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君這種破事兒自古以來,太常見了,春秋“弒君三十六”。不用說遠了,東漢被殺的皇帝就有倆,開漢人公開弒君先例這麼大的帽子賈充還擔不起。
至於殺高貴鄉公,這種事也不是賈充能自作主張的,此前擔任中護軍的司馬望因為跟曹髦關係好主動請求外調,為什麼不換一個跟曹髦關係不好的司馬氏宗親而換成一個出身非儒家寒族的賈充?我想這個用意已經很明顯了。
再說弒君這個事,是讓司馬氏代曹增加了一些環節,但是也要知道,司馬師廢曹芳的時候是打算立曹據的,郭太后據理力爭,司馬師無奈只好同意立曹髦;但是司馬昭立曹奐的時候可是連商量都沒跟郭太后商量的,弒君還是有價值的。
所以說殺高貴鄉公這種事,不可能是賈充的個人行為,把我大晉名聲臭的鍋甩給賈充也是沒有道理的,賈充就是司馬氏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平叛你來,弒君你去,搞黨爭你上,等你死了,抗衡士族集團的重任就交給你女兒了!
公元260年6月發生了曹魏政權最為著名的政治事件-甘露之變,曹魏皇帝曹髦不甘心受司馬昭擺佈,而是選擇率領宮中太監隨從出宮準備攻殺司馬昭,這無異是一種自殺行為,曹髦在宮外遇到了司馬昭的心腹之臣軍賈充,賈充當時擔任中護軍一職,負責統率宮中宿衛,當時擔任太子舍人的成濟問賈充如何處理?
賈充只說了一句:司馬公平日養你們幹什麼的?這還用問嗎?於是成濟就上前用戈刺殺了曹髦,文武雙全年僅20歲的魏帝曹髦就這樣被殺,曹魏最後一位熱血宗室曹髦就這樣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司馬昭的親信所刺殺,這一事件引發的影響直接讓司馬昭的篡位程序中止。
曹髦
魏帝曹髦被鍾會評價為:才同陳思,武類太祖。意思是曹髦的文學才能與當年的曹植一樣,而軍事才能與當年的曹操一樣,這是一句很高的評價,事實上曹髦的確稱得上是文武雙全的皇帝,其能力不亞於曹睿與曹丕,但其衝動的結局讓人懷疑曹髦此舉根本就不是什麼誅殺司馬昭,就算沒有人告密,曹髦的實力都不足以殺司馬昭,而更像一種主動的自殺行為,明知這一去可能無法再活,曹髦仍然去了,這就是曹髦以自己的死來阻止司馬昭代魏的程序。
從三國時期的權力更替來說,從司馬昭的角度來看,他只需要不斷地擴大影響力,不斷地準備一步一步的篡位程序,只要時間合適,司馬昭就可以學曹丕逼漢獻帝禪位那樣,逼迫曹髦禪讓皇帝位給自己,就能以晉朝代替魏朝,這也是成本最低的篡位方式。
司馬昭
所以,從司馬昭的角度看,他並不希望曹髦死,如果曹髦一旦被殺,司馬昭就得背上弒君的惡名,因為人人都明白曹髦是怎麼死的,況且曹髦還說出了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話。司馬昭越是不想揹負弒君惡名,曹髦越是想用自己的生命讓司馬昭背上,所以就引發了甘露之變和曹髦之死,其實這就是曹髦心甘情願的自殺。
事實上,曹髦已經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如果不進行這次自殺式的反擊,曹髦很明顯就是下一個漢獻帝,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曹髦都不想做漢獻帝,但又有什麼辦法呢,所以“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曹髦選擇了自殺,這是他選擇唯一且壯烈的方式。
賈充
由於曹髦這事事出緊急,司馬昭臨時指派了賈充率軍阻擋魏帝曹髦,賈充在與曹髦對峙時並沒有明確告知成濟等人如何處理,按照成濟的個人理解來說,他認為賈充是叫他殺魏帝曹髦,所以作為司馬昭的手下,成濟唯一的辦法就是執行命令,因為賈充這個並不清楚的命令。
賈充所說的“司馬公平日養你們幹什麼的?這還用問嗎?”這是一句非常含糊的命令,因為面對的是皇帝,皇帝名義上是天下共主,是天子,是神指派到人間做最高統治者的,從秦始皇建立秦朝後,只有秦二世皇帝被趙高弒殺,還沒有其他君主被弒殺的,弒君算得上當時所有法律中最嚴酷的惡法,超過了所有人的法律和道德底線,皇帝本應該是不死之身的,結果司馬昭卻開啟弒君的惡例,這直接讓司馬昭篡位的程序中止,反而遭到天下的反對,就連平時支援司馬昭的陳泰,也對司馬昭指使成濟弒君的行為感到憤怒,要求司馬昭嚴懲兇手。
成濟
現在的問題是司馬昭有沒有下命令殺曹髦?
從前面的分析來看,司馬昭沒有必要殺曹髦,只需要按照篡位程序學曹丕就行了,根本沒有必要殺曹髦,還要揹負天下人的罵名,司馬昭也不蠢,最多也只是給賈充一個見機行事的命令,所以在現場的賈充下給成濟的也是一個含糊不清的命令。
成濟是最終殺死曹髦的人,他當時的職務只是太子舍人,相當於太子府的秘書,太子也就是曹髦的兒子,成濟只能按照自己理解賈充的意思來辦,而不可能問得更清楚,成濟總不能問:是不是要殺死皇帝?顯然成濟經過一番短暫的思考,選擇了殺曹髦,成濟為什麼要這麼做?
曹髦被殺
因為成濟想升官晉爵,當時整個天下都是司馬昭在掌權,這個成濟不是不知道,況且賈充都明說了,司馬昭養你樣是要辦事的,成濟錯誤地理解為只要殺了皇帝,司馬昭就能即位,那他就是大晉朝的開國功臣了,成濟沒有想到的是,殺皇帝是大罪,就算是司馬昭也不希望皇帝被殺,司馬昭最多就是給曹髦一點經驗教訓,而不會考慮殺曹髦,所以成濟殺曹髦完全是錯誤地理解了賈充的命令。
當然,也有可能是賈充根據現場情況做的殺曹髦的決定,所謂的見機行事就是給予現場的假節權,畢竟任何命令也比不上現場的變化快,從成濟事後逃到房頂大罵司馬昭的情況來看,他們自認是為司馬昭賣命,卻成為司馬昭的脫罪包袱,不僅被司馬昭下令誅殺,甚至成濟的三族也被司馬昭誅殺,這就是典型的丟車保帥之舉,如果司馬昭能預見到這次後果,他會讓賈充指使成濟殺曹髦嗎?當然不會。
司馬昭與曹髦
另外,賈充在此事中,沒有受到任何牽連,反而在此事後被司馬昭重用,這也說明司馬昭對賈充是有感激之心的,畢竟賈充忠心,地位較高,與司馬昭又是政治聯姻,況且賈充與成濟完全不同,賈充只下了一個含糊的命令,又沒叫成濟殺皇帝,司馬昭和賈充把所有的責任全部推到成濟身上,這隻能說明成濟頭腦簡單了,但司馬昭的這種丟卒保帥的處理方式讓很多人不滿,包括陳群的兒子陳泰,不過司馬昭掌握大權,即使不滿,也不能說什麼,最多司馬昭只是損失了最為關鍵的篡位程序,從而讓司馬昭無緣皇帝之位,只能傳給自己的兒子司馬炎。
弒君這種破事兒自古以來,太常見了,春秋“弒君三十六”。不用說遠了,東漢被殺的皇帝就有倆,開漢人公開弒君先例這麼大的帽子賈充還擔不起。
至於殺高貴鄉公,這種事也不是賈充能自作主張的,此前擔任中護軍的司馬望因為跟曹髦關係好主動請求外調,為什麼不換一個跟曹髦關係不好的司馬氏宗親而換成一個出身非儒家寒族的賈充?我想這個用意已經很明顯了。
再說弒君這個事,是讓司馬氏代曹增加了一些環節,但是也要知道,司馬師廢曹芳的時候是打算立曹據的,郭太后據理力爭,司馬師無奈只好同意立曹髦;但是司馬昭立曹奐的時候可是連商量都沒跟郭太后商量的,弒君還是有價值的。
所以說殺高貴鄉公這種事,不可能是賈充的個人行為,把我大晉名聲臭的鍋甩給賈充也是沒有道理的,賈充就是司馬氏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平叛你來,弒君你去,搞黨爭你上,等你死了,抗衡士族集團的重任就交給你女兒了!
公元260年6月發生了曹魏政權最為著名的政治事件-甘露之變,曹魏皇帝曹髦不甘心受司馬昭擺佈,而是選擇率領宮中太監隨從出宮準備攻殺司馬昭,這無異是一種自殺行為,曹髦在宮外遇到了司馬昭的心腹之臣軍賈充,賈充當時擔任中護軍一職,負責統率宮中宿衛,當時擔任太子舍人的成濟問賈充如何處理?
賈充只說了一句:司馬公平日養你們幹什麼的?這還用問嗎?於是成濟就上前用戈刺殺了曹髦,文武雙全年僅20歲的魏帝曹髦就這樣被殺,曹魏最後一位熱血宗室曹髦就這樣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司馬昭的親信所刺殺,這一事件引發的影響直接讓司馬昭的篡位程序中止。
曹髦
魏帝曹髦被鍾會評價為:才同陳思,武類太祖。意思是曹髦的文學才能與當年的曹植一樣,而軍事才能與當年的曹操一樣,這是一句很高的評價,事實上曹髦的確稱得上是文武雙全的皇帝,其能力不亞於曹睿與曹丕,但其衝動的結局讓人懷疑曹髦此舉根本就不是什麼誅殺司馬昭,就算沒有人告密,曹髦的實力都不足以殺司馬昭,而更像一種主動的自殺行為,明知這一去可能無法再活,曹髦仍然去了,這就是曹髦以自己的死來阻止司馬昭代魏的程序。
從三國時期的權力更替來說,從司馬昭的角度來看,他只需要不斷地擴大影響力,不斷地準備一步一步的篡位程序,只要時間合適,司馬昭就可以學曹丕逼漢獻帝禪位那樣,逼迫曹髦禪讓皇帝位給自己,就能以晉朝代替魏朝,這也是成本最低的篡位方式。
司馬昭
所以,從司馬昭的角度看,他並不希望曹髦死,如果曹髦一旦被殺,司馬昭就得背上弒君的惡名,因為人人都明白曹髦是怎麼死的,況且曹髦還說出了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話。司馬昭越是不想揹負弒君惡名,曹髦越是想用自己的生命讓司馬昭背上,所以就引發了甘露之變和曹髦之死,其實這就是曹髦心甘情願的自殺。
事實上,曹髦已經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如果不進行這次自殺式的反擊,曹髦很明顯就是下一個漢獻帝,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曹髦都不想做漢獻帝,但又有什麼辦法呢,所以“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曹髦選擇了自殺,這是他選擇唯一且壯烈的方式。
賈充
由於曹髦這事事出緊急,司馬昭臨時指派了賈充率軍阻擋魏帝曹髦,賈充在與曹髦對峙時並沒有明確告知成濟等人如何處理,按照成濟的個人理解來說,他認為賈充是叫他殺魏帝曹髦,所以作為司馬昭的手下,成濟唯一的辦法就是執行命令,因為賈充這個並不清楚的命令。
賈充所說的“司馬公平日養你們幹什麼的?這還用問嗎?”這是一句非常含糊的命令,因為面對的是皇帝,皇帝名義上是天下共主,是天子,是神指派到人間做最高統治者的,從秦始皇建立秦朝後,只有秦二世皇帝被趙高弒殺,還沒有其他君主被弒殺的,弒君算得上當時所有法律中最嚴酷的惡法,超過了所有人的法律和道德底線,皇帝本應該是不死之身的,結果司馬昭卻開啟弒君的惡例,這直接讓司馬昭篡位的程序中止,反而遭到天下的反對,就連平時支援司馬昭的陳泰,也對司馬昭指使成濟弒君的行為感到憤怒,要求司馬昭嚴懲兇手。
成濟
現在的問題是司馬昭有沒有下命令殺曹髦?
從前面的分析來看,司馬昭沒有必要殺曹髦,只需要按照篡位程序學曹丕就行了,根本沒有必要殺曹髦,還要揹負天下人的罵名,司馬昭也不蠢,最多也只是給賈充一個見機行事的命令,所以在現場的賈充下給成濟的也是一個含糊不清的命令。
成濟是最終殺死曹髦的人,他當時的職務只是太子舍人,相當於太子府的秘書,太子也就是曹髦的兒子,成濟只能按照自己理解賈充的意思來辦,而不可能問得更清楚,成濟總不能問:是不是要殺死皇帝?顯然成濟經過一番短暫的思考,選擇了殺曹髦,成濟為什麼要這麼做?
曹髦被殺
因為成濟想升官晉爵,當時整個天下都是司馬昭在掌權,這個成濟不是不知道,況且賈充都明說了,司馬昭養你樣是要辦事的,成濟錯誤地理解為只要殺了皇帝,司馬昭就能即位,那他就是大晉朝的開國功臣了,成濟沒有想到的是,殺皇帝是大罪,就算是司馬昭也不希望皇帝被殺,司馬昭最多就是給曹髦一點經驗教訓,而不會考慮殺曹髦,所以成濟殺曹髦完全是錯誤地理解了賈充的命令。
當然,也有可能是賈充根據現場情況做的殺曹髦的決定,所謂的見機行事就是給予現場的假節權,畢竟任何命令也比不上現場的變化快,從成濟事後逃到房頂大罵司馬昭的情況來看,他們自認是為司馬昭賣命,卻成為司馬昭的脫罪包袱,不僅被司馬昭下令誅殺,甚至成濟的三族也被司馬昭誅殺,這就是典型的丟車保帥之舉,如果司馬昭能預見到這次後果,他會讓賈充指使成濟殺曹髦嗎?當然不會。
司馬昭與曹髦
另外,賈充在此事中,沒有受到任何牽連,反而在此事後被司馬昭重用,這也說明司馬昭對賈充是有感激之心的,畢竟賈充忠心,地位較高,與司馬昭又是政治聯姻,況且賈充與成濟完全不同,賈充只下了一個含糊的命令,又沒叫成濟殺皇帝,司馬昭和賈充把所有的責任全部推到成濟身上,這隻能說明成濟頭腦簡單了,但司馬昭的這種丟卒保帥的處理方式讓很多人不滿,包括陳群的兒子陳泰,不過司馬昭掌握大權,即使不滿,也不能說什麼,最多司馬昭只是損失了最為關鍵的篡位程序,從而讓司馬昭無緣皇帝之位,只能傳給自己的兒子司馬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