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八首·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註釋】
①玉露:白露。凋傷:凋零衰落。蕭森:蕭索陰森。 ②江間:指長江巫峽一帶。兼天:連天。塞上:指夔州的山,亦指巫山等。接地陰:風雲滿地,一片陰森。 ③兩開:指兩度菊花開放,即兩個秋天。他日:往日。系:繫住孤舟,無法東下,因而更加懷念故園。當時詩人正買舟東下。 ④催刀尺、急暮帖:都是天寒趕製寒衣之意。也是古詩人常用以表思鄉之念的方式。
【題解】
這是對夔府景色的描繪和漂泊 異地的感慨。深秋季節,楓葉離離, 那紅紅的顏色是白露將樹林摧傷, 巫山巫峽都在一片蕭索之中。江間 波翻浪湧,接天蔽日; 塞上風雲陰 暗,直接地面。菊花開了兩次,曾 對此暗自流淚; 孤船系在這裡,更 難忘卻故鄉。處處趕製寒衣,那白 帝城上,又傳來黃昏時搗衣的篤篤 之聲。全詩透過對巫山巫峽、秋聲 秋色的形象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 動盪不安的環境氣氛,令人感到秋 色秋聲撲面驚心,抒發了詩人強烈 的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鬱之感。
【鑑賞】
作於大曆元年(766)秋,時杜甫寓居夔州(今四川奉節)之西閣。這八首七律是完整的組詩,中心思想是平居故國之思(即身在江湖心繫朝廷),在寫作上跨越時空侷限,各章或互發、或遙應,章法縝密。其結構大致——由悲秋興起故國之思,故國之思逐首增濃,四章以後便全憶長安。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濤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一乃秋興之發端,全組之序曲。
首聯以白露點出時令,“巫山巫峽”點出地點,只“玉露”(疊韻)、“蕭森”(雙聲)數字,就摹狀出秋氣乃至秋聲滿紙。
次聯承“蕭森”展開描寫巫峽氣象。波浪在下,卻雲兼天湧;風雲在上,卻雲接地陰,說得從地到天、從天到地,都是秋色一片。同時這些形象,又象徵著時局的動盪不寧,融入了詩人身世浮沉之感,即創造了一種意境。集中了秋天與大江、急峽的形象,同時賦予景物以主觀的色彩,反映出時代特徵和詩人襟懷,最能代表杜詩的藝術功力和風格特點(同類詩句有“高江急峽雷霆鬥,古木蒼藤日月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三聯觸景感懷,蓋詩人從去年(永泰元年)夏離開成都東下,是秋臥病雲安,今秋羈留夔門,故見“叢菊兩開”,“他日淚”猶言昔日淚,而今日淚則在不言中。本來詩人把返回長安故園的希望寄託在船上,而這條船卻牢系江邊,又是一年。注意詩句的多義,蓋“開”謂花、亦可兼屬淚眼,“系”謂船、亦可兼謂歸心。多義,故耐詠味。
末聯落到深秋夔府一片砧聲,暗示家家都在搗練帛制寒衣,客子將頓生無衣之感,更生羈旅愁懷矣。
《秋興八首·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註釋】
①玉露:白露。凋傷:凋零衰落。蕭森:蕭索陰森。 ②江間:指長江巫峽一帶。兼天:連天。塞上:指夔州的山,亦指巫山等。接地陰:風雲滿地,一片陰森。 ③兩開:指兩度菊花開放,即兩個秋天。他日:往日。系:繫住孤舟,無法東下,因而更加懷念故園。當時詩人正買舟東下。 ④催刀尺、急暮帖:都是天寒趕製寒衣之意。也是古詩人常用以表思鄉之念的方式。
【題解】
這是對夔府景色的描繪和漂泊 異地的感慨。深秋季節,楓葉離離, 那紅紅的顏色是白露將樹林摧傷, 巫山巫峽都在一片蕭索之中。江間 波翻浪湧,接天蔽日; 塞上風雲陰 暗,直接地面。菊花開了兩次,曾 對此暗自流淚; 孤船系在這裡,更 難忘卻故鄉。處處趕製寒衣,那白 帝城上,又傳來黃昏時搗衣的篤篤 之聲。全詩透過對巫山巫峽、秋聲 秋色的形象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 動盪不安的環境氣氛,令人感到秋 色秋聲撲面驚心,抒發了詩人強烈 的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鬱之感。
【鑑賞】
作於大曆元年(766)秋,時杜甫寓居夔州(今四川奉節)之西閣。這八首七律是完整的組詩,中心思想是平居故國之思(即身在江湖心繫朝廷),在寫作上跨越時空侷限,各章或互發、或遙應,章法縝密。其結構大致——由悲秋興起故國之思,故國之思逐首增濃,四章以後便全憶長安。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濤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一乃秋興之發端,全組之序曲。
首聯以白露點出時令,“巫山巫峽”點出地點,只“玉露”(疊韻)、“蕭森”(雙聲)數字,就摹狀出秋氣乃至秋聲滿紙。
次聯承“蕭森”展開描寫巫峽氣象。波浪在下,卻雲兼天湧;風雲在上,卻雲接地陰,說得從地到天、從天到地,都是秋色一片。同時這些形象,又象徵著時局的動盪不寧,融入了詩人身世浮沉之感,即創造了一種意境。集中了秋天與大江、急峽的形象,同時賦予景物以主觀的色彩,反映出時代特徵和詩人襟懷,最能代表杜詩的藝術功力和風格特點(同類詩句有“高江急峽雷霆鬥,古木蒼藤日月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三聯觸景感懷,蓋詩人從去年(永泰元年)夏離開成都東下,是秋臥病雲安,今秋羈留夔門,故見“叢菊兩開”,“他日淚”猶言昔日淚,而今日淚則在不言中。本來詩人把返回長安故園的希望寄託在船上,而這條船卻牢系江邊,又是一年。注意詩句的多義,蓋“開”謂花、亦可兼屬淚眼,“系”謂船、亦可兼謂歸心。多義,故耐詠味。
末聯落到深秋夔府一片砧聲,暗示家家都在搗練帛制寒衣,客子將頓生無衣之感,更生羈旅愁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