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線路,在平行於相鄰兩杆塔間導線所受比載的平面內的兩懸掛點之間的水平距離,為這兩基杆塔的檔距
線路設計中常用的幾種檔距還有:
水平檔距、垂直檔距、極大檔距、極限檔距、允許檔距等。
①水平檔距:
當計算杆塔結構所承受的電線橫向(風)荷載時,其荷載通常近似認為是電線單位長度上的風壓與杆塔兩側檔距平均值之乘積,其檔距平均值稱為“水平檔距”,即
Lh=(L1+L2)/2;
在高差較大且有需要準確地計算杆塔的水平荷載時,其水平檔距可按下式計算:
Lh=(L1/cosβ1+L2/cosβ2)/2;
其中β1、β2分別為杆塔兩側高差角,L1、L2分別為杆塔兩側的檔距(m);
②垂直檔距:
當計算杆塔結構所承受的電線垂直荷載時,其荷載通常近似的認為是電線單位長度上的垂直荷載與杆塔兩側電線最低點的水平距離之乘積,此距離因系供計算垂直荷載之用故稱為“垂直檔距”,常用計算式為
Lv=L1v+L2v=(L1/2+σ1·h1/(γv·L1))+(L2/2+σ2·h2/(γv·L2))
對於直線塔有:σ1=σ2=σ;
Lv=(L1+L2)/2+σ/γv(h1/L1+h2/L2)
當高差很大,需要較精確的計算杆塔所承受的垂直荷載時,其垂直荷載可按電線單位荷載分別增大secβ1,secβ2倍,再分別與L1v、L2v之和相乘計算。
上兩式中L1v、L2v—分別為某一杆塔兩側的垂直檔距,m;
σ1、σ2—分別為某一杆塔兩側的電線水平應力,N/m㎡;
L1、L2、Lh—分別為杆塔兩側的檔距和杆塔的水平檔距,m;
h1、h2— 分別為杆塔兩側的懸掛點高差,當鄰塔懸掛點低時取正號,反之取負號;
σ—耐張段內的電線水平應力,對於耐張塔,應取兩側可能不同的應力,按對應注角號分開計算垂直檔距;
γv—電線的垂直比載,N/(m·m㎡);
架空線路,在平行於相鄰兩杆塔間導線所受比載的平面內的兩懸掛點之間的水平距離,為這兩基杆塔的檔距
線路設計中常用的幾種檔距還有:
水平檔距、垂直檔距、極大檔距、極限檔距、允許檔距等。
①水平檔距:
當計算杆塔結構所承受的電線橫向(風)荷載時,其荷載通常近似認為是電線單位長度上的風壓與杆塔兩側檔距平均值之乘積,其檔距平均值稱為“水平檔距”,即
Lh=(L1+L2)/2;
在高差較大且有需要準確地計算杆塔的水平荷載時,其水平檔距可按下式計算:
Lh=(L1/cosβ1+L2/cosβ2)/2;
其中β1、β2分別為杆塔兩側高差角,L1、L2分別為杆塔兩側的檔距(m);
②垂直檔距:
當計算杆塔結構所承受的電線垂直荷載時,其荷載通常近似的認為是電線單位長度上的垂直荷載與杆塔兩側電線最低點的水平距離之乘積,此距離因系供計算垂直荷載之用故稱為“垂直檔距”,常用計算式為
Lv=L1v+L2v=(L1/2+σ1·h1/(γv·L1))+(L2/2+σ2·h2/(γv·L2))
對於直線塔有:σ1=σ2=σ;
Lv=(L1+L2)/2+σ/γv(h1/L1+h2/L2)
當高差很大,需要較精確的計算杆塔所承受的垂直荷載時,其垂直荷載可按電線單位荷載分別增大secβ1,secβ2倍,再分別與L1v、L2v之和相乘計算。
上兩式中L1v、L2v—分別為某一杆塔兩側的垂直檔距,m;
σ1、σ2—分別為某一杆塔兩側的電線水平應力,N/m㎡;
L1、L2、Lh—分別為杆塔兩側的檔距和杆塔的水平檔距,m;
h1、h2— 分別為杆塔兩側的懸掛點高差,當鄰塔懸掛點低時取正號,反之取負號;
σ—耐張段內的電線水平應力,對於耐張塔,應取兩側可能不同的應力,按對應注角號分開計算垂直檔距;
γv—電線的垂直比載,N/(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