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平華2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也想問問。人能離開喜怒哀樂嗎?人能離開七情六慾嗎?人能離開親朋好友嗎?不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人免不了不如意時較多,我也可以說,不必煩躁,但能嗎?心不可能如止水。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但上天是捉弄人的,你有過人的才智,必定人生坎坷。:古人寫道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懍纏其身。攀比,聰明的人比才智,愚蠢的人比富貴,才智是一個人的財富,那種財富會保留千古,永遠留在人世間。富貴就如美女變成白骨一樣,只是曇花一現,。沒有永久的富貴,也沒有永久的權力。但如果沒有攀比,人無進取之心,如果攀比庸俗低迷,庸俗低迷也就比吃,比穿,比錢,比權。那就是社會之悲,人類之悲。

  • 2 # 耀如樂園

    85246

    在物質文明達到今天這樣的高潮時,伴隨而來的抑鬱這個精神層面的問題,嚴重的困擾著人類,這已經說明物質文明不能讓人快樂無憂,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然而追求物質文明已是大勢所趨,難以逆轉,我們只能在這樣的條件下,尋找到解決抑鬱的良方。

    開啟抑鬱的醫學定義,令人恐懼,所以本文在此不引用這個定義,不是要回避問題,而是這個定義是醫學界自行定義,不一定準確,且有許多危言聳聽之辭,看到這樣的定義,沒有病的可能也會嚇出病。

    實際上,抑鬱這個詞是現代詞,古時好像沒有這個詞的定義。以佛法的理論來看,所謂抑鬱是以人的“我執”輕重而定的,甚至可以說,抑鬱就是“我執”。天下的人都有我執,所以人人都有抑鬱,醫學上把抑鬱定義為有病的人,這樣定義,可能讓許多人無法承受“有病”的概念,從而更加重了“病情”。

    為了要減緩抑鬱,我們首先要告訴所有的人,他們沒有病,他們與正常人一樣,只是在某些方面,在某個時期,這個我執比較重一些,暫時沒有放下,外在表現就是煩惱比較重,因為我執是煩惱的根源,沒有我執的人是已經證得聖果的阿羅漢。

    我執的輕重也是無常的,隨著外緣與環境,以及是否在努力改變內心的我執,我執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或輕或重,我執輕的時候,他就是正常人,甚至許多表現比普通人還好,我執重的時候,煩惱就比普通人重,這時就被普通人及醫生定義為抑鬱,這是莫大的冤枉,我們應該趕快為他們平反昭雪,他們自己更應該恢復自信,堅信自己是正常人,他們的家人也要把他們看作正常人,只是比別人我執重的人。

    把抑鬱從病人的概念中去除是很重要的,因為天下人沒有不恐懼病苦的,都知道猛張飛是張大膽,當“病”字在他眼前閃現時,他也不敢說自己是張大膽了。記得,小的時候,一有病就很害怕,渾身無力,忐忑不安的去醫院看病,以為自己快死了,到了醫院,醫生檢查後,說:沒有什麼大事,吃點兒藥就好了。奇怪的很,當下身體似乎就好了,出了醫院,常常把藥擱置一邊,很少按時吃藥。如果醫生說病情很重,我可能會被嚇個半死。我最怕上手術檯,記得當年在西北高原讀書時,嘴唇被板凳打傷,需要縫針,手術期間,我的臉色嚇的像死人一樣。

    如同癌症一樣,令人十分恐懼,據說許多癌症患者是被嚇死的,不是病死的。由於抑鬱本質上就是我執,我執人人都有,若能把抑鬱排除在疾病之外,讓每個人都知道,抑鬱不是病,由於沒有了恐懼感,我想病情已經好了一大半。

    不過,佛法有很多辦法能夠大幅度減少我執,乃至徹底斷除我執,減少我執意味著煩惱減少,抑鬱減弱,從此快樂越來越多,法喜越來越多。我自己雖然沒有嚴重的抑鬱,但是十年前未學佛法時,性情很暴躁,時常對員工拍桌子,踢凳子,員工很懼怕我。與太太也是時常爭吵。現在性情大變,內心柔軟很多,好像已經像一個“暖男”了。

    為避免再次把大家帶入抑鬱是病的誤區,從而由於恐懼耽誤了恢復正常我執的狀態,我們應該把“我執”確定為“抑鬱”的原因,把“煩惱”確認是“抑鬱”的結果,即用“煩惱”代替“抑鬱”,這樣替換名詞可以讓我們每個人都輕鬆很多,因為煩惱人人都有,只是輕重不同而已。

    唸佛可以最好的對治抑鬱。

  • 3 # 呆呆與尖尖

    說實話,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的感覺是:很難回答。

    感覺提問者似乎是在傳達這樣一種意思:“我感覺這個社會充滿了煩躁、攀比、這個社會容易讓人抑鬱,我該怎樣避免受到社會的負面影響?”

    這個提問本身就帶有一種外歸因的傾向。

    好像一個人的煩躁、攀比、抑鬱都是外界造成的。

    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大多數問題是有外因和內因共同導致的,並且,內因起到了很大作用。

    所以,這個問題可以換成這樣“我該如何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不煩躁、不攀比、不抑鬱?”

    這樣的問題容易回答多了。

    首先,如何做到不煩躁?

    這需要很強大的情緒控制能力

    需要對人、對事、對自己的包容心

    既要允許自己犯錯,也要寬容別人

    並且,在遇到問題時,解決問題的決心和行動應該大於因問題產生的情緒

    如果能做到這些,一個人就能做到不被煩躁情緒困擾

    所以,我們應該提升的是駕馭情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不是讓自己不煩躁

    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書

    你越強大,就越不容易被煩躁情緒困擾

    還有一種方法,是一定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

    總的來說,學習+做事,可以讓人更不容易煩躁

    其次,如何做到不攀比?

    攀比行為其實跟一個人是否擁有穩定的自信和自尊有關

    喜歡攀比的往往是那些感到自信心不穩定,自尊不穩定的人

    換句話說,他們的自信、自尊依賴於外界評價

    外界認可我,就自信,否則就自我懷疑

    或者說,他們習慣於透過與別人對比來獲得自信、自尊

    比別人強,就自信,比別人弱,就自我懷疑

    所以,如果一個人想要做到不攀比

    他需要建立穩定的自信和自尊

    那麼,怎樣建立穩定的自信自尊呢?

    這個課題真的太大了

    很多人一輩子都需要透過跟別人對比來獲得自信

    在這裡給大家一些建議:

    1、清楚的瞭解你自己,你的優點、缺點,喜好,性格等

    2、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

    3、關注於個人成長,學會自己跟自己比

    當你專注於自己腳下的路,就不會在意別人是在起點還是終點

    最後,如何做到不抑鬱?

    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從來不感到抑鬱

    我們能做的是更好的調節抑鬱情緒

    需要做好兩個方面:

    第一,合理的釋放攻擊性

    很多人的抑鬱是源於攻擊性無法釋放

    進而轉向自我攻擊

    釋放攻擊性不是讓我們去傷害別人

    而且允許我們的能量向外界傳遞

    我們需要給自己的能量找個宣洩口

    比如透過言語或行為向外界傳遞自己的意志

    第二,培養自己愛的能力

    抑鬱的反義詞不是不開心,而是“愛無能”

    所以,平時我們養花、養寵物、對陌生人的幫助

    生活中的任何一個善舉,其實都在培養我們愛的能力

    這樣說來,對別人的好,是可以緩解抑鬱的

    總結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成長。

  • 4 # 闖關東的企鵝

    當上層社會不再利用人性賺錢的時候,我說的人性包括特權,虛榮,自我等等;當賺錢不再是拼死拼活的時候,當然社會會很容易步入佛性,不過理想的社會是相同的人做喜歡做的事情也不會使社會徹底淪為佛性社會

  • 5 # 易幽

    我們如果想回答這個問題,那麼首先必須要問自己,我們的心能否完全和徹底的活在當下?只有活在這種狀態下,煩躁,抑鬱,攀比等才無從生起。

    如果我們不在屬於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文化或任何一個特定的模式,那麼你有很大的可能會產生一種局外人的超脫感。如果一個人能如此徹底的獨處,就可能會生出赤子之心,也只有赤子之心才能從這些問題中解脫。

  • 6 # 謝245847258

    做到不攀比是不可能的。在這差距懸殊的環境中自然就行成攀比,吃穿住行有極大差別,誰能視而不見,誰能心平氣和,誰能總是阿Q一樣?

  • 7 # 御風覽月

    人性,眾所周知。人性裡面該有的每個人一樣都不會少,我想像那些對自己或他人的良言善語,只不過取決於自己如何去看待世俗。心靜如水,足以天下萬物

  • 8 # 木木62898

    你要知道,人生七分靠打拼,那三分還要天註定。就像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樣簡單的道理一樣,不是世界上誰只要拼命努力賺錢,就一定能成為王健林或馬雲。

  • 9 # 舊年素顏

    似乎這種情緒總會出現,只能自我調節,不要指望別人,傾訴找對人行,否則會讓你更加煩悶不堪!如今的人都特別善於隱藏情緒,那麼好吧,大家一起戴上面具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年葡萄受除草的藥害對今年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