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34567341832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1)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農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如果將國民經濟比作一座高樓大廈,那麼農業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石.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農業是人類社會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是工業等其他物質生產部門與一切非物質生產部門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農業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髮展與進步的保障.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農業問題主要是糧食問題.解決12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頭等大事,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立的基礎.“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無農不穩,無糧則亂”.一個國家如果吃飯問題要依靠別的國家來解決,那麼這個國家的自立就失去了最起碼的基礎,在國際競爭中就會受制於人,聽人擺佈.

    (2)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一條普遍性的經濟規律.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這條規律都是普遍適用的.農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質所決定的,不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的下降而改變.直到有一天,科技的進步使得人類能在工業生產中把石頭、泥沙、水加工成麵包、牛奶等食物,農業基礎地位才會動搖.

    (3)把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更是由中國的具體國情所決定的.中國農業的基礎地位仍然比較脆弱,表現在:中國農業生產的技術裝備水平與勞動生產率水平均比較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災害能力差(1998年發生在長江流域的特大洪澇災害以及華北的旱災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中國農產品供給尤其是糧食供給始終處於基本平衡但偏緊的狀態,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中國農業生產面臨著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體國情,農業資源人均佔有量在世界上屬於低水平,這極大地制約了中國農業的發展.

    (4)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總結.建國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過程,呈現出這樣一個規律性現象:農業發展順利,增長速度快,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就快;反之,農業生產出現倒退,就會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損害.

    (5)總之,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基礎地位.農業的基礎地位是否牢固,關係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會的安定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也是關係到中國在國際競爭中能否保持獨立自主地位的大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農業生產,在經濟發展的任何階段,農業的基礎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泳兒有一首歌?