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於左
-
2 # 平安讀歷史
李世民不是不敢殺李淵,是沒有必要殺。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誅殺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最終又逼李淵讓位,最終登上了皇位。之前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都鬥你死我活,雙方劍拔弩張,一切都是為了皇位。而玄武門事變後,既然競爭對手都已經被剷除,父皇有乖乖的讓出了皇位,李世民一切都得以所償,自然就沒有必要節外生枝,去殺掉李淵。
況且,殺父這個罪行無論是在封建社會還是在今天都是屬於大逆不道,違反天理倫常的事情,李世民如果不是逼到萬不得已的地步,實在是沒有必要去做的。至於殺掉兄弟,李世民就沒有那麼多的顧慮了,畢竟自古以來,為了爭奪皇位,兄弟相殘的實在是太多了,但是殺掉父皇的還是極其罕見的。
不過,如果玄武門事變後,李淵不那麼識相,不肯讓位或者是還要追究李世民的罪行,為李建成和李元吉伸冤的話,那麼李世民說不定會動手的,只不過由其他人動手,然後對外說是在亂軍中意外喪生。實際上,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第一時間派尉遲敬德統兵前往見李淵,實際上就是看李淵的態度。如果李淵表現得不對勁,說不定就會“意外喪生”了。還好,李淵非常明白當時自己的處境,非常配合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就沒有必要殺他了。
-
3 # 史海爛柯人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唐代的權力更迭,經常伴隨著流血犧牲,不乏骨肉相殘的事件發生。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便是透過玄武門之變獲得的。在這場政變中,李世民等人先後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事後李淵被迫封李世民為太子。
已經相繼殺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李世民已經沒有什麼顧忌,他不殺父親李淵,並非不敢,而是沒有必要。因為李淵已經知道,李世民已經獲勝,自己根本無法與之對抗,所以乾脆封李世民為太子,並很快退位做起了“太上皇”,將大權轉讓給了李世民。
李淵和李世民都不傻,因此各退一步,演了一出好雙簧:
李淵明哲保身,也算是安享晚年了。當然,他心理必然也很鬱悶。畢竟,有幾個男人甘心將皇位讓給別人呢?何況對方還採用了兵變、逼宮的手段。但如果抵抗,自己又必然同李建成、李元吉一樣,成為下一個被殺的物件。所以說,李淵只能就坡下驢,給自己和李世民了個臺階。
△李淵
李世民勝利在望,沒必要徒增殺戮。殺了親兄弟,已經算是與人話柄了,而要是再把自己老子給咔嚓了,那豈不是成了大逆不道之徒?當然,如果李淵反抗,多殺一個是必然的。不過,李淵非常配合,並將罪過推給了李建成、李元吉等人。如此一來,李世民反而成了正當防衛,算是有功於唐王朝的江山社稷。
轉眼之間,興兵奪權的李世民,成了李淵口中的“乖寶寶”。這簡直是李世民求之不得的美事。於是,李世民便同李淵上演了一番好戲,最終由李世民做太子、監國和登基,李淵老老實實地跑去當太上皇養老。
所以說,李世民並非不敢殺李淵,而是因為自己已經獲得勝利,而且李淵還很識時務,非常配合李世民奪權。因此,李世民沒必要徒增罵名,才沒殺自己的父親。
回覆列表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李世民發動政變的目的,不是從父皇李淵那裡奪取皇位,而是保全自己,並從皇太子李建成那裡奪取皇儲之位。
秦王李世民率軍四處征戰,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長期征戰中,李世民功大勢大,形成自己的小集團,自然不甘心屈居普通親王的地位。如此一來,他與皇太子李建成之間形成不可調和的矛盾。
李淵在處理他們兄弟矛盾時,許多事情做得並不好,但李世民與父皇之間,並沒有根本的對立。他政變的目的,首先是消滅對手,以保全自己。起碼在政變之初,他想奪取的只是皇太子之位,並不是皇位。
第二,政變過程中和政變之後,李淵都比較識時務,比較配合,李世民根本沒有必要殺他。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帶領他的親信們發動玄武門政變,當李世民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立刻派自己手下的勇士尉遲敬德奔到唐高祖李淵那裡,對李淵說:“皇太子和齊王李元吉作亂,秦王帶兵殺了他們,派我過來保衛陛下。”
名義上,尉遲敬德是來護駕,實際上是把皇帝控制起來,並讓李淵趕快下一道手詔,命令各處將士聽從秦王李世民的號令。
李淵乖乖照辦,各處將士看到皇帝手詔,紛紛停止戰鬥,政變因此成功。
此時,李淵只能承認現實,當著大臣的面,安慰李世民說,近來朕聽信讒言,委屈了你。這其實就是承認了李世民這次政變。
三天之後,唐高祖李淵宣佈冊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並處理政事。至此,李世民達到了政變的目的。
第三,取得父皇李淵的肯定、用一種合法的途徑登上皇位,會使李世民的皇位更具合法性。
政變一個月後,李世民的親信開始掌握朝中大權。八月,皇太子李世民在東宮的顯德殿登基,李淵成為太上皇。
李淵在行動上非常配合李世民,讓他以合法的方式繼承皇位,讓李世民省去許多的麻煩。李世民在公開的場合,也表現出對太上皇的應有尊重,雙方都需要這種和諧。
此外,李世民貴為天子,其實是非常在意輿論的,比如他的大兒子李承乾出事之後,最終他決定選立晉王李治為皇太子,得到大臣們的支援,李世民卻還擔心輿論,說:“未知物論何如?”
這樣一個李世民,當然不會對太上皇下手的。
貞觀九年五月,唐高祖李淵死在垂拱前殿,終年七十一歲,也算是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