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壹櫃坊

    狄仁傑在不同時期擔任過不同的官職。

    狄仁傑早年擔任過汴州判佐、幷州都督府法曹、侍御史、大理寺丞、度支郎中、冬官侍郎、寧州刺史、文昌右丞、復州刺史、豫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位。

    天授二年的時候,狄仁傑升任宰相,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

    神功元年的時候再次擔任宰相,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

    久視元年的時候,狄仁傑進拜內史。

  • 2 # 影視口碑榜

    歷史中的狄仁傑,首先是個地方官,級別不高,但工作出色而勤懇。斷案才華有沒有?有,他在地方上積累了近20年的斷案經驗。上元二年(675年),老狄被調到中央,當了大理丞。

    這個官職品級不高,從六品而已,但地位重要啊——用老百姓的話說,“蘿蔔不大,在背(輩)兒上長著”——負責京師案件的審判斷罪,同時也複核全國各地的判案。

    狄仁傑到大理寺上班後,堪稱“拼命三郎”!夜以繼日,整整奮戰了一年,把積壓案件全清理了,涉案人員達17000人之多,事後竟然一個喊冤的都沒有,更沒有所謂的“國家賠償”!在今天看來,也堪稱神奇!

    但當時的皇帝不是武則天,而是武則天的老公唐高宗。高宗高興啊,於是提拔狄仁傑當了“侍御史”。侍御史就是御史臺官員,屬於監察系統,類似於今天的監察部。

    此官的品級仍然不高,跟大理丞一樣,還是從六品,平調。但別小看這個官位,這個叫“入圈官”,類似於中央黨校畢業一樣。透過這個官位,相當於入了圈,其升遷速度比在其他機構都要快。由此可見,高宗已把狄仁傑放入“重點培養考察干部”之列了。

    御史就是官員中的“憲兵”。因此任職期間,狄仁傑很不客氣地彈劾了高宗的兩個寵臣:司農卿韋弘機、左司郎中王本立。前者為高宗大興土木,弄得富麗堂皇、勞民傷財。

    狄仁傑彈劾韋弘機引導老大追求奢靡。老大高宗一看,好嘛,替罪羊來了,於是韋因此被免職。驕兵必敗,王本立也不例外。因為受寵,所以就忘乎所以,恃恩用事,狄仁傑一彈劾,他也只好夾起皮包,乖乖走路,“一時朝廷肅然”。

    大家讀到此,會覺得眼熟——這不是唐代的包拯嗎?沒錯,狄仁傑執行力超強,判案如神又鐵面無私,確實跟民間的老包形象很像。這,大概就是狄仁傑被公認為“神探”的重要原因吧。

  • 3 # 老農民嘮三農

    說起狄仁傑,大家都知道他是大唐王朝時期有名宰相,其名氣不亞於大宋王朝時期的包拯,從小說以及演義故事裡的實際權力來看,好像比包拯還要大上很多。不過人們卻多次從影視劇作中看到,在提及他的名諱之時,總是會提及他位居三品高官。在影視劇作中,當然是為了突出他的身份地位極其顯赫,但是觀眾卻並不買賬,這大名鼎鼎的狄仁傑,是當朝的宰輔,怎麼只是一個區區的三品官員呢?要知道後世到了大清王朝,他們的大學士動不動就是一品大員,比如歷史上有名的貪官和珅。即使是在大明王朝,一個小小的衛指揮使,也都是三品官銜。會不會是搞錯了?

    其實影視劇作中根本不會犯大家想像中的低階錯誤,狄仁傑之所以是個三品官職,那是因為在大唐時期,他的官銜基本就是到頂了。在大唐時期,除去開國功臣授予一些虛銜的公侯爵位以外,當時幾乎是沒有一品之類的實職高官的。有人說當時沒有一品高官嗎?其實還真有一個,不過他就是李世民,他後來當上了皇帝。他當時因為戰功過大,他的父親李淵專門為他設定了一個天策上將的官職。他後來在玄武門整出了那個事件以後,就順理成章地當上了太子之職,因此就把天策上將這個職務給廢除了,這算得上是專門為李世民一個人量身打造的。

    此外大家知道隋唐時期,採取的是三省六部制的規制。在這種官場體制面前,他還擔任過一個尚書令的職務,在當時這是宰相之首的一個位置。在他之前的隋朝,也僅僅只有楊素一個人擔任過這樣的職務,這是一個正二品的實職高官。然而由於李世民後來當上皇帝的緣故,此後再沒有人敢於皇帝比肩,也沒有人敢想到要當上這樣的高位,使得這個官位成為了一個擺設,後來他的兒子李治當上皇帝,就把這個職位給廢除了。

    至於從一品的太子太師這樣的官職,在唐朝的時候並不成為一個官場體系,只能算是散階,更多的時候只是一個榮譽或者身份的象徵,並沒有具體的官員在這個位置上做事。而當時從二品的官職,主要就是左右僕射,在尚書省算是副職之位。我們知道為了皇帝更好的把權力控制在自己手裡,隋唐時期採取的是群相制度,當時在三省中任職的官員,後來都有了參與朝堂政務的權力,使得一些三品以下的官員也有了宰相的實際權力,因此在唐朝初期,同朝為官的宰相有時候多達十餘個。在這種情況下,左右僕射的角色就十分尷尬,最後也如同尚書令一樣,被虛化了。

    狄仁傑當上宰相的時候,就已經來到了武則天的時期,在女皇執政的第二年,他被任命為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這就是他的第一次宰相經歷,如同上文所指的那些三品以下的官員一樣,他當時只不過是一個四品的官職。然而他在這樣的官位上也並沒有呆太長時間,因為第二年的時候,他就受到當時的酷吏來俊臣的陷害,儘管狄仁傑最後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脫罪,但也被女皇貶謫去當彭澤當了一個小小的縣令。

    女皇當朝的第七個年頭,契丹興兵在邊境作亂。武則天想起了狄仁傑的聰明才幹,就把他重新起用,先是讓他擔任了魏州的刺史,後來又提拔為幽州的都督。狄仁傑到任以後,契丹的軍隊久聞他的盛名,就自動退兵了。因為他的功勞,女皇也在此後的第二年又把他召回朝中,再次任他為相,除了官復原職以外,還加授了光祿大夫。此後逐年高升,使得他先後擔任了侍中、內史等高官,其實他這個時候任職的,已經是三省六部裡面的最高職務,因此也出現了無官可封的地步,他也只能是止步三品高官。

    他死以後,女皇也是對他進行了追封,任他為右僕射,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從二品的僕射已經成為一種身後的榮譽,徹底地被虛職化了。此後李唐復國以後,也是感念他為儲存李唐一族所作出的貢獻,中宗皇帝和睿宗皇帝也是先後對他進行了追封,任他為司空以及梁國公等虛職,使得他在身後享有了正一品和從一品的虛職高位。

    狄仁傑的宰相雖然只是一個三品官員,然而明朝的宰相官階就更低了,只有五品的階位。在胡惟庸案發以後,朱元璋就廢除了丞相之職,將朝中的六部全部歸於皇帝的領導之下。事實上明朝時期的文官,最高也只能做到尚書之職。儘管後來設定了內閣大學士,此外還有內閣首輔,也就是事實上的宰相,但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擔任尚書之職,使得當時的文官做到正二品就到頭了。

  • 4 # 傲嬌的小農人

    在現在的職場上,有些後生總是覺得看不慣前輩們。但是很多時候,他們不明白,前輩們做的一些事情或者給出的一些建議,確實是為了這些後生們好。其實這種心理,不僅是在職場上常見,古代的朝堂上的大臣們也經常會有這樣的情緒。當年的狄仁傑,就是因為看不慣自己的前輩婁師德,經常在朝堂上懟他。但是武則天在告訴了狄仁傑這件事情之後,狄仁傑才意識過來,自己原來那麼心胸狹窄。

    婁師德在當時擔任宰相,他的性格比較寬厚,很多大臣都比較尊重他。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狄仁傑就是看不慣他,經常排擠他,反對婁師德的意見主張。最後,婁師德被外放,狄仁傑這才覺得滿意了。可是一次武則天召見他,說婁師德曾經特意向自己舉薦過狄仁傑,希望狄仁傑可以成為他的接班人,還拿了婁師德的奏章給狄仁傑看。婁師德在都奏章了分析了狄仁傑很多好處。狄仁傑看完之後大為嘆息,還說婁師德盛德,他對待自己這麼寬容,但是再反觀一下自己的行徑,和婁老的修養相差實在是太遠了。

    婁師德此人很聰明,20歲的時候就考中了進士,後來做到了監察御史的位子。當時國家徵兵去打吐蕃,這婁師德本來是一介文臣,但是卻也要應徵當兵。太宗瞧著這事挺稀奇,就給他派了一個朝散大夫的官職,讓他跟著大軍一起出徵。後來高宗要派人跟吐蕃議和,於是就挑中了以前是文臣的婁師德。這婁師德的嘴皮子確實比較厲害,一通忽悠,把吐蕃給忽悠回去了。

    可能是吐蕃後來回過來神兒了吧,又來挑釁唐朝。於是這次婁師德領命帶兵討伐土番,打了八次仗全部都勝了。高宗非常的開心,覺得婁師德此人很有能力,於是就又給他升了官兒。不過後來,他在對戰吐蕃的時候敗了一次,作為處罰,他被貶了官。到了武則天的時候,武則天覺得他還是挺有才幹的,就讓他叫了回來做了宰相。婁師德對人挺寬厚的,不過沒想到卻偏偏遇到了狄仁傑,處處都喜歡跟他作對,最後他又被外放出了京城。

    後來突厥入侵,婁師德再次隨軍出征,只不過他在當年就因病去世了,終年70歲。司馬光曾經評價過他,說他在治理河隴的時候,非常勤懇,當地人們生活的安定幸福,最後成為宰相,也立下了不少功勞。

  • 5 # G0137

    狄仁傑(630~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出身太原狄氏 [1] ,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個月後,為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奪職下獄,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用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的重要支柱。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 6 # _真的愛你588

    狄仁傑(630~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

    出身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被外放為寧州刺史。任內妥善處理民族關係,深受愛戴。寧州百姓立碑勒石,以頌揚他的德政。當時,御史郭翰巡察隴右,彈劾了大批州縣官吏。但當他到達寧州(治今甘肅寧縣)境內後,卻不斷聽到當地百姓稱頌刺史,因而向朝廷推薦狄仁傑。不久,狄仁傑被徵拜為冬官侍郎。

    垂拱四年(688年),狄仁傑充任江南巡撫使。當時,江南之地遍佈淫祠(指民間自行設立、不在祀典的祠廟)。狄仁傑奏知朝廷,焚燬淫祠一千七百餘所,只留下四所祠廟,以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員。不久,狄仁傑又改任文昌右丞。

    同年九月,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 當時,越王李貞在豫州(治今河南汝南)起兵反抗武則天。宰相張光輔率軍討平叛亂,但卻縱容部將大肆勒索。狄仁傑一概不予聽從,還正言斥責張光輔,稱其之罪甚於李貞。 張光輔懷恨在心,便於回朝後彈劾狄仁傑出言不遜,侮辱宰相。狄仁傑因此被貶為復州刺史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個月後,為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奪職下獄,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用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的重要支柱。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領孫萬榮作亂,攻陷冀州,一時間河北震動。武則天為了穩定局勢,起用狄仁傑為魏州刺史。當時,前任刺史為了抵禦契丹,盡趨百姓入城,繕修守城器具。但狄仁傑到任後,卻讓百姓返田耕作。孫萬榮聞聽狄仁傑被起復,不戰而退。魏州百姓爭相立碑頌德。不久,狄仁傑調任幽州都督,獲賜紫袍、龜帶。武則天還在紫袍上題寫了十二個金字,以表彰狄仁傑的忠誠。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授銀青光祿大夫。當時,朝廷徵發百姓戍守安西四鎮,以致怨聲載道。狄仁傑為此上表勸諫,又建議廢除安東都護府,復立高氏為高句麗君主,暫停江南糧草運輸,撫慰河北百姓。他的建議雖未被朝廷採納,但卻得到了有識之士的贊同。不久,狄仁傑又代理納言之職,兼任右肅政臺御史大夫。

    聖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騷擾河北,劫掠百姓萬餘人。武則天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元帥,征討突厥,並許以便宜行事之權。突厥軍殺盡俘虜,由五回道(在今河北易縣西)退回漠北。狄仁傑率十萬大軍追擊,但未能追上,只得退回河北。武則天又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安撫大使,讓他安撫河北。當時,河北百姓多被突厥脅從,在突厥退軍後害怕受到牽連,紛紛逃匿。狄仁傑奏明皇帝,赦免河北諸州百姓,使他們回鄉生產。

    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把孝、忠、廉稱之為大義。狄仁傑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7 # 司隸左校尉

    1、狄仁傑年輕時參加科舉,以明經及第,被授為汴州判佐,後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的推薦,升任幷州都督府法曹。

    2、儀鳳年間,狄仁傑升任大理寺寺丞。他在一年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後改任侍御史。

    3、調露元年(679年),狄仁傑改任度支郎中,並加朝散大夫,後隨唐高宗巡幸汾陽宮(在今山西靜樂),充任知頓使。

    4、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被外放為寧州刺史。任內妥善處理民族關係,深受愛戴。寧州百姓立碑勒石,以頌揚他的德政。

    5、垂拱四年(688年),狄仁傑充任江南巡撫使。狄仁傑奏知朝廷,焚燬淫祠一千七百餘所,只留下四所祠廟,以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員。

    6、神功元年(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授銀青光祿大夫。狄仁傑又代理納言之職,兼任右肅政臺御史大夫。

    擴充套件資料

    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時,越王李貞在豫州(治今河南汝南)起兵反抗武則天。宰相張光輔率軍討平叛亂,但卻縱容部將大肆勒索。狄仁傑一概不予聽從,還正言斥責張光輔,稱其之罪甚於李貞。 張光輔懷恨在心,便於回朝後彈劾狄仁傑出言不遜,侮辱宰相。狄仁傑因此被貶為復州刺史。

    武則天起用狄仁傑為魏州刺史。當時,前任刺史為了抵禦契丹,盡趨百姓入城,繕修守城器具。但狄仁傑到任後,卻讓百姓返田耕作。孫萬榮聞聽狄仁傑被起復,不戰而退。魏州百姓爭相立碑頌德。

  • 8 # 瓊華慕容俏紫英

    狄仁傑(630-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

    出身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叛佐,幷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又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個月後,為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奪職下獄,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用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的重要支柱。

    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 9 # 黑兔子牙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被閻立本譽為“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為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並於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於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朝復辟後,追贈司空、梁國公。

  • 10 # 使用者92710359118

    狄仁傑(630~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

    出身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個月後,為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奪職下獄,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私立寄宿學校和走讀學校有哪些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