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耑廬

    郁達夫(1896—1945),浙江省富陽縣人。1911年隨兄赴日本留學,1921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

    郁達夫初學經濟,後對文學產生濃厚興趣。最初曾發表過一些舊體詩。1921年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籌建組織了注重自我創造、反抗社會黑暗、主張為藝術而藝術的文學團體創造社,與郭沫若同為創造社的骨幹分子。

    參加發起創造社前後,他開始了小說的創作。早期作品《銀灰色的死》、《沉淪》、《南遷》、《懷鄉病者》、《風鈴》等,均寫留日學生的生活,著重表現作者自已內心的悒鬱、苦悶,具有一種灰色、感傷的調子。

    其中《銀灰色的死》《沉淪》和《南遷》,於1921年以《沉淪》為名結集出版,為中國現代文學第一部短篇小說集。

    1923年至1924年間,他因生活的奔波,對下層人民有所瞭解,小說創作發生了某些變化,現實主義成分有所增長。《蔦蘿集》中的自敘性作品《蔦蘿行》感傷情調仍較嚴重,而到《寒灰集》中的《春風沉醉的晚上》和《薄奠》,則已表達了對勞動者的深切同情。

    1927年前後,郁達夫避居杭州,過著遊山玩水的隱逸生活,寫出了《遲桂花》《遲暮》、《瓢兒和尚》等反映隱士式安逸、恬靜生活的短篇小說。這些小說,人物形象比較清晰,文筆舒徐清澈,藝術上有值得稱道之處。

    他的最後一篇小說是1935年寫的《出奔》。這篇小說以大革命為背景,寫一個青年革命者被腐蝕、收買到覺醒而“出奔”革命的過程。在題材上有了突破,藝術上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在郁達夫小說創作上是一個可喜的進展。

    郁達夫多寫自敘性、抒情性小說,目的不在於真實地反映客觀現實,而在於抒發個人情懷,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

    他是一個愛國主義者,一個同情革命的民主主義者。他的作品雖沒有傑出的價值,卻有著鮮明的特色。作者內心積極和消極因素並存,使他的小說成為非常有獨特性的創作。

    郁達夫之後,可以看到各種型別的小說創作,卻很難再找到一位郁達夫式的作家了!

  • 2 # 心誠則靈888

    從郁達夫的小說特色來看,其在文學創作上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因此,他常常把個人的生活經歷作為創作素材。其代表作品《沉淪》,即是一部自傳體小說。並且,在自傳體小說中,除了反映下層知識分子失意、苦悶外,他還有一些作品通過知識分子的視角反映社會底層民眾的疾苦,表現了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和關懷,如《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等。鑑於此,我個人認為“郁達夫小說獎”不只要關注優秀中短篇小說,更應關注那些敘寫自我境遇與心靈、借之反映社會的自傳性質小說;更應關注那些緊貼地面寫作,將筆觸伸向底層群體,表達社會弱勢人群生存狀態與所思所想的優秀小說。

  • 3 # 禾莽

    郁達夫的小說個人色彩濃厚,頹廢的心境看人事,總體感覺,化用張愛玲的一句話,當是跌落在塵埃裡,在幽暗的角落,開出豔麗的花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跪著的教師能教出站著的學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