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泥塑的遠方

    有一次,我一大家子到酒樓吃晚飯。廣州人吃飯總免不了那一鍋湯,我點了一個燉湯,湯裡有天麻、骨肉、螺片乾等材料。

    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又到這家餐廳吃飯,有親友提醒道,再點一鍋上次的湯,上回喝了那湯,當天晚上睡得太香了!哎呀,太神奇了,我也是,記得那天晚上睡得真的不是一般的好!眾親友異口同聲,皆稱當晚感覺非常好。於是乎,這湯當晚被分搶得乾乾淨淨。

    後來談到這件事的時候我問其他喝湯的人有沒有第一次喝湯的福利時,大家這回好像都蔫了,跟我的感受一樣,完全沒有首次喝這湯的感受。大家都不明白這是什麼原因,但那湯的號召力大幅下滑是避免不了的。

    這事例跟中醫藥出現的療效事件性質非常相似,但從規模來說這湯好像更有說服力,因為我們是十幾人同時喝的湯,恐怕沒這麼多人同時喝一鍋藥而且喝兩回吧?

    先放下中醫藥在治療疾病過程中是否能藥到病除,藥中物質能否抑制病因不談,先分析一個有利於中藥的普遍認知的現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感覺到中藥的副作用比西藥小很多,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這令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個事例。

    在幾十年前,我們單位附近有一位大醫院的中醫藥劑師退休後,在後巷子的家裡當起了醫生,雖然他不是正牌的醫生,但看過病的人大多對他的診治持肯定的態度。據幾個光顧過這位醫師的同事說,這位醫生開藥時下手非常狠,他們煎藥時要用煲湯的大煲甚至鐵桶,煎好的藥幾乎當水喝而且連續喝兩三天。

    我們知道,西藥通常是較單一的化學物質或者稍為複雜的化合物,而中醫生開出的方劑裡的中藥是種類極其龐雜的一大堆化學物質。相比中藥的單個化學物質含量,西藥份量巨大,而一般中醫方劑中的單個化學物質含量是極其低微的。我們知道,無論中藥抑或西藥,對疾病起治療作用的是藥物中的化學物質,而化學物質的劑量在治療過程中起的作用是決定性的。我們只要稍作思考就會知道,微量的化學物質進入人體後顯示出來的副作用無疑會比大量化學物質的副作用小得多,表現得安全得多,但想都不用想就會知道,相對應的是中藥對症的靶向物質在微量的狀態下,療效就接近了零。而且中醫生們對這些有效物質的存在的認知也接近零。

    上文中那個藥劑師,估計是洞悉了中藥療效微弱的本質,超大量地用藥以期達到能夠起效的目的。當然前提是他掌握各種所謂對症的藥方、知道避開有毒的藥物。後來這個藥劑師是否發了財或者進去了就不得而知了。

    大量地讓化學物質進入人體是一種瘋狂的做法,而不瘋狂則難以見到希望得到的結果,這讓中醫跌入了死迴圈。

    在這樣的情勢下,就算中醫的理論神奇得上天入地,能量足以翻江倒海,中醫的療效最終只是一場無米之炊,一朵鏡中花,一彌水中月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童為什麼喜歡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