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窮而後工的理論大體上是指文人愈加窮困潦倒,就愈能創作出驚世之作.最早提出這個思想的人是北宋時期的歐陽修.他的文章裡有這樣一段話;“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蓋世所傳詩者,多出於窮人之辭也.凡士蘊其所有而不得施於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淮之外,見蟲魚鳥獸風雲草木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有憂思感憤之鬱積,其興於怨刺,以道羈沉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該愈窮而愈工.然則非詩者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便道出了“窮而後工”的原因所在.

    所謂“窮而後工”之“窮”,不單單指生活條件惡劣,貧困,仕途坎坷等物質的“窮”,更深的是指有志難酬,對國家命運的擔憂等心理上的“窮”.而所謂“工”的文學,都是能夠傳世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較高的文章.這些文章,幾乎都是作者經歷了艱難的人生之路後誕生的.屈原遭奸人所害而被流放,滿懷報國熱情,卻落得這般下場,屈原承受著悲傷,憤然寫出了《離騷》這片流芳百世的名作;孫臏遭忌,兩膝被剜,去了蓋骨,這鑽心之痛他承受了,大志不衰,且修成了一部千古佳作《孫臏兵法》……就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起身,其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以這麼說,如果這些文人沒有經歷磨難,就不會創造出好的文學作品.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倉鼠冬天能繁殖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