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的政治家賈誼在的《過秦論》中說,秦始皇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並非是他的功勞,而是因為“奮六世之餘烈”。因為秦始皇之前的6位君王的努力,才有了秦始皇后來一統天下的結局。 “奮六世之餘烈”中的“六世”依次是,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駟、秦武王嬴蕩、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以及秦莊襄王嬴異人(嬴子楚)。
這六世秦王,若論賢明程度的話,我覺得是秦武王賢明度第六,秦孝文王嬴柱第五,秦昭襄王嬴稷第四,秦莊襄王第三,秦孝公第二,秦惠文王嬴駟最賢明,當屬第一。
最不賢明——秦武王
說起秦武王,我對他有2點印象,一個是名字太“諧音”,一個則是他去周天子面前舉鼎了。
嬴蕩擁有跟自己名字相似的性格,他性格直率,有些自負,極為崇尚武力且好戰。公元前311年,嬴蕩即位,諡號秦武王。他在位的短短4年,棄用張儀等文臣;重用任鄙,烏獲等大力士。
雖然秦武王在位時的也有功績,奪宜陽、平蜀亂等,但從他的人事任用以及最後的死法來看,他是這6世秦王中最不賢明的一位了。
第5賢明——秦孝文王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嬴柱即位,他這6世秦王中在位最短的一位,只當了3天的秦王。這3天中,他大赦天下,善待善用了秦昭襄王時期的功臣能臣。而其餘的事情,便沒來得及做就魂歸淨土了。我覺得,若孝文王多活一段時間,一定會是一位非常賢明的秦王。
第4賢明——秦昭襄王
公元前307年,因為同父異母的哥哥嬴蕩舉鼎而死,導致秦國群龍無首,危機四伏。這時,趙武靈王趙雍不知道抽了什麼風,非得將秦國身在燕國多年的人質嬴稷送回秦國當秦王。因為當時的趙國比較強,所以秦國只能聽之任之。
公元前307年十二月,嬴稷登基為秦昭襄王。自此,他開啟了在位56年帝王生涯。在前40多年,秦國的朝政一直都是他的二舅魏冉、大舅羋戎以及母親羋八子把持著,沒有顯出嬴稷有多賢明,反而顯得他有些幼稚天真。
嬴稷聽聞齊國中的孟嘗君是一位十分仁義的君子,為了跟大舅二舅和母親“反著來”,公元前229年,嬴稷將千里之外的孟嘗君邀請到了秦國來做丞相。剛見到田文,嬴稷表現得如相見恨晚。但就在嬴稷想要重用田文之時,一位大臣向秦昭襄王諫言說:“田文跟齊王是同宗,若田文為相,以後涉及齊國的國事,田文會要先考慮齊國後,才能考慮秦國,那樣的話,對於秦國來說就危險了”。秦昭襄王一聽,感覺是這種情況,於是想要殺死田文。最後田文無奈,徹夜逃出秦國,回到了自己的齊國。
除了田文為相這件事之外,秦昭襄王還有一件昏庸的事情。長平之戰的勝利,讓秦國成為了當時戰國中的最強國。可能是因為是最強了,所以秦昭襄王晚年便過得有些“自負”,他不聽白起意見,執意攻打趙國,但圍困了趙都邯鄲3年,也沒有成功攻破。
這時,秦昭襄王沒有想著撤兵休養生息以圖再戰,而是為了集權而強迫白起出戰。白起當時也是“犟”,因為秦昭襄王在長平之戰時沒讓他攻邯鄲,所以一直心裡有氣。加上現在又被秦昭襄王3次邀請,自己若出戰的話,打不打贏都必被秦王怪罪,所以兩人就僵了起來。最後沒有辦法,秦王在讓白起返回封地的途中,將白起賜死在了杜郵。
為了自己君王的權利,嬴稷不知道害死了多少秦人勇士,也害死了一代戰神白起了。因此,我覺得秦昭襄王是“6世秦王”中賢明與昏庸並存的一位。
第3賢明——秦莊襄王
公元前250年,在位3天的孝文王駕崩後,嬴子楚登基,成為了秦莊襄王。嬴子楚在位的時間也很多,只當了3年的帝王。不過,在我看來,子楚卻是一個十分賢明的秦王。
子楚在位初期,繼續著父親嬴柱的“大赦天下”,之後對內行仁政恩惠庶民;對外令呂不韋、蒙驁、王齕等大將猛攻列國,大大擴大了秦國的版圖。
縱觀秦莊襄王的一生,他也因為在位太短而無建大功。倘若給他30年的時間,一統天下的可能不是嬴政,而是他嬴子楚了。
第2賢明——秦孝公
作為“奮六世之餘烈”的首位君王,可以說,沒有秦孝公,就沒有之後的5世秦王之功。秦孝公有多賢明?他在登基後向山東六國發出的“求賢令”便可說明一切
《求賢令》原文:秦,自穆公稱霸,國勢有成,大業有望。然,其後諸君不賢,厲公、躁公、簡公、出子,四世政昏,內亂頻出,外患交迫,河西盡失,函關易手,秦始由大國而僻處一隅。其後,獻公即位欲圖振興,連年苦戰,飲恨身亡。當此之時,國弱民窮,列國卑秦,不與會盟。且欲分秦滅秦而後快,國恥族恨,莫大於此。本公即位,常思國恥,悲痛於心。
從求賢令中可以看出,秦孝公非常的真誠,不懼說出秦先代的昏庸不足,以及當時秦所有的弊端。秦孝公的胸襟,是歷代君王之首啊。不過,但論賢明的話,我覺得秦孝公不如他的兒子秦惠文王嬴駟。
最賢明——秦惠文王
嬴駟先利用士族和贏虔對商鞅的仇恨,除掉了商鞅。在商鞅死後,又以為商鞅洗冤為名,除掉了甘龍、公孫賈和贏虔。至此,秦國真正進入了“嬴駟時代”。
嬴駟在位時的秦國,已經不是戰國七雄中的最弱了,整體國力至少能夠排進前5名。然而,嬴駟並沒有因此而自負自傲,而是依舊尋找著天下大才。公孫衍、司馬錯、張儀等大才,都被嬴駟慧眼識別並重用。在嬴駟的帶領下,秦國強盛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實,嬴駟也是一個有些“小心眼”的人。他殺商鞅,一個是因大局,一個也是因商鞅曾流放自己。而後在得知愛妃羋八子仍然跟義渠王不清不楚的時候,嬴駟還囚禁了義渠王。不過嬴駟並沒有因一己之私殺了義渠王,而是顧全大局地放了他。
縱觀嬴駟的一生,他可真乃秦國最鮮明的君王啊。若秦孝公是秦國的變革者,那嬴駟便是讓秦國真正強大起來的王者。
老夥計們,你覺得“奮六世之餘烈”中的6位秦王,誰最賢明呢?
西漢時的政治家賈誼在的《過秦論》中說,秦始皇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並非是他的功勞,而是因為“奮六世之餘烈”。因為秦始皇之前的6位君王的努力,才有了秦始皇后來一統天下的結局。 “奮六世之餘烈”中的“六世”依次是,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駟、秦武王嬴蕩、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以及秦莊襄王嬴異人(嬴子楚)。
這六世秦王,若論賢明程度的話,我覺得是秦武王賢明度第六,秦孝文王嬴柱第五,秦昭襄王嬴稷第四,秦莊襄王第三,秦孝公第二,秦惠文王嬴駟最賢明,當屬第一。
最不賢明——秦武王
說起秦武王,我對他有2點印象,一個是名字太“諧音”,一個則是他去周天子面前舉鼎了。
嬴蕩擁有跟自己名字相似的性格,他性格直率,有些自負,極為崇尚武力且好戰。公元前311年,嬴蕩即位,諡號秦武王。他在位的短短4年,棄用張儀等文臣;重用任鄙,烏獲等大力士。
雖然秦武王在位時的也有功績,奪宜陽、平蜀亂等,但從他的人事任用以及最後的死法來看,他是這6世秦王中最不賢明的一位了。
第5賢明——秦孝文王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嬴柱即位,他這6世秦王中在位最短的一位,只當了3天的秦王。這3天中,他大赦天下,善待善用了秦昭襄王時期的功臣能臣。而其餘的事情,便沒來得及做就魂歸淨土了。我覺得,若孝文王多活一段時間,一定會是一位非常賢明的秦王。
第4賢明——秦昭襄王
公元前307年,因為同父異母的哥哥嬴蕩舉鼎而死,導致秦國群龍無首,危機四伏。這時,趙武靈王趙雍不知道抽了什麼風,非得將秦國身在燕國多年的人質嬴稷送回秦國當秦王。因為當時的趙國比較強,所以秦國只能聽之任之。
公元前307年十二月,嬴稷登基為秦昭襄王。自此,他開啟了在位56年帝王生涯。在前40多年,秦國的朝政一直都是他的二舅魏冉、大舅羋戎以及母親羋八子把持著,沒有顯出嬴稷有多賢明,反而顯得他有些幼稚天真。
嬴稷聽聞齊國中的孟嘗君是一位十分仁義的君子,為了跟大舅二舅和母親“反著來”,公元前229年,嬴稷將千里之外的孟嘗君邀請到了秦國來做丞相。剛見到田文,嬴稷表現得如相見恨晚。但就在嬴稷想要重用田文之時,一位大臣向秦昭襄王諫言說:“田文跟齊王是同宗,若田文為相,以後涉及齊國的國事,田文會要先考慮齊國後,才能考慮秦國,那樣的話,對於秦國來說就危險了”。秦昭襄王一聽,感覺是這種情況,於是想要殺死田文。最後田文無奈,徹夜逃出秦國,回到了自己的齊國。
除了田文為相這件事之外,秦昭襄王還有一件昏庸的事情。長平之戰的勝利,讓秦國成為了當時戰國中的最強國。可能是因為是最強了,所以秦昭襄王晚年便過得有些“自負”,他不聽白起意見,執意攻打趙國,但圍困了趙都邯鄲3年,也沒有成功攻破。
這時,秦昭襄王沒有想著撤兵休養生息以圖再戰,而是為了集權而強迫白起出戰。白起當時也是“犟”,因為秦昭襄王在長平之戰時沒讓他攻邯鄲,所以一直心裡有氣。加上現在又被秦昭襄王3次邀請,自己若出戰的話,打不打贏都必被秦王怪罪,所以兩人就僵了起來。最後沒有辦法,秦王在讓白起返回封地的途中,將白起賜死在了杜郵。
為了自己君王的權利,嬴稷不知道害死了多少秦人勇士,也害死了一代戰神白起了。因此,我覺得秦昭襄王是“6世秦王”中賢明與昏庸並存的一位。
第3賢明——秦莊襄王
公元前250年,在位3天的孝文王駕崩後,嬴子楚登基,成為了秦莊襄王。嬴子楚在位的時間也很多,只當了3年的帝王。不過,在我看來,子楚卻是一個十分賢明的秦王。
子楚在位初期,繼續著父親嬴柱的“大赦天下”,之後對內行仁政恩惠庶民;對外令呂不韋、蒙驁、王齕等大將猛攻列國,大大擴大了秦國的版圖。
縱觀秦莊襄王的一生,他也因為在位太短而無建大功。倘若給他30年的時間,一統天下的可能不是嬴政,而是他嬴子楚了。
第2賢明——秦孝公
作為“奮六世之餘烈”的首位君王,可以說,沒有秦孝公,就沒有之後的5世秦王之功。秦孝公有多賢明?他在登基後向山東六國發出的“求賢令”便可說明一切
《求賢令》原文:秦,自穆公稱霸,國勢有成,大業有望。然,其後諸君不賢,厲公、躁公、簡公、出子,四世政昏,內亂頻出,外患交迫,河西盡失,函關易手,秦始由大國而僻處一隅。其後,獻公即位欲圖振興,連年苦戰,飲恨身亡。當此之時,國弱民窮,列國卑秦,不與會盟。且欲分秦滅秦而後快,國恥族恨,莫大於此。本公即位,常思國恥,悲痛於心。
從求賢令中可以看出,秦孝公非常的真誠,不懼說出秦先代的昏庸不足,以及當時秦所有的弊端。秦孝公的胸襟,是歷代君王之首啊。不過,但論賢明的話,我覺得秦孝公不如他的兒子秦惠文王嬴駟。
最賢明——秦惠文王
嬴駟先利用士族和贏虔對商鞅的仇恨,除掉了商鞅。在商鞅死後,又以為商鞅洗冤為名,除掉了甘龍、公孫賈和贏虔。至此,秦國真正進入了“嬴駟時代”。
嬴駟在位時的秦國,已經不是戰國七雄中的最弱了,整體國力至少能夠排進前5名。然而,嬴駟並沒有因此而自負自傲,而是依舊尋找著天下大才。公孫衍、司馬錯、張儀等大才,都被嬴駟慧眼識別並重用。在嬴駟的帶領下,秦國強盛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實,嬴駟也是一個有些“小心眼”的人。他殺商鞅,一個是因大局,一個也是因商鞅曾流放自己。而後在得知愛妃羋八子仍然跟義渠王不清不楚的時候,嬴駟還囚禁了義渠王。不過嬴駟並沒有因一己之私殺了義渠王,而是顧全大局地放了他。
縱觀嬴駟的一生,他可真乃秦國最鮮明的君王啊。若秦孝公是秦國的變革者,那嬴駟便是讓秦國真正強大起來的王者。
老夥計們,你覺得“奮六世之餘烈”中的6位秦王,誰最賢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