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Vincent214
-
2 # 攝影師王昌龍
膠片時代顯然是鏡頭的關係。
數碼時代徠卡的數碼機身呈現德味的比重明顯比鏡頭要大不少。鏡頭的味道也在,很多時候色彩的傾向不用那麼大也能感覺很不一樣。
-
3 # 上海武松
所謂德味就是攝影人常說的詞,其實就是濾鏡的塗層,以德國技術為代表的。常見的有徠卡,蔡司等品牌 聞名於二戰時期,蘇聯佔領柏林後把德國裝置在蘇聯造出了八怪羽鏡頭也是一種變異。但是德國的鏡頭在今天來看都沒有自動對焦功能,所以如果是自動德系的基本都是日本為代表的產品,授權使用了徠卡塗層技術就打上了商標。當年的相機都是膠捲的,所以現在看來與相機的關係不大。
-
4 # 豬破龍
沙發和雞蛋是MAT30拍的萊卡鏡頭華為相機。牛和羊是徠卡MM拍的。能看出區別嗎。徠卡相機只能說是攝影人的信仰。但要說他技術多麼牛逼,在現在的相機來說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差異。這個是攝影文化決定的。徠卡相機算相機中的奢侈品。
-
5 # 月亮為你指引道路
徠卡德味和鏡頭有關,每個鏡頭成像有自己的風格,尤其是老鏡頭,因為鏡頭的結構不同,老鏡頭有很多特有的結構(如最早的高斯結構),這些特有結構會導致虛化不同,鏡片的研磨會導致球差慧差成像色散等,而鏡片新增的微量材質會導致色彩風格差異,徠卡的德味主要來自幾個方面:
1、虛焦部分,具有凝而不化的效果,如二線性很強的鏡頭,虛焦時背景就是明顯的條紋狀。
2、成像部分,成像更紮實,焦點內色彩過渡更自然。
3、色彩部分,徠卡鏡頭普遍各種顏色表現度更高,例如夕陽下的建築陰影,暖黃的Sunny,藍調的陰影,日系中低端鏡頭普遍表現不出冷暖對比。
可以參照對比愛展能或阿爾帕口鏡頭照片,能明顯區別德味。
-
6 # 來自胭脂河夭桃濃李
萊卡數碼相機的“德味”是和相機有關!
不信,你找個柯尼卡巧思鏡頭,裝在萊卡數碼相機上,看看是不是還是這個味?再把萊卡鏡頭裝在巧思相機上,和巧思鏡頭進行對比測試,看看有什麼變化?
結論是,鏡頭不同帶來的區別非常非常小。
說句讓萊卡迷沮喪的話,萊卡的這種“德味”是機內合成的。
再說句讓德味迷沮喪的話,十多年前突然冒出來的“德味”這個詞,之前其實並不是這種濃郁風格,而是略帶暖調、不太濃郁的風格,見下圖。
濃郁的風格也是配合萊卡數碼相機的商業宣傳突然冒出來的。
這個才是“真德味”。
-
7 # 百里塢空
Leica是一間相機廠商,然而Leica也代表一種美學的表現,強調以最輕巧的可換鏡相機和簡單直接的方法拍下轉瞬即逝的畫面,而沒有提及解像度、光學表現、黑白表現、云云。
當中最能代表這種攝影概念的,就是佈列鬆(HCB)的“決定性的瞬間”與其作品。
今天我們直覺地以為,Leica最強大之處,來自其光學質素的突出表現。諷刺的是,為人所共知的Leica攝影師如Robert Frank讓我們醉心於Leica美學,但使用在他的Leica相機上的,卻是Nikkors和Canon鏡頭。作者指當年的攝影師選用Leica相機是 因為其細小、輕量的機身以及龐大的鏡頭群與配件支援,而從來都不是鏡頭的光學質素。
當然,一個相機的鏡頭及機身的品質共同決定了它能走多遠。徠卡就是如此。
(圖片來自蜂鳥網)
回覆列表
當然是和錢有關
開個玩笑,等對後期有一定了解之後,就會發現數碼的風格話基本都可以靠後期完成。當然真膠片的模擬還是比較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