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尋道底呢
-
2 # 李淵回
道德經有什麼用,沒有人能夠告訴你。
道德經到底說了些什麼,也沒有人能夠告訴你。
為什麼呢?
其實,說不說大話無所謂?關鍵是我說了這個大話,我又能得到什麼呢?
如果說,你對傳統文化有牴觸的,對道德經有牴觸的,看到這裡就可以停止了。
這篇文章就不是寫給你們看的,如果存有疑問,或者是認同淵回上面所說的,可以繼續往下,我們接著交流。
僅僅只有5000多個字, 上篇講道,下篇講德。
這裡為了避免對道德經產生先入為主的概念,就點到為止。
重點是要我們自己去尋找,自己去領悟這本書,到底對我們有什麼作用?這本書到底講了什麼?
-
3 # 有道廣成
道德經是通過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提出陰陽的變化,五行的本質,構造出先後天八卦,解釋了宇宙萬物的生長規律。其思想就是,天人合一,無為而治的理想社會。
-
4 # 小尋製作
可以推薦本書你看一下
《道德經說什麼》
我領悟不夠深,你可以看看。
1.為什麼最毒老子心?
2.老子如何看待戰爭與和平?
3.儒家崇尚的"禮",為何意味著亂世將出現?
4.老子又有怎樣的"領導觀"呢?
5.樊登驚歎"這就是我想要的書"。
6.《道德經》裡出現最多的概念是"天下",可見這本書的講解物件是貴族和大臣。相對於《論語》的講解物件是學生和平民不同,《道德經》是一本關於如何管理和經營天下的帝王書,用於自身修養一樣受益。
-
5 # 仙莊老周
道德經其實並沒有什麼用處,也只是講了兩個字,道德。一種維護宇宙天體的自然法則,維持人類社會平穩發展的一個心法底線,欲行其道,不失其德,唯德才是永遠不變的法則一一一道。
-
6 # 天道酬之於勤
我們對待道德經的態度,以及是否在生活中作用道德經講述的規律,直接決定了,道德經是否會對我們的生命有效!
比如道德經提到的”少則得多則惑!”就可以用在健康上,過午不食,減少一頓晚餐可以幫助自己多一份健康。我身邊很多學用者,就通過這個方法,丟掉了糖尿病,高血壓等等富貴病!現在的人不是營養不夠,而且營養太多,堵塞了血管!
再比如道德經提到的”柔弱勝剛強”,家庭吵架時,柔弱的人總是先退步,看起來是吃虧,但是就是柔弱的人才合道,才是有德之人,因為她的柔弱化解了危機,讓事情圓滿!所以,遇到問題,你不妨試試柔弱的方法,嘴邊常掛“對不起”的人,往往是最獲得別人信任的人,也是最能和諧的人,最能成功的人!
-
7 # 福正大陳
菩提:我有道德真經你可願學?
:學此可能長生否?
菩提:如夢幻泡影,學此僅能修心不能修命
:嗯~不學不學……!
菩提:我有道德生意經你可願學?
:生意和道德豈能混為一談,師尊誆我,但是可能長生否?
菩提:如海市蜃樓,引人入勝迷人心智~
:師尊這不是害我嗎,教我真本領吧
菩提:這也不學那也不學!你去賣道德經吧!至少混口飯吃!
:師尊可能長生否~
發怒的菩提:長生不能,不學就會餓死!去吧,不要打擾為師賣書!
-
8 # 水中火
《道德經》象一座燈塔照亮了人們的心靈,讓人們能夠公正客觀地看清這個世界,開始人們是站在自我立場,去看整個世界,哪些是對自己有利的,哪些是對自己不利,或者對自己有害的,於是自己趨利避害去做事,而《道德經》會給人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站在自我的角度,人希望自己怎樣過得好,而《道德經》是研究大家怎樣才能過得好,過得去,人為了自己過得好,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奪自己所能得到的利益,比如,在一個十字路口,兩車相遇,誰都想先通過,誰都想爭道搶行,於是就會有矛盾的發生,有路怒者就會大打出手,而老子的主張是不爭,互相謙讓一下,退一步海闊天空,大家都相安無事其樂融融,這是大家都希望情景,一切爭鬥都是不文明的源泉,兩個人爭鬥會互毆,兩個民族國家爭鬥就會發生戰爭
-
9 # 柳城耿直人戴大
要說道德經到底有什麼用,就是問錯了問題。道德經不是拿來用的,而是拿來領悟的。從功利性的“用”去看道德經是看不懂的,道德經提供的是思想境界,提供的是精神靈魂,而不是具體的,功能性的使用價值。
道德經主要反映的是平衡觀。這種平衡是動平衡而非靜平衡,非常微妙,非常難以把握,所以說“道心惟微”。用心體會領悟道德經會讓人在精神靈魂上有所受益,讓人能更有效地觀世界,識人心,知命運。
-
10 # 彩雲文旅
現代人讀《道德經》有什麼用呢?《道德經》會告訴我們人生的捷徑何在!一個“道”字,包含了宇宙萬物的生存之道、社會運轉之道和每一個人自己的為人之道。其中,“為人之道”正是對我們最有現實用處的一部分,而《道德經》裡面對這一部分的表述是很清楚的,我們可以重塑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
《道德經》裡全面講述了這個社會上不同的人各自有什麼樣的“道”與“德”,讓我們充分了解不同的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去了解人性的本質。
-
11 # 假裝外行看門道
要問《道德經》有什麼用,就看你想用什麼。
有人說,《道德經》就像一口深井,你把桶放下去,總能打上來你想要的東西。我說,《道德經》就好像一堆散亂的積木,你可以組裝成任意你想要的東西。
其實,不用擔心你讀不懂,也不必在意她到底有什們用,因為她已經融入到每個中中國人的骨髓血脈當中,成為遺傳基因,你的日常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有《道德經》的影子。比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另外一個版本。再比如,“踮起腳尖做不起個人”就是“跂者不立”,也就是“別打腫臉了充胖子”。
看到這裡,你會想,切~哪有你說的那麼簡單咯。是的,就是這麼簡單。
深奧的是道,不是《道德經》。
-
12 # 火車頭loco
個人認為,《道德經》的學習與理解,可效仿“順藤摸瓜”的辦法來進行,即順著“道”這個藤,去尋找“德”的思想花朵,進而摸到並懷抱真“經”而歸。
一、何為《道德經》?要知道作者和書的結構
《道德經》即《老子》、《老子五千文》,由李耳及後學所編纂,道家的主要經典。《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載:“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西漢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故有《道德經》之名。但1973年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甲、乙兩本,都是《德經》在《道經》之前。
二,《道德經》說了些啥?要知道其“硬核”所在
《道德經》自然“言道德之意”。《道德經》裡的道德,是中國哲學的一對範疇。“道”原指人行的道路,借用為事物運動變化所必須遵循的普遍規律或萬物的本體。“德”和“得”意義相近,用作具體事物從“道”所得的特殊規律或特殊性質;對於“道”的認識修養有得於己,亦稱為“德”。《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認為“道”和“德”雖尊貴,卻不是什麼主宰,而是一切任其自然的。
三、《道德經》的精髓有那些?要轉化為自己的識見
順藤,找花,摸瓜。藤就是“道”,道家以“道”作為哲學的最高範疇,是其思想體系的核心。《老子》在書中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演變,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觀點,認為“道”是“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的,所以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以解釋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有著“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永恆絕對地本體意義。
源於“道”的“德”的思想之花,隨處可見,芬芳無比,有:
相反相成。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方面的對立,相互依存和轉化。如“難易相成,長短相較”,“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有無相生。一切事物的生成變化都是有和無的統一,強調無是更基本的。所以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勝於無。”
無為。老子認為宇宙的本原是“道”,“道”無為;人應依循“道”,故人也應無為。他說“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做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又說“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把無為作為道德的實踐原則和高尚境界,“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不爭。視不爭為一種天道自然準則,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並引申為人道上的謙下之德,說:“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包括“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與人爭先、爭上。但強調“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實際上是一種以不爭為爭的君人之術和處事方法。
知足常足。老子認為:“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知足常知足”。又說:“知足者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以此作為保持人生的安寧和幸福的準則。
致虛極,守靜篤。為了獲得“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境界,也就是進入“道”的境界,老子認為必須有的忘掉周圍一切、也忘掉自身存在的心理狀態,這樣就可與物同化,而完全順應自然。這種特殊的審美心態,對後世影響很大。
功遂身退。認為物極必反,凡事不可追求盈滿,“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不走極端。功成名就,就應該像月盈而虧,月滿而缺一樣,“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適可而止,以免禍殃。
當然,與“道德”之花相伴而生的也有一些消極的東西,譬如道德虛無主義的“絕仁棄義”,有開歷史倒車之嫌的“絕聖棄知”等,甚至幻想人類社會回覆到“小國寡民”的原始狀態去。《老子》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比較系統地揭示出事物的相互依存和轉化,但又把事物變化看成是迴圈往復的,忽視了轉化的條件。
《老子》文字簡潔,善用譬喻,語言如詩一般有韻律,其中還吸收了不少的民間諺語,是一部闡述哲理的議論文集。《老子》的學說對中國哲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後來的唯物、唯心兩派都從不同的角度吸收了他的思想。
回覆列表
宇宙間的一切安排好的,都是尊守《道德經》而行的!包括日升"月落!四季更替!包括一切,俱足一切智慧!!能生萬物!!!你問的問題?正是你痞的體現!!!門外漢!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