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這個歷史很正

    因此成為地主官僚家中的佃農,雖然地租會很高,但是起碼是勝在穩定,也就是說在災年的時候不會被餓死。

    而且就算是佃農開出了荒地,但是我們知道,古代的土地兼併一直都是非常嚴重的,地主會想方設法的佔有農民的土地,很多時候農民開出來的荒地,自己都沒有開種就被地主官僚收走了,所以百姓一般來說很少取開荒的,當然出現大豐收的年除外了。

  • 2 # 鄉村小老頭3

    古代的土地也是要繳稅的,荒地同樣也是屬於國家的,也屬於先來的住戶,不是誰想去開墾荒地就可以隨便開墾的。以近代歷史為例,清朝入關,帶走了東北很多原住民,東北防禦空虛,從清初開始招民墾荒,在瀋陽設立墾荒局,有權有勢力的人在那裡買下一大塊土地,交給幾個外包分頭招人墾荒達到銷售荒地的目的,這樣的人被叫做“荒攬頭”,賣荒地不用工具丈量,買主和荒攬頭商定好價格選擇好地域,兩個人騎上馬兜一圈圈內的荒地就歸你開墾了,荒攬頭走了再帶著家人擴大範圍做上標記,這就是東北老人嘴裡常說的“跑馬佔荒”,這一戶也叫做“開荒斬草”戶開荒斬草戶每年都要向朝廷繳納費用(兵餉),在有的區域內除了上交兵餉之外還要給蒙古王爺交租金,後來戶要在這個範圍內開荒種地要在開荒斬草戶手裡買才行,關內的情況也都是於此相類似。

    很多佃戶經過財富積累,然後不斷購買土地資產超過了開荒斬草戶。

  • 3 # 如果風不再吹62601335

    首先說一點,古代的地大多不能灌溉,幾乎都是靠天收,所以人們都是逐水而居,所有村莊都在水源附近,或泉水,或河水,這些少數能利用水源的土地才叫良田,現在小麥一畝地平均產量都在一千斤以上,而解放前一畝地產量在300斤至400斤左右就是高產了,1980年我們生產隊首次施用磷肥後畝產600斤,這就是大豐收了。古代如果去自己開荒種地如無灌溉水源畝產在200左右。確實划不來,所以人們被迫離開家鄉就叫背井離鄉!可見井划水源的重要。如果現在沒有電力機井的灌溉,我們的農業就一場災難!

  • 4 # 使用者5415793496146

    荒地雖不少但卻都有主。開荒種地是要向主人交一定的銀子的,而且有些地是不可以開墾喲,地主說不能壞了他家風水。再說,沒地的人多數是闖關東的內地人,初來乍到囊中如洗一般都會先租地或打短工,站穩腳跟後再徐圖發展。這在闖關東那部影視劇中交待的很清楚。

  • 5 # 32385888

    荒地雖多,到生產力低下,像陶淵明寫的晨興理荒歲,帶月荷鋤歸,從天不明幹到天黑,如果地太遠,光在路上行走就要耽誤很長時間,而且乾的還很慢。所以地只能開荒到比較近的地方,如果太遠,開了也出不來糧食,只能耽誤時間。

  • 6 # Px19721201

    個人抵抗自然災害的力量是有限的。自然災害包括天氣,還有野獸。像南方山區老虎,北方有狼。開墾荒地不是個體可以完成的,在南方是家族的力量,家族老大往往是地主或者酋長。北方開發比較早,中原政治中心長期在北方,也有家族,還有豪強。

  • 7 # 陽高快樂

    農民不是沒有想過,荒地開墾需要投入人工、牲口、種子,而且不是一年半載就可以實現的,開墾荒地的時間用在租賃地主的土地上,效果明顯。關鍵,還有觀念上的問題,傳統的封建觀念約束了人的思想,認為“富貴在天、生死由命”,安貧樂道,忍受著壓迫。

  • 8 # 健康自助工程

    大把不願為地主打工的,舉家搬到深出開荒種地,最後發展成一個村的,現在的山區村莊不就是當年搬進去落戶開荒種地形成的嗎?

  • 9 # 吉F樂呵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

    1,拎個鐵鍬就能開荒了嗎?涉及到伐樹,除草,平整,翻地,養地,一系列工作。

    2法律是不是允許?大地主為了讓佃戶給自己幹活,官商勾結很厲害,縣官一紙文書即可定罪。

    3,賦稅,地越多,賦稅越重,一家幾口人承受不起。

    4,創業容易守業難,開荒也一樣,開出來就得年年種,否則又荒了。

    5,戰亂,一次改朝換代打個幾十年都是常事,家裡沒有男丁,誰去幹活呀?打完了,快則幾十年,慢則一二百年,二三百年,又要打,別說地了,就是一個家庭恐怕也繁衍不出多少後代吧。

    6,技術,古代沒有這麼多東西種,更沒有高價值的經濟作物,品種單一,全國上下以吃飽為主,也限制了開荒的積極性。

    所以,佃戶有的時候也是唯一選擇,有地主在,收成好了,交點租子,收成不好,也可以跟地主賒點糧食。旱澇保收。

  • 10 # 投條啄木鳥

    過去土地很多,但可種植耕地很少,由於水利設施匱乏,平原地區沼澤鹽鹼地太多,一下雨就淹。淮河地區特別嚴重,後來治理淮河流域之後,土地耕種的多了,挖了很多河流,鹽鹼地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蘭如何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