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似水年華8079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中國傳統開蒙教育的第一書,知名度極高,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三百千”之中以《三字經》為首,稱為“經”,以《千字文》墊底稱為“文”。當然,在文字難度、知識水平、素養等諸方面,《千字文》要求高。沒有一定的文字學基礎和文化素養,對《千字文》是既讀不懂,也欣賞不了。從時間上來說,《千字文》成文於六朝時期,出現的最早;《三字經》成文於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開始流通,明清時期才流傳開。

      在教學的順序上是《三字經》第一,《千字文》最末。其中的道理,一是先簡後繁,這很好理解;二就是“經”與“文”的根本區別。經者經輿大道,是天下車馬行人經行的必由之路,引伸義就是規律、原理、原則與方法。自古以來,聖人的書叫做經典,因其講述的是恆常不變的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所以有四書、五經等經典。《三字經》既敢稱為經,而且被千古傳頌,這就非常耐人尋味了。

      《千字文》是用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編纂而成的一篇韻文,詞藻華麗,語言優美,文學價值極高,歷來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三字經》則不然,它“字有重複,詞無藻彩”,即不講究對仗,語言也不甚優美。但《三字經》樸實無華,用極簡潔通俗的白話講出了亙古不變的大道理,這就非常難能可貴了。因此“三百千”中最難理解的是《三字經》,最難講的也是《三字經》,沒有豐富的學識、沒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僅僅憑藉文字是絕對無法理解經義的。相反,隨著閱歷的增加與人生的積累,對《三字經》的理解會越來越深,以至越到晚年越喜歡《三字經》,這也是為什麼來聽《三字經》講座的老年人很多。

      與《千字文》同理,《三字經》也是一部高度濃縮的中國文化史,但《三字經》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將經史子集等各部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貫三才,出入經史”,全文用典極多,全篇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清人王晉升就稱《三字經》是 “蒙求之津逮,大學之濫觴”;清人賀興思稱其是“一部袖裡《通鑑綱目》也”;近人章太炎也稱讚《三字經》“其啟人知識,過之《急就章》與《凡將篇》之比矣 …… 今之教科書,固勿如三字經遠甚也”。

      在《三字經》出現之前,幾乎所有的蒙學讀物都是四言的,也就是四個字一句,例如《千字文》《百家姓》都是四言,四個字讀起來不上口,小孩子不容易唱頌。《三字經》則以三言形式出現,三個字一句,四句一組,讀起來輕鬆愉快,更符合兒歌的特點,所以明朝趙南星稱其“句短而易讀,殊便於開蒙”,故此為蒙學第一書。

      《三字經》很早就傳到了日本與南韓,清朝雍正五年(公元 1727年),《三字經》被譯成俄文流傳到俄國,此後陸續被譯成英、法等多種文字。1990年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字經》選入《兒童道德叢書》,向全世界發行。可見這部書早已不屬於華人專有,它已經走出國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了。我們作為《三字經》故鄉的同胞,今天不但不會背誦《三字經》,有人甚至一輩子都沒讀過《三字經》,為此你將給自己下一個什麼樣的評語呢?

      此次我們講解《三字經》的形式不同於以往的《千字文》。《千字文》講座是講者解字說文,學者隨文入觀,體會文義。《三字經》講座則是直剖經義,輔以文字,以經義為綱,文理為目,綱舉目張,文義也就自然現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話說“正月不能娶, 臘月不能訂”, 你知道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