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牽手同成長
-
2 # 似水流年25554
本人就是個失敗案例。兒子今年大學畢業,不懂感恩、自私自我、缺乏擔當。面對他的諸多缺點,我憤怒、自責又悲哀,還有深深的無力感,他已成年三觀包括性格基本定型,想改變談何容易?教育失敗……
-
3 # 玉兒萬水千山
在我兒子小的時候,我就抱定了這樣一個人決心:我只有一個兒子,我希望兒子孝順我。那我就孝順我的父母和公公婆婆。我希望我怎麼樣對待四位老人,我兒子就怎麼樣對待我。
孩子在處理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依照原生家庭中父母的處事經驗來處理面對的問題的。
-
4 # 使用者6875356101357
如果家長是正能量的,根本不需要教育!孩子本是白紙一張,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至於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最關鍵的是老師們的行為做派不假不崇洋媚外,孩子會看到的
-
5 # 李哲老師讀書會
以身作則是影響他人最好的方法。
家裡有了好吃的,第一個是給老人,還是給孩子 ,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家族有沒有未來。
我從小是奶奶帶大的,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吃飯的時候,奶奶總是先給我太爺爺夾菜。由於太爺爺90多歲了,牙口不好,奶奶還經常用瓦罐,單獨給太爺爺煮很軟很軟的飯吃。
家裡買蘋果,她總是挑最粉的。彷彿是約定好的,當家裡有了任何太爺爺能咬得動的好吃的,最先給到的一定是太爺爺。
我的奶奶沒有上過一天學,不懂什麼大道理,卻一生以身作則,給了我最好的教育。
-
6 # 育兒叮噹
首先避免和孩子交換,比如:你寫好作業帶你去吃肯德基;考試前進多少名給你買自行車;洗碗給五毛錢……無條件的愛大於有條件的愛,你收穫的就等於你付出的。我有一位居住在芬蘭的朋友,她介紹說,在芬蘭孩子做家務都有酬勞,比如洗碗幾美元,割草幾美元等。芬蘭的父母也不會做給孩子買房子、替兒女看孩子之類的事情。但是,父母老了之後,要麼獨居,要麼住敬老院,生病一般都由護工照顧。
有條件的愛是不需要感謝的。當我們去飯店吃飯,即使飯菜十分精美,我們卻幾乎不會感謝什麼,因為付錢了,我們就應該被服務。相反,老媽只是做了粗茶淡飯,兒女也會被感動到。記得上大學時,每次返家媽媽都會變著花樣為我做各種美食,走的時候,各種拿,很怕我受半點委屈,那種被寵愛的感覺美到天上去了。
-
7 # TouTia0
為什麼老是把感恩掛嘴邊?生個兒女就是為了讓兒女感恩?這樣會讓兒女覺得總欠別人什麼東西,活得很累。
兒女對父母親人等保持正常的關心就行了。父母不要總覺對孩子有巨大的恩情,是你們自己要生下他們的。
-
8 # 蓬萊島勇士335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父母給孩子提供的各方面條件都很好,要想讓子女學會感恩我覺得可以從如下幾點來:
1、多帶孩子體驗生活,比如去體驗農民工種地的過程,讓孩子明白:“粒粒皆辛苦”。
2、有機會可以去偏遠山區,讓孩子知道他的同齡人並沒有他這麼好的生活。
3、適當的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體會父母的艱辛。
4、身教大於言傳,作為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從生活的點滴做起,比如和孩子一起給清潔工送水等等。
總之,感恩教育不能光靠說教,得讓孩子真真切切的去用心體會,慢慢地孩子會自然的流露出對各方面的感恩之情。
-
9 # 紅茶橄欖1
為什麼要刻意教育孩子感恩?父母生出孩子就有義務和責任把他養大,良好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和親人,學會尊重父母的勞動,但是不能把什麼感恩作為一種能量灌輸給孩子,讓孩子生來就有負疚感,資料顯示,不斷對孩子訴說父母養你多不容易、父母為你多麼辛苦等等,尤其是孩子大了以後,反而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
10 # 小貨綿綿
我覺德育最大的老師是環境,身邊的人是怎麼樣的,孩子也會怎麼樣,具體的做法可以教,但是,真的感同身受,發自內心的愛是教不出來的。必須營造環境,真實體會,才能激起內心的動容。
-
11 # 我是漫一生
“感恩”是被教育出來的嗎?
所謂的感恩教育是人們運用教育的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案例對孩子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教育。會"感恩",對於孩子來說當然非常重要。因為,在現代社會大多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可是,這難道是孩子的錯嗎?難道不是我們家長造成的嗎?現在發現孩子缺少感恩之心了,就想起教育他們了,可是大家知道通過學校或者社會培訓機構給孩子搞一些所謂的“感恩”課,把孩子整的哭的稀里嘩啦的,然後回家給父母洗洗腳,端端飯就是學會感恩了嗎?然後過不了幾天孩子該是什麼樣還是什麼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大家知道嗎?
一、感恩是出於良知,是我們潛意識裡的天性;
這裡是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故事:
一個生活貧困的男孩為了積攢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他的推銷進行得很不順利,傍晚時他疲憊萬分,飢餓難耐,絕望地想放棄一切。
走投無路的他敲開一扇門,希望主人能給他一杯水。
開門的是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她笑著遞給了他一杯濃濃的熱牛奶。
男孩和著眼淚把它喝了下去,從此對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氣。許多年後,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一天,一位病情嚴重的婦女被轉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醫院。大夫順利地為婦女做完手術,救了她的命。無意中,大夫發現那位婦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飢寒交迫時給過他那杯熱牛奶的年輕女子!他決定悄悄地為她做點什麼。
一直為昂貴的手術費發愁的那位婦女硬著頭皮辦理出院手續時,在手術費用的結算欄上看到的是這樣七個字:一杯溫暖的牛奶。
感恩的心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有時候喚醒它不需要教育和講道理,而只需要一杯溫暖的牛奶。
二、感恩來自於成長中的磨練,是對生活的領悟;
請大家來看一段卜樺的作品---“貓”
學會"感恩",其實就是學會懂得尊重他人。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學會感恩,先要學會知恩,要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西方的感恩節就是要教化人們學會感恩。讓孩子學會感恩,關鍵是通過家庭、學校的教育,讓孩子學會知恩、感恩。
-
12 # 青芒果媽媽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僅要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強大的抗壓能力,還要讓孩子學會感恩。
那麼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呢?
1、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孩子還只是個小寶寶,不懂表達的時候,就已經在觀察父母的一言一行,從而模仿。因此,當父母習慣性說“請”“謝謝”的時候,孩子耳濡目染,也會模仿父母說。
2、父母要懂得示弱。
當孩子要來幫忙做事情的時候,父母不要嫌麻煩,想著自己一下就能做得又快又好,熊孩子,別搗蛋。一定要跟孩子表達,太難了,自己搞不定,剛好想邀請他來幫忙。多示弱,多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讓他感受平常父母的辛苦,從而知道凡事都不是理所當然的,要學會去感恩別人。
比如端午中秋過年等,父母可以帶孩子一起去給老人挑選禮物,然後去看望老人。這是讓孩子更直觀的感受到,這種行為叫做感恩。父母也並不是為了教育孩子才這樣做,而是說父母要真正的學會去感恩,孩子才能從我們身上學會去感恩,學會去孝順長輩。
4、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感恩。
讓孩子學會感恩,他才能心存感激,發現美好,懂得關愛他人,善待自己。這是對孩子未來生活的一種遠見。
-
13 # 夏子宇涵
看到這個話題,歌曲《感恩的心》一直在耳邊響起,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和關懷的民族,華夏文明五千年,祖先們給我們留下很多瑰寶,忠、孝、仁、義、禮、智、信等。
歷史悠久,歲月匆匆,直至今日,各種科技發展迅速,我們的孩子們對於這些優良傳統文化,知道的越來越少,更別說去學習,去運用了。我總結以下幾點,開啟孩子的感恩之旅。
什麼是感恩感恩簡單理解就是感謝恩情,知恩圖報,要善待身邊人,樂於助人,理解父母的艱辛等。
感恩的意義也許有人說孩子好好讀書就行,如果沒有常懷感恩之心,孩子的健康人格,人際關係都會大打折扣,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有巨大影響。
感恩誰感恩父母,感恩身邊人,感恩社會,就如齊家治國方能平天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理解父母養育的艱辛,感謝他人給予的幫助,感謝社會團體的關愛。
-
14 # A即心即佛A
提問者提出這樣的話題,孩子是很調皮,對自己不是很尊重感恩的樣子。那我倒要先問一下你了,你自己學會了感恩沒有?因果相報,沒有哪一位眾生能逃離因果報應。
多數的眾生都有這個念頭,自己不會感恩!想兒女眾生感恩自己,天下哪有這樣的因果報應呢?
每一位父母都想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鳳,對兒女實現文化智慧教導,都想自己的兒女乖乖的感恩自己,這樣的想法是很美好的,但是有一條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想兒女感恩自己,想教導兒女恰恰是教導自己不懂得感恩。
人之初性本善,兒女從出世開始根本什麼都不會,父母才是兒女的真正老師,父母學什麼兒女跟著來學。
想兒女成龍成鳳,那就要先把自己變成龍鳳。自己是個垃圾,又怎麼能教匯出兒女成龍成鳳呢?
過去有一部分父母請我來教導他(她)的兒女,因為兒女實在是太調皮了不懂感恩。剛剛好相反,我要教導的恰恰是兒女的父母,不要搞錯了方向。
父母能做好自己,兒女根本就不用擔憂了,因為兒女會跟著父母來學,教導好兒女的父母也等於教好了兒女。教導好兒女的父母是一箭雙標的教導成果。
感恩有你。
-
15 # 牧野晨曦
這個問題
看見大家的回答
都非常好 以身作則啊 言傳身教啊 很對
在這個基礎上
下面我說一下我的觀點
感恩無需教會別人
感恩是從心而發的 怎麼教
我認為 感恩是相互的
子女感恩父母養育之恩
父母感恩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帶給我們快樂
首先作為父母不能因為我們養育了孩子 就要求報恩感恩
這是一種交換心理 一旦是交換那就毫無感情可言 是交易
我們撫養孩子 不管他們小時後 有多難
在給我們帶來了壓力的情況下 也帶來了快樂和信心
這樣 我們心中總有一種平等的感覺
不會覺得付出了就要有回報認知
更不會出現 沒有回報時的委屈
總說 父愛如山 母愛如水
如何偉大 如果裡邊摻雜要求回報的因素
還叫偉大麼?
正是因為沒有要求回報才因此偉大
孩子也會感受到這種平等無私的愛
自然會獲得不一樣的感受
自然會遵循血緣的本來去行動
我相信贍養老人的一直都會是多數
但是不管如何教育如何強制
總有一些人不贍養老人
最後說一下
子女感恩 不代表在我們老的時候依然對我們言聽計從 也就是聽話
很多老人一直認為聽他話就是孝順 不聽就是不孝順 這個是錯誤的
社會在發展 人們的認知也在發展
一定有認知上的差異 這個我們做家長的也應該注意
過去 四世同堂 一個小山村四代人 都沒見過外面的世界 祖祖輩輩放羊種地
思維觀念上百年都不變
現在 三世都很難同堂 拿我們來說 父母多在農村將我們養大 我們又為了理想 努力混到城市 認識一個從另外成長環境差異很大的地方來的另一半 其中的文化差異和社會發展帶給我們思維的衝擊很大 以至於我們和父輩之間的認知差異很大
這個就是現狀
如果等我們老了 00後的孩子長大了
又會在哪裡又會是什麼思維邏輯
我們完全不能得知 所以 不會也不應該以孩子聽我們的話為孝順感恩的標準
兩輩人之間
對感恩標準的理解不同
對孝順標準的理解不同
所以很難統一
最後 我想說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有這樣的撫養悖論
1我們努力的撫養孩子 希望他能成龍成鳳 成為人間翹楚
2孩子越優秀就越有主見 就離我們越來越遠
這個遠 也許是地理位置的遠 更可能是主觀思維和文化傳承的遠
假如孩子
天天圍著你 以你為中心 你說他沒出息 啃老
自力更生 有出息 不以你為中心 你說他不孝順
一句話
孩子越優秀就離我們越遠 不管是地理位置上還是心理認知上
你會怎麼選擇?
優秀 或者 平凡
搞清楚 結果都是我們選的
你就沒有怨言了
一孔之見 僅供大家交流
-
16 # 王文傑Jeffrey
我又得說些難聽的話了
感恩在很多時候被家長當成了理所應當。你養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撫養孩子到底是權力還是義務?生下來如果是你的權力,養好了那就是你的義務。既然是義務,那撫育孩子就不能以感恩為目的。
一、絕大部分人分不清楚什麼是恩情什麼是感情
恩情,指施惠人給受惠人的好處,恩惠情誼。語出漢 班婕妤《怨歌行》:“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所以作為家長是施惠人,孩子是受惠人。那問題來了,作為家長你給了孩子什麼好處?吃穿用度?不好意思,這不是施恩,這是應該,生完孩子不養是違法的明白嗎?你給他各種溺愛、嬌慣或者指責、訓斥,在孩子實際收益或者感受中,你能覺得那是真的好處?孩子很你生活在一起,最重要是是因為你是他爹媽,跟你待在一起時間長形成的一種情感維繫,而不是因為你生了他,養了他,他就一定要感恩,這裡面一定會涉及到家長到底給予了孩子什麼樣的好處,最後形成的自然的回報,但這種回報絕對不是你撫養孩子的目的。你願意撫養這個孩子的原因一定是因為父母的責任。
二、強行推廣的感恩教育就是一種道德綁架
感恩教育這幾年特別火,尤其是還有一些學校在組織所謂名師搞感恩大講堂。幾千名學生在操場上哭成一團,我每次看到這種場面就想起來傳銷。我並不是反對有證明意義道德教育專案和活動,但是我們教育方法和形式都太過於僵硬化。比如,幾乎所有的幼兒園都有讓孩子回家給媽媽洗腳的活動,那甲洗了,乙沒有洗,你就能說乙不如甲孝順父母嗎?這明顯是有失公允的。
甚至還有人把西方的感恩節拿過來說事,說我們要先西方人看齊,你看人家吃飯之前都得做禱告,多懂感恩。但是難道我們真的就不知道感恩節的由來?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處在飢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於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並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然後呢,就開始了對印第安人的大屠殺。這個感恩節到底要怎麼洗才能洗白呢?
三、對於任何人而言,所謂感恩都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
感恩教育最終要走向實際,始終是一件非常個人的事情,也是一個見非常一廂情願的事情。我們當然可以在課堂在學校鼓勵大家做一個有愛心有孝心懂感恩的孩子,但是不能把這種是非觀念綁架到每一個孩子身上,你沒有辦法去限定他哪些事情做了就是感恩,哪些事情沒做就不是感恩。道德層面的問題怎麼可能用一些量化的標準來去界定呢?這個孩子到底知不知道感恩,完全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長沒有權力去約束,社會更是沒有理由去界定。他只要是沒犯法,他自己的事情輪不到外人說三道四。況且,在如今這個社會,感恩孝順這些詞彙包含了太多的個人情感因素在裡面,隨著孩子長大成人,還會涉及到更多的家庭關係、社會關係甚至經濟利益。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才是家長從開需要給孩子灌輸的人生觀吧,我們什麼時候開始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格去尊重,我們才不會為了是不是感恩這件事情而大費周折。
四、中小學生啟蒙階段就拿感恩去洗腦是一種懶政
對於中小學的感恩教育,單從出發點來說是好的,但是我們很難界定在教育過程中的尺度和標準,比如過分的強調不感恩的後果,這就容易形成道德綁架的思維習慣。過分突出強調感恩的益處,又會形成把感恩當成獲取利益的手段,反而沒有根據事情本事去進行具體判斷為什麼要感恩?應不應該感恩之類的問題。
而絕大多數的中小學生最不能理解的恰恰就是為什麼要感恩。比如老師對你好,你當然就要對老師好,這是感恩的第一邏輯。那如果老師罵你呢?你是不是還要依舊對老師好呢?當然老師罵你可能也是為了你好,所以你也依舊要對老師好,但是問題是你怎麼知道老師不是對你另眼相看?或者有暴力傾向呢?或者就是懶政呢?那我還是得感恩老師嗎?
最後,培養一個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比感恩教育的意義大一萬倍。
-
17 # 春秋一度
如何教育子女學會感恩?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我們要讓孩子感覺到我們對他有恩,他才有可能感恩,否則無從談起。翻開古今中外的感恩的歷史,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受到幫助者是在沒有吃穿沒有住的地方有了重病無錢醫治生命受到危脅等極端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得到了幫助,擺脫了自身很難擺脫的困境,從活不下去到生命暫時不受威脅,從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來到了和平安寧不遭罪不受屈的狀態裡。因此,讓孩子深深地感覺到父母的超出常人的奉獻和付出是非常重要的。當代社會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精神生活越來越上層次,怎麼讓孩子感覺到那種無法下嚥的苦呢?其實,任何時代都有苦,對孩子來說,其實,不享福就是吃苦。那麼,你可以把自己奮鬥吃苦遭罪捱罵受騙的經歷講給他聽,可以讓他跟你一起到工作的環境中,看到你吃苦遭罪,讓他有感同身受的過程,真正感覺到父母為了這個家,為了讓孩子擁有好的學習條件,在不斷地拼搏奮鬥是很不容易的。
第二,光知道你們對他有恩,這只是打好了感情基礎,做好了第一步的鋪墊。我們還要引導孩子真正從行動上踐行感恩。這裡說的感恩不是來個擁抱端盆洗腳說些感恩的話就行了,而是在思想深處觸及靈魂,在行動上真刀真槍地去感受怎樣做才叫真的學會了感恩。具體說就是讓他真正經風雨見世面,體會生活的殘酷的一面。爸爸去撿廢品,孩子要跟著一起去,感受天氣的不適,氣味的不適,人們眼光的不適。媽媽上山採山貨,孩子要跟著一起去,感受穿山越嶺的不適,感受累得胸悶氣短的不適,感受幹一天掙不到幾個錢但還要堅持下去的不適。當他一身泥滿臉灰滿身疲憊地回到家,我相信,他內心的感恩有很大一部分是真實的。
總之,我覺得我們不能把孩子捧得太高,我們更不能什麼罪也不讓他遭。到什麼年齡,他能幹什麼就叫他幹,該他受的苦也不要給他擋著,歷練歷練,就是這個意思。時時刻刻讓他的兩隻腳踏在現實的大地上,不要因為他小他獨生子他上學他要考大學就給他什麼特殊化。吃過苦的才更明自什麼叫不吃苦,什麼叫甜。真的負重前行累得靈魂出竅過才會真正懂得那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這個時候,他會從不由自主從心底裡喊出他的感恩:感恩爸媽,謝謝你們一路伴隨!
-
18 # 育兒教子
教子女學會感恩,是一個永久的品行話題。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一些家長在抱怨:
說自己的孩子不懂事,缺乏愛心,不知道孝順父母,不懂得體諒他人……
是的,那些經常生活在溺愛之中的孩子,是不懂得感恩的,因為他們從小到大,都以自我為中心,只知道享受,不懂得付出;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被愛,不知回報……
如果生活中有不如意的地方,往往就大吵大鬧,從而表現出一幅驕橫跋扈的狀態,常常讓父母傷心不已。
所以,作為家長,平時要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是一件比教他穿衣吃飯,都要重要的事情,否則的話,就往往會哀嘆一輩子。
溺愛的孩子往往沒有感恩之心要知道,溺愛的孩子往往沒有感恩之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的人生將會孤獨而寂寞的。因為他不知道孝順父母,不知道尊敬老人,不知道關心朋友,更不知道感恩於社會,定要讓孩子學會感恩,讓孩子認識到別人為他付出的一切並非天經地義的。
所以,一定要早些告訴孩子,因為父母給予了他生命,他要心懷感激;
告訴孩子對身邊的祖輩們感恩,因為祖輩照顧了他的生活;
告訴孩子對兄弟姐妹感恩,因為有他們的相伴使他擁有手足之情;
上學以後,要告訴孩子對老師感恩,因為老師給了他教導與知識;
還要告訴孩子對自己的同學與朋友們感恩,因為他們給他他快樂與友愛。
關於如何教育子女學會感恩?具體可以從這幾點做起:1.給孩子回報的空間
話說知恩圖報,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報,才能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長大後才能生活的快樂。因此,當孩子想要幫助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做為家長一定不要拒絕孩子的幫助,不也能說你只要把書讀好就行了。要知道,孩子只有懂得體諒、懂得回報,他才能懂得珍惜,懂得關愛。
有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表現怎樣全在家長的教育。想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父母還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平時多做出一些感恩的行為給孩子看。比如,經常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有好吃的要先給老人吃,如果老人不在身邊要經常打電話,有時間就常去探望,逢年過節多給老人送禮物等。父母對上一輩的感恩行為,就是孩子心中的一盞明燈,會引導著孩子也去孝順自己的父母。
3、在幫助中懂得感恩
學會感恩的精神,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會感恩的孩子,將一生幸福。教孩子感受別人給予的愛,並且心懷感激,這就是初始萌發的感恩之心。同時,再讓孩子學會愛別人,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讓孩子出手相助,這就是樂於助人,當別人致謝的時候,讓孩子瞭解這是別人對他的感恩。
在小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學會感恩自己的父母,要讓孩子感激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比如,每逢父親節或母親節時,都提前告訴孩子,讓他購買或製作一些精美的禮物送給父母。爸爸或媽媽的生日到了,也要告訴孩子,讓他對父母送上生日祝福或生日禮物,此時,那些充滿著溫馨的祝福話語或生日禮品,都將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濃濃愛意與感懷之情。
-
19 # 柯仁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感恩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是一個人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子女從小認識感恩,正確對待感恩,養成感恩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養孩子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尊重他人的思想感情。孝順父母的實質就是感恩父母,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孝順父母,感恩之心就無從談起。二,正確認識社會財富的價值,財富即勞動成果。從而培養孩子奮發有為的思想觀念,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長大之後能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只有這樣,才能報答父母之恩,才能報答他人,報答社會。三,培養孩子區分大事大非的能力。防止因感恩而受小恩小惠的誘惑,陷入小團體,甚至因感恩和“義氣“而被壞人利用,做錯了事情。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培養孩子具有感恩思想,良好的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而是一項長期的艱鉅任務。除了學校和社會的教育之外,家長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有著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家長能身傳言教,培養一個知道感恩,奮發有為的孩子,就是為社會做了一大貢獻。
-
20 # 劉國民81223781
現在的孩子很少學會感恩,感恩未必向外人感恩,很多感恩的事家長即父母要做出榜樣,這一生如何學會感恩還要靠家長的栽培,現在的孩子家長很護愛,既使孩子對父母出言不當,做為家長還有著笑意,認為自己的孩子懂事,這樣家長有著相當大地責任。孩子在外面玩,有著不禮貌地行為,當人說孩子,家長既出來保護孩子,這樣不正當的護著自己的孩子,外人怎能去對孩子說要有禮貌地話,也可能家長之間造成了矛盾。
我記得我小時侯不知道為什麼經常有長輩說我,那時家長叫我向別人認錯,我不得不去,因為家長管我們很嚴格,對與錯先放在一邊,首先叫我對他人有禮貌,這樣回到家再分析注意什麼問題。我說過,這不是我的錯誤,為什麼讓我去承認錯誤,家長對我說,他們是你的長輩,不可無禮指責長輩,要學會感恩,我不懂什麼叫感恩,家長對我說,這是謝謝的意思。我明白了。
現在我要對孩子有著善意的教導孩子,要從家長做起,形成一個良好地習慣,不要慣著孩子,將來孩子長大了也要娶家生子,到那時孩子會同家長有著不禮貌地習氣,這樣他會恨你一生!因為他會想起自己的家長如何慣壞自己才導致將來如此結果。所以現在家長應該學會與孩子勾通,為了什麼?因為要使自己的孩將來有著一個良好的基礎,為孩子打下感恩之心!
回覆列表
首先,家長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們一輩子的老師。任何教育方法,都不如家長的言傳身教來的直接,來的有效。
其次,讓孩子徹底成為家裡的一員,讓孩子也擔負起照顧家人和為家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孩子也能體會家長們的不易,能更深刻的懂得感恩。
再次,家長可以利用各種節日,給孩子們講解節日的由來和風俗,讓孩子們懂得在不同的節日我們應該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