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沒有聯合夾擊?
其一,黃武七年(228年)八月,東吳鄱陽太守周舫詐降誘使曹休起大軍接應,魏軍三路攻吳。被陸遜、朱桓、全琮等率吳軍大破曹休,逼退魏軍。此即為石亭之戰。訊息傳到蜀漢,諸葛亮趁機發動第一次北伐,出祁山迫降隴右三郡。
《三國演義》就有寫,吳國取勝之後致書給後主劉禪,請兵伐魏。一顯吳國威風,二鞏固聯盟。劉禪欣然同意,遂命諸葛亮北伐。
這可謂第一次的吳蜀聯盟夾擊魏國。
其二,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中原,據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峙於渭南。即約吳國共同發兵。於是吳主孫權親征合肥新城。
《三國演義》寫諸葛亮修書派費禕出使東吳,信中大義凜然,誠意款款。吳主孫權覽表大喜,自言早就憋得受不了了,正好諸葛丞相來信相約搞事情,沒說的就是幹。馬上調兵遣將,起大軍三十萬,分三路御駕親征。
所以這是第二次吳蜀聯盟夾擊魏國,明確見於正史記載。
其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姜維承命繼續北伐,但都屬於單幹了,直到魏國伐蜀,蜀漢滅亡,也沒能再發起配合了。
東吳一方,孫權親征合肥七年之後才再次對魏用兵,此時也未顯示蜀漢有出兵的動作。隨後孫權捲入立太子的黨爭風波,直到去世也未再用兵。此後吳國長期陷入權臣內亂,皇帝更迭頻繁,也就沒有心力再北伐了。直到蜀漢被伐,才想出兵救援,未至而劉禪已降,蜀漢滅亡。
所以前期無論孫權還是諸葛亮都是有極強的進取心的,孫權有帝王的野心和征服欲,諸葛亮有揹負一生的使命。共同面對強大的敵人,自然要聯盟守望互助,互相配合攻伐強敵,夾擊魏國了。
怎麼沒有聯合夾擊?
其一,黃武七年(228年)八月,東吳鄱陽太守周舫詐降誘使曹休起大軍接應,魏軍三路攻吳。被陸遜、朱桓、全琮等率吳軍大破曹休,逼退魏軍。此即為石亭之戰。訊息傳到蜀漢,諸葛亮趁機發動第一次北伐,出祁山迫降隴右三郡。
《三國演義》就有寫,吳國取勝之後致書給後主劉禪,請兵伐魏。一顯吳國威風,二鞏固聯盟。劉禪欣然同意,遂命諸葛亮北伐。
這可謂第一次的吳蜀聯盟夾擊魏國。
其二,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中原,據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峙於渭南。即約吳國共同發兵。於是吳主孫權親征合肥新城。
《三國演義》寫諸葛亮修書派費禕出使東吳,信中大義凜然,誠意款款。吳主孫權覽表大喜,自言早就憋得受不了了,正好諸葛丞相來信相約搞事情,沒說的就是幹。馬上調兵遣將,起大軍三十萬,分三路御駕親征。
所以這是第二次吳蜀聯盟夾擊魏國,明確見於正史記載。
其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姜維承命繼續北伐,但都屬於單幹了,直到魏國伐蜀,蜀漢滅亡,也沒能再發起配合了。
東吳一方,孫權親征合肥七年之後才再次對魏用兵,此時也未顯示蜀漢有出兵的動作。隨後孫權捲入立太子的黨爭風波,直到去世也未再用兵。此後吳國長期陷入權臣內亂,皇帝更迭頻繁,也就沒有心力再北伐了。直到蜀漢被伐,才想出兵救援,未至而劉禪已降,蜀漢滅亡。
所以前期無論孫權還是諸葛亮都是有極強的進取心的,孫權有帝王的野心和征服欲,諸葛亮有揹負一生的使命。共同面對強大的敵人,自然要聯盟守望互助,互相配合攻伐強敵,夾擊魏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