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以靜息波瀾

    地球生物到外星球上居住的可能性,要多大就有多大,因為《聖經》啟示錄20章記載,將來那得救的基督徒要與耶穌同在天庭里居住1000年,1000年之後,才會重新降臨我們這個星球。

  • 2 # 千辰澯海天文宇客

    隨著地球環境日益惡劣,地球生物到外星居住的可能性可以說是毫無疑問的!美國NASA已經計劃2030年實現人類登陸火星了。

    我們的地球是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迄今為止,在所有可觀測宇宙中只有地球上存在生物,而且是智慧生物。其它星球上雖有水的痕跡,也都是類地行星,但探測器經過長期搜尋,卻並沒有發現一點生物的蹤影,就好像這些星球都為地球生物移民而誕生的。

    科學家探索太陽系宜居帶內的行星半個世紀以來,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月球晝夜溫差高達400℃;金星的最低溫度也有400℃,最高溫度高達500℃以上;而火星溫度最高時為27℃,最低為-133℃。最後科學家敲定最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當火星莫屬,改造起來更為易行。

    而且隨著太陽越來越熱,太陽系的宜居帶會逐漸向外推移,最早是金星,其次是地球,再次是火星。有科學家認為,地球在上億年後會成為第二個金星,火星則會成為下一個地球。

    火星距離地球約為5500萬千米~4億千米,直徑大約是地球的53%,質量是地球的14%,表面覆蓋的赤鐵礦讓其呈現為橘紅色,是個沙化非常嚴重的沙漠行星。

    早在2007年,NASA根據探測到的資料發表過宣告,火星上南極冠的冰都融化,將會覆蓋整個火星;在2015年,火星探測器“機遇號”就發現火星存在液態水,2018年,“好奇號”再次發現火星上有個直徑大約有20千米的液態水湖。

    但是火星的磁場非常弱,使得它難以留住大氣,使它的大氣層變得稀薄,只有地球的1%。二氧化碳就佔了93%,氧氣只有0.15%,大氣壓是地球的90倍。

    雖然火星相對於其它星球比較宜居,但要讓它具有與地球類似環境,還有較長的改造之路要走。不過科學家已計劃在2030年載人登陸火星,地球的人類移居火星的那一天相信也不遠了。

  • 3 # 太空科學站

    人類作為地球有史以來孕育的第一種智慧生物,在發展出文明與科學之後便開始向外太空進軍,隨著本世紀太空探索熱度的增加以及前期準備工作的結束,開發月球和火星以及超大型空間站已經不是什麼奢望了。

    前蘇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裡。”,而我們要知道人類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在地球環境下成長的,外太空和其他星球對地球生命來說就是實打實的地獄,所以人類在移居其他星球必須要適當改造那顆星球使其適合人類居住。

    地球生物轉移到其他星球上生活是一件早晚都會發生的事,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人類要遷徙到其他星球因此地球上的物種也會被人類帶著遷徙過去,未來的月球城或許還可以透過地球方面的食物補給來正常運轉,而遙遠的火星就只能建造全封閉式的居住區來養豬種地。

    然而全封閉型的居住區只是一種權宜之計,最好的辦法還是要將目標星球完全改造使其變得宜居,如今地球上一些大膽的科學家們已經設想用核彈融化火星兩極進而產生海洋和水迴圈,不過初步估計火星地球化將需要數個世紀才能完成。

    雖然大部人都想著移民其他星球,但劉慈欣和一些科幻作家認為超大型太空城才是人類最理想的居所,也就是“星艦文明”

  • 4 # 鍾銘聊科學

    如果僅僅是對人來說的話,這完全依賴科學技術的發展,可能性還是挺大的。如果不僅僅侷限在人類,其實機率還要更大一些。

    登陸火星

    其實,最近各國以及一些企業也都有登陸火星的計劃,比如咱們中國就有螢火計劃。美國以及埃隆馬斯克也都有計劃。一般來說,整個步驟是先在月球上建立中轉站,然後再去火星。這是因為火星距離我們太遠,直接過去對於火箭的運載力要求太高了。中間從月球中轉可以減少不少的運載壓力。

    而一般來說,各國的計劃都是像派遣機械人上去改造火星環境,建造基礎設施,逐漸搞出能夠適宜人類居住的環境(這裡當然是指建造出來的環境)。所以,人類到火星上的生活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雖然未必會在就發生2030年,但我覺得在22世紀之前還是有希望的。

    微生物

    其次,其實除了人類之外,微生物的生存能力特別強。因此,其實航天器在上天之前,都需要進行非常嚴格地殺菌。其實就是因為微生物如果去了太空,有可能能夠生存下來。所以,我覺得如果我們要改造一個星球讓它適合人類生存,其實也可以先送一批微生物上去。他們很有可能就能生存下來。

    綜上,其實人類要到太空中生存,需要依靠的是科學技術,對一顆星球進行改造才有可能。而如果是上微生物,讓微生物在外太空生存,那其實現在就可以。

  • 5 # 科學黑洞

    人類有著野心和好奇心永遠都不會偏居一隅,被困在地球之上。隨著人類在航天上的探測與發展未來必然會飛出地球,不說飛出太陽系至少要去火星上、金星上建個基地耍一耍。即使人類像恐龍一樣滅絕在地球之上,還會有新的文明出現。

    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在太陽系內只有地球一顆行星滿足,我們需要液態水、需要氧氣、需要食物供應、溫度等還要適宜,可謂是嬌慣的很!隨著太陽核聚變的持續發生溫度會越來越高,太陽的宜居帶將向外側移動,未來火星很可能就會位於宜居帶之中。尤其是目前各個國家對於火星都是情有獨鍾,美國在未來的十幾年內會透過重返月球驗證登陸火星的技術,最後將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由於距離遙遠很可能是單程票,作為未來建立火星基地的先遣軍。火星上有著稀薄的大氣層主要都是二氧化碳,溫度極低不適合生存,並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如果要在火星上生存需要建立封閉的基地模擬地球環境,建立微型的生態迴圈系統。

    而金星上環境會更加惡劣,平均400多攝氏度的高溫,濃厚的大氣層壓力達到92個大氣壓強。但是有說法認為可以到金星50km高的雲端,那裡的氣溫像地球的熱帶一般,氣壓會和地球的表面一般。我們可以在高空建立城市,以達到移居金星的目的。除此之外我們的月球也是一個好的選擇,未來各個國家會在月球上建立基地,也會滿足宇航員的短期生活和科研工作的。

    所以說未來人類到其他天體上生活的可能性非常大,只要不滅絕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 6 # 地外天使講科學

    對於地球生物到外星居住的可能性有多大呢之話題,我個人觀點認為,這種可能性並不大。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因為,地球生物到外星上居住,必須滿足兩個重要條件:一是必須要具備與地球形成同一樣或類似的自然環境,尤其是要有穩定液態水體(海洋)的自然形成;二是必須要具備載人太空梭太空飛行的際空能力。

    就按太陽系來說吧,在太陽系之中,所有大行星的執行,都是受到主體太陽的控制,太陽是太陽系物質週期迴圈運動的中心,擁有巨大的質量和體積,能為太陽系散發出光和熱以及塵粒流物質,孕育著太陽系萬物的誕生與成長。與此同時,還擁有一個巨大的磁場存在,其磁場的涉足範圍,就是太陽系的宇宙空間範圍。有磁場的存在,就必然會有區間性磁力線圈的自然存在。太陽的自轉運動,會連帶性地牽引著其巨大的磁場進行圓周迴圈運動的自然現象,而存在於太陽磁場區間較為穩定的磁力線圈,就能為太陽系中的大行星提供了圓周迴圈運動的專屬軌道。

    由於大行星軌道存在的區間性,會導致大行星的執行與太陽之間存在著不同的空間距離,形成太陽熱能溫差的感應溫度各有不同,會使太陽系空間發生以太陽為中心,由熱漸冷的太空溫差漸變現象。

    目前,在太陽系之中已形成了八大行星天體,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地球執行的軌道是處於太陽熱能溫差的適中位置,也可以說,是處於太陽系宜居帶的太空間位置,是太陽熱能溫差地球感應區之溫度,正好是處在零下100~零上100攝氏度之間的空間位置,這才會在地球大氣層形成的作用下,會使地球物質中存在的水,絕大部分形成為穩定的液態水體(海洋)和水圈迴圈之自然現象。自然界哪裡有穩定液態水體的自然形成,哪裡就會有活性生命物質的持續誕生與進化生存現象。

    由此可見,在太陽系之中只有我們的地球,才具備這一自然環境。距離太陽越近的行星,其太陽熱能溫差的感應就越熱,其物質中的水只能是氣態現象;而距離太陽越遠的行星,其太陽熱能溫差的感應就越冷,其物質中的水只能是固態現象。因而,在太陽系中除地球外,其他的七大行星天體上,是不具備地球生物生存自然環境的情況。再想談第二個條件就顯得無多大意義了。

    我可以鄭重地告訴大家,太陽系的地球是我們人類唯一立足的家園,也是人類唯一生存活動的幸運依靠,更是人類可持續生存與文明發展的歡樂園地。所以說,地球生物想到外星中居住,這種可能性並不大。這方面不要想得太多了,離開地球,人類生存更渺茫,只能生存在侷限性人為環境之中,死得會更快。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對,希給個點贊並關注我,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和學習。宇明於東莞市。(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泡候魁茶是否能用紫砂杯,有的人說泡候魁不用加蓋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