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文霞
-
2 # 看見黑洞了
中國傳統和古代醫學裡面提到的“上工治未病”在現代社會裡面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那些晦澀難懂高深莫測的典籍更是讓普通人成為丈二和尚。看古代的醫學典籍,如果沒有古文基礎和古人的那種思維模式其實就是看天書。所以一大幫中醫黑把它當成笑柄,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我在這裡引經據典的話,就是欺負那些沒文化的蛋白質。所以就只好用通俗一點的現代人能聽得懂的白話來說。
亞健康是現代醫學的一個名詞,中醫裡面沒有這個詞彙。但是意識是相近的。一個真正的健康的人,面板是紅潤(不然不是那種大紅,我們黃種人是那種黃面板裡透出一種微弱的血色)的,有光澤的;眼睛是有神的,精力是充沛的,體型是健碩的;在中醫四診面就是一眼看過去,就大致可以知道這個人的健康狀況。如果是進一步的號脈的話,你就會發現健康人是六脈和順的;如果與健康人談話,他的思路是清晰的,即便不大聲說中氣也是十足的;如果看舌頭,舌質是粉紅的,舌苔是薄白的;健康人的嘴脣是瘦肉的顏色,扁暗但是有光澤,還要有點細細的供縱向皺紋;健康人的指甲是平整光亮的,根部有月牙白。只要不這樣的,身體就有問題,只是輕重不同而已。但是都沒有出現明顯的身體不適。對西醫而言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但已是危機四伏。
很多女性,嘴脣喜歡起殼,有些容易乾裂。事實上就是有毛病。她們一般都喜歡用潤脣膏去掩蓋改善嘴脣的不適,有些塗口紅。等到內分泌失調了一臉的黃褐斑,以後又月經不調啊,口臭,等等。
舉兩個實際的例子吧。很淺的,沒有中醫常識的人也懂的。比如天氣突然變化,衣服穿少了著涼了。中醫叫外感風寒。很多人不會馬上流鼻涕打噴嚏,大多數在一天以後三天以內,出現乏力,打噴嚏,流鼻涕,有的甚至咽喉腫痛,發燒。但是如果在發現受寒的當天,拍一塊姜+1點紅糖煮一碗水喝下去,再泡一個姜水澡,保證啥事沒有!過幾天也不用去醫院吊瓶了。這就是最簡單的治未病。還有一個未病,談起來就恐怖。“阿爾茲海默症” 當然中醫沒有這個詞彙。就是人們常說的老年痴呆。這會給全家正常人的生活帶來很大的負擔!這種病在發病前有很多徵兆的。40歲以後沒有性生活的人;30歲左右就容易健忘的人;長期熬夜的人;睡覺打呼嚕的人等等。除非他活不到70歲,當然有些會更早,我見過最早的57歲。這些人將來都會發展成老年痴呆。當然,如果這些毛病早早的進行調養,防治老年痴呆不是天方夜譚。為什麼我說40歲以後沒有性生活的人會得老年痴呆呢。中醫講:腎主骨骨生髓。人的大腦是髓的總部!沒有性生活的人大多數腎虧,想不老年痴呆都難。不過這些中醫都可以調養。現代醫學還摸不到頭腦呢!更沒有什麼特效藥!
所以說中醫上工治未病。
-
3 # 使用者386175606017
“治未病”是中醫用來提高自己聲譽的一個古中醫哲學名詞。可以理解為“養生”。未病,就是沒病;沒病誰去看醫生?其實,打防疫針才是“治未病”,但它不是中醫呀!中醫“養生”確實吸引了不少老年人,他們的養老金全用來買養生保健品了,其中上當的人很多呀!
-
4 # 浪擊天1
哈哈哈哈哈哈!一聽這問題就是不學無術之人提出的。
自古就有“明醫治未病,庸醫治已病”之銘句。而不是什麼中醫治未病。
什麼是明醫??什麼叫未病??
明,不是出名的名。是明白的明。
“未病″就是專指,在人將要發生病之前而還沒有形成疾時,就被明眼醫者所發現。
我雖然不是醫生,但研究中醫診病法五十餘載!頗通中醫望、聞、問、切及八綱辯證之法!因學道家通周盤坐之法,悟得了一些比中醫望、聞、問、切還要提前發現病症的方法,也就是在患者毫無感覺、毫無症狀之前,我就告知其將要出現什麼感覺,什麼症狀,將要發生什麼病。過不多久,凡讓我告知的人,最初根本不信我之所言,後來全被我言中了!從此這些朋友認為我很不可思意,隨著口碑相傳,找我的人越來越多!1988末至1994年間找我的人,上至省委書記、省長下至廳局長、教授及中醫院的大夫,以及百姓們找我問診者達兩萬餘人!有的人不來帶著他人照片來,我就掃一眼照片就可說出其身體狀況,因我不是中醫大夫!我有職業,所以我分文不收,只為結緣,積點陰德!也從不治病,雖然我也曾考有中醫推拿按摩技師證書,但我從不出手治,經我診出病後之人,只告知其如何防避,或去醫院就診。
所謂明醫治未病,就是人的病,在未形成或未出現病症之前,就讓其採取措施,防病於未然,這就未病!
等有了不適感覺,有了症狀,這時那是庸醫們的事了,庸醫採用傳統的望、聞、問、切之法診病之後再施中藥治療,這就是古人常說的庸醫治已病!
明醫是如何診病的???
我說深了吧!根本沒人信,就免淡了。只說點淺的吧,常人還會理解的!
中醫有“風、溼、熱、燥、寒、暑″稱“六淫″亦稱“六邪"導致疾病發生,六淫可通過面板進入人體內,導致疾病發生!受涼寒可感冒,受風溼可導致風寒、溼氣!說明病是可以通過面板進入人體內對吧!能理解吧?這不迷信吧?對修練靜功之人,最淺層的功法中就是全身放鬆,放鬆的本身就是開啟人的皮毛毛孔,讓修練者通過皮毛加入意念,來採集空氣中的各種能量,和天地磁場...等!久之變行成了一種功能!當他人從練功人身邊經過時,練功有素之人,便會輕而易舉地感覺到他人體內受到六淫影響變異的生物場能,從而知其病之程度,及病之所在部位!這是練功人用人體生物效應來診病的!當然一般未經過修練之人是根本感覺不到的!好啦!不說啦!要說足夠寫一本專論的啦!
-
5 # 使用者1954974629776千
中醫在幾千年的醫療實踐中,一直遵循著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的原則。唐、孫思邈提出,消未病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事之前。充分說明了聖賢們對養生防病及未病先調的科學觀點。
一,何謂治未病:未病是在已病基礎上,發展發生的病症。在己病發生時,極極展開扶正袪邪,呵護正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正氣足邪氣才不能進一步發展。
二,如何認識未病:見肝病應知傳脾,肝為木,脾為土,五行相剋相生中的木克土。故肝氣鬱結肝火旺必橫膈犯脾。疏肝時必實脾。又腎水不足或心火過旺,必致心腎不交。治則應交通心腎。腎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士生肺金,這叫母之相依在中醫養生、保健、呵護正氣,防病治病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就是中醫在醫療實踐中,熟練撐握了,陰陽,表裡,寒熱,虛實,衛、氣、營、血辨證,七情,六淫,五行相剋相生,五臟六腑學說,經絡學說,這些都是治療未病的精髓所在。是治療未病的根本。
-
6 # 杰倫命理風水
中醫“治未病”的意思是預防為主。但不管怎麼去預防,也不可能不生病,既然是預防為主,必須要知道生病的前因,一是時間,二是內因,還是外因引起的?目前為止,中醫只是治“已病”的階段。原則上現代中醫沒有“治未病”的可能?用藥者,則已病!
-
7 # 彩虹在雲端
中醫治“未病”是指兩方面即“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也是指中醫在治療疾病時,能做到未雨綢繆或防患於未然,即防微杜漸的意思。中醫無論在預防或治療疾病方面都經歷了幾千年的磨歷,積累了大量的防病和治病的方法和經驗。《韓非子》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典故:戰國時期有一位名醫叫扁鵲,醫術十分高明,有一次見到了蔡桓公,扁鵲看了一會後,對蔡桓公說:“你現在的肌理裡有點小疾病,如果不醫治的話,病情會加重的。”蔡桓公說:“我沒病,不需要醫治”。等扁鵲離開後,蔡桓公就對身邊的人說:“醫生就是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這樣才能顯示他的醫術高明”。過了十天後,扁鵲又一次遇見了蔡桓公,對蔡桓公說:“你的病已經深入到了肌膚裡了,如果不進行治療病情會很嚴重。”蔡桓公很不高興,依然我行我素,不理睬扁鵲的建議。又過了十天,扁鵲又一次見到了蔡桓公,對蔡桓公說:“你的病已經深入到腸胃了,如果還不及時治療的話,後果會更加嚴重的。”蔡桓公依然不相信扁鵲的話,又一次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期。又過了十天,扁鵲遠遠望見了蔡桓公,沒上前去打招呼就轉身跑了,蔡桓公感到十分納悶,於是便派人追趕扁鵲詢問情況,扁鵲對來人說:“肌理裡的病用熱水可以治好;肌肉裡的病用針刺可以治好;腸胃裡的病用湯藥可以治好;而骨髓裡的病是死神的事情了,醫生已經無能為力了。現在蔡桓公的病已經深入到骨髓裡了,不是我可以治好的了,因此我也不再請求給他治病了。”過了五天,蔡桓公感到身上疼痛,這才想起了扁鵲以前的建議,於是忙派人去找扁鵲,然而,此時扁鵲已經離開去秦國了,沒過多久蔡桓公就不治而死了。
-
8 # 澄懷社
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
首先,我個人覺得“中醫”應該從文化的角度來定義,跟治病就沒有多大幹繫了,從望、聞、問、切的過程來看,更像是華夏文明文化的一種智慧“載體”。
現在的“中醫”特指“中國”的醫學,以區別西醫“西方”的醫學。所謂的度中西醫合璧,洋為中用的“中知”就是中國的意思。所謂的“中醫治人”是說相比道“上醫”差點的是中等的醫生,名為“中醫,所以後版面還有“下醫”。是上中下的“中”。權與中國的“中”不同。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亞健康狀態在人群中不斷蔓延。世界銀行鍼對中國慢性病做的調查資料稱,在今後的20年,40歲以上人群,慢性病的發病人數會增長三倍......
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核心內容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患於未然。中醫有一種理念叫做“治未病”,其意義在於未病先防,疾病防變,病後防復,意思就是在沒有得病的時候先進行預防,得病後防止發生病變,在治療好疾病後防止復發。名醫扁鵲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扁鵲見魏文王的故事更是對治未病最好的解讀。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魏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
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面板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在《黃帝內經》時代的中醫學已認識到,人體由健康向疾病的轉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具有積極意義。
治未病,就是針對健康、亞健康人群、疾病初愈者,通過望、聞、問、切、四診,運用中醫體質辨識、中醫辨證等方法,瞭解您的體質狀況,根據醫學體檢結果,針對每個人的不同體質、不同健康狀況、不同生活習慣,排查危害健康的因素,為您量身訂製全面、深入的健康調養計劃,指導您的利用飲食起居、情志調理、運動療法及中草藥等健康干預措施,調養體質,調理身體陰陽氣血等平衡,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少生病、不生病,縱使得病也能儘快痊癒,真正的實現未病先防。
從科學方面來講:中醫治未病講御飲御食,心意相和,日月同行,謂之“貴生”。還有精神層面的法理,如道家的“聖人不病”。本文純屬個人拙見,可忽略不計!
-
9 # 我和你交界
主要是加強預防的意思吧!人體自有一片天地,通過調理,讓身體達到平衡,成就大道。事物的執行都有一定的規律在裡面,人體的執行也是如此,中醫從巨集觀方面深入的闡述了人體的執行規律,幾千年實踐下來,確實不錯,不明白為什麼還有人排斥,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無緣無故的排斥的人本身就是膚淺。五行執行解釋的清楚,經絡迴圈也是一番闡述。經過調理,人體的觀感也會得到極大的改變,這種闡述只是很難用資料表達而已,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數字表達出來的,比如說感情,親情等等。所以說中醫也不要用數字和科學來解釋,它本身就是一套理論,需要我們領悟和學習。
人類的許多靈感都是來自動物,日月星辰,人體又何嘗不是一片天地呢?有人能說清楚嗎?同樣的化學物質,有的成人,有的成動物,有的成植物,有的就是死物。還有思想,情緒,這些都是什麼東西?我想也只有中國文化以後能解釋清楚。
作為中國人,我們要力挺中醫,不自愛的人就別指望別人愛你,中醫亦是如此。
-
10 # 滬生泉
你知道中醫說的“治未病”是什麼含義嗎?
2017-10-04 07:17
黃帝內經一聊就懂
央視網 2017年06月28日 刊登了一則《北京中醫藥治未病健康促進工程啟動》的新聞。政府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屠志濤,副局長馬建中、中國中醫科學院陳可冀院士、中國工程院徐建國院士、北京市政府、衛計委、中醫局、人力社保局、……廣安門醫院、北京中醫醫院等在京近百家醫院負責人、各區衛計委領導等出席啟動儀式。
政府大力推進的“治未病”工程,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其實在兩千多年前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就已經有著完整的論述。
“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其在中醫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這是對治未病的最為經典的論斷,明確提出了治未病養生“未病先防”的思想核心。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其大致含義:
真正的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未亂之前就將其消滅,而病人大病已經形成了,然後再處理的,就如同渴了才去掘井,打仗前才想到造兵器,不也太晚了嗎!
扁鵲被認為是世人認為神醫,而他確認為他的大哥能病未有之行前而除去,是比他還要高明的醫生,是真正的上醫。
其後,歷代中醫先賢在秉承這一理念的情況下,不斷的發展豐富“治未病”的內涵。如東漢華佗創立五禽戲健身法,晉代葛洪強調氣功攝生,都對治未病的實踐應用進行了深化。
唐代孫思邈將疾病分為“未病”、“欲病”、“已病”三個層次,提出“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己病之病”,認為醫生和患者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無事之前”。所著《千金要方》記載了大量養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從古至今,“治未病”在同一理念的情況下內容不斷的豐富,但是 概而言之,中醫“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未病先防”
:
在疾病未形成之前,對可能導致疾病的各種原因,採取針對性措施,預防其發生。主要是以養生為要,貫穿於日常飲食、起居、情志、慾望等方面,從而達到防病的目的。
②“見微知著”:
對某些疾病出現的前兆,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及時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
有了疾病應該及早對症治療,不要延誤病程,不要把小病拖成大病,輕病拖為重病。
④“已病防變”:
把握疾病的傳變規律,及時阻止疾病的蔓延、惡化和傳變。
⑤“病後防復”:
在疾病尚未發作的穩定期或間歇期即提前採取鞏固性治療或預防性措施,防止疾病的復發。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是開啟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如今其中之一的“治未病”理念又重新魅力煥發,相信這一瑰寶會讓我們更多人從中受益匪淺。
-
11 # 戈壁灘的野百合
我不是中醫,但養生還是懂得一點。
我們現在的人都是亞健康,什麼是亞健康?就是我們的身體平時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舒服,但還沒有形成病因,達到病的症狀,這就是亞健康。
那中醫治未病的意思是就是病還沒有體現出來,在有病症前先調理,達到未病先治,就是這個意思。
等真正有病了,在治療,在時間和金錢上,都是要付出很多的。
-
12 # 行走的菰獨
首先借用《黃帝內經》一句話
不治已病治未病
那麼中醫所謂治未病意思就是還未發病之前採取相應防禦措施。
其次包括哪些方面同樣可以解釋為以下幾大點:
一:預防為主。預防一些病症,提前做好防禦,比如,平時,多洗手,講衛生,鍛鍊身體可以預防感冒,降低亞健康類病狀。
二:已病防變。已經生了病就要做到積極治療,保持良好心態,不然就會導致病情惡化,轉化為其他病情。
三:病後復發和所帶來的後遺症。病後初俞,同樣不可大意,要注意平時飲食,保持良好衛生,最大化保證身體恢復正常。
-
13 # 希昕齋視野
中醫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之說。就是未病先防,即病防變。首先搞好身體保健,提高自身正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儘量減少疾病的發生。如果發生了要積極的採取辦法,防止疾病往縱深發展。
-
14 # 使用者王培25096256151
中醫“治未病”,關鍵在於人們對“未”字的認識與理解。
“未”字與“不”,“沒”二字意思不同。
“不”,“沒”二字是否定的意思√。
“未”字是不確定的意思。
中醫“治未病”指的是:人即將快要引發疾病之前,或有勞累過度有疲憊感的時候,就該治理調整身體機能。
這一主張就是中醫的終身追求。
中中國人都要學好中國字,明白中國字的意思,理解其固有的含意。
中中國人學中醫常識不難,關鍵是要學習,理解。
-
15 # 王256231584
中醫治未病,就是治沒什麼明顯的病,比方睡眠不夠好,消化不良,通便不及時等,需要及時轉正過來,讓身體保健平衡,
-
16 # 老王3000
中醫治未病是指人出現的亞健康。在未形成器質性病變之前進行有效的預防。如有些人出現頭暈及手腳麻木。根據不同的症侯及脈象進綜合診斷。及早分析可能引起疾病。達到控制病的發生。
-
17 # 醉臥紅塵144536558
這個是指提前預防各種隱性疾病。治療於未發病的前期階段。
這需要非常高超的醫術。古代名醫扁鵲之長兄,就有比水平。
-
18 # 使用者8462773929979
中醫治末病,是以調理為主,比如一年四季人的人的身體都有不同的變動,季節交接前或後身體都有不同變化,會保重身體的人就會找中醫開藥調理,一般人都不會做到……。
-
19 # Seven306
中醫認為功能出現輕微偏差還沒有形成具體疾病時候應該先行解決不讓疾病形成就是治未病。比如感受風寒還沒有感冒就可以喝薑湯驅寒或者拔罐驅寒,把感冒消滅於萌芽中。
-
20 # 白天甲骨文晚上鬥地主
未是指味道誕生以前的味叫未。這時味還沒誕生,所以它可以誕生任何味。所以未來是不定的,任何味都可以來,叫未來。未是一木。誕生什麼味,是由木上面的一決定。如果一是苦味,未就是苦,誕生的就是人,所以人生命苦,所以人一出生的時候就哭。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苦味生出來的。如果一是鹹味,未就是鹹,誕生的就是神仙。治病是為了長生不死,但是苦味的最終結局就是死,所以從未就開始病了,病在未的位置。只有鹹味是長生不死的味,所以你要把未上面的一,或者說木上面的一換成鹹味,才能長生不死,所以叫治未病。
回覆列表
這個故事固然是說諱病忌醫不可取,也說明了“上工治未病”,一個高醫生能夠“治未病”才是高水平的醫生。
這兩個故事,說的是防患於未然,就是治未病的意思。
治未病主要是指這樣幾個方面:
1:未病防病。雖然沒病,要考慮作息和飲食習慣是否良好;如果有家族疾病史,要如何防範。
有些人雖然很健康,可是各種習慣不好,或者有家族病史,就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預防,不要等年齡漸長疾病發生,失去了健康。
2:亞健康狀態。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雖然沒有病變指徵,已經有了不舒服的症狀。比如疲乏無力、記憶力下降、情緒低落、人際關係緊張等。
亞健康雖然不是疾病,但是影響到人的工作和生活質量,長期的亞健康,必然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所以要在亞健康狀態時,關注自己的健康,不要等病勢形成,損害了身體。
3:病癒防復。有些人在痊癒或病情穩定後,自以為沒事了,其實不然。
大病初癒,沒有病症了,但是身體內部各項機能還很虛弱,一定要注意預防復發,做到除邪務盡。中醫通過望聞問切手段,針對病癒初期的氣血虧虛、脾腎不足等,採取措施進行調理,才能徹底恢復健康。
中醫學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某些方面它的作用是西醫無法比擬的,不但做到治病,而且能從根本上對人體進行調理,全面提高人的防疫水平,治未病正是中醫的高明處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