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睿萬相皆數

    我身為,武則天不把皇位傳給她女兒,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接班人是否具備當皇帝的才能?歷史上對武則天女兒記載不多,也不見武則天給女兒什麼官職歷練。女兒在朝廷中沒有自己的勢力,即使繼位,政權也不穩定,輕者被趕下皇位,關進監獄。重者有可能身死族滅。

    第二,中國古代認為兒子孫子才是正宗的皇室血統,女婿不在此列,是外人。

    第三,武則天的皇位是從李唐家搶來,本身得位不正,現在還回去也是理所應當。

    實際上,武則天曾打算讓侄子武三思繼位,並就此徵求過狄仁傑的意見,狄仁傑勸說道,“如果武三思繼位,將來只會祭祀他的父母,你看哪朝哪代的皇帝祭祀自己的姑姑的?”(暗示如果武三思繼位,武則天進不了皇帝祖廟)

    考慮到當時的形勢,昔日唐朝的勢力依然很強大,自己的女兒又不具備當皇帝的能力和條件,武則天最後選擇把皇位還給李家。

  • 2 # 仁者厚德載物

    武則天沒有把皇位傳給女兒太平公主應該不是從個人才能方面考慮,太平公主的政治才能並不差,雖然不如雄才大略的女皇武則天,至少比她的兩個哥哥忠厚軟弱的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強一些。

    從太平公主參與的歷次宮廷政變來看,太平公主的政治手腕僅次於武則天與李隆基,而強於武則天的幾個接班人的候選人武三思、武承嗣、李顯、李旦四位以及同樣雄心勃勃的唐中宗皇后韋香兒、上官婉兒、安樂公主幾個女強人。

    比如太平公主參與了除掉武則天的情人大和尚薛懷義的宮廷政變;太平公主參與了殺死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推翻武周王朝的神龍政變;太平公主還參與了皇太子李重俊殺死權臣武三思父子的景龍政變;更重要的是太平公主還與李隆基一起領導了殺死皇太后韋香兒、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人的唐隆政變;太平公主還親手廢掉唐哀帝李重茂擁立唐睿宗李旦,掌握了朝政大權。

    因此武則天沒有考慮太平公主作為皇位接班人主要還是血統原因,武則天雖然自己是離經叛道的女皇帝,卻仍然難逃重男輕女傳統思想的束縛。

    如果武則天要讓武周王朝的天下繼續傳承下去,武則天只能選擇侄子武承嗣或者武三思。

    如果武則天要順應人心把天下還給李唐王朝,武則天只能選擇她的親生兒子李顯或者李旦。

    而武則天唯一的女兒太平公主的身份有些尷尬,所謂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太平公主既不屬於武周皇系,也不屬於李唐皇系。

    如果太平公主繼承武則天做女皇帝,太平公主的兩個年長的兒子姓薛,而薛家被武則天滿門抄斬,武則天怎麼可能讓自己的江山落到死對頭薛家手裡?

    太平公主成為武則天接班人的唯一可能性是她的兩個哥哥李顯、李旦都死了,她才有機會上位,但太平公主與兩個哥哥李顯、李旦兄妹情深,她沒有母親武則天那樣對親人心狠手辣,為了奪取最高權力可以把任何對手斬盡殺絕。

    如果太平公主想做女皇帝,她應該利用母親武則天對兩個哥哥李顯、李旦的提防與迫害,勾結武承嗣、武三思、張昌宗、張易之及酷吏來俊臣等人把李顯、李旦置於死地,最好是把李顯、李旦的兒子也斬盡殺絕。

    如果李顯、李旦兩家一死,唐朝徹底滅亡,太平公主就取代李顯、李旦成為李唐皇族的唯一代表,成為武則天唯一活著的親生孩子,那樣太平公主成為武則天接班人的可能性大增。

    可是太平公主並沒有這樣做,她反而站在兩個哥哥李顯、李旦一邊,先後與武承嗣、來俊臣、張昌宗、張易之、韋香兒、安樂公主等人作對,並先後幫助李顯、李旦登上皇位,兩次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唐王朝。

    可見太平公主還是沒有她的母親武則天那樣六親不認、大肆屠殺李唐皇族的心狠手辣,太平公主還是把自己當作李唐王朝的守護神,太平公主既想獨攬大權做女皇帝,又不斷打擊篡唐勢力維護李唐王朝,這種自相矛盾與作繭自縛,最終導致太平公主沒有能成為女皇帝並被侄子李隆基消滅的主要原因。

    從人性的角度分析,武則天是李唐王朝的兒媳,太平公主是李唐王朝的女兒,顯然女兒對孃家的感情一般要勝於兒媳對婆家的感情,作為李唐王朝兒媳的武則天可以毫不留情篡奪婆家江山,而作為李唐王朝女兒的太平公主總對李顯李旦兩個孃家親哥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

  • 3 # 錢多多讀文史

    武則天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她女兒?

    有兩個原因:

    一、太平公主雖然有權勢,但無執政經驗。

    武則天雖同為女兒身,但在高宗身邊時間較長,一同料理政事也有經驗。而太平公主雖然勢大,主要來自其母,自身並無太多驗驗,且無政治勢力。

    二、太平公主也是李家人,與其傳給女兒,不如傳給兒子。

    要說武則天因為女兒跟自己一個性別,因而考慮立她為嗣,那未免太一廂情願了。想必在武則天時期,並沒有這麼極端的女權主義思想。

    當時武則天對於武姓可能略為執著,建立武周政權後,她是考慮過用武家人來傳承帝位。譬如武三思、武承嗣這些侄子,都一度被傳為接班人。

    而對於太平公主,武則天似乎沒有流露出立她為嗣的念頭,也許武則天深知女人從政這條路並不好走,她的歷程難以複製。

    而武則天立武氏為嗣的計劃破滅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人們傳說得最多的“侄兒與兒子誰來供奉香火”。

    這個說法其實也有點牽強。雖說狄仁傑諷勸武則天,考慮一下,千百年來,有哪個侄兒供奉過姑母的香火,勸喻她把位子交給兒子。但武則天不是平凡人,她死後叮囑立無字碑,說明千秋功過,她不在乎人評說。即使侄子不來供奉她,她的事業還是會留在歷史上。所以,香火說應該不是主要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實力的對比。

    武周政權脫胎於李唐政權。武則天手腕強硬,天下人一時也歸服,但更多人認定她的李家媳婦身份,未亡人繼承李唐事定,似乎也說得過去,但要就此代代變為武氏天下,卻是很難延續。

    朝堂之上,擁李派遠高於擁武派。再加上武三思等並非經天緯地之才。所以武則天深思熟慮之後 ,還是立李旦為嗣,並召回李顯。

    第三個原因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武則天病重之際,其一手提拔的張束之發動了政變。女帝被逼宮,此時已失去力量,不得不還政於李氏子弟。

    綜上所述,武則天在考慮接班人的時候,並未把太平公主放在首位,就是屬意於武家人,但迫於形勢,也是難以實現的。

  • 4 # 蟈蟈的文史原創

    武則天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她女兒,和武則天為什麼在去世的時候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與高宗合葬於乾陵,並且立了一塊無字碑的道理是一樣的。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於公元690年改唐為周。武則天善治國、重視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能夠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恆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實現了政策穩定、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重要基礎。

    影視劇中的太平公主

    武則天有兩位女兒,大女兒安定思公主早夭,小女太平公主。而武則天因為太平公主與自己不管在長相方面,還是性格,以及對政治的興趣方面都與自己十分相像,所以深得武則天的喜愛,但是為何武則天不把皇位傳給太平公主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影視劇中的武則天

    【1】武則天具有便利的條件,而太平公主不具備。封建社會時代,是男權社會,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很低,不能為官,也不能參加科舉,只能在家裡相夫教子,更別說參與政治,當皇帝的事情了。而武則天之所能夠成為這個例外,就在於她在成為高宗皇后之後,因為高宗身體不好,她有機會參與了國家政事的處理,逐步接管了高宗手中的權力,在朝中不斷樹立起了威望,外加上李氏子弟的孱弱,這讓武則天在攫取國家權力的過程中還是很順利。

    而太平公主雖然喜好參與政治,而且經常與母后武則天討論政治,但是她不具備母親當時的政治基礎,而且武則天不允許她將其參與政事的事情外露,也就是說武則天一開始就定下了調子,太平公主只能偷偷參與政治,但是不能公開。所以說,太平公主根本就沒有支援的基礎和威望。

    影視劇中的太平公主

    【2】太平公主不具備母后武則天一樣的才能。能夠當上皇帝的要有傑出的政治才能,和全面的綜合素質。雖然武則天非常賞識自己這個女兒,很多地方和自己相像,但是太平公主在政治才能上與武則天根本沒法比。在唐高宗時期,武則天就幫助高宗處理政務,而且對一些重要工作都會提出自己的意見,也深得高宗的賞識,這是真金白銀的實打實錘鍊和鍛鍊,在實踐中提升了武則天治國理政的能力和水平。

    而太平公主只是偶爾參與母后的一些政事,而不是全面政事,只是提供一些參考的意見和建議,其政治才能根本達不到統領整個國家的水平。

    影視劇中的武則天

    【3】最終江山還是李家的。武則天從高宗去世,到臨朝停止,再到稱帝,這個過程一共經歷了7年的時間,既然高宗去世,武則天完全可以立即登基當皇帝,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天下姓李而不姓武,在這7年的時間裡,她實際上做的是登基前的原始積累,一方面要強力打壓李氏子弟,另外一方面是做出政績,待自己羽翼豐滿之後,才能實現登基當皇帝。

    而太平公主在政績方面根本就沒有什麼,他只是參與,而沒有實際的政治功績,更別說政治威望了,而且她也是李家的子女,既然傳位給她,武則天還不如直接將帝位傳給李氏子弟那豈不是更好。

    神龍政變

    【4】發展的階段和主要矛盾決定的。在武則天執政的後期,因為年歲已高,實際上她對皇權的控制已不如初期,男寵張易之兄弟大權在握,而群臣對於這樣的現狀都非常不滿意,尤其是一大批忠於李氏家族的大臣十分傾向於將皇權歸還李氏子弟的意願,而且有這種意願的大臣還不在少數。所以,處於此階段的武則天根本就不可能,或者說沒機會傳位給太平公主。

    所以說,武則天根本就不可能將帝位傳給自己的女兒太平公主,如果武則天要是真的這樣做,也許就在她傳位的時候就是李氏子弟奪權的時候。

  • 5 # 歷史課課代表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一生不僅在封建社會中是獨一無二的,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尤其是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中,女性掌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雖然在過去確實有一些出色的女性政治家,但是她們絕對不敢稱帝,只能垂簾聽政,安守在皇后或太后的位置上,她們即便膽子再大也沒有武則天這樣的氣魄。武則天是一個思想開明的人,在她心目中,只要有能力,無論男女都可以當皇帝。可是有一點奇怪的是,為什麼武則天沒有讓自己心愛的女兒太平公主當女皇呢?

    1、 武則天的眼光長遠

    武則天有長遠的眼光,絕對不是鼠目寸光,她在登基稱帝之前,也做好了一切準備,給自己鋪好了路,不僅如此,其實她也想好了未來。所以在武則天把江山歸還給李氏家族之後,她沒有被挫骨揚灰,她皇帝的身份也沒有被改寫。透過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武則天的這些功夫都做到位了,如果她的目光不長遠,沒有考慮到這麼多,那麼她的結局會很悽慘。正因為武則天這一路走的這麼辛苦,所以她知道想要逆著潮流而行有多難,她經過了千難萬險才當了女皇,而她的女兒從小養尊處優,即便將皇位傳給她,也未必能夠保得住,所以武則天為了女兒著想,不會讓她接班當皇帝。

    2、 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沒有那麼大的能力

    雖然武則天很喜歡太平公主,而且她也知道這個女兒繼承了自己的一些優點,可是武則天深知朝政不是兒戲,雖然她登基成為了女皇,但主要原因是她有這個能力,否則早就被李氏家族給推翻了,不會讓她在皇位待了那麼久。武則天對太平公主很瞭解,雖然她也是一個思想開明的女子,可是在治國能力方面絕對沒法和武則天相比。武則天不僅有政治手腕,在朝廷還有自己的黨羽,而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和經歷去培養出來的。另外武則天殺伐決斷,這一點比男子還要決絕,這些方面都是武則天可以稱帝的主要原因,而太平公主不具備這些特點。

    3、武則天一切都以唐朝的發展為先

    武則天登基不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其實也為唐朝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她不會因為太平公主是自己的女兒就任意妄為。她作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不會將朝政當兒戲,自然也不會因為私情讓太平公主繼承皇位。

  • 6 # 嫻雅文苑自媒體

    武則天圓了自己的皇帝夢,但她心裡清楚皇位本屬於李家,應該由李家的後代來傳承。而公主嫁人後則屬於外姓,皇位會被旁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忘記一個人,怎麼才能做到斷絕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