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深度貧困縣走訪,就遇上這樣一件事兒。縣裡規劃農民集中居住小區,從效果圖看,排排樓房整齊,文化廣場、商店、活動室等設施俱全,一個小區安置幾個貧困村,能讓貧困戶過上城裡人的生活。可是有的村民卻對此並不滿意,有很大顧慮,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搬出土房住樓房,農民為什麼還會不滿意?
回覆列表
-
1 # 南風97885
-
2 # 老馬識途的vlog
回答這個問題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說:
一、農民的根是什麼,""三農""是什麼?
農民的根當然是土地,""三農"指農業,農村和農民。農民主要是在農村依靠農業來維持生活。
農民離開農村搬到城市就相當於魚兒離開了水一樣,無法正常生活。
二、目前社會現狀,農民的社會保障還不太完善決定的,當農民的社會保障解決了就可能好多了。
雖然隨著改革開放,農村的大多數年輕勞動力都去大城市打工,農民的經濟收入有所提高,甚至可以去城鎮購買樓房,但大多數人是沒有技術的,年輕時好說,可以靠體力來維持生活,但年齡大了就不可以了,在農村最起碼能依靠土地農業維持生活。城鎮的人退休了有退休金,農民是沒有的或僅有那些農合保障還不足夠維持生活生計。
不過,我想隨著國家這些年大力支援和解決"三農""問題,農民的生活會的很大改善和保障。
三、農民的長期生活習慣的原因。
農民長期生活在農村依靠土地生活,習慣了農耕。突然離開弄村去城鎮生活還不習慣。
四、要是拆遷的話可能是對拆遷補貼不滿意的原因。
-
3 # 山東齊河人
這種現象是存在的,我工作的鄉鎮在村民整體搬遷時,也有發生。這一現象主要發生在以下幾類人群身上。一是,年齡偏大的,有戀鄉情節,俗語說的“故土難離”,就是這部分人群;另一個群體是無穩定收入的,單純依靠土地產出效益生活的,可以自己種點蔬菜,喂些雞鴨,自給自足,生活基本上不花什麼錢,這就沒什麼生存壓力了;還有一些人,原因有點好笑吧,是真實發生的,就是短時間無法適應住樓房的生活方式,個別的用抽水馬桶根本不習慣(也是為了節約用水吧),我工作的鄉鎮,在最初集中搬遷時,很多村民強烈要求,建設公廁,政府也建了。反正呢,無論是什麼千奇百怪的原因,這只是需要一個過程而已,更需要鎮村幹部的正確引導。說實在的,又有誰不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呢?
搬出土房住樓房,不是所有的農民不滿意,絕大多數農民還是滿意的,少數農民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首先對於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拆遷換大房子,需要貼錢,不貼錢住不到心儀的房子。拿了房子什麼都沒有,那還得裝修,添置些家當,又需要錢。平時素菜糧食可以自己種了吃,還吃得放心,現在得花錢買,還不放心。原來自己的庭院自己做衛生就可以,現在可好,有人做衛生,還得交物業管理費。失地農民國家有補貼,可是不夠花。出去打工嘛,還要到很遠的地方去。不滿意啊,但要大家滿意不可能,十個手指伸出還有長短呢,人的慾望是難平的。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這些不滿意將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