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歲的表弟不想在開學後回到他的寄宿學校,竟然用離家出走表達決心。他帶著上學期剩下的生活費和一部老人機,坐了幾百公里的大巴從家裡來找我了。當然,下場是他家裡找瘋了,他只是很淡定地打電話報平安。 說真的,我很驚訝,我13歲時,還根本不會自己坐車呢,現在的孩子真早熟。雖然離家出走不對,但我挺佩服他的。有主見、性格獨立,將來就算上不了大學,也差不到哪裡,難道不是嗎?
7
回覆列表
  • 1 # 阿娥你好

    看了最後一句描述,我想說,13歲就勇敢、獨立、有主見,那上了大學,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將來定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

    離家出走的孩子在付諸行動前,不知計劃了多少遍。都覺著孩子年齡小,所以容易輕視孩子的心智,其實大錯特錯了。

    孩子年齡小,好奇心強,求知心理旺盛,學習和接受知識特別快,別和我抬槓說你家孩子學習不好,那是因為他不想學,想學的話,學的快著呢。

    還因為年齡小,所以不固執、不死板、通情達理。別和我抬槓說你家孩子遞不進話,青春期叛逆,那是因為你說的連你自己都覺著空乏無力。

    孩子是最有靈性的,可惜靈性早早被家庭環境消磨沒了,最後還落個不爭氣的怨名。

    這個孩子跑到題主這兒是出於信任,別辜負了這份信任,儘量和孩子的父母坦誠的溝通一下,幫助孩子實現部分心願,這是孩子重新走上正常軌道的前提,同時也提醒他的父母,尋找和孩子思想上的交集,也就是雙方都認可接受的做法。

    一廂情願的固執己見,是家庭關係的大忌,孩子才13歲,父母也沒老到腦子僵化的程度,親情最大,不是嗎?

  • 2 # 金雨春暉636358121

    這個要首先看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管理,孩子離家出走,是否與家長之間對孩子莫不關心、家庭暴力,對孩子沒有在物質上達到滿足,或者說孩子的脾氣比較任性等多種因素有關,有的孩子缺乏家長的關愛也有一定的關係,我們必須提倡家長要對孩子有耐心和極度性的關愛,在生活上,學習中要給予大力支援,凡是孩子喜歡的特別活動與有趣的事物,只要不違反家庭教育的和社會教育的不良習氣都可以意予支援,儘量避免孩子時常外出不歸家的不良習慣,減少家人對孩子的擔心!

  • 3 # 顧雲孫

    怎麼看待離家出走的孩子?謝謝悟空的邀請!每當看到一個小孩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離開了自己的父母,而遠行了。題主所描述的一位僅有|3歲的小孩不想再讀書了,確離開了自己學校,離開了自己的學生宿舍,不過還好自己身邊帶了一部老人手機,這樣透過父母的直接聯絡,安然無樣,一切安好。我們大家試想一下,當我們自家小孩無願無故就這樣離開他生活的地方,不知去向,可想而知,父母是否心急如火,那麼僅l3歲他能去幹什麼呢?我認為必須儘快找回家中,I3歲他還是未成年人,只時他還是處於童年時代,他雖然有個性,有自己想法,但是他的個性是否與父母有沒有直接關係,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是否缺少了什麼?孩子不想留校寄宿,是為什麼?需要跟孩子溝通,瞭解情況,只能己說服開導的方式入手,千萬不能以粗暴方法去教育孩子,因為現在孩子懂事早,烈反心理比較嚴重,情需比較浮躁,所以說做父母該應該對自己孩子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孩子走向光輝的明天,切不可讓小小童年棄學,而流入社會!個人觀點,供參考!

  • 4 # 促成教育

    上述問題,我可以說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教育無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在這三者教育中,家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可是說家庭教育,是一種最初的教育,也是一種啟蒙教育,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極為深遠,極為重要。

    可是眼下,家庭教育偏偏成了一種帶有缺陷,甚至帶有嚴重缺陷的教育。近些年,由於家庭孩子數量的減少,對於孩子的偏愛,過分疼愛,也就成了一種不自覺地常態,孩子成了家庭的一切,為此,部分家長過分的溺愛孩子,過分的疼愛孩子,而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如何去管理孩子,從而讓孩子的成長沒有了方向,沒有了目標。對孩子的教育也就成了一種放縱式的教育,從而讓太多太多的孩子,沒有理想,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沒有責任,沒有擔當,沒有愛心,沒有傳統禮儀,沒有做人道德,有的是放縱,自由,自私,貪婪,任性,為所欲為,自以為是。

    對孩子是一味的順從,一味的忍讓,一味的付出。從而造成了孩子一味的逃避,一味的索取,一味的高高在上,一味的由著自己的性子。

    現在的部分孩子,沒有一點耐挫力,沒有一點受壓力,沒有一點控制力,凡事缺乏理性,缺乏耐心,缺乏鍛鍊,缺乏自信。凡事稍有不順,便大動肝火,大發脾氣,耍孩子脾氣,甚至牴觸,甚至反抗,甚至逃避。

    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複雜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望家庭在教育孩子身上,多點耐心,多點恆心,多點關注,多點陪伴,多點自律,多點支援,多點用心,多點科學。不要等教育孩子失敗了,再後悔,已為時已晚。

    這就是我的一點粗淺看法,不當不妥,敬請諒解。

  • 5 # ANNA的隨拍

    如果找到了

    帶他去見心理醫生

    大人和孩子 各治各的病

    曾經做的不對和不足的地方,想辦法改正和彌補

  • 6 # 我是全職不是太太

    再說這個孩子膽子確實有點大,一般離家出走的孩子可能會去網咖酒吧或是同學家,不會走太遠吧。畢竟才13歲,跑那麼遠,家人都找瘋了,他卻很淡定?可能在家也是嬌生慣養的那種。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大了不用管了,其實就這麼不大不小的孩子,更應該多多關心,多溝通,多講道理,這個年齡段講道理應該是比較好的方法,儘量不要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對待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更需要傾聽和理解!把孩子當朋友,知心的那種!

    另外我覺得這種行為並不是有主見,只是一種衝動,一種不負責任的衝動!

  • 7 # 海綿媽媽育兒

    從孩子出生到成年,會經歷多個不同的叛逆期,表現出各種各種的叛逆行為,離家出走就是其中之一。

    我有一個表妹,上小學5年級的時候,由於不想忍受父母的嘮叨,某天放學後離家出走,爸爸媽媽非常著急,到處找,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多年後,表妹自己回來了,爸媽問起當時發生的事情,表妹只記得自己去溜冰場,遇到一個男生,跟著那個男生走了。雖然現在表妹回家了,但在父母的心裡,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

    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

    來自父母的壓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承擔著養育和教育的責任,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超過了父母本應承擔的責任,而想要了解和控制孩子的一切。當孩子小的時候,由於孩子的能力有限,不得不屈服於父母的權威,可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孩子接觸的事情越來越多的時候,孩子的思想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不願意再屈服於父母的權力之下,他們會嘗試著反抗父母的意願,而孩子這些表現被父母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想要孩子再次聽命於自己。最終,孩子受不了父母的"打壓",離家出走。

    來自學校的壓力。孩子長大後,都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雖然實行"素質教育",但是,升學考試還是要看成績。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學校給學生們設定了各種各樣的競爭、考試,孩子們每天的生活就像陀螺,不能鬆懈,成績稍一下滑,就是請家長等各種懲罰接踵而至。處於成長期的孩子們經受不住學校學習的壓力,逃課,厭學,再加上不想看見父母那生氣的表情,於是不敢回家。

    孩子自身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學校和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大多時候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教育,而忽視了對孩子心靈上的輔導。當孩子面臨來自父母和學校的雙重壓力時,心理承受力強的孩子能夠找到自己排解壓力的方式,而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的孩子,就會選擇一味地的逃避,當逃無可逃時,就會選擇離家出走。學習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忘了對孩子的心靈輔導,教會孩子怎麼樣緩解壓力同樣重要。

    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孩子離家出走呢?

    將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對待。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見。在家裡,父母不要將孩子視為自己的一個附屬品,要將孩子作為一個平等的個體對待,要與孩子平等對話,不要迫使孩子臣服於自己的權威之下,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學校,要讓孩子有表達自己的機會,比如:學校可以設定"諫言箱",讓孩子可以說出自己的意見,好的意見可以拿出來公開討論和徵求意見,不要一味的只是讓孩子聽話;

    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溝通是解決問題的不二法寶,但是有幾個父母能真正做到與孩子的平等溝通呢?當孩子想要說出自己的想法時,父母通常都是不屑一顧的予以駁回,覺得孩子沒有發言權,認為孩子說的都不對,父母的話才是權威。當父母這樣做的次數多了,孩子就再也不願意對父母敞開心扉,有事也只能自己扛著,直到扛不住了。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小情緒。是人,就都有自己的小情緒,大人如是,孩子亦如是。當孩子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時,父母不要急於打斷孩子,要鼓勵孩子將心中的不快全部發洩出來。當孩子的鬱結發洩完了之後,父母要及時給予疏解,幫助孩子分析問題的原因,直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孩子的情緒得到了發洩,也會加深孩子與父母的瞭解和溝通,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題主說孩子離家出走,是因為孩子早熟,這樣的孩子有主見,性格獨立,我不敢苟同,孩子離家出走,更應該引起大人的重視,找到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放任不管。
  • 8 # 來世不復帝王家

    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孩子離家出在的原因,對症才能下藥,當然瞭解的渠道有學校、孩子玩的較好的同學,朋友等,孩子離家出走一定會有一個徵兆,很多小的細節家長可能未去留意或發現。

    中國家庭普遍存在一個觀念那就是家長永遠是對的,錯的永遠是對的,家長是不會犯錯的,即使知道自己的言行傷害到孩子,礙於面子和受到傳統思想的禁錮也絕不會跟孩子道歉,這種心理上的傷害是很嚴重的,甚至超過對孩子一頓暴打。身體受傷可以癒合,心理受傷太難癒合。

    網際網路時代小孩可以從很多渠道瞭解各類資訊,他們會站在自己的立場去分析和判斷事情的本質,思想會比較前衛,傳統家庭家長不可能和孩子成為可以相互傾訴的物件,也不現實,各自都有隱私的空間,誰也不希望對方去了解、打探和觸碰。當孩子碰到一件為難或丟人的事情同時自己又不想解決或解決不了,通常只會有兩個選擇,尋求外部支援,不尋求外部支援,如果尋求外部支援的孩子通常都是比較外向的,情緒很少積壓,也有宣洩和消化的方式,一般不會幹出太出格的事情,而不願跟他人傾訴或尋求幫助的孩子,特別是當他的情緒、壓力無處釋放的時候,通常會表現在隱忍、牴觸、厭學、逃避等幾個方面,久而久之日積月累一但積累到一個點或者某一個事件觸發到它就會爆發,這個爆發是很嚴重的,更有甚者會轉變成,報復、傷害、出走、墮落、自殘、甚至是自殺。

    所以做父母除了養育子女以外,更多的應該是陪伴、教育、引導孩子。多交流和溝通,不要刻意去迴避或替孩子做決定和規劃,很多時候孩子是不會站在父母角度去思考問題的,但是做父母的一定要學會站在孩子立場和角度去思考,同時也要問自己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作為父母更多時候是要學會自我檢視,想想是不是自己平時對子女的要的“太多”給的確“太少”

    孩子只要不是違背原則或道德倫理的問題,父母吧他們當成“兄弟姐妹”又何妨?

  • 9 # 藍色的憂傷

    孩子無故離家出走,是很嚴重的問題。這種事情,一定與家長有關係。孩子一天天長大,對於外界的認識逐漸豐富,對父母那一套千篇一律,沒有改變的教育方法越來越反感,甚至無法忍受。尤其是半大不小的孩子,對父母的牴觸,一天比一天嚴重,逆反心理也在加強。當父母用過去老一套的方法,象教育三歲的孩子那樣的方法,責罵怪罪孩子,要求孩子做到這樣做到那樣,孩子不被尊重,對父母的反感更加強烈,逆反心理,進一步加強。有的不負責任,辱罵孩子。如講孩子是廢物,沒有我你就會餓死。叫孩子滾,有本事不要回來。那會很傷孩子的心。他幼小的心靈不感到被人尊重。就會對父母報復,你你不叫我這樣做,我偏偏這樣做。你不叫我去哪裡,我偏偏要去。就是要氣氣你。孩子的逆反心理,我深有體會。我也是從孩子過來的,理解孩子的心情。我記得那個時候,沒有去過省城,看到別的小朋友,被爸爸媽媽帶到省城玩,回來的時候,又買了很多好吃的東西,我也非常羨慕。也想爸爸媽媽帶我去省城玩,他們總是推脫,說那裡不好玩,什麼都要花錢。說不過他們,又很想去,怎麼辦?只好離家出走,自己偷偷的去。當時身上就帶了十塊錢,那可是捨不得花的壓歲錢。我們那離省城有四五百公里,趁人不注意,偷偷的爬上一輛快要發車的客車。藏在車廂後部座位底下,忍受著大人腳丫的臭味,過了兩個小時,實在忍受不了,爬出來被人發現,告訴司機。司機大吃一驚,此時己經走了一半路程,把我送回去也不可能。只好帶上我繼續趕路。此時,家裡鬧得雞飛狗跳,我無故消失不見。可把父母急的團團轉,那個時候,電話也沒有。急也沒用。還好司機很好心,都是鄉里鄉親的,到了省城,馬上打長途電話,告訴爸爸媽媽,我的行蹤,才沒有鬧出更大的笑話。他也充當我的臨時父母。帶我吃飯,帶我逛街,住了兩個晚上,第三天才和司機坐客車一起回去。到了家裡,一眼就發現媽媽哭腫的眼睛,然後媽媽抱著我,我們一起哭成一團,當時我也哭了很久,也很後悔自己做的傻事。不過從那以後,爸爸媽媽對我客氣多了,我說的話他們也會聽,也很少再罵我了,總之,把我當成大人看待,和父母的關係也比過去融洽,他們說他們老了,希望我不要記恨他們,他們也是為我好,怕我學壞學野,以後我再想幹什麼,父母也不再阻攔,也盡力為我提供幫助,我也更愛我的父母,再也不敢做叫他們傷心失望的事。我把我的事情說出來,就是希望對現在的父母有所參考。

  • 10 # 悠在旅途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情況下孩子最容易離家出走?我總結為:①考試成績不好時。分三種情形:一種是在大的考試,比如中考、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被老師教訓,學生想不開、不理解或因自尊心受傷而出走;另一種是每次考試成績都不好屢遭家長責罵,一旦遇上重要的考試又沒考好擔心父母暴力家教而出走;還有一種是在重大考試(中考、高考)中成績不理想,覺得無臉見人、愧對父母的養育而出走。②受到家長的埋怨打罵時。這種情況主要是初中階段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視野的擴大、膽量的變肥,有力氣、有膽、有理不再怕家長了,隨之而來的是“嫌你煩”,父母說輕了頂頂嘴,說重了就離家出走,以示反抗。③不願做某種事情時。如題主所說他的表弟就是屬於這種型別,不願按父母說的做,有自己的想法卻不被父母理解,更得不到父母的支援,怎麼辦?出走啊!一嚇父母、二示反抗、三表決心,你看著辦吧!

    其次,這是教育的失敗,還是個性的張揚?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我以為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成人的,一是孩子的。成人包括家長,即家庭教育;還有老師,即學校教育。這兩種教育在方法、方式上或者某一環節上可能配合得還不夠默契,或者說不到位,比如只有長者之尊、之威,是權威的象徵,一切都是他們說的對,而沒有放低身段與學生平等相處,沒有用平和的口吻、語氣與他們對話,沒有用符合該年齡段學生身心特點的心理狀態與他們交流溝通,高高在上,一副長者至尊的模樣,誰喜歡?!

    至於孩子,我想說,給他們足夠成長的空間和時間,允許他們犯錯,包括說錯話、做錯事、算錯題等等,因為成長就是不斷學習、探索的過程,家長要學會“忍耐”,放手讓他們在一錯再錯中長大。如果學生一有犯錯就揪著不放,上綱上線,那麼等待你的就是較勁、頂嘴、相互生氣。當然,如果孩子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不知自我、自律、自立,發生矛盾是難免的,另當別論。

    最後,如何解決,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現在一聽說有孩子離家出走,人們的第一反應是:這孩子不成器,太脆弱,不懂事,為啥要出走啊!找到了沒有?很少關注出走的深層原因以及出走的動機。所以我們應理性地看待這種現象。

    只要上述原因解決好了,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再贅述。

    至於看法,一分為二地看:第一,負面影響大於正面影響,不是個明智的解決之道,不提倡,嚴防範。因為不論對學生本人,還是對家庭、學校、社會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第二,對某些人來說,出走也是一次較大的檢驗,驗證的是你成長的成果——一次綜合素質的測評,像題主所說:13歲的孩子獨自一人從老家能找到他,比這個年齡的他聰明能幹。從這個角度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人愛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