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小渣

    這個問題其實不怎麼想回答,因為提問者一點兒常識都沒有,但出於給提問者普及歷史知識的目的還是決定回答一二。

    崇禎沒有趁皇太極駕崩,多爾袞和豪格爭汗位出兵收復遼東的原因就一個——他手裡無兵可用。

    1.自從松錦大戰失敗以後 明朝的精銳部隊傷亡殆盡,只有吳三桂收攏了三萬殘兵鎮守山海關,不說進攻,防守都成問題。皇太極要是多活幾年,完全可以靠著手裡的火炮和精兵扣開山海關的大門。

    2.北京周邊的的唐通、李守鑅、王成胤,大同的姜襄,山東劉澤清,早就不聽中央指揮了,就算他們能來,讓他們去打女真,還不如殺了他們呢?

    3.南方的花馬劉、黃得功、左良玉等人根本指望不上。特別是左良玉,連李自成都打不過,加上當時又在病中,根本不可能北上。

    4.唯一能指望得上的人就是孫傳庭了 可當時孫傳庭正在陝西誓師討伐李自成,結果兩個月就敗亡了。

    5.最後再說一個後金那邊的情況,皇太極八月初九駕崩,福臨八月二十六正式登基,搭成協定的時間應該會更早。這麼幾天時間,還不夠崇禎傳遞資訊的。

  • 2 # 小胖愛解說

    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以下幾點。 1:明朝國庫空虛已經沒有錢再打下去。而滿清是遊牧民族打仗財力物力消耗不大。2:明朝當時最主要的敵人不是清軍而是國內聲勢浩大的農民軍起義。當時農民軍正在節節勝利明軍忙於內亂。 3:留守在山海關的守軍只有防禦清軍的能力沒有全面出擊打敗清軍的實力。4:清朝統治階級內部人員頭腦清醒肅親王跟睿親王為了大局懂得妥協,擁立福臨為帝。不給明朝任何可乘之機。 個人觀點不喜可以指教,請勿噴謝謝。

  • 3 # 程大官人

    第一,明朝這個時候並沒有足夠的軍力來收拾滿清。明朝要是有收拾滿清的實力早就收拾掉了,滿清死了大汗並不代表滿清群龍無首,滿清的八旗軍力並沒有散,如果明朝趁這個時候去偷襲會損失更慘重,因為怎麼來看都是清軍為了保護自己的大汗喪事軍隊計程車氣會更強。

    第二,國內的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更加聲勢浩大,滿清因為有山海關的吳三桂把守,一時半會打不過來,遊牧民族無非就是搶地盤和資源,明朝沒把滿清這些蠻子放在眼裡,按照當時滿清的實力也不足以徹底擊垮大明。李自成的威脅比滿清要大的多,都是漢人,李自成的起義會使更多的漢人加入推翻明朝的隊伍,怎麼來看都是李自成的威脅更大,何況李自成要是打北京城比滿清更有威脅,北邊有山海關擋著滿清南下不了,南邊沒有任何天險阻擋,李自成的起義軍聲勢浩大,可以很容易就打到北京城。事實也正是如此,李自成直搗北京推翻了明朝,後來再收編吳三桂的時候被吳三桂反水欺騙,大漢奸吳三桂放清軍入關,聯合吳三桂大敗已經疲憊的農民軍,李自成自從一蹶不振,直到被殺九宮山。

    第三,多爾袞和豪格本來就因為爭皇位是死對頭,離間沒有任何意義,多爾袞和豪格都是精明的軍事家,不會為了爭皇位而兵戎相見。最後也是兩個人都為了大清的未來讓步不做皇帝,由福臨繼任大清皇帝。

  • 4 # 宋安之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時年52歲。

    因為皇太極是猝死,所以死時並沒有留下傳位遺詔或者指定繼承人。因此留下了一個大難題,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和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都有心問鼎皇位,差點釀下分裂動亂之禍。

    在清庭岌岌可危的關口,關內的明王朝自清太祖努爾哈赤起兵反叛以後,對於後金(清)是視為眼中釘,一直是欲除而後快之,可是苦於明王朝這個龐大的機器已經歷經兩百多年,腐朽不堪,根本發揮不出應實力。而後金(清)朝氣蓬勃正處於新興時期,不僅沒有被滅反而越做越大。此時清政權帝位空虛,內部爭權奪利,正是明王朝的大好時機。

    但是明朝卻並沒有有所行動,這是為什麼呢?

    一是雖然豪格與多爾袞為了爭奪皇位,一度僵持不下,但雙方都在剋制,並沒有兵戎相見。而且只是僵持了十幾天以後,雙方選擇了一個妥協方案,那就是誰也別當皇帝,由皇太極第九子還年幼的福臨於八月二十六在盛京篤恭殿繼位,是為順治帝。多爾袞為攝政王,

    也就是說清朝這場內部危機從八月初九到二十六,也就是十幾天的時間,當時的明王朝根本來不及反應。

    二是崇禎十六年八月,不只是清庭面對了一次內部危機,就是明王朝就面對一場巨大危機。明王朝自顧不暇,根本顧不得關外的清政權,離間打壓更是無從談起。

    當時李自成和張獻忠等農民起義一路勢如破竹,崇禎帝孤注一擲將朝廷最後的家當交給孫傳庭,用以鎮壓李自成。結果自然是清朝順利渡過自己的內部危機,而到了十月份孫傳庭大敗戰死,傳庭死,關以內無堅城矣。明朝再也無力鎮壓李自成,次年亡國。

    只能說1643年的關口,不只是清庭有著內部危機,明朝也有。只不過最後前者安然無恙的渡過,還使目光長遠的多爾袞成為實際統治者,為入關打下了良好基礎。而後者面對李自成的農民起義,打光了家底輸的一塌糊塗,次年便亡國了。

  • 5 # 小川說史

    皇太極去世的時候是1643年而在不久前明清兩個巨頭剛剛爆發了一場決定雙方命運的決戰,松錦之戰。這場戰爭可以說是一場決定天下誰屬的戰爭,如果清朝贏了那麼清朝就能夠入主中原,一統天下,這個後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了,不在贅述。來說說假如明朝贏了,崇禎收復遼東中興大明的宏願就極可能實現,因為在這場戰爭中雙方可以說都投入自己壓箱底兒的本錢,崇禎調集13路總兵總兵力大概13萬人左右,這13萬人可都是當時崇禎的壓箱底兒呀,由當時剛剛打敗起義軍的洪承疇掛帥。清朝一方滿洲八旗大概6萬人左右,再加上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總兵力大概也有10多萬人這在當時也是清朝的壓箱底兒呀。結果戰爭持續了2年多,以明朝完敗,洪承疇被俘告終。

    這場戰役以後明朝不要說恢復遼東,就連能不能守住山海關還要打個問號。當時的山海關只有跟著吳三桂逃回來的3萬敗軍,你能指望著這3萬人守住山海關?牛皮不要衝破了。清軍之所以沒有立即入關是因為清朝的第二任皇帝松錦之戰清朝一方的實際指揮者皇太極突然去世了。而明朝這邊被洪承疇打的只剩下13個人的李自成又捲土重來了。李自成打敗了明朝最後一顆救命稻草孫傳庭一路高歌猛進直奔北京,崇禎還沒顧得上發兵東北,北京已經失陷了。

    至於說離間豪格和多爾袞,在下認為不要把清朝當時內部的一群人和明朝內部只知道爭權奪利的官員相提並論。不用明朝離間當時多爾袞和豪格矛盾很深,視同水火。但是最後當時清朝內部選擇了放下矛盾互相妥協,這其中當然有多種原因促成,但最根本的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奪取中原,可見當時清朝領導人多爾袞的遠見,反觀大明朝有嗎?

  • 6 # 雍親王府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清太宗皇太極整日都在意氣風發地處理朝政。入夜,天色驟變,烏雲突起,電閃雷鳴,年僅52歲的皇太極驟然崩逝,朝廷上下頓時一片譁然!由於皇太極死前並沒有安排自己的繼位人,滿清朝廷就繼位人選的問題發生了巨大爭執,呼聲最高的是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以及在皇太極一朝功勳卓著的睿親王多爾袞,當時豪格與多爾袞為了皇位已經是水火不容,支援皇太子子嗣繼位的兩黃旗以及多爾袞三兄弟統領的兩白旗已經到了火併的邊緣,滿清政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考驗,就在此時,各方勢力選擇了一個全新的方案,豪格不能繼位,而從皇太極的子嗣中另尋新君,最終,選擇了福臨作為皇太極的繼位人登基,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同時,為了平衡勢力也便於政權過渡,由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同為攝政王,輔佐福臨。至此,持續了十七天之久的滿清皇位之爭落下了帷幕,滿清政權從生死邊緣挺了過來,隨即再次團結一致,開啟了揮師進關、平定天下的程序。

    滿清政權因為皇位的爭奪已經鬧到了不可開交的地步,那麼為什麼明朝不趁機發兵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其一,皇太極猝死與瀋陽故宮,是滿清政權的中心地帶,從瀋陽到北京還需要一段路程,訊息傳遞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軍事部署又需要時間,派兵前往還需要時間,而整個皇位爭奪的過程前前後後一共持續了十七天的時間,並且是在順治皇帝福臨登基後,各方迅速達成一致,重歸團結,甚至比之前的戰鬥力和士氣更加的旺盛。可以說,滿清這面根本沒有給明朝可乘之機。另一方面,皇太極猝死的情報,多爾袞從一開始就嚴密封鎖訊息,皇太極秘不發喪,憑藉當時的戰略實力對比情況,明朝很有可能並不是第一時間就知道這個訊息,當明朝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順治已經登基了,再出兵已經晚了。

    其二,1640—1642年在明清之間展開的松錦大戰,以清軍的全勝而告終,明朝經此一役,元氣大傷,主將洪承疇與祖大壽相繼降清。明朝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重金構建的關寧錦防線徹底被摧毀,只剩三萬殘軍跟隨吳三桂退守寧遠,之後明朝在關外的城池悉數陷落,僅剩孤城寧遠。所以,當皇太極駕崩時,在遼東的明軍已經沒有能力再組織起任何進攻,完全是有心無力的狀態,只能是繼續死守陣地,不敢出關。

    其三,1643年,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準備向山西和北京發動進攻,崇禎皇帝既要面對掛外滿洲八旗的虎視眈眈,同時也要應對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腹背受敵,兩面作戰,而此時的明朝國庫空虛,軍中無糧無餉,士氣低落,而朝中大臣也是見死不救,任憑國土喪失,此時的崇禎確實也是最無奈,也是最絕望的時刻。

    所以,處在內憂外患的明朝,即便是知道這是一個可以打擊滿清政權的絕佳時機,但是自己卻沒有能力組織兵力發起進攻,最終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自縊,明朝宣告滅亡。而重新歸於團結的滿清則在招降了吳三桂之後,揮師入關,一路南下,成功奪取天下,建立了大清王朝。

  • 7 # 圍爐品茗人

    首先在時間上看,皇太極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猝死於盛京後宮,福臨於八月二十六日登上帝位(另一說10月登基)。等於豪格和多爾袞的地位劇烈爭奪時間只有二十天不到(即使按另一個時間也才兩個月不到)。明朝皇帝大臣遠在北京,即使得到訊息也無法做出有力的應對。

    其次從當時明朝自身來說,1643年八月的明朝已經離滅亡不到一年的時間。當時的明朝上下已經風雨飄搖,自顧不暇了。1643年3月李自成已經攻下襄陽,自稱新順王,5月張獻忠已經攻下武昌並且建立“大西”政權。當時的崇禎皇帝正急不可耐的催促明朝最後的軍事力量孫傳庭的新秦軍出關剿滅兩大流寇。當時的明朝上下來說,李自成和張獻忠才是心腹大患,而遠在遼東的滿人不過是外族小患。所以明朝上下應該沒有想法也沒有實力去發兵收復被滿清佔領的遼東地區。

    最後,1643年八月,孫傳庭在崇禎的不斷催促下,無奈率領10萬大軍出潼關剿滅李自成。9月,孫傳庭在在汝州(河南郟縣)兵敗,李自成一日內追殺四百里地,直攆孟津,明軍四萬餘人戰死,損失大量兵器輜重。 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關,總兵白廣恩、陳永福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萬軍圍攻孫傳庭,孫傳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孫傳庭戰死,時年51歲。崇禎卻認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郟縣戰役後,明朝已喪失了剿滅農民起義軍的所有有生力量。剩下的寧遠的吳三桂的部隊,和左良玉這樣的軍閥,已經不是崇禎皇帝是隨意指揮的了。故此,《明史》有“傳庭死而明亡矣”的說法。

  • 8 # 浮沉於史

    兩人爭奪皇位之時,距離歷史上明朝滅亡只剩一兩年,這個時候的明朝,已經自顧不暇了,根本沒有什麼餘力來佔這個便宜。

    我們講明朝的滅亡,崇禎一朝,天災不絕,然後是明代藩府兼併土地、聚斂錢財,耗空國庫,再一個是農民起義,百姓吃不上飯,又加入壯大起義軍,還有東林黨……

    這些個問題,哪個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它們疊加在一起,使大明搖搖欲墜,試問這種情況下,哪還顧得上滿清的內亂呢?

    相比之下,同樣在整肅內亂的情況下,清就好多了,它們建立政權也沒有多少年,除了多爾袞和豪格的爭鬥,整個領導階層都是比較穩固團結的。而且它們的國內並不存在動亂,也沒有太多兼併土地的事情發生,百姓的生活整體上要安定許多。

    再者,豪格和多爾袞的爭鬥,十幾天就結束了,以福臨登位告終。就是明朝真的發兵了,怕是士兵還沒有出關,滿清的內亂都已經結束了。

  • 9 # 等閒197

    一,明軍經松錦之戰後,已轉為戰略防禦。即使之前,進攻清軍的也不多,主要為防守。遭遇松錦之成後,軍隊,政府已士氣低下,不敢積極進攻。二,多爾袞,豪格爭位,並未削弱清軍成鬥力,正如前幾年的日本,首相幾個月就換,但人家國家機器不亂。三,明朝情報未必知道清朝內幕。四,豪格,多爾袞爭位,是內部之爭,如明軍此時進攻,反而使他們一致對外。

  • 10 # 胡說亂侃老歷史

    明朝當時無暇顧及,國內農民暴亂都無法平息,國家無錢,軍餉無法發放,明軍處於一盤散沙,所以說當時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春節回家,你大概要花多少錢,賺的錢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