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膛,俗稱掃塵,即大做衛生,這是一項不需政府號召,全民自覺行動“乾乾淨淨過大年”的衛生行動。舊時家家戶戶都有大灶(現在農村也能見到),灶煙筒一年積滿“煙膛”, 人們就做了一支把柄很長的掃把,打掃灶煙筒,俗稱通煙筒、掃煙塘等。在“掃膛”的同時要將家中灶神、祖宗神位的香爐清理,拔掉香腳,這時小孩往往拿“香腳”來玩,俗稱“玩香腳”。“掃膛”之後就開始貼春聯、換灶聯,門前、廳中貼年畫、窗花等。
舂粿
過年要舂粿,至今保留著這樣的傳統。年關將近,無論多窮的家庭,也要積攢一些錢,買來幾十斤粳米(也有自家出產的稻穀),舂一臼白粿。粿的品種有冥齋、糕條、“草鞋時”和圓形的“粿錢”等。舂完的粿條,要涼幾天,等到除夕夜,才泡到水缸裡,以便日後慢慢享用。據說糕條和粿錢只有福鼎有,其他地方少見。
祭灶
祭灶,即祭拜灶王爺。一般在臘月廿四舉行。傳說這一天,灶王爺上天面奏這一家一年的善惡事,故在這一天,準備了“祭灶糖”(用一種黏性很強的糖製成),還有其他灶果、焚香點燭祭灶君,並向灶君“通詞”,其目的是討好灶君上天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
守歲
除夕,福鼎人稱“廿九螟”,這天晚上,遊子無論在外多遠必須趕回來與家人同吃年夜飯。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體現出一種閤家團聚,其樂融融的氛圍。守歲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有的人家一直持續到深夜,甚至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與此同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為春節,象徵春之始,是萬物更新的頭一天。關於正月初一,民間有句俗語:“一餐吃齋,四季無災;一天吃齋,災禍不來”。初一這一天早餐必須是線面,而且要配上兩個“太平蛋”,象徵一年中福壽綿長,太平如意。有的家庭也有煮甜白粿吃。
與此同時,大年初一不動刀、不潑水、不掃地、不倒垃圾稱“聚財”,也稱“積福”。而且人們認為,初一是開年的第一天,第一天只吃不做享清福,以後就會天天享清福。為“聚財”、“享清福”,除夕夜在掃完“過年地”倒好垃圾後,搬來一隻專倒髒水的大缸,放在天井裡,以免髒水灑潑在地上;同時燒好“過年飯”,並把初一需動刀加工的菜餚全部切好備用。
掃膛,俗稱掃塵,即大做衛生,這是一項不需政府號召,全民自覺行動“乾乾淨淨過大年”的衛生行動。舊時家家戶戶都有大灶(現在農村也能見到),灶煙筒一年積滿“煙膛”, 人們就做了一支把柄很長的掃把,打掃灶煙筒,俗稱通煙筒、掃煙塘等。在“掃膛”的同時要將家中灶神、祖宗神位的香爐清理,拔掉香腳,這時小孩往往拿“香腳”來玩,俗稱“玩香腳”。“掃膛”之後就開始貼春聯、換灶聯,門前、廳中貼年畫、窗花等。
舂粿
過年要舂粿,至今保留著這樣的傳統。年關將近,無論多窮的家庭,也要積攢一些錢,買來幾十斤粳米(也有自家出產的稻穀),舂一臼白粿。粿的品種有冥齋、糕條、“草鞋時”和圓形的“粿錢”等。舂完的粿條,要涼幾天,等到除夕夜,才泡到水缸裡,以便日後慢慢享用。據說糕條和粿錢只有福鼎有,其他地方少見。
祭灶
祭灶,即祭拜灶王爺。一般在臘月廿四舉行。傳說這一天,灶王爺上天面奏這一家一年的善惡事,故在這一天,準備了“祭灶糖”(用一種黏性很強的糖製成),還有其他灶果、焚香點燭祭灶君,並向灶君“通詞”,其目的是討好灶君上天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
守歲
除夕,福鼎人稱“廿九螟”,這天晚上,遊子無論在外多遠必須趕回來與家人同吃年夜飯。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體現出一種閤家團聚,其樂融融的氛圍。守歲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有的人家一直持續到深夜,甚至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與此同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為春節,象徵春之始,是萬物更新的頭一天。關於正月初一,民間有句俗語:“一餐吃齋,四季無災;一天吃齋,災禍不來”。初一這一天早餐必須是線面,而且要配上兩個“太平蛋”,象徵一年中福壽綿長,太平如意。有的家庭也有煮甜白粿吃。
與此同時,大年初一不動刀、不潑水、不掃地、不倒垃圾稱“聚財”,也稱“積福”。而且人們認為,初一是開年的第一天,第一天只吃不做享清福,以後就會天天享清福。為“聚財”、“享清福”,除夕夜在掃完“過年地”倒好垃圾後,搬來一隻專倒髒水的大缸,放在天井裡,以免髒水灑潑在地上;同時燒好“過年飯”,並把初一需動刀加工的菜餚全部切好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