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區八零後

    1941年12月下旬,英國首相丘吉爾在華盛頓舉行的“阿卡迪亞”會議上曾向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美英軍隊在北非登陸的“體育家”作戰計劃,羅斯福表示同意,但美國三軍參謀長們卻認為這個計劃既浪費而又無效,不如採用在法國瑟堡和布勒斯特登陸的“痛擊”計劃。

    1942年6月,丘吉爾再次訪問華盛頓時,又提出了他的“體育家”計劃。 以後,他還一再致電美國,說明目前實施“痛擊”計劃條件尚未成熟,而“體育家”計劃則是1942年打擊希特勒的唯一方法。

    美英兩國經多次協商,終於取得一致意見,為擊潰非洲的德意聯軍,奪取北非戰略要地,進而從南翼威脅德國和義大利,決定在西北非登陸。7月24日,美英兩國最後確定同年秋在西北非登陸的作戰計劃,並將軍事行動的代號由“體育家”改為“火炬”。

    計劃規定美國的艾森豪威爾將軍和英國的亞歷山大將軍分別擔任美英聯軍的正、副總司令,指揮北非登陸作戰。7月下旬,美英兩國聯合參謀長委員會開始在倫敦擬製具體的作戰方案,至9月,確定登陸地點為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和阿爾及利亞的奧蘭、阿爾及爾,登陸日期為11月8日。

  • 2 # 一片淨土61492

    美英兩國曆來都是勾肩搭背,狼狽為奸,但其原因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他們在世界各國面前吆五喝六,耀武揚威,應該引起世界各國的警示和注意。

  • 3 # 仲夏之魚0828

    1942年11月4日載著部隊的運輸船分別從美國港口和英國港口出航,11月5日會合後透過直布羅陀海峽向東航進,駛至預定登陸地段以北海域後轉向南航,途中未遇阻撓,於11月7日夜間開始登陸:西部特混艦隊在卡薩布蘭卡地域、中部特混艦隊在奧蘭地域、東部特混艦隊在阿爾及爾,並達成戰役突然性。

    1942年11月7日夜晚,英格蘭西南部康沃爾半島烏雲遮天,一片漆黑,天空不時落著小雨。在燈火管制的聖伊瓦爾和普雷登納克機場上,由威廉·本特利上校指揮的美軍運輸機第60大隊的39架C-47運輸機整齊地停放在滑行道上,每架飛機的機翼下面都站著美國傘兵第503團第2營的一小隊士兵,他們在等候登機起飛。

    他們的目標是奪取2413公里外的阿爾及利亞奧蘭附近的機場,以配合美、英聯軍地面登陸部隊執行“火炬”作戰計劃。

    1942年11月8日凌晨,英、美聯軍在遠征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指揮下,1700架戰機掩護著655艘戰列艦和運輸船,護送陸軍開始從卡薩布蘭卡、奧倫、阿爾及爾一帶登陸,火炬行動展開。

    美英軍隊為進攻北非,動用了13個師、450艘戰鬥艦艇和運輸船隻(其中有戰列艦3艘、航空母艦7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64艘),編成西部、中部、東部3個特混艦隊,共10.7萬人。由美國陸軍中將艾森豪威爾任總指揮,英國海軍上將坎寧安任海軍總司令。

    西部特混艦隊由美海軍少將休伊特指揮,輸送巴頓少將指揮的美軍前往法屬摩洛哥登陸;中部特混艦隊由英國海軍准將特魯布里奇指揮,輸送弗雷登德爾少將指揮的美軍前往奧蘭地區登陸;東部特混艦隊由英國海軍少將巴勒指揮,輸送賴特少將指揮的美、英混編部隊在阿爾及爾地區登陸。

    戰役的航空兵保障由西部空軍司令部(保障卡薩布蘭卡、奧蘭登陸)和東部空軍司令部(保障阿爾及爾登陸)分別負責(共1700架飛機)。第一梯隊登陸的有6個加強師,其中有2個裝甲坦克師(共107000人,其中卡薩布蘭卡35000人,奧蘭39000人,阿爾及爾33000人)。

    登陸部隊接到命令,如果敵海岸炮兵和艦艇不開火,則不得射擊。盟軍登陸只遇到輕微的抵抗。11月8日日終前進入阿爾及爾城,10日進入奧蘭,11日進入卡薩布蘭卡。11月10日夜間,駐北非的法國軍隊根據維希政府武裝力量總司令達爾朗海軍上將(在阿爾及利亞)的命令,停止了對英美盟軍的抵抗。

    到12月1日,連同第二梯隊在內已有253213人(106760名英國官兵,146453名美國官兵)在北非登陸。盟軍佔領阿爾及利亞各主要基地後,開始向突尼西亞推進,到11月25日已進到比塞大的接近地,在此遭德意軍隊所阻。

    法西斯統帥部利用盟軍未從海上入侵突尼西亞的這一機會,於11月11日派遣空降兵,佔領了比塞大和突尼西亞兩個基地,從而大大增加了同盟國軍隊在北非進一步行動的困難。

    1942年11月8—13日,盟軍共損失2225人。法華人死亡490人(包括居民中的蒙難者)。英美海軍和空軍共擊沉驅逐艦9艘、潛艇10艘、其他船隻14艘。

    擴充套件資料:

    北非登陸戰役(火炬行動)幕後:

    火炬行動中,密碼破譯情報幫助盟軍順利實施軍事欺騙行動,掩蓋了登陸進攻行動的性質和目的,幫助奪取登陸行動的勝利。英國戰略欺騙中心充分利用密碼情報評估其採取的欺騙措施在迷惑德軍方面所產生的效力。可以說盟軍情報和戰略欺騙的結合對奪取火炬行動的勝利發揮重要作用。

    盟軍實施軍事欺騙行動的主要目標是造成北非登陸行動的突然性,盡力使德軍力量分散,阻止德軍在盟軍力量最為薄弱的時間和地點集中力量。除此之外盟軍還實施其它欺騙任務。根據德國擔心盟軍可能在挪威、愛琴海或北非或英吉利海峽等地登陸這一實際,英國戰略欺騙中心制定了周密的保障措施。

    在火炬行動艦隊航行時,牽制歐洲軸心國軍隊,防止軸心國和維希部隊在法屬北非地區開展防禦準備工作,最重要的是登陸部隊經過直布羅陀時掩藏遠征部隊行進的目的地。盟軍還利用多種手段向軸心國情報機構傳播虛假資訊,英國努力建立起一個雙重間諜網路,向德軍散佈一些虛假的情報。

    盟軍最高機密的“XX委員會”專門負責利用雙重間諜向德國提供一些盟軍的虛假資訊。這些雙重間諜會有選擇的釋出一些令德軍相信的虛假資訊,同時也報告一些不重要或是過時的盟軍機密活動以保持本人所釋出訊息的可信度。

    XX委員會還對外發送一些密碼電報,傳遞一些容易被洩露的欺騙性情報,這樣增加了欺騙行動的真實性。8月中旬,英國戰略欺騙中心開始實施“顛覆行動”,這是火炬行動三級欺騙和掩蓋計劃的第一部分,主要就盟軍在英國本土的集結和運輸活動對軸心國實施欺騙。

    英國戰略欺騙中心使用大量雙重間諜散佈虛假報告,並且英國在集結大量的登陸艇、駁船和其它不用於火炬行動的艦隻,做出英國即將發動一場兩棲登陸行動的假象。

    德空軍在英吉利海峽附近進行空中偵察時發出的恩尼格瑪密碼電報多次證實德軍已經注意到這場虛假的集結活動。位於西北歐洲的德軍一直保持警戒狀態到11月初才轉移至地中海的西部的事實表明欺騙行動取得了成功。

    英國戰略欺騙中心第二階段欺騙行動就盟軍艦隻集結,並從英國向登陸區域推進過程對德軍實施欺騙。“獨奏行動Ⅰ”尋求給德國留下盟軍的大規模集結行動是為了進攻挪威,保護通往蘇聯航線暢通的假象。

    許多雙面間諜向德國報告盟軍佔領了納爾維克這一戰略港口,這使德國認為盟軍試圖阻止將瑞典的鐵礦石輸入到德國。英國戰略欺騙中心也要求加拿大的軍隊不參與火炬行動,而是在登陸部隊啟航之前在英國北部舉行大規模兩棲作戰演習。

    此外,快速攻擊艦隻一直留在港口到登陸前8天才離開,而餘下的艦隊到登陸前4天才離開,希望在大規模艦隊向南航行時仍使德國繼續認為盟軍有可能攻擊挪威。

    最後,英軍使用無線電傳送戰鬥轟炸機等戰機抵達蘇格蘭集結區域的虛假報告。整個欺騙計劃的前兩部分相互補充,並且使用大量的同樣的裝備迷惑德軍,使其搞不清楚盟軍的意圖。

    英國戰略欺騙中心欺騙計劃的最後階段代號為“獨奏Ⅱ”行動,使德軍摸不清盟軍集結活動目的地。首先,英國士兵被通知將透過好望角,最終抵達馬耳他。隨後雙面間諜釋出了虛假的報告,盟軍在直布羅陀的艦隊的集結與馬耳他補給活動有關,這給德軍留下印象即馬耳他嚴重缺乏食物、油料和彈藥。

    11月6日破譯的密碼情報反映出德國不瞭解盟軍艦隊進入地中海的目的,德軍認為英軍的部隊除了為馬耳他提供補給外還可能在的黎波里i區域或撒丁島或西西里登陸。

    最後地中海火炬行動的艦隊嚴格遵守盟軍總司令部下達的措施,例如欺騙軸心國空中偵察部隊,向德國凱斯勒林的參謀提供有關馬耳他艦隊的虛假的無線電通訊。

    其實在10月底時,德國空軍恩尼格瑪密碼電報就反映了隆美爾的報告,盟軍在馬耳他、直布羅陀、英國海軍部之間存在大量的作戰性質的無線電通訊,凱斯勒林從而相信直布羅陀到馬耳他之間的艦隊是存在的。

    為了欺騙德軍,英國戰略欺騙中心特地在11月6日編撰了一份最新報告,建議盟軍司令部下令英國皇家海軍“簡寧”號艦傳送一份虛假的不加密的求救訊號,報告其在火炬行動艦隊以東很遠的海域遭到轟炸攻擊而下沉,此舉使德國相信,他們估計盟軍的目的地是地中海的東部是正確的。

    最後,11月份海豚的密碼電報開始透露凱斯勒林擔憂在地中海東部的活動,並且他得出個人結論,艦隊的活動與英國正在攻擊隆美爾的行動有關。

    德軍把注意力放在地中海東部使英國戰略欺騙中心提高了警惕,並增加了在那裡的欺騙活動的力度,分散了凱斯勒林的注意力。總體來說,軸心國軍隊獲得的情報使其僅增援了撒丁島和西西里的部隊以準備攻擊經過那裡的艦隻。

    總之,火炬行動的計劃制定者與作戰指揮官使用密碼情報成為盟軍後來作戰行動的典範。密碼情報使盟軍瞭解軸心國最高決策者的決策,並且第一次使作戰行動與作戰欺騙成功結合,指導了英美登陸軍事行動。火炬行動顯示情報和作戰緊密結合是戰爭勝利的關鍵。

    盟軍在後來作戰中重複了這樣的勝利,減少了人員損失,縮短了戰爭程序。

  • 4 # 飄落5827253310

    謝邀請。早在二戰時期,面對法西斯納粹的猖狂,1942年11月,英美終於決定實施非洲的“火炬行動”。儘管“火炬行動”是美、英兩國聯合作戰的產物,但雙方的出發點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經常因為一個小問題糾纏不清,尤其是在登陸地點和組織指揮方面,雙方可以說是“劍拔弩張”爭論不休!……歸根結底就是因為都想爭當老大!至此留下了後遺症。不過,現在的美、英一直還是“勾肩搭背”,“前呼後應”!在全世界指手畫腳!

  • 5 # 檻外梅紅

    政治就是為經營利益環境的個體結盟,或者理解為公共關係也可以。這個關係是對立統一的,也就是說,這裡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

    火炬也好,星期天也罷,只是個合和共贏契約而已。

    英美歷史淵源很深,關係一直保持得不錯。

  • 6 # 楊琴媛

    關注

    謝邀請。早在二戰時期,面對法西斯納粹的猖狂,1942年11月,英美終於決定實施非洲的“火炬行動”。儘管“火炬行動”是美、英兩國聯合作戰的產物,但雙方的出發點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經常因為一個小問題糾纏不清,尤其是在登陸地點和組織指揮方面,雙方可以說是“劍拔弩張”爭論不休!……歸根結底就是因為都想爭當老大!至此留下了後遺症。不過,現在的美、英一直還是“勾肩搭背”,“前呼後應”!在全世界指手畫腳!

  • 7 # 1399766888翔

    是一九四二年十一月.英美決定實施非洲登陸的"火炬行動"開始的,由誰擔任遠征統帥?和作戰專家?等問題上產生矛盾的!

  • 8 # 五富六合

    英美終於決定實施非洲,火炬行動,雙方看問題各有不同,產生分歧,爭論不休,英美為了各自利益,目的就是想稱霸世界。

  • 9 # 縹緲間1

    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英帝國,自哥倫布非洲好望角,發現新大陸北美洲發現美國以來,英國和美國彷彿就是一對孌生兄弟!

    二戰時期,美英應蘇聯請求開僻北非戰場,因巴頓而起因,當時巴頓在鳥不拉屎的地方,叫裡弗賓德的沙漠訓練怎樣與德國作戰,巴頓是當時美國挺牛氣的陸軍裝甲軍軍長。

    此次作戰,當時已經半百,自己也心知肚明的是將要出征,為打仗所作的準備。

    1942年11月,美英兩國終於決定了聯合行動代號為:“火炬行動”也稱為北非登陸作戰。恰好他的老朋友艾森豪威爾又是任盟軍總司令,並負責這次行動!

    作為第一遠征軍的巴頓,一軍之長,第一裝甲軍,親自制定了“火炬行動”的計劃。更為欣喜的是艾森豪威爾非常信任他!登陸北非戰役在也沒有巴頓更適合了!

    可是,年紀成了他的問題,比他小十歲的克拉克少將更適合兩棲作戰。

    美英聯合作戰雙方爭論不休,出現了誰說了算的問題,尤其是在指揮登陸作戰方面。(英有名將蒙哥馬利)

    英華人自認為資格要老,而美國是新兵,與英國無法比擬抗衡。因此,要服從英華人的指揮調潛。

    而美國一貫強權,希望參加中能取得一鳴驚人的效果,以奠定美國在盟軍中的地位。

    為爭取老大的地位,美國指手畫腳,令英國軍人不能接受,終於驚動了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丘吉爾。從此美英兩國暗戰開始!

    巴頓目空一切,獨立傲慢,看不起新興的海軍力量!與少將休伊特爭權勢,休伊特是有名的儒家將領,作戰指揮自成體系。而巴頓,卻表現的大大咧咧,不入凡塵一般,作風和反映反匯的溝通問題令休伊特將軍膛目結舌!

    兩人之間產生了矛盾,緊接著,美國海軍與陸軍之間矛盾擴大化!

    因此,巴頓幾乎被黜出軍界,後經艾森豪威爾調和,勸說,兩個人終於解除了誤會,二人握手顏和!

    巴頓,人本質善良,真誠而仗義!兩人結合一張一馳,文武雙至。兩個人剛好優缺點互補,他與其作戰定能是一名名富其實的戰將!

    後來在登陸作戰中美國取得了勝利!

    巴頓將軍是一個幽默詼諧的老者,他喜怒從不會隱藏!

    他代表了美華人民大眾,這是天生的使然,他不但好強姦世界多華人民的意志,而且與他的小兄弟英國永遠貌和神離!

  • 10 # 薩沙

    其實很簡單,主要是英美的分歧。

    就美國來說,希望儘快登陸歐洲大陸,開始對德意的反攻。

    美國認為目前英美蘇法已經結盟,打垮德意日沒有什麼問題。

    德國的崩潰只是時間問題,應該儘快殺入歐洲,防止德國崩潰期間蘇聯佔了大便宜,佔領歐洲大部分地盤。

    所以,美國認為應該在1942年就要登陸歐洲大陸,可以選在法國。

    然而,英華人則不贊成。

    丘吉爾不願意讓美華人進入歐洲大陸。

    因為現在看來,英國在戰後衰弱已經是必然,法國又已經戰敗,一旦美國在1942年深入歐洲大陸,可能在戰爭結束時佔領大部分歐洲。

    那麼,英國和法國對於歐洲的控制就等於瓦解了。

    所以,英國阻攔美國儘快登陸歐洲大陸,而是建議先發行火炬行動,打垮北非的維繫法國軍隊,佔領阿爾及利亞、摩洛哥。

    美國雖不贊成,但也不能公開反對,只能先這麼打打看。

    實際上,是否打垮維希法國根本沒有必要,因為維希法國實力不強,在火炬行動期間沒有激烈抵抗。

    但是,維希法國垮掉的代價是,德國有理由迅速佔領了原來維希法國的地盤。

    德軍兵力雖不多,但作戰經驗豐富,給予經驗不足的美軍很大的打擊。

    1942年11月盟軍包括美軍第1裝甲師就進入突尼西亞,但打倒5月才佔領圖裡奇。

    期間美軍損兵折將,在凱賽林隘口戰役中,美國第2軍被隆美爾重創,參戰3萬人傷亡1萬多人,被擊毀183 輛坦克 ,

    而德軍只傷亡2000人,損失34 輛坦克。

    北非的纏鬥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這根本無關二戰的大局。

    其實如果美軍當時就登陸歐洲,北非的德軍因缺乏補給也會迅速崩潰。

  • 11 # 七兒短說

    兩岸“猿、狼”之爭,不關華人之事,大自然規律生態平衡,是生是死隨他去,不得人為干擾!

  • 12 # 浮雲吹作雪

    最好請軍事專家張召忠教授,他是這方面的專家。

  • 13 # 湖湘風

    美國與英國都是一路貨,都想稱霸世界!可英國不是以前的英國,但稱霸世界的野心不會改變……

  • 14 # 雲南草藥

    所謂“火炬行動”就是美英兩國聯合作戰,誰都想自己說了算,掙老大。

  • 15 # 小散宸歌

    這個有些深奧 不好理解,要花點心思才可以回答

  • 16 # 黃振高

    英國的老大哥位置,被美華人坐實了,所以啊,英國還是想坐正自己的位置的,問題是美國太重了,挪不動?

  • 17 # kellyzeng2019

    西方國家利益優先,分贓不均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翔的“吼書”、王冬齡的“竹書”、萬題方的顏楷,誰是傳統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