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星雨永恆的希望

    今天在《朗讀者》這本書裡讀了老舍的散文《宗月大師》。

    作者只是略朦朧地介紹了一個被他稱作宗月大師的人的生平,含蓄地表達了對他的感激與崇敬之情。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了了一個平淡而遙遠的故事。 我不知道為什麼,一個一百年前的富翁救濟窮人以至於散盡家財,一貧如洗的故事,既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又沒有感人至深的細節,卻那麼深刻地打動了我。

    也許,偉大的靈魂更像一面鏡子,我只是在宗月大師這面鏡子裡,照出了自己內心的狹隘與糾結,麻木與不真誠。

    不知何時起,我的人生就步入了一種謹小慎微的掙扎之中。對於人生,我也許有我的想法,可是我膽小又軟弱,自卑又狹隘,認為自己有這樣那樣的困難與無奈,這些困難狠狠地禁錮著我,我不得不先解決這些現實的困難。以至於,我從來沒有認真地想過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張,自己的嚮往與夢想。

    我以為我可以等境況好一點的時候再去考慮這些問題。

    然而,我卻不留痕跡地迴避了這樣的事實:現實總是步步緊逼,你永遠也沒有將它遠遠拋在身後的時候。

    如果一個人可以,一輩子無論怎樣的角色都扮演得很好,也許佛陀便不會發大願普度眾生了。如果我可以開心地做一條鹹魚,也許世界會很完美。

    然而,眾生究是皆苦,我也究是領悟不了諸法空相,扮演好一切命運交給我的角色。

    像宗月大師那樣豁達之人,也沒能扮演好他天生的富豪角色,甚至也做不好一個大寺的住持。

    但宗月大師卻有他令人羨慕的一生,只是因為他遵從了自己的內心,脫離了凡世的苦楚。他天生就是一個善人,一個知行始終合一的善人。做富豪的時候,他認認真真地行善,以至於一貧如洗;做大住持的時候他認認真真地救濟他人,以至於被合寺僧眾趕走;做窮住持的時候他也是竭盡全力幫助他人,自己卻清苦異常。他的一生那麼多角色,也許他只有最後,做好了一個潛心修行,普度眾生的和尚。但他一生都遵從內心,做好了他自己應該的那個角色————一個以幫助他人為己任的善人。

    《宗月大師》帶給我的感動,就像茫茫黑夜中的一道閃電,照亮了腳旁的萬丈深淵,也照亮了前方的路。雖然只是一瞬間的震撼,卻讓我受益無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幽冥魔武器設定雖然劇中沒出現放在《假面騎士》中和怪人比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