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77422223843

    當下經常以“程朱理學”並稱,程指的是程顥、程頤二兄弟,朱指的是朱熹。二程對王安石的變法非常不滿,後來在洛陽結廬講學,他們所創辦的學派也稱為“洛學”。

    程顥說:“吾學雖有所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在傳統儒學的基礎上,提出了“天理”這一概念。他們認為天理無所不包,“凡眼前無非是物,物物皆有理”——所有看得見的事物,裡面都有道理,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一個人如果不存天理,那就和禽獸沒什麼兩樣,所以二程提出“滅私慾則天理明”的觀點。

    朱熹在二程的理氣說之外,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他說“道即理之謂也”,存天理就是有道的體現,道就是理。他認為,人從出生是存有天理的,後來之所以變壞,是因為慾望的原因,所以他說:“存天理,滅人慾。”這是朱熹的一個著名口號。

    但是,“存天理,滅人慾”,並不是說所有的物質要求都不應該有,這就斷章取義了。他說:“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慾也。”飲食和男歡女愛,是人的正常需要,這些屬於天理,但是如果過於追求享樂,那就是人慾了。

    朱熹說“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一個人透過讀書,可以明白為人的道理,就不至於墮落在慾望的深淵,他很重視學習對人的塑造意義。理學家強調為學之要,在於“道問學”,要一步步來,這與陸王心學治學方法強調從“尊德性”開始的觀點,可謂是迥然相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沖的性格特點和洪教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