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483268364351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物體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就停止。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3.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 V固 > V液 > V氣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訊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前者不能治癒,後者可以治癒。

    3.骨傳導:聲音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

    4.雙耳效應

    三、聲音的特性

    1.音調: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振動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可聞聲:頻率在20~20000Hz之間。

    次 聲:頻率低於20Hz。

    超 聲:頻率高於20000Hz。

    長的空氣柱產生低音,短的空氣柱產生高音。

    2.響度:指聲音的強弱(大小)。聲音的響度與物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產生的響度越大。

    3.音色:與發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人們根據音色能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從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振動發出的聲音。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

    2.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聽覺下限)為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和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3.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五、聲的利用

    1.聲可傳遞資訊的例子:a.用聲吶技術探測海底的深度。

    b.判斷雷聲有多遠。 c.醫生用超聲波檢查身體。

    回聲定位――蝙蝠在飛行時會發出超聲波,這些聲波碰到牆壁或昆蟲時會反射回來,根據回聲到來的方位和時間,蝙蝠可以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

    2.聲可傳遞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聲波清洗鐘錶等精細的機械。

    b.外科醫生用超聲波把結石擊成細小的粉末。

    第二章 光現象

    一、光的傳播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④小孔成像。⑤影子的形成。 ⑥排縱隊看齊。

    3.光速: C = 3×108m/s = 3×105km/s

    與聲速相反,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最快。 v氣>v液>v固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即: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條光線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鏡成像

    1.平面鏡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即: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④物體在平面鏡裡所成的像是虛像。

    平面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2.凸面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凹面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角大。即: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⑵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速度越大,光線在裡面與法線的夾角越大。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最大,光線在裡面的夾角最大。

    ɑ氣體>ɑ液體>ɑ固體

    2.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

    1.色散:一束太Sunny透過玻璃三稜鏡後,被分解成七種色光的現象。

    2.透明的物體只透過與它顏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顏色的光;

    不透明的物體只反射與它顏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顏色的光.

    3.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等比例混合後為白色光。

    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等比例混合後為黑色。

    六、看不見的光

    1.紅外線熱作用強,穿透雲霧的能力強,可以用來烘烤、遙控、拍照等。

    紅外線輻射到物體上,可使被照的物體發熱; 一般物體都會向外輻射紅外線,物體溫度越高,輻射紅外線的本領越強。

    紅外線夜視儀是根據夜間人的體溫比周圍草木或建築物的溫度高,人體輻射的紅外線比它們強的原理製成的。

    3. 紫外線化學作用強,可用來殺菌,促進骨骼生長,應用它的熒光效應還可以進行防偽。

    Sunny中的紫外線大部分被大氣層上部的臭氧層吸收,不能到達地面。

    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

    一、透鏡

    1.透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

    2.凸透鏡能使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會聚在焦點。

    3.凸透鏡焦距越短,會聚作用越強。

    同種材料製成的凸透鏡,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4.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鏡

    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體和實像分別位於凸透鏡的兩側;凸透鏡成虛像時,物體和虛像分別位於凸透鏡的同側。

    三、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凸透鏡成像規律:

    一倍焦距分虛實,兩倍焦距分大小,實倒虛正。

    物距等於像距( u = v = 2f ),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照相機:物距大於像距( u > 2f ,f < v < 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投影儀:物距小於像距( f< u < 2f ,v > 2f ),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放大鏡: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內(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四、眼睛和眼鏡

    1.近視眼產生的原因是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或者眼球在前後方向上太長,使像成在視網膜的前面。因此應該利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的特點,在眼睛前面放一個凹透鏡,使像成在視網膜上。

    2.遠視眼產生的原因是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後方向上太短,來自遠處一點的光還沒有會聚成一點就達到視網膜了。因此,應該利用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的特點,在眼睛前面放一個凸透鏡,使像成在視網膜上。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後成一個放大的實像;目鏡的作用是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經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

    2.望遠鏡:有一種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望遠鏡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一(縮小的)實像;目鏡的作用相當於一個放大鏡,用來把這個像放大。

    物體對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不僅和物體本身的大小有關,還和物體到眼睛的距離有關。

    第四章物態變化

    一、溫度計

    1.常用單位是攝氏度(℃):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為100攝氏度,它們之間有100個等份,每個等份代表1攝氏度。

    2.熱力學溫度與常用溫度的換算關係T=t+273.15 K

    3.家庭和實驗室裡常用的溫度計原理: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製成的。

    4.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的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液體的溫度;並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

    二、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熱 凝固放熱)

    1.熔化: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各種金屬。

    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

    晶體熔化時的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

    2.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晶體凝固時的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

    3.晶體物質在熔化或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物質在熔化或凝固過程中溫度發生改變。

    同種晶體的熔點與凝固點相同。非晶體沒有確定的熔點和凝固點。

    三、汽化和液化 (汽化吸熱 液化放熱)

    1.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蒸發和沸騰是汽化的兩種的形式。它們都需要吸熱。

    ①沸騰:在一定溫度下(達到沸點),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

    ②蒸發:在任何溫度下,只發生在液體表面的汽化現象叫蒸發。

    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

    ⑴液體溫度的高低;⑵液體表面積的大小;⑶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蒸發的作用:蒸發吸熱致冷

    2.液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液化有兩種方法:⑴降低溫度;⑵壓縮體積。

    液化的好處:體積縮小,便於儲存和運輸。

    四、昇華和凝華 (昇華吸熱 凝華放熱)

    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

    易昇華的物質有:碘、冰、乾冰、樟腦、鎢。

    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

    第五章 電流和電路

    一、電荷

    1.摩擦過的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荷)。

    2.正電荷: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

    負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

    3.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4.驗電器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5.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電子繞核運動。

    6.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單位:庫侖(C)

    元電荷 1e=1.6×10-19C

    7.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所有電子總共帶的負電荷在數量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對外不顯帶電的性質。

    8.導體:善於導電的物體。常見材料: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鹼鹽溶液。

    絕緣體:不善於導電的物體。常見材料:橡膠、玻璃、陶瓷、塑膠、油等。

    二、電流和電路

    1.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電流方向的規定: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當電路閉合時,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經過用電器流向負極。

    3.電路的組成:①電源:提供電能 ②用電器:消耗電能

    4.三種電路:

    ①通路:接通的電路。 ②開路:斷開的電路。

    三、串聯和並聯

    1.串聯電路的特點:

    ①電流只有一條路徑。

    ②各個元件之間相互影響。

    2.並聯電路的特點:

    ①電流有兩條或兩條以上路徑。

    ②各元件之間互不影響。

    四、電流的強弱

    1. 1A=103mA 1mA=103μA

    2.測量方法:

    一讀數時應做到“兩看清”即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看清每大格電流值和每小格電流值。

    二使用時規則:兩要、兩不

    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標反偏。

    ④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直接把電流表連到電源兩極上。

    五、探究串、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

    1.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 (與電路中各用電器大小無關)

    I=I1=I2

    2.並聯電路中,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I=I1+I2

    當各支路用電器大小相等時 I1=I2

    當各支路用電器大小不等時 I1≠I2

  • 2 # 邇德放棄

    第一章聲現象

    1、科學探究的要素:

    ⑴發現並提出問題⑵做出假設和猜想⑶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⑷透過觀察等途徑來收集證據⑸評價⑹得出結論或提出新的問題⑺交流與合作

    2、聲音產生的原因、聲源

    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

    3、聲音傳播的條件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4、聲速、聲波、聲能

    聲音在空氣中轉播的速度為340米/秒(15℃),聲音是一種波,它具有能量

    5、聲音的特徵(三要素)

    ⑴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響度同振幅有關.(振動的幅度)

    ⑵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同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快,音調高.頻率是指聲源每秒鐘振動的次數;單位:赫茲(Hz)

    ⑶音色(音品):聲音的品質;不同的音色有不同的波形.

    6、樂音和噪聲

    ⑴樂音:通常指那些動聽的,令人愉快的聲音,它的波形是有規律的.

    ⑵噪聲:通常指那些難聽的,令人厭煩的聲音,它的波形是雜亂無章的.

    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影響人們正常學習、工作和休息的聲音都是屬於噪聲.

    7、減弱噪聲的途徑:

    在聲源產生處,在聲音傳播過程中,在人耳處使噪聲減弱.

    8、人耳聽不見的聲音

    ⑴超聲波: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波;

    ⑵次聲波:頻率低於20Hz的聲波;

    ⑶可聽見的頻率範圍:20Hz-20000Hz.

    9、超聲波的特點: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

    10、超聲波的應用:

    ⑴製成聲納⑵B超⑶超聲波速度測定器⑷超聲波清洗器⑸超聲波焊接器

    11、次聲波的特點和監控

    ⑴特點:傳得遠,容易繞過障礙物、無空不入

    ⑵監控得目的:避免它的危害,將它作為預報地震、颱風的依據,作為監測核爆炸的手段.

    第二章物態變化

    1、溫度計的製造原理:

    測溫物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性質

    2、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攝示度(℃)的規定方法:

    以通常情況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作為0度;

    以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騰是的溫度作為100度;

    在0度到100度之間等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攝示度(瑞典的攝而修斯首先規定)

    4、“熱島效應”形成的原因

    在城市的生產和生活中,燃燒大量的燃料,排放大量的熱,以水泥、瀝青為主的路面和建築物有教強的吸收太陽輻射能的本領;城市中水面小,地面的含水量小,致使水的蒸發少,加之空氣流通不暢,城市中的熱不能及時的傳播出去等.

    5、汽化的定義、條件、方式

    1、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條件;吸熱.方式: ①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②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6、沸點及沸點的變化

    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液體的沸點隨著氣壓的增大而升高

    7、液化的定義、條件、方法

    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條件是放熱.

    方法有:(1)降溫(2)壓縮體積

    8、熔化和凝固的定義、條件

    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條件是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條件是放熱.

    9、晶體和非晶體熔化的區別:

    ①晶體有熔點(熔點:是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非晶體沒有熔點;

    ②晶體熔化時的溫度不變,非晶體邊熔化邊溫度升高

    10、昇華和凝華

    ①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現象,昇華需要吸熱;

    ②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現象,凝華需要放熱.

    11、物態變化的定義、型別、條件

    物質從一種狀態轉變成另一種狀態稱為物態變化.型別有: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昇華和凝華.物態變化的過程伴隨著能量的轉移.

    第三章 光 現 象

    1、光源的定義及型別

    自身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光源分類: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的色散實驗

    用三稜鏡把太Sunny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叫光的色散,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第一個做色散實驗.

    3、光的三原色(三基色),顏料的三原色

    紅、綠、藍是光的三原色;紅、黃、藍是顏料的三原色

    4、透明體和不透明體顏色的決定

    透明體的顏色是由透過它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5、色光和顏料混合後的顏色

    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成白光;紅、黃、藍三種顏料混合成黑色.

    色光混合和顏料的混合成的顏色是不一樣的.

    6、紅外線的定義和特點

    太Sunny中色散區域紅光外側的不可見光叫紅外線.

    紅外線能使被照射的物體發熱,具有熱效應,太陽的熱主要就是以紅外線的形式傳到地球上的 .

    7、紅外線的應用;

    紅外線探測器、紅外線照相機、響尾蛇利用紅外線捕食、紅外線夜視儀.

    8紫外線的特點和應用:

    紫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它能使熒光物質發光.應用:紫外燈滅菌、驗鈔機驗鈔.

    9、光的直線傳播,光速

    ⑴、 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

    ⑵、 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是3×108米/秒.

    ⑶、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可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

    10、平面鏡成像特點:

    一、平面鏡成像是同大、正立、左右相反的虛象

    二、像和物的連線同鏡面垂直

    三、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1、光的發射定律;光發射時,反射光線位於入射光線和法線所確定的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12、光的反射型別:

    鏡面反射:入射光線平行,反射光線也平行,物體表面光滑.

    漫反射:入射光線平行,反射光線不平行,物體表面粗糙不平.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四章 透鏡及其應用

    1、別透鏡的方法:

    ①、用手摸:中間厚邊緣薄是凸透鏡.

    ②、用眼看:能使字放大是凸透鏡.縮小的是凹透鏡.

    2、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

    ①、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②、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3、焦點、焦距

    焦點:平行光透過凸透鏡 在主光軸上會聚一點叫焦點(F)

    焦距:透鏡的中心(光心)到焦點的距離叫焦距.(f)

    焦距可用平行光聚焦法測量.

    4、物距: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叫物距.(u)像距:像到透鏡的距離.(v)

    5、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物距

    u

    像的性質

    應用

    舉例

    像距v

    大、小

    正、倒

    虛、實

    同異側

    U>2f

    f<v<2f

    照相機

    U=2f

    v=2f

    同大

    f<u<2f

    v>2f

    投影儀、幻燈機

    U=f

    不能成像

    U<f

    物象同側

    放大鏡

    6、凸透鏡成像的變化規律

    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7、凸透鏡成像的其它內容

    ①、實象和物體的最近距離是4f

    ②、F點是成實象和虛象的分界點

    8、照相機和眼睛的相同點

    ①、所成像都是倒立縮小的實象

    ②、眼鏡的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

    9、視力的缺陷及矯正

    ①、近視眼: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之前,用凹透鏡來矯正

    ②、遠視眼(老花眼):近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之後,用凸透鏡製成遠視眼鏡來矯正,遠視眼鏡的作用是使像相當於晶狀體向前移,它能使光會聚,使近處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清晰的像.

    10、望遠鏡的發展歷史

    伽利略望遠鏡

    開普勒望遠鏡

    射電望遠鏡

    哈勃空間望遠鏡

    11、望遠鏡的組成:

    伽利略望遠鏡 :物鏡,凸透鏡;目鏡,凹透鏡;

    開普勒望遠鏡:物鏡,凸透鏡,焦距長;目鏡,凸透鏡,焦距短;

    12、顯微鏡

    ①、作用:可以幫助我們用看清肉眼看不見的細小物體

    ②、結構:物鏡,凸透鏡,焦距短;目鏡,凸透鏡,焦距長;

    13、遠視眼睛焦距和度數的關係:D=1/f×100 D:度數 f:焦距,單位是米.

    14、光的折射定律: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或者水時,折射光線偏向法線方向;當光從玻璃或者水斜射入空氣時,折射光線偏離法線方向.當光垂直射入玻璃或者水中時,光的傳播方向不變,(三線一面) .

    15、光的介質

    能夠傳播光的物質,例如:水、玻璃、真空、空氣

    第五章 物質的運動

    1 長度的國際單位 常用單位和單位換算

    ①國際單位是 米(m)

    ②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um)奈米(nm)

    2 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和使用注意點

    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注意:

    a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邊緊靠被測物體,放正尺的位置

    b零刻度與被測物體的一端對齊,視線與尺面垂直

    c 測量物體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記錄測量結果時要寫出數字和單位

    3 速度的定義 意義

    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透過的路程叫速度.它反映了物體運動的快慢

    4 速度的公式和單位

    v=s/t

    國際單位:米/秒 常用單位:千米/小時

    1 m/s=3.6km/h

    5勻速直線運動:

    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6 平均速度

    意義:它反映變速運動的快慢

    測量:用皮尺和秒錶

    計算: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

    7機械運動

    一個物體相對於參照物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如位置不變就是靜止

    8參照物及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用來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的另一個物體

    由於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判斷的結果也不同,所以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京杭大運河如何與長江交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