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ife桑葉

    安全型依戀、焦慮一回避型依戀、焦慮一反抗型依戀。

    1、安全依戀的幼兒當母親在場的時候急於探索遊戲室。但母親離去時表現出不安。當母親回來時,幼兒會主動發起與母親的互動,尋求與母親的身體接觸,很快從不安中平靜下來,接著開始探索行為。

    對陌生人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警覺與怕生,但有時也能試圖接近並向陌生人表示友好。

    2、焦慮一回避型依戀的幼兒和母親進入遊戲室後立即開始玩耍,沒有注意或很少注意到母親的離去,在母親離去後仍能繼續玩耍。

    母親回來時,表現出對母親的迴避行為,不注視母親,而是尋找玩具。對待陌生人甚至比對待母親的迴避還少一些。

    3、焦慮一反抗型不安全依戀的幼兒一進入遊戲室就表現出“痛苦”,對新奇環境相對沒有興趣。整個過程都擔心著母親的去向,母親離開後十分沮喪,母親回來時表現出矛盾行為,即尋求接觸與接觸抗拒,不容易平靜下來,整個過程都表現出不安和痛苦。

    對陌生人不主動接近,社會適應上表現消極。

    迴避型幼兒似乎沒有特殊問題,但是因為他們的被動性,常使 父母在某些方面對他們喪失信心。而且依戀模式在父代和子代之間可以傳遞。

    嬰幼兒往往會和父母有類似或相同的 依戀模式,幼兒在早期與父母形成安全依戀,在幼兒長大為人父母時,也更加容易和 自己的孩子形成安全依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情裡面坐錯車和錯過車相比,哪個更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