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光陰書匯

    話說三國諸葛孔明有臥龍之稱!

    根據歷史呢?諸葛亮這人好像並不存在!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認識到諸葛亮的聰明與機智。但是,這畢竟是一本演義小說。而且,諸葛亮也並不是無所不能的。

    而樓主所說的諸葛亮這種很厲害的實踐歸根到底有三種解釋

    1,小說構思人物需要,誇大了某人的歷史作用

    2,諸葛亮是具有真才實學的,一旦理論與實踐結合,力量是巨大的

    3,其他人太弱啦

    個人小見解,確實也不知道其他評價是如何的!請先生賜教!

  • 2 # 無天老祖

    諸葛亮一出山並未領兵打仗,而是做些稅收後勤之類的工作,領兵打仗的是劉備,劉備死後諸葛亮才領兵,但也敗多勝少。

  • 3 # 野草的沉思

    這個問題涉及到“天才論"。

    世界上有沒有天才?絕對的天才是沒有的。但相對的天才是有的。

    比如有的人天生就聰明一些。有些人天生喜歡數學,一學就通。有些人天生喜歡文學,出口成章。

    但天生就聰明的人,長大未必成材。天生對數學一學就通的人,如果不持之以恆的學習鑽研,成不了數學家。天生出口成章的人,如果日後不勤學苦練,也成為不了文學家。

    諸葛亮肯定在政治和軍上有相當高的天分,這是無庸懷疑的。但是,他在出山之前,也肯定博覽群書,精研過前代先賢的戰略戰術,下過苦功夫。這也是無庸置疑的。

    當代偉人毛澤東主席,在秋收起義前也無軍事實踐,卻在井崗山屢創奇蹟,用兵如神,迭敗敵軍。概在他博覽群書,胸有成竹,又注重軍事,故能隨機應變,順勢為之。

    天才學用結合,可以產生奇蹟。

  • 4 # 吐槽的青年

    諸葛亮在27歲之前,也就是公元207年之前,他一直躬耕於南陽。直到劉備三顧茅廬,有了著名的隆中對,才一步步輔佐劉備三分天下。

    那話說諸葛亮所謂的隆中對不過是紙上談兵,和歷史上的趙括又有何不同呢,趙括也是說的條條是道,為啥他一出山就敗的一塌糊塗,而同樣是未經過實戰的諸葛亮,為什麼一出山就如此厲害?

    個人經歷

    諸葛亮雖然躬耕於南陽,其實就是自己家的菜園子,沒事的時候去鋤鋤,並不是真的種菜,諸葛亮從小經歷戰亂,在很小的時候就從老家琅琊(山東)逃難到豫章(江西)後來又跟著叔父跑到了荊州,這是其一,其二,諸葛亮搞了十幾年的後勤,很懂士兵,他對軍隊的瞭解說不定比打打殺殺的武將們還清楚。

    個人出身

    諸葛亮的姐姐分別是襄陽蒯氏,龐氏家人,這兩大家族都是當地豪門,他自己的老婆黃月英,在荊州也非常的有錢,蒯氏,龐氏,黃氏,蔡氏基本就是整個荊州地區的統治集團,諸葛亮的關係網在荊州那真的是非常的廣,而且,他的好友司馬徽,龐德公,龐統,徐庶,各個都不是等閒之輩。

    個人天賦

    根據《魏略》記載: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

    我們常常會說,一個人的經驗很重要,因為實踐出真知嘛,但是每個人的天賦不一樣,其個人的成長速度,也有很大的區別。

  • 5 # 歷史笑春風

    在世界上,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一個沒有經過實戰檢驗的人,一出手就可以打勝仗,這種機率基本為零,天才是不存在的。不信的話可以歷史上真正的紙上談兵的兵法家陸機的下場。

    諸葛亮也是一樣。我們對諸葛亮的印象首先是來自《三國演義》。諸葛亮被羅貫中塑造得如同神一樣。其實在現實裡,諸葛亮並不是象《三國演義》刻畫的那樣,而是交足了學費。

    諸葛亮在剛加入劉備集團之後,劉備把他當做蕭何使用。諸葛亮鎮守後方,足食足兵。在治軍上,諸葛亮有著自己的獨到的特長。在他的努力下,劉備的實力發生了質的變化。無論是財賦、戶口、兵力上都發生了巨大的增長。使得劉備擺脫了兵微將寡的困境。

    但是,劉備在軍事指揮上並不依靠諸葛亮。他把諸葛亮列為文官之首,出外打仗從來不帶諸葛亮。但是,諸葛亮既然負責編制訓練軍隊,對軍事方面肯定要接觸一些。

    到白帝城託孤前後,劉備為了彌補蜀軍的損失,專門讓諸葛亮開大營,編練新軍。這批軍隊後來成為蜀漢的軍事支柱。諸葛亮費盡心力,終於組成了十二萬左右的軍隊,視同命根子一樣。他不敢把這支軍隊交給別人,只有自己親自統領才放心。

    諸葛亮在治軍方面的優點,並不能彌補他在軍事指揮才能方面的缺陷。在第一次叛亂的南蠻交戰勝利後,諸葛亮有了初步的軍事指揮經驗。但是,這種經驗的取得,來自實力太弱的蠻族,對諸葛亮的能力提升作用不大。

    結果,當諸葛亮信心滿滿的進行第一次北伐時,吃了他一生最大的敗仗。這次失敗,才是他第一次真正帶兵打仗交的學費。

    這次北伐,把諸葛亮的優點和缺點都暴露無遺。優點是治軍嚴整,軍容肅而號令明。缺點是,過於謹慎,機斷不足。

    正是因為諸葛亮的缺點,不敢在對方兵力分散的情況下,穿插分割,搶佔要點,各個擊破敵人。只敢按部就班,拖拖拉拉的進軍。造成了在隴東整整一個月無所作為的局面。使得曹魏的張郃兵團能夠趕到隴東,給了諸葛亮致命一擊。

    最為弔詭的是打了街亭這一場莫名其妙的戰役。在歷史上,被一群《三國演義》迷們封為戰略要地的街亭,除了馬謖那個不知死的鬼,沒有發生過任何一場戰鬥。為什麼?因為街亭就是死地,馬謖就是個送死鬼。

    在街亭往前不遠處就是控制隴道的東漢關中四大關之一的隴坻。這才是真正的要地。可是諸葛亮磨蹭了一個月,也沒有控制這個要地。為什麼?不是諸葛亮不知道這個地方,就是諸葛亮根本就沒有想到控制這個地方,再要不是就是諸葛亮沒有能力攻下這個地方。

    不管是怎麼回事,總之,諸葛亮眼睜睜看著張郃的鐵騎,衝過幾十裡隴道來到自己的面前。於是,一場本來不該發生的戰鬥就在那些被《三國演義》洗腦的人封為戰略要地的街亭發生了。可想而知,馬謖理所當然的失敗了。馬謖成了替死鬼被斬首示眾。

    當然,馬謖的失敗是違反了諸葛亮的節制,不過讓人懷疑的是,不違反諸葛亮的節制馬謖是不是能夠打勝?最終諸葛亮只有撤回漢中,第一次北伐失敗。在日後的戰爭中,諸葛亮再也沒有敢走下丘陵,來到平原和曹魏的鐵騎交過手。

    所以說,諸葛亮不是剛出山就那麼厲害,他也沒有《三國演義》誇大的那麼厲害。他也是從失敗中走過來的,交夠了學費的。

  • 6 # 劉坤忠120

    諸葛亮天資聰穎,博覽群書,與荊襄名士司馬微、水鏡先生、徐庶、崔州平等經常探討時政局勢,向他們請教自己所應,用的知識。與名士黃承彥之女黃月英成親,使諸葛亮如虎添翼,諸葛亮預感能力很強,算著劉備會請他出山,他已具備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能力,所以諸葛亮一出山雖然沒有實戰經驗,但他以敏銳的感覺,以智慧的心靈處理事情得心應手,他在各方面已相當厲害了。

  • 7 # 汐水柔情

    說諸葛亮未有實戰,出師北伐就取得一定的成就,這個不完全正確,諸葛亮在北伐之前是有實戰經驗的。

    諸葛亮第一次實戰:取益州

    建安十三年,劉備帶兵進攻益州,呼諸葛亮率軍支援,諸葛亮便統領軍隊逆流而上攻蜀,分定郡縣【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雖然碰到的都是一些三流文官,但這也是諸葛亮第一次統兵,諸葛亮的調遣、攻城、統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當然中間也發生了一次比較大的戰爭,是和帳下司馬張裔的一場激戰。【璋帳下司馬蜀郡張裔距亮,敗於柏下。裔退還。】。在這次戰鬥中,諸葛亮用了釜底抽薪的戰術,偷襲了張裔的老巢【亮與裔書曰:“君昔在栢下,營壞,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從這一戰也可以看出諸葛亮善用謀略,打了一場漂亮的戰爭,並攻下了德陽。

    諸葛亮第二次實戰:平南蠻、七擒七縱

    建興三年,諸葛亮在經過幾年的修生養息後帶領兩萬大軍深入不毛,平定南中叛亂。兵分三路,諸葛亮、馬忠、李恢各統一路。諸葛亮對付的是勢力最強的高定,高定在旄牛、卑水、定笮駐好營壘等著諸葛亮,卑水一戰諸葛亮攻破高定的三處營壘,取得大勝。【高定元自旄牛、定笮、卑水多為壘守。亮欲俟定元軍眾集合,並討之,軍卑水】。卑水大敗後,高定退回邛都,結果再次大敗,連自己老婆都被俘虜了【初謂高定失其窟穴,獲其妻子,道窮計盡,當歸首以取生也。】。最後一戰,高定糾級兩千人和諸葛亮決戰,不但大敗,連自己都戰死了【而邈蠻心異,乃更殺人為盟,糾合其類二千餘人,求欲死戰】。資治通鑑直接記載【亮在南中,所戰皆捷】,面對勇猛耐戰的南蠻人,諸葛亮三戰三捷,正兵實力不用多說。

    五月,諸葛亮渡過瀘水,與孟獲大戰,連續捉了孟獲七次【亮以方務在北,而南中好叛亂,宜窮其詐,乃赦獲使還,合軍更戰。凡七虜七赦。】孟獲也終於服了,再第七次被抓後心悅誠服的對諸葛亮說【明公,天威也,邊民長不為惡矣。”】跟抓小偷一樣,輕鬆擺平孟獲,繼續向南挺進,越巂、益州、永昌、牂柯四郡都給收復,並且一直向南打到了越南北部,這次南征的範圍只有幾百年後的史萬歲才給打破。王莽時期二十萬打不下來的被諸葛亮兩萬輕鬆收復,不說別的,就這戰績也沒幾個人能比了。

    諸葛亮透過巧奪荊州、取益州、定川蜀、平南蠻、七擒七縱積累大量的軍事戰術和軍事戰略的實戰經驗。所以諸葛亮在北伐時,取得不小的成就,五次北伐加一次防衛戰,共計六次北伐,諸葛亮以三勝兩平一敗的戰績,已經非常了不起了,以當時北伐的形式來看,諸葛亮北伐蜀國相比於魏國,除了諸葛亮這個人才優勢,蜀國沒有任何優勢,這也就是諸葛亮為何擁有中國三國傑出軍事家、政治家頭銜的原因,也是為什麼武廟十哲,從三國到魏晉南北朝再到唐朝只有諸葛亮一人入選的原因。

    很多人說諸葛亮北伐,是勞命傷財,並沒有取得多大的成果,這是出於一種對三國政治方面不瞭解的膚淺觀點。諸葛亮政治最讓人佩服的一點就是屢此出兵北伐,不但沒有勞民傷財、窮兵黷武還讓蜀國國以富饒,這一點張博已經指出來了【 亮所能者,日用兵而民不知兵,日調賦而國不知賦,軍農並興,若行無事。以周公之法寓於管子之令,而天下莫能窺其間,是以神也。】。這是一個多麼高的境界,歷史上幾個人能做到,史書記載蜀國十二萬,諸葛亮每次帶八萬,依此替代 【 其兵多不過十二萬,孔明所用八萬,常留四萬,以為更代。蜀之所以強者,以孔明不盡用之。】而諸葛亮還在漢中等地屯田,因地制宜,史書記載魏軍在蜀營中【獲其圖書,糧谷甚重】這就是國力不衰弱的原因吧。

    諸葛亮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都是令後人稱讚的,這也是諸葛亮,受歷朝歷代政治家、軍事家人物敬佩的原因。

  • 8 # 豹眼看歷史

    諸葛亮是漢末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

    《三國志·諸葛亮傳》的作者陳壽說:“亮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

    就是說諸葛亮身材高大,器宇軒昂,當時的人都感到他與眾不同。這是說他的外貌,一看就覺得與一般人不一樣。

    至於才能,諸葛亮自己認為堪比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相國管仲、戰國時期燕國著名的將帥樂毅。

    但當時的人並不認為他有那麼大的本領。只有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等好友認為諸葛亮的確有這個本事。

    當時荊襄名士龐德公、司馬德操認為,諸葛亮的本事還不止於此,甚至還要超過管仲和樂毅。

    這是因為諸葛亮的才能超出一般人太多,人們都不敢相信這會是真的,真會有人有那麼大的本事。

    諸葛亮的才能,不是紙上談兵,是立於實戰的。特別是對於現實局勢的精準分析判斷以及具體的謀劃策略,只有像劉備這樣的英雄人物,才能聽得懂,才看得清。

    事實證明,劉備也就是大體聽得懂,大體明白而已,並沒有真正的明白。

    儘管如此,但諸葛亮也不是一出山就多麼的厲害。

    《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新官上任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

    把曹操燒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燒出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其實,史書上就沒有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這一說。

    曹操南征劉表,大軍到了,劉備還不知道,諸葛亮也沒有提前算出來,更沒有請主公劉備放心,說他早就有了破曹操的計謀。

    反而是劉備被曹操追的是屁滾尿流,一氣就被趕到了長江邊的夏口。

    當陽長坂坡,被曹操殺得只剩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逃走。劉備十幾萬人,當然主要是百姓和文武官員及隨從全部丟棄,輜重全部丟失。二位夫人也在此戰役中身亡,趙雲幾經苦戰,才救出幼主劉禪。

    至於火燒赤壁,這是史實。但主要是東吳周瑜幹得,不能說與諸葛亮沒有干係,但干係不大。

    赤壁之戰,諸葛亮的功勞是勸說孫權聯合抗曹。

    其實不管有沒有諸葛亮的遊說,孫權在周瑜、魯肅等的建議下都會決定對抗曹操。

    充其量諸葛亮就是一個孫劉聯合的使者而已。

    演義裡借東風、草船借箭之類的就是個娛樂,不能當真。

    諸葛亮真正開始發揮作用是從劉備借得荊州之後,被任命督辦長沙、零陵、桂陽南三郡的錢糧,籌備後勤物資開始。

    之後,受命入川,協助劉備攻下成都,開始益州的治理。

    特別是劉備病逝以後,諸葛亮獨攬大政,顯示出了卓越的管理能力。

    之所以劉備沒有能夠有更大的成就,就在於諸葛亮出山之後,劉備並沒有給與充分的信任及放權讓諸葛亮統領一切。

    總而言之,諸葛亮的確是大才,但在剛剛出山以後,並沒有多麼厲害。

    不是諸葛亮不厲害,是劉備不知道諸葛亮真這麼厲害。

    儘管在隆中對時,劉備已經領教了諸葛亮的高瞻遠矚。

    但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劉備認為是“如魚得水”,但絕沒有言聽計從。

    比如,諸葛亮建議劉備攻佔襄陽,但劉備以不忍心為由沒有采納。

    從劉備對付益州牧劉璋那一套看來,絕非因為劉琮是漢家宗室而不忍心。而是劉備認為即便佔據了襄陽,恐怕也抵擋不住曹操的圍攻。

    既然諸葛亮能夠建議攻佔襄陽,誰又敢說諸葛亮就保不住襄陽哪?

    說到底,劉備當時還是不信任諸葛亮,沒有真正認識到諸葛亮不是一般人物。

    只有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才是奇蹟,才是超人的智慧。

    都以為能做到的事,做到了那還是諸葛亮嗎?

    歷史沒有如果,但如果諸葛亮一出山,劉備就像託孤時那樣信任,把大事委託給諸葛亮,恐怕劉備就不是今天我們瞭解的劉備啦。

    匡扶漢室,恐怕就不是劉備的夙願啦,很可能就成為了史實。

    遺憾的是,諸葛亮一出山,不是很厲害,反而是很不厲害,因而沒有改變歷史的程序。

  • 9 # 君山話史

    題主問說:“諸葛亮未經實戰,為什麼一出山就如此厲害?”指的大概是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吧?《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一出手,先是火燒博望坡,然後又是火燒新野,在赤壁之戰中更是借東風、草船借箭等等,給人感覺諸葛亮打仗好厲害啊。可惜的是,這些都是小說裡的諸葛亮,而不是歷史裡的諸葛亮。

    歷史裡的諸葛亮,一出山根本就沒打仗。

    第一,火燒博望坡,根本沒有諸葛亮啥事

    博望坡之戰是有的,但不關諸葛亮啥事,因為劉備還不認識諸葛亮呢。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記:

    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十二月,曹公北征烏丸,先主說表襲許,表不能用。

    《三國志·魏志·李典傳》記:

    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率諸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聽,與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賊伏裡,戰不利,典往救,備望見救至,乃散退。

    透過《先主傳》,可以看到博望之戰是發生在曹操北征烏桓之前,曹操北征烏桓是在公元207年,而劉備三顧諸葛亮的茅廬,是在公元208年。此時劉備都沒聽說過諸葛亮,諸葛亮又怎麼火燒博望坡呢?

    第二,火燒新野,是子虛烏有的事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先是燒了博望坡,接著又燒了新野,給予曹軍重創。事實上,博望坡之戰,發生在曹操入荊州之前;而新野之戰,更是子虛烏有。

    劉備剛投奔劉表時,駐軍於新野。但是在曹操大舉入荊州時,劉備並非駐於新野,而是駐於樊城。有史書為證:

    曹公南征表,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此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

    從《三國志》可看出,劉備先是駐屯在樊城,後來到宛城、過襄陽,一路逃到當陽。那麼,在一路逃跑途中,諸葛亮有什麼表現呢?史書只提到兩處,其一,他勸劉備攻打劉琮,劉備不肯。其二,就是以下這段:

    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劉備一行人一路逃到當陽,遭到曹軍五千騎兵的追擊,劉備拋妻棄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十餘騎狼狽而逃。對於張飛與趙雲在撤退時的英勇表現,史書都有寫。但是諸葛亮幹了什麼,史書並沒有寫。

    第三,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扮演外交使臣的角色

    在接下來的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對聯合孫權共同抗曹起到一定的作用。他對孫權採取了激將法,這樣說道:

    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孫權聽了當然非常不高興,嘲諷道:“那麼劉豫州怎的不投降?”

    諸葛亮答道:“當年田橫不過是齊國的一位壯士,寧可自殺也不願投降,何況是皇家後裔劉豫州呢?劉豫州英才蓋世,士人仰慕,紛紛前往投奔,就像百川歸海一樣。就算大事不成,這也是天意,豈可投降曹操呢?”

    這又是激孫權。諸葛亮說,劉備雖然很落魄,卻寧死不降,立場分明,乃是光明磊落的英雄豪傑,不像你孫權,只會首鼠兩端,見風使舵。

    孫權怒了,勃然道:“劉備不投降,難道我會投降?我豈能把東吳之地、十萬精兵拱手讓出,甘受制於人呢?我決心已下,你不必懷疑。”

    可以說,諸葛亮的外交任務,完成得非常精彩,這絕對是一個經典的案例,可以看出諸葛亮在外交上過人的才華。

    然而,在整個赤壁之戰中,我們從正史上找不到任何諸葛亮指揮作戰的記錄。因此,在諸葛亮入蜀前,實際上很少參與具體的戰事。故而所謂諸葛亮未經實戰,一出山就很厲害的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

  • 1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韓信未經過實戰,一出手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霍去病沒有經過實戰,一出手就打得匈奴大敗,創造出比衛青還要大的功績,雖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是像諸葛亮這樣的天才,是時時刻刻在作好準備幹一番大事業的。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中國歷史歷來有崇尚成王,同情敗寇的傳統,那些所謂的成王從來就不是一天練成的,我們只看到他們的成功,而沒有看到他們的付出和汗水,我們沒有看到的,並不代表不存在。

    諸葛亮3歲喪母,8歲喪父,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受到如此打擊,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磨難,在諸葛亮8歲的時候,已經父母雙亡,只能跟著叔父諸葛玄生活。

    15歲的諸葛亮及其弟弟、姐姐一起跟隨叔父諸葛玄趕赴豫章郡上任太守,結果官職被人朝廷另外派人頂替,諸葛玄便帶著這些晚輩投靠身在荊州的劉表,沒過兩年,諸葛玄也去世了,留下17歲的諸葛亮帶著弟弟諸葛均和兩個姐姐在荊州生活。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諸葛亮的家雖然不是窮人,但是失去父母及長輩的諸葛亮兄弟姐妹們,未出山之前,只能蝸居隆中耕讀,一面讀書,一面耕地,養活自已和弟弟及姐姐們。

    你可以想像一個家庭全是孩子的情況如何生活嗎?

    諸葛亮17歲,諸葛均小一點,還有兩個姐姐大一點,巨大的生活壓力迫使諸葛亮發奮讀書和學習,以便改變自已的命運,同時為了在荊州生存下去,諸葛亮將自已的兩個姐姐分別嫁給了荊州的世家大族。

    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荊州名門望族蒯氏家族的蒯祺,與劉表手下的蒯通、蒯越是同族兄弟,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荊州世家大族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也是龐統的族兄,同時諸葛亮自已又娶了荊州大族黃承彥的女兒為妻子,黃承彥的妻子與荊州牧劉表的後妻是親姐妹,同是荊州望族蔡諷的女兒,蔡諷還有兒子叫蔡瑁。

    我們並不知道父母雙亡的諸葛亮是如何做到與荊州大大小小的名門望族通婚的,要知道在當時,講的是門當戶對,士族只與士族通婚,而不與庶族通婚,諸葛亮藉此鞏固了自已在荊州的人際關係網,為後來劉備集團的骨幹力量提供了渠道,這就是能力。

    從諸葛亮17歲到他出山的27歲的十年間,諸葛亮在隆中度過了他人生最重要的十年,而不是閒在隆中耕讀的十年,這十年中,諸葛亮時時關注天下局勢,為自已的復出尋找機會和主公。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管仲樂毅是名相和名將,諸葛亮如果沒有資本和能力,他憑什麼自比管仲樂毅力?管仲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以法家治國,諸葛亮不僅學到了管仲的治國之術,而且將法家治國的理論用到了之後治理蜀漢的內政上去,並且蜀漢的治理,在整個三國中,是最穩定和最好的。

    當曹魏和東吳因為政權而明爭暗鬥,甚至弒君另立、改朝換代的時候,蜀漢依然是穩定的政治局面,這就是諸葛亮的歷害之處,他在隆中的十年間,沒有閒著,一直在學習管仲的治國之術,如果諸葛亮沒有下一番苦功夫,哪有日後的精於治國?

    樂毅是戰國時期的名將,諸葛亮也自比樂毅,也說明了諸葛亮一直在學習軍事理論和兵書,以諸葛一生唯謹慎的態度來學習,當諸葛亮日後在戰場上發揮軍事才能時,沒有這段時間的學習,又哪有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呢?

    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能力,雖然沒有經過實戰,但是以諸葛亮的性格和能力,他學的東西不會比一般人差,學好了東西,才能在今後的實戰中加以運用,沒有理念知識,哪來的實戰經驗呢?

    我們只看到諸葛亮取得的巨大成功,只看到了諸葛亮一出山就很歷害,卻沒有看到諸葛亮揮汗如雨、懸樑刺股般的學習態度,鋼鐵不是一天就燒成的,而是長年累月的製造,同樣的道理,諸葛亮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不斷的學習運用中,不斷的提高,不斷的改進,最終形成我們看到的歷害。

    終於,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而在劉備請出諸葛亮時,諸葛亮已經為劉備規劃好了爭奪天下的戰略--《隆中對》,這決不是諸葛亮一拍腦袋就想出來的,而是諸葛亮經過長年的觀察和思考得到的結論。

    機會從來就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諸葛亮從來就是一個有準備的人,在準備的時間段,諸葛亮在父母雙亡,長輩不在的情況下,不斷的學習改進,不斷的總結經驗,不斷提升能力,就形成了我們日後看到的一代名相諸葛亮。

    諸葛亮不是一出山就很歷害,他是一直在提升自已,一直在學習,一直在進步,抱著只要功夫深,鐵桿磨成針的態度在時刻準備著,這就是諸葛亮成功的原因。

  • 11 # 趣談唐宋元明清

    這個世界上是真的有天才,某些天才往往不會去努力做任何事情,就會突然之間獲得某些天賦,我們稱之為骨子裡流淌的血脈。

    而諸葛亮也正是那骨子裡流淌著極端軍事天才和政治天才的血脈獲得者之一。

    事實上,在劉備等人組建自己的軍隊,劉關張三人在整個華夏地區小有名氣的時候,就已經聽說了諸葛亮的無上威名。而當劉備三顧茅廬在茅廬當中聽到了諸葛亮三分天下的形式和政策為分析之後,就越發的信任自己撿到了一個寶。

    諸葛亮屬於那種不世出的奇才,再沒有經過社會歷練,再沒有經過政治培訓之前就已經敏銳地察覺到整個帝國未來的走向,整個華夏平原未來的發展趨勢。

    沒錯,這就是事實

    好了,既然把諸葛亮的優點都誇完了,接下來就要說一些事實:很殘忍的事實。那就是這個世界上的確有天才,但諸葛亮不是,諸葛亮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他付出了比別人想的要多得多的努力。

    諸葛亮三歲喪母,八歲喪父,十五歲的時候曾經隨從自己的叔父前往任職太守,然後被別人冒名頂替,十七歲的諸葛亮帶著自己的弟弟和兩個姐姐前往荊州生活。

    諸葛亮在未成年之前就已經遭受了諸多磨練,而在遭受這樣多磨練的同時,諸葛亮已經看清了人世間的冷暖和世態炎涼,並且從來沒有放棄過讀書。

    從整個人生的發展歷程來看,諸葛亮成為軍師,最主要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比別人的磨鍊要多得多;第二點比別人讀的書要多得多。

    當然除此之外諸葛亮還掌握著一門絕學,而這門絕學可以稱之為玄之又玄的東西,因為不是正常人能夠領悟的,叫做:天文。

    古代的天文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似乎可以上知天下百事,下知疑難雜症,總之沒有不知曉的。比如說諸葛亮草船借箭,巧換東風,都屬於天文領域。

    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身邊也有著這樣一位天文學的奇才,他的名字叫做劉基,在早期的時候為朱元璋對抗陳友諒,張士誠和元帝國付出了不朽的戰功。

    沒錯,諸葛亮並不是天才,只是比一般人聰明一些罷了,可是把這一切外在的條件統統丟擲去的話,就會發現,諸葛亮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他的付出比別人要多得多。

    而那句所謂的未經過實戰一出生就會如此厲害,是因為諸葛亮在出山之前,就已經在腦海中預想了千百遍甚至數萬遍的戰爭形勢和發展規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垃圾分類這件事情,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