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不行的,網上很多燒友這樣搭配,聽的如醉如痴,老關本人也推薦,所謂小音量美學。大動態是要差些,有所得必有所失吧。
找來網上燒友的文章供參考。
大概我是中國大陸發燒友中,談論5/9最多的人了,至少在寫文章的人之中。
我第一次聽5/9,是91年在廣州,惠福西路,林恆那裡,當時好象是用LUX膽機推的,林恆是少有的LUX迷,對於日本器材,就崇拜LUX一家。
當時的印象,就是中音非常濃密,質感特別好,絃樂非常美,低頻比較軟。由於當時經驗還少,不知道這種聲音特點是5/9還是LUX的味道。現在想來,主要是5/9的味道。
後來,93/94年左右,從香港和記買了一對玫瑰木的,是較早的那種,黑紫紅色的,有粗糙木紋的,後邊雙線分音,接線柱銀色的。
拿到手,我是用300B來推的,發現5/9除了中音非常美之外,還相當靈敏,在我房間裡,14平方米,300B推5/9動態很大。尤其後來,是我為了5/9,專門訂製了一對重型四柱腳架,同時腳架頂板挖空,以便不影響箱體底面的振動(這是我的發明,有專利的),之後,5/9完全有一對頂級HI-END座地音箱的水準,聲音沉穩,雄偉;低頻比較軟,沒有分析力的缺點基本克服了。這對5/9,我玩了很久,最後搭著我的4分體300B後級賣了。
後來在大陸賣的5/9,就是紅色木皮,血紅色,光滑無木紋,金色接線柱的那一批,我覺得聲音沒有以前好了。
5/9絃樂,人聲好的秘密,主要是在那隻巨大的AUDAX“高音”單元。5/9的設計者非常明智,他們完全明白BBC的錄音室監聽,就是播音員嗓音的監聽。所以,設計者選用一隻非常靈敏的大口徑“中高音”單元來做兩路分音的5/9的高音,再開發一隻同樣高靈敏度的,韻味一致的低音單元來和它配合,兩者之間分音點設的比較低,800HZ以上統統由中高音單元負責,繞開人耳十分敏感的2—3KH,避免在此交接。同時用比較薄的樺木多層板做箱體,巧妙調配,利用箱體的振動,烘托,營造出最真實的人聲,最真實的提琴音色。
所以,如果單論出小提琴,大提琴,人聲來說,5/9可以說獨步天下無對手,即使那些貴到令人髮指的HI-END大喇叭,隨隨便便十幾萬,若比一比聽小提琴,完全可能輸給5/9。
但是,5/9由於有意讓高頻及早衰減以便換來無敵的中音,由此付出的代價,就是5/9的音場較遜色。尤其是在較小的房間如本人的家裡,5/9的音場,不但不如TABLETTE,甚至也不如3/5A。5/9的聲音是一種比較靠前的聲音,聽3重奏之類,感覺是在面前兩米演奏,而不是在臺上;質感非常過癮,空間感就不太真實。另外就是中低音太濃,有點肥膩。
最後,我發現,5/9的終極配搭反而不是300B,而是我的3W單端輸出的2A3!
配2A3單端,由於2A3聲音比300B淳樸,低音肥膩的問題消失了,中高音也不過分甜了,套用一種時髦的比喻,就是“減肥”成功。
5/9本身效率其實很高,但頻寬相當窄,低頻其實也潛不下去。懂得玩5/9的人,應該是懂得聽古典音樂,尤其是室內樂的人 。以我自己的實踐而言,我認為5/9配300B是一種境界,5/9配2A3單端是另一種境界,除此而言,都不能算玩出了5/9的最高境界。5/9配300B單端,適合20----25平方米 的房間,玩好了相當全面,聽什麼都不錯,配上好腳架,可以代替3萬元以上的座地箱如RESPONSE 3之類。由於房間大,音場有可能靠擺位改善,音場好了,堂音少的問題,便可以淡忘一些。
至於5/9配2A3單端,我認為是一個經典,這是小房間(不能太小,12平方米以上)裡最有格調的玩法之一,你可以感覺5/9一樣可以淡雅,從容不迫,深沉浩瀚。聽大動態古典,相當夠用,聽室內樂,巴洛克,則是至佳享受。
經歷過這兩種聽5/9的感受後,你才會明白5/9這類“中型高階書架箱”的價值,你才會明白為什麼說3/5A是“小家碧玉”,5/9才是“大家閨秀”。
相形之下,如果僅僅追求技術上的效果,用大功率電晶體機來強行控制5/9鬆散的低頻,來個“霸王硬上弓”,雖然表面上可以控制得住,爆的起來,但5/9獨有的韻致情趣皆無,你只會感到5/9懶散乏味 ,無精打采,彷彿盛名之下,不過如此。
所以說,不解憐香惜玉者,還是不要接觸5/9罷。
最後談談5/9的著名的低音單元蹭圈問題。我接觸過的5/9,自己的,朋友的,不下4,5對,無一例外,用一年到兩三年,總會出現討厭的“嚓嚓”聲,往往是其中一隻低音單元的音圈蹭圈 。這種現象,聽鋼琴時最明顯,不明白的人,非常可能誤認為擴音機自激,雜音。這是5/9一個令人遺憾的毛病,我研究的結果,是由於當年設計這隻單元時,為了在磁鋼強度不夠的條件下,儘量提高靈敏度,只好將磁隙做的非常窄,音圈又繞的很長,結果稍有歪斜,就蹭圈。這是一個5/9的普遍毛病,從發燒友出的“將低音單元每一年轉180度,靠重力下垂來矯正”這種近乎玩笑的解決辦法,就可見這種毛病的普遍程度。 其實,這種毛病雖然常常出,但並非修不了,我給自己,人家修過幾次,方法就是用稀料,慢慢將音圈周圍泡軟,然後揭下黑色防塵蓋,將薄的紙片,輕輕插進音圈芯柱四周,將音圈擠正,等晾乾後,抽出紙片,蹭圈問題就解決了,然後粘回黑色防塵蓋,裝回去就行了。
然而5/9現在買不到新貨了,大家只能從二手市場找了,所以我的介紹也只能算一種懷舊吧,嗚呼。
但願將來ROGERS在合適的時機,重新將5/9復活。
也不是不行的,網上很多燒友這樣搭配,聽的如醉如痴,老關本人也推薦,所謂小音量美學。大動態是要差些,有所得必有所失吧。
找來網上燒友的文章供參考。
大概我是中國大陸發燒友中,談論5/9最多的人了,至少在寫文章的人之中。
我第一次聽5/9,是91年在廣州,惠福西路,林恆那裡,當時好象是用LUX膽機推的,林恆是少有的LUX迷,對於日本器材,就崇拜LUX一家。
當時的印象,就是中音非常濃密,質感特別好,絃樂非常美,低頻比較軟。由於當時經驗還少,不知道這種聲音特點是5/9還是LUX的味道。現在想來,主要是5/9的味道。
後來,93/94年左右,從香港和記買了一對玫瑰木的,是較早的那種,黑紫紅色的,有粗糙木紋的,後邊雙線分音,接線柱銀色的。
拿到手,我是用300B來推的,發現5/9除了中音非常美之外,還相當靈敏,在我房間裡,14平方米,300B推5/9動態很大。尤其後來,是我為了5/9,專門訂製了一對重型四柱腳架,同時腳架頂板挖空,以便不影響箱體底面的振動(這是我的發明,有專利的),之後,5/9完全有一對頂級HI-END座地音箱的水準,聲音沉穩,雄偉;低頻比較軟,沒有分析力的缺點基本克服了。這對5/9,我玩了很久,最後搭著我的4分體300B後級賣了。
後來在大陸賣的5/9,就是紅色木皮,血紅色,光滑無木紋,金色接線柱的那一批,我覺得聲音沒有以前好了。
5/9絃樂,人聲好的秘密,主要是在那隻巨大的AUDAX“高音”單元。5/9的設計者非常明智,他們完全明白BBC的錄音室監聽,就是播音員嗓音的監聽。所以,設計者選用一隻非常靈敏的大口徑“中高音”單元來做兩路分音的5/9的高音,再開發一隻同樣高靈敏度的,韻味一致的低音單元來和它配合,兩者之間分音點設的比較低,800HZ以上統統由中高音單元負責,繞開人耳十分敏感的2—3KH,避免在此交接。同時用比較薄的樺木多層板做箱體,巧妙調配,利用箱體的振動,烘托,營造出最真實的人聲,最真實的提琴音色。
所以,如果單論出小提琴,大提琴,人聲來說,5/9可以說獨步天下無對手,即使那些貴到令人髮指的HI-END大喇叭,隨隨便便十幾萬,若比一比聽小提琴,完全可能輸給5/9。
但是,5/9由於有意讓高頻及早衰減以便換來無敵的中音,由此付出的代價,就是5/9的音場較遜色。尤其是在較小的房間如本人的家裡,5/9的音場,不但不如TABLETTE,甚至也不如3/5A。5/9的聲音是一種比較靠前的聲音,聽3重奏之類,感覺是在面前兩米演奏,而不是在臺上;質感非常過癮,空間感就不太真實。另外就是中低音太濃,有點肥膩。
最後,我發現,5/9的終極配搭反而不是300B,而是我的3W單端輸出的2A3!
配2A3單端,由於2A3聲音比300B淳樸,低音肥膩的問題消失了,中高音也不過分甜了,套用一種時髦的比喻,就是“減肥”成功。
5/9本身效率其實很高,但頻寬相當窄,低頻其實也潛不下去。懂得玩5/9的人,應該是懂得聽古典音樂,尤其是室內樂的人 。以我自己的實踐而言,我認為5/9配300B是一種境界,5/9配2A3單端是另一種境界,除此而言,都不能算玩出了5/9的最高境界。5/9配300B單端,適合20----25平方米 的房間,玩好了相當全面,聽什麼都不錯,配上好腳架,可以代替3萬元以上的座地箱如RESPONSE 3之類。由於房間大,音場有可能靠擺位改善,音場好了,堂音少的問題,便可以淡忘一些。
至於5/9配2A3單端,我認為是一個經典,這是小房間(不能太小,12平方米以上)裡最有格調的玩法之一,你可以感覺5/9一樣可以淡雅,從容不迫,深沉浩瀚。聽大動態古典,相當夠用,聽室內樂,巴洛克,則是至佳享受。
經歷過這兩種聽5/9的感受後,你才會明白5/9這類“中型高階書架箱”的價值,你才會明白為什麼說3/5A是“小家碧玉”,5/9才是“大家閨秀”。
相形之下,如果僅僅追求技術上的效果,用大功率電晶體機來強行控制5/9鬆散的低頻,來個“霸王硬上弓”,雖然表面上可以控制得住,爆的起來,但5/9獨有的韻致情趣皆無,你只會感到5/9懶散乏味 ,無精打采,彷彿盛名之下,不過如此。
所以說,不解憐香惜玉者,還是不要接觸5/9罷。
最後談談5/9的著名的低音單元蹭圈問題。我接觸過的5/9,自己的,朋友的,不下4,5對,無一例外,用一年到兩三年,總會出現討厭的“嚓嚓”聲,往往是其中一隻低音單元的音圈蹭圈 。這種現象,聽鋼琴時最明顯,不明白的人,非常可能誤認為擴音機自激,雜音。這是5/9一個令人遺憾的毛病,我研究的結果,是由於當年設計這隻單元時,為了在磁鋼強度不夠的條件下,儘量提高靈敏度,只好將磁隙做的非常窄,音圈又繞的很長,結果稍有歪斜,就蹭圈。這是一個5/9的普遍毛病,從發燒友出的“將低音單元每一年轉180度,靠重力下垂來矯正”這種近乎玩笑的解決辦法,就可見這種毛病的普遍程度。 其實,這種毛病雖然常常出,但並非修不了,我給自己,人家修過幾次,方法就是用稀料,慢慢將音圈周圍泡軟,然後揭下黑色防塵蓋,將薄的紙片,輕輕插進音圈芯柱四周,將音圈擠正,等晾乾後,抽出紙片,蹭圈問題就解決了,然後粘回黑色防塵蓋,裝回去就行了。
然而5/9現在買不到新貨了,大家只能從二手市場找了,所以我的介紹也只能算一種懷舊吧,嗚呼。
但願將來ROGERS在合適的時機,重新將5/9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