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更正一字,是“定婚”而不是“訂婚”。“訂”只表示雙方事先有所約定,並不管約定能否保證確定不變,強調的是過程;“定”表示事情已經確定下來了,不會輕易更改,側重的是結果。用通俗的話講,這道程式是“確定了要和對方結婚”,而不是“雖答應卻不一定和對方結婚”。 “定婚”即古代“六禮”之一的納采,俗稱作“定親”,由媒人為男女兩家通言,女家已許,男家才納采(取)女之禮。 “定婚”一般選擇夏曆三、六、九等吉日,雙方家長要在選定的這一天分別設筵款待親友,名為“定親飯”。主食一般是麵條,表示男女兩家已經成為情深誼長的兒女親家,所以又稱為“吃麵”。 榆次的定婚也稱“定盟”,由男方攜“四飾禮”(四樣飾物)前往女家,女方接受禮品,並宴請男方來人。祁縣等地,男女雙方要互送“四色禮”。男方送給女方“定親衣”、戒指、耳環、手鐲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寶、扇子、荷包、褲帶一類。其中褲帶尤不可少,隱喻“從今以後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將為你侍奉巾櫛,脫衣解帶”。 祁縣、平遙一帶,定婚時還講究互換“龍鳳帖”,即一種印有龍、鳳的大紅紙貼。男方給女方的“龍帖”上寫有“求吉”字樣,又叫“懇帖”,大致書寫內容為:“愧乏玉田,仰祈舍諾。XXX鞠躬”。女方給男方的“鳳帖”廣寫有“允吉”字樣,又叫“允帖”,大致書寫內容為:“德愧比鳳,願切乘龍。姻愚弟(兄)鞠躬”。”。“龍鳳帖”一般以大紅銷金全柬製成,為對摺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時“八字”寫在中縫左右,折起來正好合在一起。 各縣的風俗不一,還是尊從當地習慣為好。
先更正一字,是“定婚”而不是“訂婚”。“訂”只表示雙方事先有所約定,並不管約定能否保證確定不變,強調的是過程;“定”表示事情已經確定下來了,不會輕易更改,側重的是結果。用通俗的話講,這道程式是“確定了要和對方結婚”,而不是“雖答應卻不一定和對方結婚”。 “定婚”即古代“六禮”之一的納采,俗稱作“定親”,由媒人為男女兩家通言,女家已許,男家才納采(取)女之禮。 “定婚”一般選擇夏曆三、六、九等吉日,雙方家長要在選定的這一天分別設筵款待親友,名為“定親飯”。主食一般是麵條,表示男女兩家已經成為情深誼長的兒女親家,所以又稱為“吃麵”。 榆次的定婚也稱“定盟”,由男方攜“四飾禮”(四樣飾物)前往女家,女方接受禮品,並宴請男方來人。祁縣等地,男女雙方要互送“四色禮”。男方送給女方“定親衣”、戒指、耳環、手鐲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寶、扇子、荷包、褲帶一類。其中褲帶尤不可少,隱喻“從今以後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將為你侍奉巾櫛,脫衣解帶”。 祁縣、平遙一帶,定婚時還講究互換“龍鳳帖”,即一種印有龍、鳳的大紅紙貼。男方給女方的“龍帖”上寫有“求吉”字樣,又叫“懇帖”,大致書寫內容為:“愧乏玉田,仰祈舍諾。XXX鞠躬”。女方給男方的“鳳帖”廣寫有“允吉”字樣,又叫“允帖”,大致書寫內容為:“德愧比鳳,願切乘龍。姻愚弟(兄)鞠躬”。”。“龍鳳帖”一般以大紅銷金全柬製成,為對摺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時“八字”寫在中縫左右,折起來正好合在一起。 各縣的風俗不一,還是尊從當地習慣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