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漩渦鳴人yy
-
2 #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伍子胥去晉國,恐怕他這輩子都報不了仇。
伍子胥正是被楚平王逼得家破人亡,隻身外逃,先後輾轉鄭國、晉國,最終到達吳國,輔佐吳王闔閭富國強兵。最終率精兵3萬長驅直入,攻入楚國郢都,得報大仇。
其次,晉國公室同卿大夫之間矛盾重重、關係非常緊張,晉國國君家裡的事已經忙的焦頭爛額,更不要說抽空去攻打楚國了。
綜合以上三點,晉國和吳國相比,紙面實力晉國要強大很多,但對於伍子胥而言,吳國才是最合適,最具備條件的復仇力量。
-
3 # 使用者遵化楊哥
吳國的地理位置相當於現代的江蘇,而且跟楚國戰爭摩擦不斷,楚國當時的地理位置是湖南湖北,晉國的位置相當於山西省一帶吧,那時的交通可不像現代這麼發達,他如果不去臨近的吳國,不遠千里去晉國那麼他就是個腦殘!別報仇了,以那個智商報仇也報不了!
-
4 # 巴位元式人物
是因為伍子胥到宋國後,遇上了宋國的華氏作亂,就和太子去了鄭國。鄭國對他們很友好。不久,太子又去了晉國,晉頃公就要求楚國太子做晉國的內應,滅掉鄭國,然後把鄭國的土地封給楚國太子。楚國太子回到鄭國後,他身邊的人把他的計劃告訴了鄭國國君,鄭國國君就殺了楚國太子。楚國太子有個兒子叫勝,伍子胥害怕被害,就和勝逃到了吳國。
-
5 # 17942601573
試說三點。一、吳楚相鄰,伍子胥對吳國熟悉。楚、晉地域不同,風俗不同。以伍子胥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智慧,肯定選擇熟悉的地方,不會去不熟悉的地方。二、楚國與晉國爭霸時,子胥的祖父伍舉是楚國戰勝晉國的關鍵人物。晉國對伍家肯定了解,子胥肯定不會選擇有風險的地方去。三、吳國當時闔閭不是國君,但闔閭的能力抱負以及想當國君的情況,伍子胥肯定洞若觀火,並知道只有扶闔閭當上國君,自已才有報仇的可能。所以,選擇逃奔吳而不是晉。事實證明,子胥眼光確實歷害,終於報仇。
以伍子胥的才能,如果楚平王不昏,楚國很可能在荘王后再次稱霸諸侯。
這件事情得要扯到一個特殊的女人,這個女人的叫做夏姬,其實稍微瞭解一下歷史的人會對這個女人有點耳熟,但是不清楚這個女人究竟做了什麼,其實這個女人什麼都沒做,但是由它引發出來的一大堆的故事,讓所有的歷史學家對這段故事可以說是津津樂道,但是其他的我們暫且不提,主要就提到一點就是當時有一個楚國的大臣十分喜歡這個女人,並且帶著這個女人逃到了晉國,為了報復楚國提出了一個計劃叫做疲楚戰略。
其做法呢,就是類似於遠交近攻的策略,也就是在楚國的後方扶持一個小弟時不時的給楚國捅一刀子,讓楚國一直疲於奔命,這樣的話就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讓楚國自己無暇顧及爭霸中原。
就是關於這個事情,歷史學家爭論很多,也有可能說,就是當時為了能夠讓注意力由北方轉向南方,畢竟,在這之後,楚國,吳國,越國相繼的在中原地區稱霸,可以說南方勢力一時間風頭無二,為了能夠讓這樣的描寫,稍微的圓潤一點不是顯得那麼生硬,所以搬出來一個女人,由這個女人爭風吃醋,最後導致這種情況出現。
當然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伍子胥。
其實關於晉國楚國一直十分忌憚,為什麼?春秋爭霸時期,當時的楚莊王所能做到最大的一件事情,也僅僅只是和晉國,劃分界限,互相稱霸,也就是在這個界線以北全部向靖國稱臣納貢,而這個界限以南全部向楚國成成,他共因此雙方之間都知根知底。
包括在這之前楚國戰勝晉國也是伍子胥的祖父伍舉,所以對於這個事情大家都瞭解,吳梓旭要想復仇,那肯定會去找晉國的幫忙。
而且當時晉國國內的情況不容樂觀,整個國內山頭林立不說。國軍的勢力和卿大夫的勢力分為兩派,互相之間攻伐不斷,也就是自顧不暇,真要讓這個國家去打楚國,那可能也只是打敗仗,不可能復仇,就吳子旭的個人情況而言,也不可能影響晉國的政治。
所以伍子胥放棄去晉國,轉而去向吳國求助無果,由於在這之前和中原各國開啟交流,並且獲得一些技術方面的援助,綜合國力已經大大增強,而且由於之前的那條几冊,吳國和楚國之間的關係並不算太好,正至於二者之間是水火不容,去吳國才有可能找到復仇的機會。
並且吳國這個地方地少人稀。人才比較少,吳子旭過去剛好能夠彌補他們人才缺乏的同時也可以獲得一定的話語權,並且在這之後吳梓旭又撞見了吳王闔閭想要奪取王位,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使得吳子旭堅定地留在吳國並且幫助吳國復仇楚國。
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