苦而偉大的人生境遇之後,我不得不承認,人的精神和毅力是萬能的!“精誠所致,金石為開”,這位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精神分裂症科學家便戰勝了自己,贏得了世上的最高勝利!他無比堅韌而美麗的心靈,為我們樹立了一座永不動搖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