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將軍潘鳳
-
2 # 小閔學歷史
最佩服的是宋武帝劉裕,我們常說開國皇帝中以劉邦和朱元璋的出身最低。可是劉裕和他們一樣也是出身於社會最底層。而且那個時候的天下和劉邦還有朱元璋都不一樣,要想出人頭地必須看家世,這就是所謂的九品中正制。
劉裕祖上雖然是漢高祖劉邦的親戚,可到他這代家族已經沒落了。年少時的劉裕碌碌無為,整日賭博。直到他三十五歲那年,他辭別了家人,踏上了從軍之路。從此開啟了他的波瀾壯闊的人生。
他所踏入的部隊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北府軍,此軍由祖逖和郗鑑等人在京口打下了基礎。後來在淝水之戰時,東晉名將謝玄奉命組建了這支軍隊,在之後的淝水之戰中在絕對劣勢的情況下一舉翻盤打垮符堅。並在之後率軍北伐,兵鋒最遠已經到達河北。可惜朝廷忌憚謝家的勢力,謝安死後便解除了謝玄的兵權。
劉裕一開始投在孫無終帳下,由於他作戰勇猛。得到了劉牢之的賞識,可惜劉牢之此人政治覺悟太低,最後被自己坑死了。後來劉裕在京口組織起北府軍舊部最終桓玄身死。劉裕也由於此功在東晉朝廷聲望大增。
後來劉裕為了增加自己的聲望,開始率軍北伐南燕。此時的南燕國主慕容超昏庸無能,因此劉裕北伐也很順利的就結束了。正當他打算再次建立功勳時,南方又不安定了。
南方的五斗米道教的盧循又再次作亂,劉裕不得不率兵南下。盧循等人哪裡是身經百戰的劉裕的對手,因此很快也被平定了。
後來曾經志同道合的朋友劉毅也和劉裕鬧翻了,劉裕最終也不得不親手瞭解了這個朋友。
此時的劉裕為了建立更大的聲望決定再次北伐,也就是這次北伐他創立了後世無數兵家讚歎不已的卻月陣。以水步結合的方式重挫北魏騎兵,北魏也因此在劉裕在世時候都不敢南下。
劉裕更大的功績不止於此,他更是收復了長安、洛陽兩座古都。可惜這時後方傳來劉穆之病重的訊息,劉裕不得不班師回朝。最終北伐成果為赫連波波所得。
劉裕出身於寒微,發家於行伍,一生南征北戰,縱橫天下幾乎沒有任何敗績。論軍事才華,他可以在所有皇帝中排名前五乃至前三。
可惜上天讓劉裕起家太晚。如果劉裕早十年投軍或者劉穆之不死,那麼或許則沒有後來的南北朝亂世了。
-
3 # 閩源之窗
閩北人印象最深刻的歷史名人是陸游!原因是陸游與閩北古城建甌結下“三緣”:詩緣、茶緣和食緣。
今天先說第一講:陸游與閩北古城建甌結緣的四大基本資訊!
陸游(1125—1210年),南宋愛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 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10種詩文集,存詩9300多首,是中國歷史上最高產的一位詩人。其詩《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還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都成為傳世名句。
然而,陸游曾在閩北古城建甌為官,與閩北古城建甌結下了“三緣”,且給閩北古城建甌留下了兩筆寶貴的財富,這些事,卻鮮為人知。有必要特別交待下,建甌古名建州,福建即源於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得名。今天,我要講的話題就是——陸游與建甌結“三緣”;詩緣、茶緣和食緣。
本講先說說陸游與閩北古城建甌結緣的四個基本資訊:時間、地點、職務和遺蹟。
1、時間:陸游是何時到建甌?何時離開建甌?在建甌待了多久?
據《宋史》記載:陸游是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入甌,到淳熙六年九月離開建甌,前後在建甌九個月。
這裡還要特別留意兩個重要時間節點:
一是陸游到建甌是1179年,而陸游生於1125年,照此推算,此時陸游54歲,已是人到中年了。
二是陸游到建甌是正月到任,此時正是建甌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因此陸游赴任途中,一路上是雪花飛舞,後面我們還會講到陸游到建甌的一首代表作:《建安雪》。
2、線路:陸游到建甌走的是哪條路?途經哪些地方?陸游調離建甌後,又去了何處?
其實陸游當時入甌,走的是官道,從京城杭州出發,取道諸暨、衢州、江山,過仙霞嶺抵達建寧府。建寧府是一個怎麼樣的城市?下面再細說。進入建寧府後,又途徑浦城、水吉,最後到達建安任所(建安即今建甌)。有《適閩》詩為證:“春殘猶看少城花,雪裡來嘗北苑茶,未恨光陰疾駒隙,但驚世界等河沙,功名塞外心空壯,詩灑樽前發已華,官柳弄黃梅放白,不堪倦馬又天涯。”陸游調離建甌後,又去了江西任職。
3、遺蹟:那麼,陸游入甌路途中有沒有留下什麼遺蹟?
答案是,有,它就是長汀驛(今建甌境內的徐墩大橋)。陸游在入甌赴任途中寫了一首詩,叫做《長汀道中》,詩中寫道:
“晚過長汀驛,溪山乃爾奇!老夫惟坐嘯,造物為陳詩。
鳥送穿林語,松垂拂澗枝。憑鞍久忘發,不是馬行遲。”
詩中提到的長汀驛,不是在閩西的汀州府,而是設於閩北、現在的建甌市徐墩鎮。該鎮鎮政府所在地至今還叫長汀村,另有徐墩村也在一處,形成“一鎮兩村”同在一處的格局。長汀村在建溪河畔,據史書記載,宋代時屬建寧府甌寧縣慈惠裡,“在縣西三十里”(與現在的公路里程基本相同)。長汀驛,也叫長汀鋪,它的前面有跨河的長汀橋,宋時建造,元毀,明永樂二年重建。現在已被水泥橋面的徐墩大橋取代了。
此外還有任職的衙署遺址等,以後再細說。
4、官職:陸游到建甌做什麼?
答案是,陸游到建甌任“福建路常平公事”或作“福建路常平茶事”,這“常平公事”是何職,第二講再細說。
-
4 # 漁耕樵讀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伍子胥在逃難的時候,遇到的一老一少,先秦時期的人的精神面貌到底是什麼樣的,才能造就出那樣的純粹的人。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在楚國為官,擔任太子建的老師。楚平王為太子建迎娶秦女,派費無忌出使秦國,費無忌回來後對楚平王說:“秦女絕美,王可自納之。”平王果然自己娶了秦女,而且對她非常寵幸。費無忌擔心太子建繼位後,會記恨自己,所以他常在平王面前說太子建的壞話:“太子以秦女之故,心懷怨望,恐將為亂”。
於是楚王打算殺了太子建,但是被伍奢聽到,就通知太子建趕快逃跑。結果伍奢和伍子胥的哥哥伍尚被楚王所殺,伍子胥從楚國逃了出來。在伍子胥逃到昭關的時候,被一條大江攔住了去路。
後面是楚國的追兵,前面是寬闊的江水。伍子胥非常驚恐,這時候剛好有一個老船伕從茂密的蘆葦蕩中撐船而出。船伕看到了這邊的情形,連忙照呼伍子胥上船。伍子胥在上船之後,很快這船就消失在蘆葦蕩中,後面的追兵也只能悻悻而去。
船伕不僅載他過了河,還用美味的鮮魚招待了他。在吃過飯後伍子胥問船伕叫什麼名字,榮後報答。船伕說道:“一個人浪跡江湖之上,名字有沒有還有什麼意義嗎?”伍子胥臨走的時候解下寶劍贈給船伕,對老船伕說道:“此乃龍淵寶劍,一為報答您的搭救之恩,一為請求您不要把我的蹤跡洩露給楚王”。
船伕說道:“楚王現在在通緝你,我如果把你送給楚王,我不但可以得到千金賞賜,還能官拜大夫。如果我是貪財的人,怎麼還會貪圖你的寶劍呢?我只是敬重太子太傅大人的忠義罷了”於是船伕說完之後就自殺了。
伍子胥在繼續逃難,因為常常要躲避追兵,晝伏夜出,所以走的非常緩慢,而且又累又餓,一路乞討逃出了楚國,後來還病倒了。後來伍子胥被一個浣紗的女子所救,女子為他準備了飯菜,還讓他修養了些時日。
伍子胥對她也非常感激,這次學聰明瞭,沒有讓別人手下寶劍,只是囑託姑娘不要把自己蹤跡說給別人,誰知道人家姑娘性子更剛烈,覺得自己的受到侮辱。於是投江自盡最大,表明自己絕對守口如瓶。
於是伍子胥就咬破手指,寫下了一段話:“我行乞,爾浣紗。我果腹,爾溺身。十年之後,千金以報”。後來伍子胥功成名就,帶著吳國軍隊攻破了楚國的都城,把楚國財富一搶而空,還對挖出楚平王的屍體進行鞭屍。
但是他回到那個江邊的時候,無論怎麼找都找不到那個女子的家人。所以他把千金投入了江中,據說這就是“千金”的由來。
這些故事雖然現在看起來有些玄乎,但是好像在先秦時期這些事情好像還有很多,比如趙氏孤兒,聶政刺俠累等等。看了這些故事,我時常在想先秦時期到底是什麼樣的精神面貌,能出現那麼多先賢和剛烈之士。
-
5 # 暗夜思考
關於讓我印象深刻的歷史人物有很多,在這裡只做代表性的舉幾個例子。
一、鄧小平:說到鄧小平,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改革開放,做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老足以給每一位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近我剛好有在看一本書——吳曉波的《激盪三十年》,透過書中對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深刻剖析,使我對於鄧老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鄧老憑藉自己的影響力將中國社會從極端的意識形態中拉了出來。改革的道路其實並非一帆風順,在體制、社會等多種矛盾的衝擊下,鄧老頂住壓力帶領中國摸著石頭趟過了這條改革的長河。有時我會想,如果當時站在那個位置的不是鄧小平,那麼中國在改革的道路上會怎樣?會不會像蘇聯一樣?所以感謝鄧老,慶幸中國在那樣一個關鍵的時間點上有著鄧老這樣的存在。
二、魏源:很多人對魏源的瞭解不是很多,甚至有人都不曾聽說過。作為魏源的湖南老鄉,記得我第一次接觸是在地方歷史(市縣歷史)的教材裡看到的。他在著作《海國圖志》中所提到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成為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的思想源頭,更是後來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甚至辛亥革命等一切革命運動的先聲。
三、海瑞:相信有看過電視據《大明王朝1566》的網友對於海瑞這個名字定不會陌生。雖說,作為影視作品,多多少少有著戲劇加工的成分,但是其本質上也的確是按照史實的真實寫照。明朝官員海瑞其實算不得是什麼大人物,但是他清廉的為官之道值得讓每一個人動容。特別是在那樣一個上下勾結,貪腐成風的年代,像海瑞這樣的清官實屬難得。
四、漢高祖劉邦:劉邦可以說是歷史上將死棋下活了的代表性人物。劉邦在起事之前,總給人一種市井無賴的感覺。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人,其所領導的起義成為了當時最強的反秦勢力之一。攻佔咸陽後,面對與項羽開戰而全軍覆沒的風險,他毅然讓出咸陽城。即便是有著項伯的說情,劉邦也還是差一點就死在了鴻門宴上。最後,他透過重用張良、韓信等人終而開創了大漢江山。
五、秦始皇:建立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的秦始皇嬴政可以說是一個軍政奇材。嬴政為秦莊襄王在趙國做質子期間與趙姬所生。做為一個質子的兒子,他的出生可以說是無足輕重的。然而,回到秦國後,嬴政13歲繼位,22歲親政,此時的秦國朝政被呂不韋所把持,所謂嬴政不過就是一個傀儡而已。同時,長信候嫪毐發動叛亂。就是在這樣艱難的處境之下,親政之後的嬴政先後除掉了嫪毐與呂不韋,後又重用李斯、尉繚等人,終成天下一統的霸業。
-
6 # 華志坤
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毛澤東勤學苦練百折不撓,練習草書。建國時期,毛澤東堅持臨摹中國古代懷素自敘帖,握著筷子飯桌上練習草書,聚精會神,集中思想,有時候忘了吃飯,才被服務員叫醒他吃飯,毛澤東知道幾碗飯菜涼了。毛澤東勤奮練習草書,只要功夫深 鐵杵磨成針,練就了中央領導人書法最傑出的書法藝術家,像是懷素草書一樣的字型氣勢磅礴,超奇浩盛,龍蛇靈動神妙,飛舞神奇!
-
7 # 若水0321
最近在學歷史,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並打動我的就是西楚霸王項羽。
感動他,感動於年少時的他面對秦始皇威風凜凜的車馬儀仗,就發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壯語。
感動他,感動於他跟隨叔父所向披靡,直至率軍破釜沉舟的決心與勇猛。
感動他,感動於他在生死決戰前夕對愛妃的留戀與不捨。還記得那首飽含豪氣與深情的絕命詞嗎?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感動他,感動於他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與悲壯。就連宋朝的才女李清照都留下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古絕句來表達對項羽的讚美與思念。
-
8 # 實名248
范蠡,此人能功成身退,見好就收.。有經天緯地之才,幫主人鹹魚翻身,又結局美滿,抱得美人歸。於國於民於主於己都是最好的。
-
9 # 老夥計610322
實話實說,我們這代人對歷史人物印象深刻,而且終身永不忘懷的唯有人民的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
毛主席率領勞苦大眾鬧翻身求解放,不是為自己小團體享受榮華富貴而魚肉百姓,和拉幫結派極力維護少數貴族人的利益。毛主席是真心實意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讓人民參政議政當國家的主人翁。毛主席一輩子大公無私,兩袖清風,同人民同甘苦共患難,廢寢忘食鞠躬盡瘁為革命為人民打下了幸福萬年樁。
我們要永遠感恩大救星毛主席,我們要世世代代不忘本,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我們如今的好日子!!
-
10 # 使用者Woy189313
我心中最敬佩,與愛戴,懷念的歷史偉人,只有毛主席!在他的領導下,我們窮人翻身得解放,推翻了壓在人民群眾身上的三座大山,從此消滅了剝削階級,震懾了貪汙腐敗,吃喝嫖賭,剛解放人雖窮點,但感幸福,社會穩定,窮苦百姓翻身做了國家的主人,同心協力建設我們的新中國,前無古人,後也不會有,能被人民敬仰懷念歌頌的人了!
-
11 # 上善若水9799
毛澤東主席,因為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解放全中國。過上了人人平等的生活。因為毛主席是真正的無產階級,心裡想著老百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
12 # 藍天hj
維一印像深刻的歷史人物,只有偉大的毛主席,因為毛主席心裡裝的是勞動人民,終生所做的是為人民服務,大公無私,一心為國為民,始終與人民心連心,這樣的偉人,古往今來,誰人能比?
回覆列表
我是歷史小明王,我來回答。
閻應元原是江陰城監獄的監獄長,後來滿清入關勒令全國漢人剃髮易服,江陰城十幾萬百姓拒絕了這野蠻的政策,滿清率軍來攻打,閻應元指揮了這次壯烈的戰鬥,一座毫無險要的江南小城擋住了滿清侵略者整整八十一天的進攻,後來城破全城十七萬百姓無一人投降全部戰死,閻應元不幸被俘虜後破口大罵滿清侵略者,對方見他無勸降的可能就將其殘忍殺害,閻應元是那個時代最具骨氣的代表之一。
辛棄疾大宋第一古惑仔,他是那個時代古惑仔裡面最有文化的,文化界裡面武功最高的,在敵佔區長大成人,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骨子裡流的是漢族的血脈,在那種環境之下他一門心思報效祖國,給後金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也曾單槍匹馬在萬軍之眾取賊首級,更是毫髮無傷的回來了,這等英雄可惜生錯了時代,終期一生都沒有發揮自己最強的軍事才能,最後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