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酋知魚
-
2 # 鎮浪1054355145656
幾乎所有動物都是從頭吃到尾的,一般魚長在外面的刺都是順向的,從頭到尾順著吃不會卡住喉嚨,這就是動物的本能。到胃裡的消化液都會把那些刺爛掉,所以也不存在刺到什麼內腔。
幾乎所有動物都是從頭吃到尾的,一般魚長在外面的刺都是順向的,從頭到尾順著吃不會卡住喉嚨,這就是動物的本能。到胃裡的消化液都會把那些刺爛掉,所以也不存在刺到什麼內腔。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小的時候我問媽媽為什麼魚要長魚刺, 媽媽說這是魚的自衛功能,我覺得怪怪的,如果一個動物想自衛,為什麼要等自己已經四分五裂之後呢?這樣豈不就沒有意義了?
後來我知道,果然這是我老媽想當然的結果。魚的刺並不是為了那一點“死後復仇”的怨念,而是為了連線肌肉,而且只有在不太高階的淡水魚類中才存在刺,這是為了彌補肌肉強度的不足而且出現的,是鈣化的韌帶。在進化之路上走得相對更遠的魚類是沒有刺的,大海中的魚多是這樣(當然肉也比較糙)。
那麼動物在吃魚的時候會不會被魚刺卡住呢?
不擅長吃魚黨首當其衝的當然是我們人類了,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祖先是生存在樹上的古猿,主要以嫩葉、果實和小型動物為食,魚並不在我們的食譜中。而且當古猿食用動物時會細嚼慢嚥,把肉一點一點的從骨頭上剝離開來,本質上來說我們是一個“素轉葷”的物種,吃素是本行,吃肉是外行(但是吃肉對我們的影響遠超吃素,我們纖細的腰和巨大的大腦都與豐富的蛋白質來源息息相關)。
後來我們的祖先智力不斷上漲,也開始捕食魚類了,而在大約130萬年前人屬動物又學會了使用火,火的加入讓我們的咀嚼能進一步下降,因為熟食通常比生的更容易食用,所以我們祖先的消化系統一直沒有因食性的轉變而更加適應環境。
因此,當我們食用淡水魚的時候,就很容易被這些“陰險”的暗器所傷,畢竟這可是用來吃果子葉子的消化道,對付不了魚是很正常的,這需要你要用靈活的舌頭多用點精力。
相同處境的還有貓狗,雖然從小就不斷聽的故事《小貓釣魚》讓我們認為貓一直都很喜歡吃魚,但事實上貓的祖先是生活在沙漠中的,它們的主要食物也是齧齒類與鳥類,與魚一直沒什麼緣分,所以貓吃魚也常出現被魚刺卡住的問題,我小時候隔壁家的貓就是在吃魚骨頭的時候被卡住,過了好幾天不能進食而死的。
所以只要是不以魚為主食的動物吃有刺的魚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只是一般來說魚刺不致命,過一段時間後就會痊癒,就算是我們人類也極少有因吃魚而掛掉的。
吃魚黨還有一種就是以魚為主要食物的動物了,我們在這裡可以看看這幾個標誌性的動物:企鵝、鸕鷀、巴西星項鯰(大嘴鯨)和棕熊、水獺。
前面這三位都是校準的活吞黨,它們吃魚的時候根本不會嚼,都是一口氣直接吞下去,而且一個比一個誇張。
讓我們看看企鵝的嘴,沒想到萌萌的企鵝嘴巴看起來就像是地獄之口,這些倒刺都是為了防止到嘴的魚又溜出去而準備的,而且企鵝的消化道非常堅硬,魚根本就不可能劃傷。進到肚子裡之後胃酸會漸漸將骨頭融化,自然也就不會面臨魚刺的問題了
鸕鷀可以一下子吞下一條自己身體差不多長的魚,比企鵝可要厲害多了。而大嘴鯨更是厲害,可以一口氣吞下和自己體型相等的魚!我第一次看它吃東西的影片都被震驚了,實在是太猛了。
棕熊則同時存在一口吞和咀嚼,但是這並沒有什麼區別,因為食肉動物的食道一般都比較硬,而且熊也不會細嚼,遇到比較大的魚會咬成兩段再一口吞,區別不大。
只有水獺,是真正的“細嚼慢嚥黨”,它們沒有鸕鷀那麼彈性十足的食道,也沒有大嘴鯨那麼誇張的嘴,更是沒有這麼巨大的胃,所以水獺吃魚的時候會慢慢地嚼,把大骨頭、小魚刺、魚鱗、內臟和魚肉全都一直嚼得細細的,嚥下去。
所以這麼看一圈下來,其實人類的進食方式是真的比較特殊,我們不吃魚的內臟,也不吃魚鱗和任何骨頭,還要將肉燒熟了才吃,近幾萬年來的文明生存方式讓我們的嘴、牙、食道、胃都變得非常脆弱,但是對於那些靠著吃肉活下來的動物來說,區區骨頭完全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