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最好不用農藥化肥,種出的東西都變味了!但有人說啥都不用,產量估計要減一半,又要回到溫飽前了!據悉,現在的不少東西已經比以往好吃多了,只是價格較貴,捨不得花錢去買,比如柑橘,醜橘、沃柑就很甜,口感好,價格也要比一般的貴不少!再說大米吧,願意花到4-5元一斤的,米飯肯定比3元的米好吃多了!那麼,你是如何看待農產品味道變差這個現象呢?
7
回覆列表
  • 1 # 土壤大管家

    農產品口感變差的問題,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也是普遍的存在。多數有這幾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第一肥料的濫用,激素的過量使用。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戶為了追求產量,從而忽視了質量。大量使用劣質的化肥,農藥,激素等引起了農產品的品質下降。在大量使用劣質的產品以後,對土壤有很大的危害,植物的根系也很難吸收更多的養分,也是造成品質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整個產業鏈中收購商也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在收購農產品中他們只注重產量,也忽視了質量,從而對農民有很大的引導作用。

    第二,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產品的品種也是很關鍵。國內農民種地為生,只能選擇更高產的品種而忽視了品質。因為只有更高產的農產品才能獲得更高的收益。

    第三,從農作物生長的環境來看,乾淨水源,適合的溫度氣候都是影響農作物品質的因素,因此環境的惡劣也造就了農產品無法有更好的品質。

    現在的市場主要是以產量來衡量價值而不是從質量的角度出發,這是主要的市場導向。當然現在隨著國家的大力投入,農民也開始意識到品質,口感才是農產品的發展方向,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質量而忽視了品質。

  • 2 # 生態農業8

    這是不爭的事實,現在市場上的蔬菜水果的口味基本上都失去原來的自然風味,都是化工農業造成的結果,片面追求產量,追求外觀造成的。

    我是農民,例舉一些事實來說明,有一個雜柑新品種,湖南叫“二十一世紀紅”,重慶叫美國糖桔,也有叫超甜雜柑,東方紅雜柑,這個品種顏色特別漂亮,紅得發亮,美麗動人,但是很多人種出來都是乾燥無水,真正施用有機肥種植的,就是水份足,甜度高,顏色超過砂糖桔,甜度也超過砂糖桔,這是事實,這個品很少有人種植成功的。實際種好了很受歡迎,我怕這個品種吃過的都怕,所以只能改名叫寶石紅桔。基本上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成了禮品專用水果。

    還有就是現在大規模發展的紅肉蜜柚,很多產地產出來的都果肉粒化,乾枯少水,酸味重,真正的好柚子是水份足,酸甜適口,採收後存放幾天味道更好,久放不變味。也是消費者贈送親友的佳品。

    窩筍也是一個冬天最普通的蔬菜,真正的有機肥種植的,拿了窩筍後好久手上都留有窩筍那個味,拿點吃不完的去市場上也是瘋搶。

    問題是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大量種植來賣呢?首先是市場決定了的,這樣的農產品的生產成本是化肥農藥做出來的四五倍,在消費者價廉物美的消費觀念上,成本價都沒有人願意出誰敢種?

    只有嚴格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建立了,不合格的農產品堅決不準進入市場上銷售,農產品也就不會存在滯銷問題了,那時候才會是農業發展的春天來了。

  • 3 # 光頭農夫

    1、土壤肥力不足的原因,土壤的肥力是決定農產品品質的主要因素,有些地方的土壤肥力缺乏,如果不合理進行土壤改良,勢必造成農產品的產品與品質,所以要想讓生產出的農產品提高品質,我們必須要對土壤的肥力加以重視,比如,我們周邊的梨樹,每年多要採購適量的黃豆進行發酵作為肥料,要是那一年不施或是少施,多會影響土壤肥力造成口味變差。

    2、農藥的過度使用造成,現在很多農民一味為了農產品產量,在施肥過程中過度使用了農藥化肥,也是農產品口味變差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瓜果類的品種,對化肥的使用比較講究,曾有個果農種植水蜜桃時尿素化肥用多了,成熟的桃糖分含量少,口味清淡,口感相當差。所以要想農產品的品質口味比較好,我建議使用肥料時最好使用有機肥為佳。

    3、選擇品種不同的因素,現在市場上的品種基本是雜交品種,對區域選擇要求比較高,每個品種有它比較適合的種植區域,比如,江蘇的南梗46水稻品種,就比較適合在蘇南一帶種植,如在其他地方種植口味就是不怎麼好,還有比如楊梅品種比較適合沙土種植,不然會對產量與品質造成影響。所以選擇品種也是比較重要。

    4、日常管理不善的影響,農產品的日常管理也是造成品質好壞的關鍵,比如:1、生產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處理,一旦有了病情處理不及時或是用藥不當也會影響品質;2、水肥的管理,很多農作物的生長是必須依賴水肥的,可是多有個度,水乾了水淹了多會對品質造成影響,比如大雨過後的楊梅,入口就有淡水氣口味;3,農產品的光合作用也是品質的關鍵,比如現在大棚的蔬果就是沒有自然生態的蔬果口味好,某個方面來說就是光照的因素。

    農產品品質變化主要是以上幾個因素造成,對於題主說的化肥農藥原因也是其中之一,當然,農產品品質的口味,有時是受生產過程影響,也有我們日常生活中因選擇的品種多了,把嘴“吃叼”了的因素所在。

  • 4 # 三農問題探討者

    造成農產品變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過度的使用化肥農藥,

    二,反季節大棚種植,

    三,濫用激素,

    四,盲目地追求經濟效益。

    五,土壤板結,缺少農家有機肥,

    六,氣溫,水份等,

    七,品種,

    八,自然生長。

    農民都知道,一顆種子從發芽,生根,在到成長,都需要特定的溫度和溫度,以及氣候條件,才能正常生長,到開花結果再到成熟都需要透過漫長的時間,由根部和葉面吸收天地之養份,供瓜果成長的。透過自然成熟的瓜果的口味,肯定要優於在大棚內使用激素所催熟的瓜果!

    用農家有機肥,使得土壤通透鬆軟,比之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的土壤只有越來越板結。農家有機肥透過土壤分解吸收營養更全面,更有利於瓜果生長,一個營養全面的情況下,所生長的瓜果口感更優於化肥激素所催熟的瓜果。

    品種,現在的品種大多都是改良品種和轉基因品種!口感肯定沒有原來的本土品種好,這是肯定的。

    所以說,要想生產出口感好的產品,基本有以上幾點要求,滿足了,農產品的口感肯定會越來越好!

    本人觀點。

  • 5 # 湘村小之草

    如果從中國的整個食物鏈來看,如今的農產品其實大部分的口味是比以前更好了,像各種按正常生長規矩出來的糧食蔬菜水果等。而口味變差的那些農產品,主要還是出在各種肉類上面。如要將這些農產品味道變化的原因找出來,還得從品種變化、生長週期上來找答案,至於是不是農藥化肥而造成的,可能並不像如今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下面,小草就從糧食、蔬菜、水果、肉類這四大類來作個對比。

    一、糧食。

    對小草這樣的南方人來說,糧食中吃得最多的是大米了。如果以現在的大米和我小時候七八十年代吃的大米去比對,以我的認識是現在的大米普遍比以前的更好吃了。至於原因,主要是以前的常規品種比較單一,加工技術沒現在這樣的好。以前的大米吃起來總的感覺是粗糙,而如今的大米如果仔細回想起來,那是更香甜。

    這種口味的變好依我來看,是因為水稻品種的多樣性引起的,也就是說是科技的力量使糧食的味道變得越來越好,與農藥化肥的使用沒有太大的關係,當然,如果不用農藥化肥,那如今的大米可能還會更香甜。

    二、蔬菜。

    蔬菜就以我們南方最愛吃的辣椒來作對比。在我家,每歺的食物中辣椒可說是必不可少的,在我自己種植辣椒的時候,只用農家肥加大糞,一直是不用化肥的,因為只有這樣,種植出來的辣椒才會更辣,而如果是使用化肥,如尿素,那種出來的辣椒就沒有那麼辣了。

    以此來看,化肥是確實能改變蔬菜的口感。這種口感的變化對喜歡越辣越好的人來說,可能是不好的,但對不喜歡太辣的人來說,可就又是有利的。因此,從這來說,好像蔬菜口味的變化,農藥化肥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但如果從整體口感如更土、更有自然味這兩種口感上來說,化肥肯定是其中最大的推手了,這又是無可直言的。也就是說,農藥化肥確實會使得蔬菜的味道變差。

    三、水果。

    水果從這幾十年的嫁接、引種等各種科技力量的幫助下,說真的,已完全改變了以前很多水果具有的那種天然苦澀味,變得更甜、更香、含水更豐富。而這改變又是科技的力量,農藥化肥在其中好像又是扮演了不光彩的腳色。

    四、肉類。

    說真的,如果說要真有那種農產品的味道比以前更差,那最大的一類就是肉類了,像豬肉、雞肉,如今的味道感覺就像是在吃棉花一樣的無味。這其中的變化,想來不用太解釋了,那就是因為養殖週期的大大縮短而造成的。這其中最大的推手就是科技、第二就是飼料,第三是如種生長素。而與化肥農藥卻好像是無關的。

    總結:農產品口味的變化雖與農藥化肥的使用有一定的關係,但總體來說是關係不大,而口味的變好變差主要是科技力量在其中造成的。好的科技力量會使農產品變得更好,如糧食、蔬菜、水果;差的科技力量卻只會使農產品變得更壞,如一切工廠化造出來的肉類產品!

  • 6 # 東北偏北五常最美

    生活常識是 不管啥吃的 生長週期越長 越好吃 品質越好 而化肥農藥的作用就是加快生長速度 提高產量 減少病蟲害 所以 結論是顯而易見的

  • 7 # 秦風農人

    農產品味道變差,不全是使用化肥,農藥造成的。現在人們所吃的蔬菜,水果大部份是大棚裡生產的,大棚裡的農產品味道比自然生長的農產品味道差很多,這是許多年長人的共識。這是由於現在科學技術無法解決大棚光照比自然光照欠缺的問題。所以同等條件下,大棚裡農產品味道上差點。

    大田農產品味道上變差和使用化肥有一定關係。但不是主要原因,很大一部份原因是農民朋友不考慮是否是優質農產品種植區域,跟風種殖的農產品,這樣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味道自然會差很多。

    前幾天,和一位新疆朋友聊到新疆的西瓜。新疆由於地理條件生產出來的西瓜味道上比內地生產的西瓜更甜,肉質沙,汁多。但是,還是沒有最早種殖的味道好,原因就是現在新疆種殖的西瓜也使用化肥了,不在使用農家肥。據他說,原來的農家肥是由芨芨草發酵,腐熟而來。給西瓜施這種農家肥,味道是最好的。

    這種事,相信與不相信且不說,我本人就是一位農民。也深知,施過農家肥的農產品味道比施用化肥農產品味道好很多。

  • 8 # 富農達人

    感謝邀請,農產品的味道差是否使用化肥和農藥的原因,我覺得因素很多,農藥化肥也算主要因素,現在種植戶都為了追求產量,利潤,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使現在的產品找不到小時候吃的味道,我記得去年我大棚裡種植的西紅柿,底肥使用的蚯蚓糞,追肥使用一桶液態有機肥,我是用來搞採摘和送禮的,沒太追求產量,種植出來的產品,品嚐之後都說有西紅柿的味道,好像小時候吃的感覺,所以回頭客很多,好產品還需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影響農產品口感的原因也可能有下列幾種情況:第一、品種的因素,現在一些農產品種子培育都是國外引進,比如:葵花,玉米,大豆,土豆,西紅柿,黃瓜等等,都是一些轉基因種子,轉基因種子最大的好處是,高產,抗病,耐旱,耐寒的優勢,有優勢就有劣勢,它的劣勢有可能就是口感差。第二、水份的管理,在種植過程中,為了縮短生產週期,平時加大水份管理,提前進入市場,並且增加農產品外觀的漂亮,提前噴藥,噴水。這也會導致產品的味道。第三,氣溫、光照的因素,一些農產品地域性特別強,最直接的原因是當地的氣候影響著,例如:在沙漠裡種植的瓜類,就比粘土地種植的口感好,是和它的有限積溫,光照時間長短有很大關係,所以決定農產品的味道有很多因素。這是我的意見,希望幫到你。

  • 9 # 水城肖雷

    農產品口味的變化雖與農藥化肥的使用有一定的關係,但總體來說是關係不大,而口味的變好變差主要是科技力量在其中造成的。好的科技力量會使農產品變得更好,如糧食、蔬菜、水果;差的科技力量卻只會使農產品變得更壞。

    1. 化肥 化肥的作用是新增作物生長過程種需要的各種元素,如果你可以充分使用農家肥,就可以 不必使用化肥,不用化肥的菜更加可口。

    2.農藥 作物在生長過程種一定會受到害蟲,病菌的影響,都可以用物理,生物,化學的方法解決。以對人體影響為標準依次以物理,生物為佳,化學次之。物理方法可以用燈光誘殺,空間隔離等,生物方法使用生長抑制,性引誘劑等,化學方法使用農藥。 三種方法針對各有偏重, 通常是三種方法同時運用。 在成本上生物法最高,化學最低,因而普遍使用。

    3、不新增的話蔬菜綠色健康,但產量不高。 新增的話產量高,但如果控制不當,例如安全間隔期不夠長,農殘超標,危害人體健康。

    4、花費方面,如果你算上產量和收入,當然通常情況下是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增加產量,賣相又好的有商業利益,其實只要在農業技術員的指導下合理使用化肥農藥,控制好安全質量,建議使用。

  • 10 # 首都農業人

    農產品味道變差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單單是農藥化肥。

    一是品種原因。原先的老品種口感好,但是抗病能力差、產量低。育種專家的目標就是抗病高產,在育種過程中丟失了許多好品質的基因。因此,現在許多高產品種即使精心栽培也種不出好的口感。

    二是栽培管理措施不當。為了獲得高產,農戶在種植過程中往往是大水大肥,過量用藥。早有研究證明,水肥過量應用會降低產品品質。例如減少灌溉量可以有效提高番茄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有機酸含量,提高糖酸比;過量施用氮肥會增加葉菜硝酸鹽含量。過量使用農藥還會增加農產品安全隱患。

    三是使用激素和提前採收。激素的應用也會降低果實品質,如利用乙烯利催熟的番茄,外表皮看著挺紅,裡面還是發綠,口感酸澀難吃。有些是為了提前上市或便於運輸,不能完全成熟就採摘,也會嚴重影響農產品的口感,使味道變差。

    只要選用高品質品種,合理灌溉施肥與打藥,完全不影響品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帶著父母去泰國旅遊,跟團和自由行哪個方便?有哪些路線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