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稍遷至栘(yí)中廄( jiù )監(jiàn); 2. 數(shuò )通使相窺(kuī)觀; 3. 漢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4. 既至匈奴,置幣遺( wèi )單于; 5. 後隨浞野侯沒( mò)胡中; 6. 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 yānzhī )歸漢; 7. 置熅(yūn)火,覆武其上; 8. 擁眾數萬,馬畜( chù )彌山; 9. 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dī ); 10. 畢今日之驩(huān)
1.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畔:通“叛”,背叛。 2. 與旃毛並咽之 旃:通“氈”,毛織品。 3.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4.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無”,沒有。 5. 信義安所見乎 見:通“現”,顯現。 6. 法令亡常 亡:通“無”,沒有。 7. 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亡:通“無”,沒有。 8. 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無”,沒有。 9. 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沾:通“沾”,沾溼。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10. 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經。 11. 蹈其背以出血 蹈:通“掏”,叩,輕輕敲打 12. 畢今日之驩 驩:通“歡”。 13. 與武決去 決:通“訣”,辭別。 14. 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 女:通“汝”你 15.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 縣:通“懸”懸掛
拓展資料:
《蘇武傳》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創作的史傳文。這篇文章按蘇武一生經歷的主要關節,大致可以劃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開頭兩小節,寫蘇武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第二部分共十一小節,寫蘇武在匈奴遇到意外情況而被扣留及後被放回的經過。第三部分為最後四小節,寫蘇武返漢以後受尊寵的情形。文章語言千錘百煉,儉省精淨,將史家筆法與文學語言較好地結合起來,刻畫人物入骨三分。
1.稍遷至栘(yí)中廄( jiù )監(jiàn); 2. 數(shuò )通使相窺(kuī)觀; 3. 漢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4. 既至匈奴,置幣遺( wèi )單于; 5. 後隨浞野侯沒( mò)胡中; 6. 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 yānzhī )歸漢; 7. 置熅(yūn)火,覆武其上; 8. 擁眾數萬,馬畜( chù )彌山; 9. 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dī ); 10. 畢今日之驩(huān)
1.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畔:通“叛”,背叛。 2. 與旃毛並咽之 旃:通“氈”,毛織品。 3.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4.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無”,沒有。 5. 信義安所見乎 見:通“現”,顯現。 6. 法令亡常 亡:通“無”,沒有。 7. 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亡:通“無”,沒有。 8. 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無”,沒有。 9. 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沾:通“沾”,沾溼。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10. 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經。 11. 蹈其背以出血 蹈:通“掏”,叩,輕輕敲打 12. 畢今日之驩 驩:通“歡”。 13. 與武決去 決:通“訣”,辭別。 14. 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 女:通“汝”你 15.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 縣:通“懸”懸掛
拓展資料:
《蘇武傳》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創作的史傳文。這篇文章按蘇武一生經歷的主要關節,大致可以劃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開頭兩小節,寫蘇武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第二部分共十一小節,寫蘇武在匈奴遇到意外情況而被扣留及後被放回的經過。第三部分為最後四小節,寫蘇武返漢以後受尊寵的情形。文章語言千錘百煉,儉省精淨,將史家筆法與文學語言較好地結合起來,刻畫人物入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