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日汽車直播間
-
2 # 本車主說
謝謝悟空邀請!如果是買新車拍打車身和車門是沒用的,你不可能感覺的出來車身和車門的厚度。 個人認為汽車安不安全和鈑金厚點薄點關係不是很大,因為鈑金在薄的車和鈑金厚的車相比也薄不了多少,安全性要看車輛設計在撞擊下是怎麼吸收撞擊力的,就像某國的坦克發生翻滾不一樣人員死亡嗎!
如果是買2手車拍打車身和車門是為了檢查車輛是不是碰撞過進行了打膩子修復透過這種方法判斷車輛外觀有幾處修復過的地方。
-
3 # 木怡天下
謝邀!首先說一下,車門車身車門的鋼板厚度,與安全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但開關車門,確實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車輛裝配製造的工藝和質量水平。看似簡單的一個車門,其實裡面結構是比較複雜的。車門一般是一次冷壓成型和焊接式兩種。裡面不光有各種按鍵開關線路、CD機喇叭、還有縱向的一根或兩根防撞鋼樑等等。
從強度來說,一次成型的車門,強度要明顯優於焊接的。裝配優良,密封好的車門,關閉時的聲音沉悶純正,有一種特有的厚重感。反之,鋼板薄,防撞橫樑輕巧,裝配工藝一般的車門,關閉時聲音雜亂髮散,有時必須用力才能關緊。而且越是級別高的車,車門聲音越沉悶純正,大家平時可以留意下。從裝配工藝來說,德系優於日系。
雖然拍打車身,和關閉車門,以聽聲音來判斷車身質量的好壞沒什麼科學依據。但用比方法,內行的人能判斷出車輛鋼板的薄厚和質量。雖然現在廠家大多采用0.6/0.8cm厚的鋼板,但大家肯定還是喜歡厚一些的,不想跟易拉罐那樣,一按就出個坑吧。所以說,選車時有的人開關拍打車門也不是一點根據沒有的。
-
4 # 汽車問診所
而對於我們普通買車小白來講,你再怕打也很難結論出這“瓜”是熟是生的。可以透過觸控車身漆面,檢查是否區域性有顆粒感,光滑度是否一致,在無Sunny直射處觀察車身漆面是否存在色差,是否有漆眼,對比車門及B柱密封條是否有被更換過,發動機艙防撞梁及保險槓螺絲是否有不一致的。
透過開關4個車門,對比關門聲音和力度,以此判斷有沒有鈑金或更換跡象,檢視關門後四車門,後備箱,前機器蓋部位縫隙是否有偏大部位情況,也可以初步判斷扳噴情況。
以上也只是初步的外觀檢查,對於汽車小白,買臺二手車確實需要下足功夫。不然就請專業的人員進行全面評估檢測。
另外還可以透過檢查汽車玻璃生產日期來判斷是否為事故車,如果玻璃出廠日期晚於整車出廠日期,那這90%是輛事故車。
而對於準新車來講,這樣似懂非懂的拍打車身和車門行為,除了被銷售人員暗地嘲笑比較二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
5 # 烘焙達人唐浚
有些人買車透過拍打車門來檢查車的質量,這其實是有根據的,透過拍打來估計鋼板厚度。
有些人覺得鋼板越厚越安全,其實我也感覺是這樣的。鋼板厚開起來安心。
開個薄皮車說實話,我不太放心。誰都是怕死的。
-
6 # 寶雞l斷橋鋁隔音門窗
肯定不可以了,如果用手怕打能鑑別車身質量的話,那為什麼每個車企都要購買一些專用檢測裝置呢,車企還要拿車去做一些碰撞,鹽霧測試呢。用手拍打車身的,那都是外行。買車時我們可以逆光站在車的一側,看看車身有沒有凹凸不平的地方,油漆外觀是不是有色差,車身質量不用檢測儀器是看不出來的。
-
7 # 阿嚏605
很多朋友買車,都會帶著幾個所謂懂車的一起去看車,這樣固然是好事,畢竟人多力量大,三個臭皮匠還能頂一個諸葛亮,同時也衍生了好多非常神奇的言論,比如,就像這個問題,拍拍車門,車身就來判斷車子的質量,不能說完全沒有意義,只能說自己相信就好
不能否認,拍拍車身和車門,透過反饋回來的聲音以及力道,可以大致判斷車皮的厚度,然而,現在的車有用鋁合金的,有用鐵皮的,這個幾乎沒有參考性了,尤其是高價位的車,比如碳材料什麼的,更不用拍了,
-
8 # 明說汽車那些事
車身質量有很多的決定因素,車身上的蒙皮,只是汽車車體的一部分,雖然現有的絕大部分車身是承載式車身(承載式車身指的是汽車沒有非承載車身那樣的大梁,而是由車輛各個部件構成車身的受力結構),但是除了車殼以外,車身主車架、副車架以及車體結構的強度和材質,也是決定車身質量的一部分。
再者,我們普通人只是拍打車身聽聲音的話,也不足以得出什麼樣的結論,只能主觀上得出聲音沉悶不沉悶,感覺厚不厚實,而不能感受到車身蒙皮的厚度,以及採用了什麼樣的鋼材。
如果透過聲音就可以判斷車身質量的話,那就廠商就可以不需要做其他工作,只需要在車身蒙皮上下功夫,請一些材料聲學專家,專門研究如何製造出感覺“質量好”的聲音,就可以讓消費者信得過廠商了,這樣的花費豈不比大費周章去研究各項技術要少的多。
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要說營造厚實感,大眾汽車在這方面要做比其他廠商要厲害,我開過的大眾Polo的關門聲比我開神車豐田阿爾法都要厚重,難道就可以說Polo會比阿爾法質量要好麼?沒有做過對比測試,只是光從價格上來對比的話,不可能說70萬的阿爾法要比10萬的Polo會差吧?
回覆列表
拍打車門和車身來鑑別車身質量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一臺車有兩萬多個零部件,這兩萬多個零部件中80%是鋼鐵材料。從裡到外通通拍一遍也檢驗不出來車身質量。
為什麼很多人這麼做?這也是廣大消費者購車時候的一個誤區,以為拍打車身感覺到厚重就說明結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基本上市面上的車,車身外板厚度大概在0.65~0.8之間。相差不是特別大,而且車身的質量跟車身板材的薄厚並沒有多大關係。
車身厚重是不是更安全?大家都認為車身鋼板厚車身硬,車就越安全這也是錯誤的。一輛車碰撞時不是像拳擊一樣硬碰硬而是要像太極拳一樣把打過來的力洩掉這樣駕駛員才最安全。除了車輛配備的各個位置的安全氣囊,車架材料整車受力的調配也是原因之一。
在此有必要提一下日系車,日系車安全性的原理是正確的,在車身受到外界撞擊時,車身坍塌分散掉所受的衝擊力,從而保證乘客安全。但是車身塌陷的也太嚴重了點。我認為一定是在鈑金材料上有所減料。
現在的車企都在進行車身輕量化,追求更輕的車身來實現油耗,操控,成本,多方面的提升。車身的材料隨著科技的進步也在發展,冷鋼,熱剛各種合成剛,安全性方面在車身輕量化的同時也得到了很大的均衡。級車更高的車車身的材料也更高階。
最後總結:拍打車門車身是檢查不出車身質量的,車身的安全穩定性不是鈑金越厚硬度越強越好。車身韌性,受力分配程度才是撞擊時提高安全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